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穴位圖解治療-【手陽明肺經】三間

2020-12-23 騰訊網

三間( Sān jiān )

定位

微握拳,在食指橈側第2掌指關節後凹陷中。

取穴

現代常用於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痢疾腸炎等。

—概述—

特定穴

輸穴

主治病症

齒痛、咽喉腫痛;腹脹,腸鳴;嗜睡;手指腫痛,肩周炎。

經驗應用

現代常用於治療扁桃體炎、咽喉炎、痢疾腸炎等。

—操作—

艾灸

艾條懸灸:5-10分鐘;米粒灸:3-5壯。

按摩

自我按摩,用食指遠端指腹點按二間穴5-10次

針刺

直刺0.3-0.5寸。局部麻脹,向手背放散。《金針梅花詩鈔》「急食不通二間效,五指拘攣三間長」,五指拘攣多見於中風後遺症,指屈肌張力過高所致,可取三間為好(必須深刺,透向後溪穴或合谷穴)。《甲乙經》卷八「寒熱,唇口乾,喘急,目內眥急痛,善驚,三間主之」可以從張穎清教授生物全息律第二掌側骨考慮,更容易理解。亦可以從董氏奇穴靈骨大白穴的倒馬刺考慮。

溫馨提示:針刺需臨床證明,請謹慎操作。

精選筆記:

三間穴,最善通經行氣,上可通達頭面,治療三叉神經痛、牙痛、齒痛、目痛、咽喉痛和肩膀;下能通腹行氣,瀉洩可止,便秘可通。

相關焦點

  • 【手太陰肺經】經絡循行;疾病主治;操作要點
    經絡循行 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向下絡大腸,上行經胃口,過膈,屬肺。從肺系(氣管及喉嚨)橫走淺出側胸上部(中府),沿上肢內側前緣、手少陰心經和手厥陰心包經之前,經過肘關節、腕後寸口部,沿手掌大魚際緣,止於拇指橈側端(少商)。分支從腕後分出,止於食指橈側端,下接手陽明大腸經。 【附】《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
  • 老教授扎針灸,胃病為什麼會配肺經穴位?經絡循行和手法很重要
    很多朋友在學習的時候,走了不少彎路,以為記住了穴位定位和功效主治就可以熟練運用,卻忽略了經絡循行才是重點。 曾經見過這樣一個病例,患者是個50歲的男性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腹部脹滿不適,到處求醫,各種檢查也做了一大堆都沒有查出來什麼結果,最後醫生認為他是心理原因,開了些促進胃腸動力的藥物和抗焦慮的藥物,服用了一段時間還是沒有效果,相反,症狀還越來越嚴重了。
  • 手太陰肺經的認識
    肺與大腸表裡經經絡圖肺經穴位口決大家都能百度到,年輕人能記住但不關心這個,上點年齡的人背口訣又有些勉為其難,所以記住經絡走向及常用治症穴位就可以了。肺經自中府至少商共11個穴位,走向就是自胸走手(可記自上而下)。先從中府說起,有言為肺之募(開口的意思),難經言云門,不做爭論,反正治症大多採用中府透雲門,這裡涉及到治療法則--俞募治療,比如寒咳,喜熱飲苔白佐證,在背肺俞穴和雲門穴先後隔蒜灸治之,色白味辛入肺。針則中府透雲門,再針肺俞,針刺角度有講究。
  • 最全經絡高清動圖,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能治病、也能防病!
    包括手三陰經(手太陰肺經、手厥陰心包經、手少陰心經)、手三陽經(手陽明大腸經、手少陽三焦經、手太陽小腸經)、足三陽經(足陽明胃經、足少陽膽經、足太陽膀胱經)、足三陰經(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足少陰腎經),也稱為「正經」。
  • 第二章 楊維傑經絡思路在董氏奇穴的應用 第一節 循經取穴思路與董氏奇穴
    董氏奇穴的表裡經取穴法基本上就是:本經有病,常取互為表裡經的穴位。例如取在手陽明大腸經的奇穴指五金、指千金、木穴治療肺所主之皮膚病甚效。又如小間穴在食指大腸經邊上,能治腸炎,由於大腸與肺相表裡,故能治支氣管炎、吐黃痰、胸部發悶,還能治支氣管擴張。
  • 手上有四個穴位,可療一切頭疼!
    艾灸驗方(附穴位圖),身上重要的30個艾灸穴位高清經絡循行動圖,人體穴位大全!
  • 經絡高清動圖,所有穴位都有!再也不怕找不到穴位了!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絡」,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
  • 經絡拍打功視頻
    經絡拍打功經絡拍打功是一種強身健體的養生方式,是從古代流傳的「拍擊功」「排打功」「搖身掌」及按摩法等演化而來的。
  • 疏通經絡的特殊技巧,學會受益一生
    而大周天的十二條經絡其實只是三條長長的經絡的循環,都是從小腹內的丹田出發,上行至胸,由胸再行走到手臂內側→手→手臂外側→頭→軀幹→下肢外側→腳→下肢內側→再進入小腹。這是一次循環,每次循環走四條經絡,這四條經絡其實就是一條經絡,只是人為地將它們分開,起了不同的名字,但這條經絡的精氣是相連的、是沒有斷的。還要提醒大家一下:經絡的經就是主幹道,就是大小周天。
  • 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藥房!
    上醫治未病,預防大於治療。學會在顏面和舌頭的望診中,讀出健康狀態、趨勢和隱患,守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穴位就是中藥,經絡就是大藥庫。按揉肺經的尺澤,加上腎經的復溜=麥味地黃丸。風門孔最=通宣理肺散。按摩膀胱經的風門(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加上肺經的孔最就是通宣理肺散。內庭穴=牛黃解毒丸。中府=補中益氣丸。太白商丘太衝=補中益氣丸。只要按麼太白、商丘、太衝三穴合用=補中益氣丸。太淵穴商丘穴=參苓白朮丸。
  • 程凱養生說:頭痛的經絡辯證與穴位保健處方
    說頭痛,以前專門講了偏頭痛:有一個朋友給我留言說:您教的方法還真有效,我真的在我的顳側找到了一個硬硬的條索,並且拿我用手的拇指去彈撥條索之後,頭痛迅速緩解了。還有的朋友會問:除了偏頭痛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頭痛的解決方法,接下去給您講一講頭痛的分經辨證以及治療的方法。什麼叫做頭痛的分經辨證?
  • 手臂:手陽明經的楊琦在這裡相遇
    陽明手絡相會。穴位的意義手陽明經的陽氣在這裡相遇。臂指的是穴位的位置。打頭,打頭名為穴位陽氣,上拳和頸部。陽明經他是許多氣血的經絡。這個穴位的實質是,在大腸經的穴位,由陽氣向上積聚而成。手陽明絡脈會這個穴位的實質是在大腸經的各個穴位,由陽氣向上積聚而成。此穴有通大腸經各部氣血的作用,所以,這就是楊明洛的會面。
  • 按摩九個經絡全身排毒,按肺經使皮膚潤滑!
    中醫慣於用按摩進行排毒,全身經絡按摩排毒方法是不少名醫的絕技,下面小編為您介紹全身經絡按摩排毒方法,一起看看吧!胃經從鎖骨下開始,順雙乳,過腹部,到兩腿正面,止於第四腳趾趾間。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經,顏面的光澤程度、皮膚的彈性都與胃經供血有關。 要點:胃經的最佳敲打時間是早7點到9點。
  • 穴位大全 | 45個足陽明胃經穴位
    足陽明胃經的穴位可以說在所有經絡穴位中算較多的,一側有四十五個穴位,兩側一共九十個穴位。
  • 人體手部手掌穴位圖解大全
    本文轉載自:《  天元養和》公眾號 中醫認為手部經絡穴位豐富,既有手三陽經、手三陰經及其穴位循環與分布,又有十四經的溝通聯繫,眾多經外奇穴的分布,治療手穴能治療全身疾病。把感冒不當回事,容易延誤治療,造成嚴重併發症。感冒不僅在寒冷的冬季,而且在全年四季都容易發病。感冒的早期治療很重要。在易感冒的季節應特別注意預防。  具體治療方法: 位於食指的二間穴、手掌的魚際穴、手腕的太淵穴三個穴位。在感冒初期,用這三個穴位治療,可很快治癒。把六到十二根牙籤紮成一束,用強刺手法治療。
  • 手太陰肺經所經穴位及穴位查找方法
    手太陰肺經有十一個穴位,中府,雲門,天府,俠白,尺澤,孔最,列缺,經渠,太淵,魚際,少商。中府穴位於胸前的外上方,雲門下一寸,平第一肋間隙,距前正中線六寸。天府穴位於臂內側面,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三寸處。俠白穴位於手臂內側,肱二頭肌橈側緣,腋前紋頭下四寸處,或者肘橫紋向上五寸處。尺澤穴位於肘橫紋中間位置,肱二頭肌腱橈側凹陷處。列缺穴位於腕橫紋向上一點五寸位置,在前臂橈側緣。
  • 實用刺血療法,治療乾貨(一)
    2,肩髃(手陽明大腸經) 取穴:在肩端兩骨間凹陷處,取血絡。 主治:肩關節周圍炎、風溼性關節炎、腦血管意外後遺症等。 針法:直刺出血。 3,曲澤(手厥陰心包經) 取穴:在掌面肘橫紋之內側處,取血絡。 4,尺澤(手太陰肺經) 取穴:伸肘,在肘窩橫紋之外方,取血絡。 主治:慢性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肩周炎、中暑等。 針法:直刺出血。 5,曲池(手陽明大腸經)取穴:屈肘,肘橫紋之盡頭處,取血絡。
  • 養胃你必須要了解的經絡——足陽明胃經
    前面幾篇文章分別講述了經絡、十二經脈裡面的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根據《靈樞·逆順肥瘦》所說「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說明:手三陰經從胸腔的內臟起,行至手指末端;手三陽經從手指末端起,行至頭面部;足三陽經從頭面部起,行至足趾;足三陰經從足趾起,行至腹腔(胸腔)。
  • 【穴位超記憶】半個小時搞定100個(附十四經絡動態圖)
    十四經絡動態圖 手太陰肺經 肺手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從肺系,橫出腋下,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內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魚,循魚際,出大指之端。
  • 傳統中醫人體經絡穴位
    當然,穴位不全是用來打人的,還可以用來治病救人。通過對人身穴位的準確把握和刺激,能夠治療和緩解人體的很多病痛。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人體穴位的基本情況。穴位是中國武術和中醫學特有的名詞。多為神經末梢和血管較多的地方。稱為穴、穴道。中醫實踐中的穴位,學名腧穴,一般指的是人體經絡線上特殊的點區部位。中醫可以通過針灸或者推拿、點按和艾灸刺激相應的經絡點來治療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