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晚年重遊故宮,從大殿裡翻出一樣東西,暴露他做皇帝時的癖好

2020-12-22 起叔讀史記

說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很多人可能立即會想到秦始皇嬴政,自秦始皇於230年至前221年滅六國完成統一中國的大業開始,便開啟了中國歷史上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統治。無數朝代的變遷,一直到公元1912年,末代皇帝溥儀下詔退位,封建王朝的歷史自此結束。

溥儀出生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退位的時候年僅6歲。溥儀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與側福晉劉佳氏之孫,攝政王載灃之子。3歲那年慈禧太后召溥儀入宮,繼承病重的光緒皇帝的皇位。

溥儀的家人都極力的反對,因為當時的清廷已經是搖搖欲墜的大廈,隨時都可能坍塌,溥儀去做皇帝不過是去做一個背鍋俠而已,但是懿旨不容反抗,溥儀還是進宮了。光緒病逝後,溥儀於12月2日這天在太和殿即位。

溥儀皇帝還沒當三年就在辛亥革命和武昌起義的炮火下被轟下了臺,好在隆裕太后在以溥儀的名義頒發《退位詔書》的時候,和袁世凱籤訂了《清室優待條件》因此溥儀得以繼續生活在宮中。

一直到1924年馮玉祥倒戈回京,派兵將溥儀趕出了宮。但是的溥儀已經18歲了,但這還是他第一次出宮生活。他最後看了一眼紫禁城,對這座宏偉的大殿也是自己曾經的家,做了最後的告別。

離開北京後的溥儀去了天津,後來在日本人的脅迫下,做了偽滿洲政府的傀儡皇帝,溥儀滿心期待日本人能夠幫他「光復清室」,卻發現他不過是被利用了而已。

1945年8月15日,日軍戰敗投降。準備在瀋陽東塔機場前往日本的溥儀被蘇聯紅軍空降逮捕,並被帶到了蘇聯,當作戰爭犯關押了十年的時間,回國後還是撫順戰犯管理所度過三年時光,於1959年12月4日作為撫順戰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戰犯於以釋放。

經歷了人生大起大落的溥儀,早已經將一切看得恨透了,他從此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有一個地方,是他總是逃避的。這個地方就是故宮,也就是原來的溥儀住的紫禁城。

溥儀聽說早已經聽說原來的紫禁城已經被改造成了故宮博物院,溥儀想要忘記這個地方,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終於在1961年,溥儀鼓起勇氣,來到了故宮博物院的大門口。他從衣服內的口袋裡掏出一個袋子取出裡面的錢買了一張票進了故宮。

溥儀背著手在故宮轉轉悠悠,看著自己曾經住過的地方如今已經大變樣了難免會心生感嘆。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溥儀來到了一處宮殿。他走向宮殿正中央的龍椅,突然鞠下身從龍椅得到一個小角落掏出了一樣東西。是蟈蟈籠,溥儀看著這個蟈蟈籠露出了笑意,仿佛回憶起50年前的那段時光。

當時的溥儀還是皇帝,他有一個癖好就是養蟈蟈和鬥蛐蛐。但是父親總是不準他養,說他是皇帝這樣成何體統。因此溥儀經常把蟈蟈籠藏在隱蔽的地方,這個習慣一直維持到他出宮的時候,後來這個蟈蟈籠忘記拿了,沒有想到還在這裡。看著這個蟈蟈籠溥儀眼中浮現出了對往昔歲月的無限追思。

相關焦點

  • 溥儀晚年重遊故宮,從大殿裡翻出一樣小東西,眾人看後都被逗笑了
    而且故宮裡有很多他們不知道的小秘密,像溥儀晚年回到故宮,就曾指出過故宮的幾項錯誤,並且把自己小時候藏起來的東西從角落裡拿了出來。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的一位皇帝,他的一生都很受人們的關注。年紀小小進入皇宮,長大後又被趕出來,可以說他的前半生過得無比的精彩又坎坷。他的出生非常高,伯父是皇帝,父親是王爺,母親也是名臣之後。而他自己又被慈禧立為皇帝,只是後來卻做錯了事情。
  • 溥儀和妻子重遊故宮,看見龍椅後提出個疑問,溥儀的回答字字戳心
    但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皇帝溥儀晚年帶著妻子重遊故宮,看著無數人渴望的龍椅,卻淡然道出了12個字,字字透出心酸,仿佛自己對這王位並不那麼渴望、滿足,我們一起來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溥儀一生風風雨雨,三歲登基,六歲退位,一生經歷了清、民國和新中國三個不同時期,可謂是歷史的見證。
  • 溥儀帶夫人重遊故宮,迎面走來一老頭,溥儀見了臉色驟變
    說起清代皇室,末代皇帝溥儀的命運算是比較坎坷不平的。作為封建王朝最後一位帝王,他不僅成為了外國侵略者的傀儡,更是受盡了國人的侮辱。1924年11月5日,鹿鍾麟帶領民國軍隊進入故宮,溥儀被迫遷出紫禁城。中國的皇帝制度徹底瓦解。
  • 溥儀遊故宮,專家解釋雨花閣不開放原因,溥儀聽後搖頭,說出答案
    故宮那麼大,不開放的場所當然不止一處,有的是因為修繕而臨時關閉,有的是為了保護容易受損的珍貴文物等等。雨花閣不開放和傳聞中的怪事沒什麼關係,真相的揭曉和故宮曾經的主人、清朝末代皇帝溥儀有關。愛新覺羅·溥儀生於1906年,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孫、攝政王載灃之子。1908年,光緒皇帝死後,年僅兩歲的溥儀被慈禧太后推上了龍椅。
  • 溥儀重遊故宮,途中碰見一位白髮老人,愣了幾秒臉色都變了
    從電影《末代皇帝》中人們對溥儀有所了解,當看到一個離不開奶媽的孩子坐在高堂大殿上,而年過半百的官員卻伏身跪地,不禁讓人覺得有些滑稽可笑,甚至此時的溥儀根本不懂這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自己要離開家來到皇宮生活,為什麼所有人都對他言聽計從。
  • 末代皇帝溥儀的植物園改造生涯
    特赦意味著恢復自由,與家人團聚,臺下人人翹首以盼,唯溥儀心緒平淡。一來他認為首批特赦不可能輪到他,二來父母都已去世,妻子也死的死,離婚的離婚,他無所謂「團聚」,亦無所謂「自由」。這一生不是做傀儡,就是做囚犯,「自由」對於他來說是個抽象的概念。然而,當最高人民法院代表念出的第一個名字就是「愛新覺羅·溥儀」時,他還是抑制不了激動,當場痛哭失聲。
  • 溥儀特赦後,花錢買門票進故宮時是什麼心情?最後一任妻子給出答案
    關於溥儀重回故宮,有很多野史傳聞。 有人說,溥儀買票進入故宮後,一臉陰沉,他在龍椅下找到了自己當年藏的蛐蛐盒子;又有人說,溥儀在參觀養心殿時發現房間裡父親載灃的畫像是錯誤的等等。無論如何,溥儀再次回到故宮,是啥心情,他的妻子李淑賢最有發言權。
  • 故宮的冷宮為什麼至今不開放,溥儀晚年道出真相,其實大家都想錯了
    一 在不少關於古代宮廷的影視劇中,基本上都會出現這樣一個劇情:皇帝的後宮佳麗為了爭得皇帝寵愛,或者為了自己的皇子能夠坐上皇位而勾心鬥角,動用各種手段陷害對方,最終失敗的一方失寵,更有甚者被皇帝打入冷宮,永遠不得踏出冷宮半步,一兩丫鬟相伴,孤獨終老,下場十分悽慘。
  • 溥儀離宮時,唯一一件不願離身的寶物,現成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
    現在說到溥儀,想必是沒有人不知道的,畢竟他是清朝末期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皇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他被趕下皇位的時候,當時的袁世凱還讓他在北京保留著皇帝的待遇,但是在馮玉祥完全把他趕出皇宮之後,他就真的從皇帝變成了流浪的人,即便之後日本人找到了溥儀,並且讓他在偽滿洲國做了皇帝,但是我們都非常清楚
  • 晚清時的皇帝光緒和溥儀,為什麼不願翻敬事房牌子,看了都太扎心
    各朝各代的皇帝為了傳宗接代都會適當平等的雨露均沾,後來設立了一個敬事房,專門負責皇帝的侍寢之事。雖然後宮嬪妃有很多,但卻不可能一個一個地全都臨幸。清朝前期,後宮美女特別多,皇帝都能徵善戰。而皇帝又比較軟弱,敬事房也管的比較嚴格,當時的同治帝也只能去煙柳巷子玩了,結果不經意間就得了花柳病暴病而亡了,在同治帝之後的帝王身體也是每況愈下,最後連牌子都不願翻了!執掌政壇數十年的慈禧,也自稱是晚清第一美女。不過,從復原的照片上很難看出慈禧年輕時的樣子。我真的看不出當年她有多漂亮。她的這雙眼睛就使人看著膽戰心驚,一看就是殺人不眨眼的主。
  • 溥儀再回故宮,提醒畫像掛錯了,專家卻不屑一顧,溥儀:這是我爹
    只有從坎坷的人生中找到自己的價值,活出人生的意義,才是不屈服於命運。當然,有一些人的人生早在剛剛開始時就已經被人埋下了不幸的種子,一如末代皇帝溥儀。賀拉斯在《卡耳米拿》中說過:「一切悲苦的命運中最大的不幸,是往日曾為幸福之中,而今卻淪為不幸之人。
  • 溥儀小時候的「癖好」,讓太監哈哈大笑,宮女羞紅了臉
    自從嬴政建立秦朝,建立大一統的帝國以後,整個中華大地進入到了封建專制的時代,直到清朝末期,最後一個清朝皇帝溥儀籤署了退位詔書。從此,在中華大地上生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完成了歷史使命。因此,溥儀他不僅僅是滿清的最後一個皇帝,更是我們國家的最後一個封建皇帝。一提到溥儀,很多人都能想到相關的很多東西。
  • 1987年貝託魯奇拍《末代皇帝》,我們很懷念他
    大導演貝託魯奇把這種「似曾相識」巧妙的與溥儀的回憶融合在一起,虛虛實實貫連影片隱喻的「門」。甚至連觀看者也被帶入到重複回憶、重現回憶的交錯中裡。影片中三處重要分離都是以「門」的開啟、關閉、吶喊體現出來的。
  • 故宮的冷宮為何至今不開放,溥儀晚年道出真相,其實大家都想錯了
    眾所周知,故宮博物院是明清時期皇室生活和工作的地方,建於1406年,即明朝皇帝朱棣時期,這裡住著24位皇帝,處處洋溢著帝王精神,作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木製宮殿建築,故宮位於五大宮殿之首,佔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一些沒有開放的地方也因為民間傳說而被神秘所籠罩,冷宮就是其中之一。
  • 溥儀再回故宮,有人提醒畫像掛錯,專家不屑一顧,溥儀:這是我爹
    為寫這本自傳,他恢復自由後,多次到他住過的地方取材,佔據他生命中最重要時期的紫禁城也在其中。然而,當他再次回到紫禁城時,一切都變了,他也偶然地改正了一個錯誤!雖然他在紫禁城裡住了十多年,但當他想再回來時,也得花錢買票。
  • 故宮裡的雨花閣為何不對外開放?溥儀的解釋,讓遊客紅了臉
    大家都知道,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是皇帝辦公和生活的地方。在禮法森嚴的古代社會,如果沒有皇帝的傳召,一般人是無法進入的。但隨著清王朝的滅亡,紫禁城也就成為了故宮。新中國成立後,故宮也逐漸開始對外開放。即使是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進去參觀遊覽。
  • 溥儀回故宮參觀,看到自己的辮子在展覽,喃喃自語,黯然離去!
    在此種形勢之下,就連末代皇帝溥儀都按耐不住,要將老祖宗留下的辮子剪掉。他這個想法,令身邊的太監和師傅們哭天喊地直呼:使不得啊,皇帝爺爺,您這是要絕大清朝的命脈啊。天下人都剪,您也不能剪。然而受到英國老師影響下,早已洋化的溥儀,卻面對太監們和師傅的哭天喊地,怒說:留著辮子,就像拖著豬尾巴一樣難看醜陋。
  • 溥儀出逃時,將它縫在棉衣裡26年不離身,現是故宮博物館鎮館之寶
    溥儀逃離紫禁城時,為什麼只挑中了它,還把它縫在棉襖裡,26年間不離身?它就是乾隆爺的「黃三聯璽」!它有什麼特殊之處?為什麼溥儀將它護的這麼好?這是所有皇帝中數量最多的,每次遇到重大的事件,他都要刻一個來表示紀念。比如紀念打仗勝利了,乾隆爺過壽,甚至在他退位的時候也刻了一個「太上皇帝」的印璽。那麼有一次乾隆爺做了個夢,在夢中玉皇大帝給了他一塊黃顏色的石頭,而且還刻有字。
  • 故宮,六百年!
    我有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  也收藏著多達180餘萬件(套)藏品,其中一級藏品8000餘件(套)。  我見證了太多的風風雨雨與時代變遷。現在,我要把故事一樁樁說給你們聽。
  • 老照片裡的故事:馮玉祥帶兵驅離溥儀現場照片再現,故宮從此再無皇帝
    :馮玉祥帶兵驅離溥儀現場照片再現,故宮從此再無皇帝>【珍貴老照片再現馮玉祥帶兵驅離溥儀現場,故宮從此再無皇帝】【免責聲明】本微信號轉發分享信息,轉載的文章觀點僅代表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微信號觀點。1924年11月5日上午,喜歡晚睡晚起的溥儀在養心殿的床上被太監叫起,告知馮玉祥派人逼宮,限清室全體人員三小時內離開紫禁城。溥儀一聽大驚失色,一面派人周旋拖延時間,一面匆忙收拾物品。圖為溥儀離開時亂成一團的床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