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溥儀回國,僅上繳486件小玩意,無數國寶流向了何方?

2020-12-27 觀點與視角

辛亥革命後的清朝皇室,靠變賣珍稀文物維持生計,堪稱極品敗家子

辛亥革命之後,中國的封建王朝正式成為歷史煙雲。當時人們只關注中國最後一個封建帝王宣統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退位,卻忽視了這個皇室家族背後的巨額財富,導致了巨額國寶級的財富流失殆盡,給後世留下了無限猜測和遺憾。

一、模糊不清的《清室優待條件》

1912年2月9日,南京政府與清朝的皇室在袁世凱這個「中間人」的撮合下,達成並籤署了《清室優待條件》,其中約定:「皇帝辭位之後,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何為「皇室私產」?

如果按照愛新覺羅家族及歷史上所有封建帝王「家天下」的想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上至統治所有臣民、生殺予奪的權力,下至山川大地及其所附屬的一切草木磚石、飛禽走獸,全該都是帝王家的。

遺憾的是,當時的這份《清室優待條件》並沒有明確約定「公產」與「私產」的界限,這個漏洞給巨額財富的流失留下了巨大的漏洞。

按照清朝皇室的理解,其皇宮內所有的物品,包括銀兩、文物、布匹綢緞、衣物、桌椅等日常用品,都屬於「皇室私產」。既無明文約定,所以當時的民國政府也未對這種「理解」表示不同看法。

1917年因為清朝皇室參與了張勳復闢,《清室優待條件》曾一度差點被廢除。1924年11月,曹錕辭去總統職務,黃郛主持召開攝政內閣會議,修改《清室優待條件》內容,在第五條裡規定「清室私產歸清室完全享有,民國政府當為特別保護,其一切公產應歸民國政府所有。

這次修訂,才首次提出了「公產」這個概念,這意味著當時的文物及其他財富的流失已經到了令人髮指、不得不警醒的地步。對於「公產」和「皇室私產」的界限,國民代表李煜瀛解釋為:「公私產之區別極為明白,絕無混亂之虞,公產者如宮城、建築物,及歷代之至寶,其他各種即屬私產。」

這番解釋看似言之鑿鑿,實則繼續赴《清室優待條件》之後塵,依然模糊不清。隨後發生的事情就立即證實了其「模糊性」。11月5日,溥儀離開紫禁城,帶走銀兩11萬餘元,這些都無異議。但工作人員在溥儀的行李中卻搜出了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和仇十洲的《漢宮春曉圖》。靠著工作人員的仔細和一番爭執,才不至於讓這兩件價值無法估量的國寶下落不明。

其實,從《清室優待條件》執行的最早開始,就已經有很多有識之士在探討:「紫禁城裡的文物算不算皇室私產?」這個問題了。

二、紫禁城裡的無價之寶

相當一部分人心目裡的財富可能就是金銀珠寶,但這些都屬於有價之寶,而那些具有歷史、考古、藝術、工藝、科研等價值的書畫、典籍、古玩等,卻是價值無法估量的珍寶。

當時紫禁城裡的物品中,絕大部分是從民間徵集或搜刮而來。清兵入關之後,軍隊一方面攻城略地、統治百姓,另一方面就是想方設法搜集各種包括文物古玩在內的民間財富。這其中的一部分「戰利品」落入了當時的統軍將領的腰包,成為這些人的「私產」,有相當一部分,特別是那些名氣大、關注度高、歷史地位「顯赫」的珍寶,則被進貢到了皇室內府。

論搜刮寶物,清代的皇帝乾隆是最熱心,力度最大、手段最多、「斬獲」最豐的一個。他號稱「十全老人」,自然每件事都想「空前絕後」。歷史學家曾經總結:乾隆皇帝一旦瞄上海內某個收藏家手裡的物件,要麼一道聖旨讓其進貢,要麼用象徵性的金錢進行「收購」。拒絕當然就意味著滅頂之災,故而效率奇高。

也難怪當時的《清室優待條件》模糊不清,因為對於這些聚斂在紫禁城裡的珍寶,的確是有著很大的爭議空間的。當時政局混亂,「城頭變幻大王旗」,各路諸侯忙著爭權奪位,當權者根本無暇組織這方面的法理研究、法條制定,所以在這方面一片空白,毫無可以借鑑的法律條文。

而從傳統倫理的角度說,天然擁有、購買、受贈、繼承等都是合法擁有所有權的途徑,甚至偷盜、搶奪的物品,在經過一定時間之後,也會享有同等權利。按照這個倫理邏輯,溥儀所擁有的珍寶,無論其來源如何,但都是從他的先祖繼承而來的,所以他享受合理合法的所有權。即便是今天的《文物保護法》,也明確規定「祖傳文物」所有權受法律保護。

但「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當時紫禁城裡的很多具有重大的歷史、科研、考古、藝術等價值的文物,都應該是「取之於民,還之於民」。而當時最大的失誤就在於,沒有將文物從「清室私產」的藏品裡界定、分離出來,導致巨額國寶流失殆盡,無數珍寶下落不明,這其中的損失是無法衡量的。

三、國寶流失的冰山一角

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之後,所謂「樹倒猢猻散」,包括溥儀在內的幾乎所有皇室成員、臣屬等,都在各謀去處、自找出路,伴之而來的就是對紫禁城藏品的盜賣及倒賣。1912年12月,熱河督統熊希齡發現文物倒賣嚴重的問題,請求袁世凱採取政府收購的方式從清室手中買斷文物,交博物館收藏。此議也算有點成效,1913年11月至1914年3月,先後共有11萬餘件文物從熱河行宮、盛京行宮等處運送到北京,收藏到了「古物陳列所」。

但因為當時的民國政府財力匱乏,所以文物收購很快就停止。根據當時所清理的數據,紫禁城裡文華殿、武英殿等各處有文物70餘萬件。雖然已經分門別類、登記在冊,但終於因為「財政支絀,迄未實行」(段祺瑞語)。

隨著後來的形勢緊迫,溥儀開始籌備離開紫禁城,國寶的命運也開始了從零星倒賣向大規模流失的轉變,從此無數國寶飄零「江湖」,生死不明。有史料可靠的、去向明確的文物,則僅僅是浩如煙海的巨量財富中的冰山一角。

1922年6月,以「賞溥傑」的名義,溥儀從紫禁城偷運出文物一千多件,字畫、冊頁二百多種。當年「清室委員會」清理、登記文物的時候,曾經對文物按照其價值定等分級,最貴重的是五個圈,類似於今天的五星級;最次的則劃歸「一圈」級。這批偷運的文物,全是在「五圈」級裡又精挑細選的,例如王羲之、王獻之父子的《曹娥碑》《二謝帖》,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1924年5月31日,內務府與北京鹽業銀行做了一筆總價60萬銀元的交易,賣出的物品包括:總重達11萬餘兩的16個純金鐘表,總重達1萬餘兩的皇太后、皇后金冊、金寶箱,珍珠1900多顆、寶石180多顆,等等。

1925年2月,溥儀逃到天津居住在日租界,向法國商人羅森賣掉總價值60萬元的文物,具體物品名錄不詳。溥儀在天津居住7年,期間到底賣掉多少文物,這也成了歷史之謎。但據溥儀的貼身侍衛嚴振文後來透露,1932年溥儀從天津潛逃到長春的時候,從紫禁城偷運出來的物品尚剩70餘箱。

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溥儀從長春逃亡的時候,只有10多箱文物上了火車。可見在長春這段時間,近60箱文物流失,其中一部分是被賣掉,一部分落入了日本人手裡,還有一部分則是在逃亡的時候因無法攜帶而被丟棄。

丟棄在長春的這批珍寶,被遺留在偽滿洲皇宮的士兵哄搶,大量傳世的名作、絕品、孤品,被士兵們撕扯損毀。其中兩個箱子落到了蘇軍手中,建國之後蘇聯歸還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就有《清明上河圖》。

逃亡到通化的時候,溥儀用部分文物向當地百姓換了食物。等到搭乘飛機前往瀋陽的時候,溥儀當初從長春帶出來的10個皮箱僅僅剩餘兩個。抵達瀋陽機場,溥儀被蘇軍俘虜並被押往蘇聯。

1950年8月,溥儀被引渡回國,上繳了所有的「私產」。從當初的萬裡江山、驚天財富,到溥儀回國的時候,僅僅只剩下486件物品。而且這僅餘的家底,也只是一些鑽石、珍珠等小物件,因為唯獨這些小物件,才便於在皮箱夾層、肥皂盒、暖水瓶等之內藏著,否則便真真是「只留下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乾淨了」。

如此的極品敗家子,也真讓後世的人不勝唏噓。

(觀點與視角原創作品,歡迎關注本自媒體號並參與互動;文中配圖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敬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1922年,他賣了自家的無數無價國寶,成了「國寶賊」!
    曹娥碑》《二謝帖》根據國民政府「清室善後委員會」1925年7月31日發現的「賞溥傑單」和「收到單」統計的數字,至1922年12月12日,溥儀總共盜出歷代書畫手卷1285件,冊頁68件,而事實上,尚有大批隋、唐、宋、元的珍品沒有登記到清單上。
  • 溥儀出逃時,把它縫棉衣裡26年不離身,如今成為「國寶中的國寶」
    然而清朝是最後一個王朝,溥儀是漫長歷史中最後一個皇帝。之後日本人讓他做了傀儡皇帝。解放戰爭時期,溥儀四處逃亡。據報導,溥儀逃跑時,在衣服裡縫了一個東西,在他身邊呆了二十六年。如今,它已成為國寶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溥儀被帶回中國,在管理處進行改革。但是在改革期間,他的態度很好,所以1959年國家專門赦免了溥儀,溥儀在這個過程中也做出了很多貢獻。
  • 1923年建福宮大火,數千件國寶古董珍玩燒毀,燒剩下的一對成化鬥彩拍出千萬元!
    成化御窯廠燒造鬥彩小件前後僅10年,明代中後期已為藏家所慕,一件難求。高足杯器身小巧,釉質溫潤細膩,釉色鮮豔明亮,造型雅美。哪怕60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可以想見當年出窯之時,是多麼令人眼前一亮。此類成化鬥彩存世寥寥,市場中2011年蘇富比曾售出一隻明成化鬥彩團蓮紋高足杯972.5萬元,是可諮比較的一例,出自玫茵堂舊藏。而兩件杯子的卻淵源頗深。
  • 馬未都推出《國寶100》
    《國寶100》(長江文藝出版社)中,馬未都從全世界的博物館中遴選出100件中國文物,詳細講述。本套書共包括4本,每本講25件文物,分別涉及青銅、陶瓷、玉器、漆器、家具、法書、碑帖、繪畫。它們有的得到無數讚譽,被國內精心收藏,有的在歷史變故中輾轉定居異國他鄉。身首異處近百年,商代「方罍之王」經歷了怎樣的聚散傳奇?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後輾轉多地一直貼身帶著的寶貝是什麼?
  • 末代皇帝溥儀,到底敗了多少清廷珍寶
    1921年,建福宮附近的庫房發生火災。起因是溥儀心血來潮打算清點庫房裡的字畫古玩。太監為了掩蓋偷盜文物的事實,不惜縱火焚毀罪證。據說當時庫裡僅金佛就有2000多尊,古籍數萬卷,字畫數千軸,真正的數量難以估量。 宮禁中的文物流入市場,引起了古董商的覬覦之心。溥儀避居天津之後,曾以1萬元價格向萬昌古玩店售出了幾件珍寶。
  • 溥儀對於自己被綠這件事,是如何懲罰情夫的?結局還真是想不通
    皇帝被綠,這可不是什麼小事,雖說這個被綠的是溥儀這個傀儡皇帝,但也不能是個小事了。最終這婉容皇后和婉容找到的情夫,結局怎麼樣呢? 1935年的一天,偽滿洲國的皇宮中出了一件大事,溥儀的皇后婉蓉懷孕產下了一名女嬰。溥儀並沒有因此高興,反而是怒不可遏。
  • 溥儀沒有後代,可是一位吉林老人自稱是溥儀的兒子,還拿出證物
    無獨有偶,中國也有一位吉林老人自稱是溥儀的兒子,還拿出證物。眾所周知,溥儀沒有後代,他曾經娶過五任妻子,卻沒有一個妻子給他生出孩子。他的最後一任妻子李淑賢說,溥儀根本沒有生育功能,幾乎是不能人道。溥儀姓愛新覺羅,愛新覺羅就是金子的意思。在清朝滅亡後,很多姓愛新覺羅的皇族都改姓金,怕受到牽連。後來民國時期,當政者也沒有為難他們,他們才放下心來。
  • 臺灣藥店可以買賣RU486引起爭議
    口服墮胎藥RU486在臺灣正式列為管制藥品。臺灣「衛生署」26日指出,口服墮胎藥主成分Mifepri-stone已經行政院核定為第四級管制藥品,臺灣「衛生署」27日將通知藥廠領證,完成後續的鋪貨上市事宜,最快一至兩個月內,婦女即可使用合法墮胎藥。
  • 末代皇帝溥儀10年改造生涯:最厭惡倒馬桶,特赦時不斷高呼4個字
    1950年8月1日,末代皇帝溥儀被送上了回國的火車。儘管溥儀多次表示希望能留在蘇聯,還用財物賄賂蘇方有關人員,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溥儀一行共有11人,包括嶽父榮源、弟弟溥傑、三妹夫潤祺、醫生黃子正、隨從李國雄等人。被引渡回中國,溥儀內心惶恐不已。
  • 溥儀妻子回憶:溥儀在臨終前一直喊「河車丸」,河車丸是幹啥的?
    僅是表面風光的末代皇帝 提及溥儀這個名字,可謂是家喻戶曉了。 封建時代的皇帝一般都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有著無數的妃子和宮女環繞,眾臣追捧。 然而,而對於末代皇帝溥儀來說,他的一生卻是充滿了太多的無奈。 溥儀還未成年時就已經成為了皇帝,儘管表面風光無限,但他卻也只是一個傀儡皇帝。只是一個沒有任何經歷的皇帝,又有誰會去聽他的命令,能夠服氣呢?
  • 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溥儀變賣國寶捐30萬美元,這是為何?
    1923年9月1日,日本關東大地震爆發,東京和神奈川為重災區,地震震級為7.9級。此次大地震讓日本損失慘重,僅僅在東京就有17231棟房屋損壞,而地震後引發的大火又致使17萬多所房子被焚燒。據統計,關東大地震的死亡人數多達十五萬人,更是有兩百多萬人流離失所。
  • 張作霖與溥儀交往:見面下跪磕頭,喊皇上好!
    事事無常,瞬息萬變,未及幾年,二人的地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一躍成為手握重兵、權傾四野的風雲人物,一個卻失去江山、僅剩下一個「末代皇帝」的空頭銜。他們就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和末代皇帝溥儀。本應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卻演繹了一段你來我往、相互利用的歷史短劇。早在張作霖千方百計接受清廷招撫起,便註定要與清廷皇室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繫了。
  • 溥儀和妻子重遊故宮,看見龍椅後提出個疑問,溥儀的回答字字戳心
    無論古今中外,無數人心中都渴望功名利祿,到了唐朝就有了為奪取皇位而手足相殘的爭奪戰,這樣的事件也不少。但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溥儀晚年帶著妻子重遊故宮,看著無數人渴望的龍椅,卻淡然道出了12個字,字字透出心酸,仿佛自己對這王位並不那麼渴望、滿足,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溥儀一生風風雨雨,三歲登基,六歲退位,一生經歷了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不同時期,可謂是歷史的見證。
  • 1952年,上影廠13位影星奔赴朝鮮戰場,回國時卻只剩12人
    1952年年底,上海電影製片廠決定安排演員赴朝慰問演出並體驗生活。而馮喆從1947年就開始拍電影,陸續主演了《裙帶風》、《憶江南》、《戀愛之道孫道臨1948年參演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從朝鮮戰場回國後,他又參演了《渡江偵察記》、《金沙江畔》、《長虹號起義》、《燎原》等電影。
  • 白酒狂歡告一段落,主力資金流向何方?用數據來說話
    現在人們關心的是,白酒告一段落,那麼裡面出來的資金流向了何方?這可是一股可觀的抱團資金,影響力非凡。下面從上周一周的資金流向數據可以看出流出資金的去向所在。如今,全球已經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基本成型,我國的北鬥成功反超美國GPS系統,領先GPS3計劃數年而率先實現立體化衛星星座組網,成功實現了彎道超車。北鬥成為了人類第一個擁有立體衛星空間星座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隨著軍民融合改革的不斷深入,衛星導航系統在軍工領域的應用將會大大提升國防科技的實力。
  • 美聯儲放水,萬億美元將流向何方?鷹象時代,呼之欲出
    就如2001年,我國加入WTO龍鷹時代開啟。莫迪若能成功讓13億印度人,乖乖待家裡21天,這樣的執行力將是劃時代的事情。 最近幾年,莫迪做了很多事,很多被中文網際網路噴子噴的事。這些事,短期內打折印度GDP增幅,但增加了莫迪的執行力。 深蹲,是為了漲停!未來十五年兩位數的增長,能彌補前幾年的龜速增長。
  • 當年的韓戰,溥儀與手下做出的那個誤判和推理,耐人尋味過程
    這場二戰後最大的局部戰爭很大程度決定了世界戰後的格局,對今天無數的國家影響巨大。甚至對整個人類近代歷史也影響極為深遠。在這場關乎國家、民族和個人的命運的戰爭中,無數人身不由己被捲入其中。對於這場戰爭,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和立場有不同的解讀和感受。
  • 溥儀晚年重遊故宮,從大殿裡翻出一樣東西,暴露他做皇帝時的癖好
    說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很多人可能立即會想到秦始皇嬴政,自秦始皇於230年至前221年滅六國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開始,便開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無數朝代的變遷,一直到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下詔退位,封建王朝的歷史自此結束。
  • 東莞舉辦古代青銅玉器展 數十件國寶珍品首次亮相
    記者了解到,由保利博物館提供館藏青銅器近四十件,結合旗峰山藝術博物館藏玉器,為市民奉獻一頓豐盛的金玉饕餮盛宴。據悉,保利博物館館藏珍品包括神面卣、遂公盨、倗季鳳鳥尊、美輪美奐的琺瑯器等近40件海外回流的國寶珍品,首次東莞亮相;而旗峰山藝術博物館藏的宮廷白玉十二生肖雕像、白玉臥牛、白玉梅瓶,則是彰顯皇家陳設之氣度和高超的製作工藝。
  • 尊龍:出生被遺棄,童年不幸,因演溥儀成名,晚年無妻無子
    眾所周知,溥儀長相陰柔,有一種陰狠之氣,而尊龍把這種氣質拿捏的非常準。以及曾經看守溥儀的獄長和侍從。很多人看了這部電影,都以為尊龍就是溥儀本人。02 被遺棄的孤兒尊龍,原名吳國良1952年出生在香港邵氏公司在香港是最出名的影視公司,從它名下出來的港星無數。這樣一個好機會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而去美國,卻前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