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深處繁華的都市,越是羨慕遠離喧囂的手藝人。因為,他們一生只需對著一件喜愛器物,只需做一件喜愛之事。 今天,想和你們聊一聊我最近正在看的《了不起的匠人》。
不同於其它文化紀錄片,了不起的匠人是首部微紀錄片,每集只有精短的15分鐘。
第一季時,節目組遠赴大陸各地及香港、臺灣、日本等亞洲地區,將鏡頭對準極具匠心的20位亞洲匠人的手藝生活,用微紀錄的形式展現精妙的20件器物及各地的人文風情。
2016年首播的時候,我並不知道。記得當初,我是在看《我在故宮修文物》。也是個不錯的紀錄片,但相較於匠人來說,人物單薄了些。
而在第二季播出的時候,有了第一次接觸,是在微博大v分享了一個微博視頻裡。當時,就被精緻的匠人手藝和美妙的視覺感受所深深吸引。當下,便列入了我的觀片清單裡。
從黎族90多歲的羊拜亮阿婆制陶開始看起。海南島黎族燒陶史有幾千年之久,黎陶換米也是黎族婦女養家餬口的技能,甚至直至今日,泥條盤築、露天柴燒的技法還是一切如故。
聽阿婆說著黎族語言,講述她的生活。阿婆,這一輩子就燒陶了。
林志玲獨特嗓音的旁白,黎族女子獨特的賣陶歌謠,畫面始終圍繞著制陶的過程,黎族的人文氣息都在短短15分鐘裡表現的淋漓盡致。
別看拍攝的每一位匠人只有15分鐘的成片,但背後一定有數量驚人的拍攝素材。喜歡這部微紀錄片的一個原因正是在於它的精短,沒有多餘的東西,只專注於匠人手藝和傳達的精神。
在第二期中,賀斌關於蜀錦的製作手法也是震撼了我。完全傳統的織造工藝,令人大開眼界。
經線和緯線的數量是9600根,連接控制它們的纖線有11520根,每根絲線的粗細只有1毫米。在這千萬根絲線裡,換做是我,早就迷失了吧。
還有織錦過程中的飛梭,拍攝的實在是太美了。
目前為止,已經看完了7期。我看紀錄片比較慢,喜歡一遍一遍的重複看。慢慢品味。
拍攝團隊也是真的用心了。
其實,中國紀錄片發展到現在,從來不缺宏大敘事的大作,而是缺乏真正的有溫度的小視角的可以讓觀者更有共鳴感的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