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邊的「機核」關注我們,這裡不止是遊戲
崛起於千禧年的西方新怪談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
單是從美劇聊起,就有《美國恐怖故事》第五季「旅館」,NETFLIX的大熱劇集《怪奇物語》,略顯小眾但寒氣逼人的《極地惡靈》以及許多人的啟蒙美劇《迷失》和《陰陽魔界》等等都屬此類。
新怪談電影也有不少,其中最出名的是由娜塔莉·波曼主演的《湮滅》:這部電影直接改編自該類型的領軍小說《遺落的南境》。
《湮滅》劇照
新怪談的發展,離不開網際網路時代大眾口味的日益刁鑽。一般的科幻片雖然能引發對未來的想像,但離現實畢竟太過遙遠;而傳統的美式恐怖片又往往鑽入血漿滿地的俗套。
新怪談恰恰融合了兩者的長處:既營造出了一個真實可信的世界觀,又能透過近乎科學的方式對超自然的恐怖事件進行拆解來引發耐人尋味的遐想,由此便成功地從內核層面將此類型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檔次。
嗯……至少也是 IMDB 的6.5分的水平。
新怪談的本質
一口氣說了這麼多,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是新怪談?簡單舉幾個例子吧,希望能更好地幫助大家理解新怪談。
恐怖片:「80年代的湖濱小鎮,突然闖入了一條巨型鱷魚,在導致數十起傷亡事件後,被一名FBI探員帶隊剿殺。」
驚悚片:「80年代的湖濱小鎮,突然發生數十起由不明生物導致的傷亡事件。在一名FBI探員的努力下最終成功地剿殺了幕後黑手:一條巨型鱷魚。」
日式怪談:「80年代的澤見村,一名寡婦因不堪村民欺辱而投湖溺亡,隨後便發生數十起由湖中巨鱷導致的傷亡事件,警方在民俗學家的指引下擊殺了殺人巨鱷,並在其巢穴發現了懷抱嬰兒(頭部畫面被剪掉)的寡婦以及大量嬰兒用品…」
新怪談:「80年代的湖濱小鎮,一名FBI探員在帶隊剿殺了導致數十起傷亡的巨型鱷魚後,從生前負責解剖的生物學家的報告中發現了一個驚人秘密:巨型鱷魚的大腦以及脊椎結構和人類的相差無幾…」
通常,下定義這事被秒打臉的機率很高,但為了便於理解和討論,筆者姑且還是先下一個定義好了:
新怪談是年代設定靠近現代,用理性且科學的方式解釋超自然事物的驚悚/恐怖故事。
遊戲設定淺析
不要覺得當上局長就是好差事。
傑西之前的兩任局長都遵循著同樣的隕落公式:從控制到失控。特倫奇是因為猜忌達林博士秘密研究而釋放了希斯,隨後委員會不得不操控秘力武器來抹殺了他的存在(自殺是不可能的,要開竅的話早自己動手了)。
而特倫奇的前任諾斯摩爾的下場就更慘了,因其能量失控而被當成電池關在太古屋的發電站裡,簡直生不如死。
利用漂浮能力到達NSC發電站頂部就能瞻仰前前任局長的監控畫面
如果歷史再一次重複的話,看來馬上就要奪回 FBC 控制權的傑西局長距離失控隕落可能只剩下2部 DLC 的時間了。不妨在此大膽預言一番第二部的主角會是從沉睡中醒來的 P6 小老弟,被委員會選為局長後帶領 FBC 殘部對抗失控的姐姐傑西。
遊戲後期出現的球形物海德倫可謂是迷霧重重,這個長得跟球一樣的玩意跟北極光和女主是啥關係?直到最終謎底揭曉時,女主角才發現所謂的海德倫只是北極光的一個軀殼而已。
不過軀殼為啥還能跟首席研究員打得火熱,難道軀殼還有自我意識?
不過從設定圖來看,海德倫不只是個軀殼
別著急,就拿阿提的磁帶機打個比方吧。北極光是磁帶機本體,負責輸出電信號;女主角傑西是磁帶機的耳機部分,功率較小,也就只能影響本人周圍而已。
而海德倫則可以理解為是磁帶機的一臺巨型藍牙音響,可以遠程將北極光的能量波導入到 FBC 中,因為功率夠高,甚至還能驅動 FBC 探員身上的發生器。
另一個比方,北極光就是網際網路,傑西只是一臺連了網線的電腦,而海德倫是一臺高功率 wifi 。所以 wifi 關掉了,只要連著網線,傑西還是能正常上網(使用超能力)。
遊戲中的善惡對立鮮明的北極光和希斯都是能夠產生能量波而引發諧振的高能實體,波普的研究發現兩者的共振正好相反。
置身在兩者能量波內的人類會展現出類似的能力,但最終行為好壞則完全由其源頭的善惡來決定。這個設定很像現實世界中的舒曼波和有害次聲波對人體的不同影響。
舒曼波發生器,又稱玄學發生器
從傑西偶爾跟北極光的對話以及委員會的臺詞中可以得出,玩家在扮演的一直是北極光,而主角傑西的行動始終處於玩家/北極光的控制之中。
自由意志什麼的完全都是浮雲,整部遊戲都是北極光和希斯之間藉助人類代理的對抗。
看到許多同學都對誤讀了本作第二部 DLC 的標題 AWE,以為 AWE 就是「Alan Wake Event」(《心靈殺手》的事件),並由此推測出 Alan Wake 會出現在本作中。
很可惜,並不是這樣,遊戲中很明確地解釋了 AWE 的含義——Altered World Event(超自然事件)。所以第二部 DLC 的關卡內容更有可能是從 FBC 探員的視角來展現的平凡鎮事件,通過此關卡後就能獲得遊戲本體中的關鍵道具幻燈片播放機。
怪談元素連連看
同類型作品之間往往會出現一批相似的元素。身為新怪談類的愛好者之一,筆者在體驗本作的同時,腦子裡自然會聯想起好幾部擁有同樣元素的其他作品。
藉此機會一併列舉的同時,也希望能給打完了遊戲還意猶未盡的同學們提供一份精準的追劇列表。
稍微了解一點網際網路小眾文化的同學們應該都能看出來,FBC 的設定其實就是 SCP 基金會。筆者猜想是為了讓沒接觸過此設定的大眾玩家也能更快接受這個概念,才借用了現實世界中的 FBI 來加以包裝。
大名鼎鼎的SCP基金會
海德倫發生器能產生特定頻率信號,讓普通穿戴者免疫希斯控制。
這個長得像音響揚聲器的玩意不論是從外觀還是功效上來說,都神似《火力堡壘》( 科幻片《第九區》導演的短片)結尾中那套主角穿上後能放大自身好運BUFF,並帶領部隊反制邪神超能力的無名鎧甲。
《火力堡壘》中的好運放大器,背帶式的設計看起來更為合理
阿提的真實身份其實並沒有一些攻略中猜測的那麼複雜,筆者在相關文獻中就查到了阿提的原型:芬蘭的海洋之神。
不過阿提的長相(尤其是飄逸的髮型)和耳機不離身的設定絕對是致敬了《雙峰》中的 FBI 局長戈登·科爾(由導演大衛·林奇扮演)。
遊戲中的阿提
當上局長的阿提…額,林奇大爺
阿提,林奇,傻傻分不清。
作為穿梭異世界的中轉站,海濱汽車旅館的找鑰匙小謎題可謂是放鬆緊張心情的神來一筆。
同樣以鑰匙作為關鍵道具,而故事關鍵地點也是汽車旅館的新怪談作品(大概)只有一部,那就是2006年美國Sci-Fi頻道的迷你劇《謎之屋》。
《謎之屋》裡的陽光旅社房間
此外劇中「房間內所有物件都有謎之超能力」和「有各方勢力都在搜集房間道具」的設定很可能比 SCP 基金會還要早?
帶感的搖滾樂 BGM,迷幻的地形變化搭配上舒適的戰鬥難度,這個關卡的驚豔設計絕對能排進「2019最佳關卡」名單的前三甲,如果有這個排名存在的話(手動狗頭)。
基於這個世界觀中大量出現有關頻率的設定(希斯),「菸灰盒迷宮」的鬼打牆能力應該源自於其本身會發出影響感官判斷的特定頻率。
阿提磁帶機裡播放的搖滾樂正好能屏蔽掉這種頻率。這麼說來,似乎只要是找一盤搖滾樂來播放就能完美通過迷宮,或者更簡單:堵上耳朵就能行?
《雙峰》中的紅房間
要我說,菸灰盒迷宮在視覺上肯定是參考了《雙峰》中紅房間裡大面積重複幾何圖案的裝飾風格,而其變化無窮和禁閉怪物的性質則融合了《林中小屋》裡的怪物籠牢和《心慌方》中魔方迷宮兩者的精華。
不盯著看它就會幹掉最近的活人?嗯,這個就設定的由來就相當明顯了,就是一個披著冰箱外表的 SCP-173 嘛。
「讓我來康康,是誰在康我?」
在遊戲時間線中早於希斯出現的黴菌,能以生物途逕入侵人體,並且能在極端環境中生存。美劇《夜行者》(改編自《冰與火之歌》作者的科幻小說)裡也有類似的描述,只不過後者裡感染了黴菌的人類只會化為黑灰狀的黴菌孢子。
劇中首個死掉的黴菌感染者,死因居然是注射了黴菌抗體,額…馬丁老爺您真行
這次想要絮叨的也就這麼多啦,下面是一批筆者覺得新怪談氛圍濃厚的影視作品,還望各位讀者老爺們自取,咱們有緣再會,拜拜咯。
附錄:新怪談觀劇表
《新陰陽魔界》《怪松鎮》《零異頻道》《13號倉庫》《謎之屋》《夜行者》《血族》《危機邊緣》
《湮滅》《心慌方》《林中小屋》《火力堡壘》
精彩內容
(點擊圖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