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發布公告,自2020年6月1日起,將全面實行信用卡積分新規,對於網絡支付、線下刷卡商戶範圍均作出優化調整。
首先,用戶通過銀聯雲閃付App、財付通、支付寶、美團支付、京東支付、小米支付、翼支付以及中信銀行「動卡空間」App等網絡渠道刷卡的積分累積將不設上限;其次,中信銀行新增了43個線下刷卡交易記積分的商戶類別。
不難看出,中信銀行信用卡積分規則優化圍繞線上、線下兩大場景展開。持卡人在線上支付渠道產生的支付交易,累計信用卡積分的數量不設上限後,能更符合用戶使用網絡支付、行動支付的消費習慣。
行動支付網注意到,新增線下刷卡交易記積分的商戶涵蓋醫療器械、物流服務、理髮、攝影、家政等消費場景,其線下交易計積分商戶類別也從110個擴大至153個。
中信信用卡原110個積分商戶類別
中信信用卡新增43個積分商戶類別
中信銀行認為,一方面行動支付已經實現了對日常消費場景的深度滲透,此次疫情帶來的「雲經濟」更強化了消費者線上消費的習慣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隨著各地復工復產有序推進,積攢許久的線下消費力也得到進一步釋放。積分規則優化在保持線上新型消費活力的同時,也不忘刺激線下實體消費。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中信銀行信用卡繼續與騰訊、阿里兩大網際網路巨頭積極互動共發聯名卡,包括騰訊微加聯名卡、騰訊視頻聯名卡、飛豬聯名卡等。優質的網際網路場景,對銀行信用卡提升網絡獲客和經營能力有積極作用。
中信銀行2019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該行信用卡累計發卡8332.5萬張,較上年末增長24.26%;信用卡貸款餘額5142.5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6.33%,動卡空間App月活客戶突破1000萬。
整個2019年,中信銀行信用卡交易量為2.56萬億元,較上年增長23.05%;實現信用卡業務收入605.09億元,較上年增長31.47%。信用卡不良貸款餘額為89.48億元,不良率為1.74%,較上年末下降0.11個百分點。信用卡資產證券化(ABS)業務方面,去年中信銀行累計發行信用卡分期債權資產證券化產品30.52億元;通過不良資產證券化處置信用卡不良資產本金規模25.4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財報顯示2019年中信信用卡中心投訴的首聯及時率為100%,但「聯繫≠解決」。根據第三方投訴平臺聚投訴數據,中信信用卡的問題歷史解決率為56.24%,其中2019年投訴量2791件,解決量1696件。
來源:聚投訴
除了全面實行信用卡積分新規,中信銀行同步調整了航空類聯名卡裡程累積規則:新增線上交易累積裡程的新規,進行計裡程交易MCC調整。
中信銀行國航聯名卡、中信銀行南航聯名卡在內的11張航空聯名卡僅限指定類別商戶刷卡消費累積裡程,非指定商戶類別刷卡交易不再累積裡程。
而就在不到一個月,中信信用卡將積分兌換航空裡程的比例下調。簡單來說,在航空消費領域,中信信用卡的積分貶值了。當然中信強調了後續會推出更多獎勵活動,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多年來在航空消費領域,持卡人似乎習慣了「積兌換航空裡程」的玩法,為實現「積分當錢花」,紛紛使出各種「秒招」薅羊毛。航空消費也一直是「羊毛重地」,信用卡中心將積分貶值也就不足為奇了。
積分貶值會損害其信用卡競爭力嗎?
事實上,中信銀行在信用卡IT體系的建設上進行了龐大的投入。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張明在去年一次採訪中表示,為了觸達並激活用戶,中信銀行在IT體系的建設上進行了龐大的投入,大數據中心將專門進行客戶標籤分析與核心技術的迭代完善。
財報顯示,2019年中信銀行科技總投入近49億元,同比增長36.8%,連續五年增速達30%以上;科技人員達到3182人,同比增長56.2%。財報指出,其敏捷型IT組織轉型布局基本完成,科技全流程研發提速超50%,能夠快速響應市場和一線需求。2019年,中信銀行成功投產業內首個基於自主分布式資料庫的雲架構信用卡核心系統,全行信息科技基礎架構整體雲化率接近94%。
大量的金融科技投入,將使得信用卡中心在面對羊毛黨時更得心應手。可以預見,信用卡「撒羊毛」的方式不會再像以往那樣粗獷,進一步過濾掉價值不大的用戶,是其信用卡業務提質的過程。
當然除了金融科技的因素外,銀行「沒錢了」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行動支付網還注意到,今年來已有多家銀行進行了信用卡積分相關調整。
1月10日建設銀行發布《關於調整龍卡信用卡超市類消費積分規則的公告》,表示自2020年3月起,調整龍卡信用卡超市類消費積分累積規則,龍卡信用卡持卡人在超市類商戶消費〔商戶類別代碼(MCC)為5411〕不予累積積分。
1月10日,興業銀行發布《關於調整部分類別商戶限額管理》的公告,表示即日起對信用卡在商戶類別碼為6300(保險銷售、保險業和保險金)、6012(金融機構—商品及服務)、4458(菸草配送)等部分類別商戶的透支交易設定限制。
2月26日,平安銀行發布公告,表示對信用卡積分政策進行優化調整,以迎合行動支付,貼近用戶消費習慣,向網絡消費傾斜。同時,平安銀行明確表明將不以交易商戶類別碼(MCC)作為累計積分依據。
事實上,各大銀行信用卡從2018年就開始在發卡、運營等策略上都進行一些調整,總體來看在成本控制、風控等環節進行了強化。一方面銀行更注重緊跟用戶習慣,另一方面也更在意精準回饋。
對持卡人來說,這也意味著薅羊毛越來越難。
本文為作者授權發布,不代表行動支付網立場,轉載請註明作者及來源,未按照規範轉載者,行動支付網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