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爆發,東京和神奈川為重災區,地震震級為7.9級。此次大地震讓日本損失慘重,僅僅在東京就有17231棟房屋損壞,而地震後引發的大火又致使17萬多所房子被焚燒。
據統計,關東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多達十五萬人,更是有兩百多萬人流離失所。同時,關東大地震帶來的財產損失金額高達六十五億日元。要知道,在1922年的時候,日本全年的GDP才只有155億日元,一場大地震的損失就相當於全年GDP的一半。
之所以日本損失如此嚴重,主要是因為關東地區是日本重工業的產地,擁有密集的人群和大量廠房。另外,此次地震還誘發了特大級海嘯,讓不少沿海居民因此喪命,還有就是地震之後帶來的火災也讓不少人喪生火海。
當時日本爆發大地震的消息很快就被全世界知曉。中國雖然是日本的鄰國,但是因為之前的中日甲午戰爭事件,所以兩國關係形如水火。1923年3月,中國還展開了對日本的經濟絕交政策,很多日貨被拒絕進入中國,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雖然政府對日本採取了一系列針對措施,但是中國社會各界人士卻很快發起了賑災募捐行動。
無數藥品和物資被源源不斷地運往日本關東地區,紅十字會負責人莊得之,還親率一支醫療隊,帶著救災錢款兩萬元,將十萬箱藥品捐贈給日本。上海總商會購買了三千袋大米、一萬袋麵粉也都運送到了日本地區。
京劇大師梅蘭芳發起了一場募捐活動,籌集五萬元。大公報申報發起募捐,收到四十四萬元善款。
溥儀當時儘管是末代皇帝,但他已經沒有多少可支配的銀兩,每年只能靠領取民國政府的四百萬大洋度日,而這些錢除去開支沒剩下多少。但是溥儀在得知日本發生地震之後,依然將故宮中的文物抵押出去,從而獲得三十萬美元全部捐給日本,這在當時相當於三百萬大洋。
那麼溥儀為何如此大手筆幫忙呢?這主要是因為溥儀賊心不死,還一直幻想著復闢,懷念登基時的榮光。他希望能藉此拉攏日本人,通過日本人實現自己的夢想。
不過也正是因他這次舉動,才和日本搭上話,九年後也就有了偽滿洲國。
小編認為,1923年日軍還沒有發動侵華戰爭,雖然說此前發生過一次海戰,但是對於善良的中國人來說,鄰邦有難,自然是傾囊相助,這是中國人自古以來的美德。因此,在日本發生大地震之後,民國政府沒有任何表示,然而普通民眾卻紛紛慷慨解囊,給予最大限度地支持,這一點在當時看來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
溥儀雖然是末代皇帝,但是此人畢竟是愛新覺羅的一員,他也不想看到清朝就在自己手中這樣覆滅,所以想盡辦法也要找到一絲復闢的機會,於是藉此捐款,和日本人搭上了線。不過溥儀沒想到的是,就算日本人給他建立了偽滿政權,那也只是一個傀儡罷了。歸根究底,還是封建王朝氣數已盡,溥儀再怎麼努力,也行不了逆天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