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國家生物...

2020-12-27 人民網

原標題: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統一,正確認識國家生物安全體系

2020年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上指出,要把生物安全納入國家安全體系,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在生物安全體系建設過程中,必須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對生物安全內涵、外延進行正確認識,才能科學建構全面、系統、高效的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

一、當前對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生物安全的兩種誤解

對於國家安全內涵與外延的認識,一直存在兩個極端化的觀點。一個是對國家安全狹義化認識,將國家安全主要指向傳統安全即國土安全、軍事安全與政治安全,以軍事戰爭、情報對抗、反間滲透等國家行為為主要內容,以國家性、軍事性、秘密性為主要特徵,將國家安全與國家安全機關的反間防諜工作聯繫在一起。另一個是領會總體國家安全觀過程中出現的國家安全泛化觀點。在國家安全研究中對於國家安全的界定一直存在各種爭論,甚至有觀點認為安全是不可定義的,「安全概念在根本上屬於爭議性的概念而難以統一,或者說安全是一種給出性的條件,恰如健康和身份一樣不能簡單給予其確切含義,甚至還可以說安全是沒有任何精確意義的模糊的符號」「國家安全的概念是社會科學中最模糊而又最充滿價值的概念之一」。總體國家安全觀「既重視傳統安全,又重視非傳統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由於不能正確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因此出現國家安全泛化認識,其代表性觀點認為「國家安全是一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裡裝」,這也是對國家安全學是否存在獨特研究對象、國家安全學科是否能成為獨立學科的主要質疑。在當前生物安全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建設過程中,同樣出現了對生物安全的泛化認識,將生物科學與工程中的生物安全的基礎性概念、事件、管理風險與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生物安全混淆,從而導致對生物安全的認知錯誤,進而必將帶來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的方向性錯誤。

二、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國家安全體系的正確認識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為基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綜合運用政治學、情報學、管理學、法學等學科基礎理論,發現、識別、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維護與塑造國家安全的指導思想,是加強國家安全治理能力、完善國家安全治理體系的理論基礎。

國家安全法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從法律層面對國家安全進行了權威定義:第一,國家安全的主體為「國家」,民族、地區不應成為國家安全的主體,國家以人民利益為主要內容;第二,國家安全的指涉對象為國家重大利益,即為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第三,外部不受威脅、內部沒有危險是國家安全的理想狀態,其既是一種客觀狀態,同時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主觀感知;第四,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國家安全領域是國家治理重要領域,維護國家安全能力是國家治理能力的核心內容;第五,安全觀念正在以國家為本位的傳統安全觀念向以人為本位的新安全觀念轉變。

國家安全體系整體與各個國家安全領域之間的辯證關係是總體國家觀的體系基礎。辯證系統論認為世界是以系統存在的整體,世界上任何系統客體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整個物質世界是由不同層次的等級結構組成的統一體,世界上任何客體都是動態的開放系統,世界處於永不停息的自組織運動中。總體國家安全觀以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分類為基礎系統化不同領域從而構建完整國家安全體系,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的分類,是國際關係視野下對國家安全領域的基本分類。而總體國家安全觀重點研究國家安全整體與不同國家安全領域之間的關係。馬克思將生產方式視為是由各個獨立要素構成的理論系統,分析了這些要素在系統中的獨立運轉方式,認為社會變化是由原系統的內部過程和階級矛盾所產生,形塑社會經濟形態的分析模型為三個主要子系統構成的一個生產方式系統,這些子系統是經濟基礎、政治和法律上層建築、社會和文化意識的形式,「馬克思構想的整個分析結構是全體論性質的。這個模型成為整體、統一體。但是它卻是一個由非同質的要素構成的統一體。是由分析起來明顯不同的要素組成的綜合。因此,也可以從它的組成的要素這一級來進行理論分析」。馬克思主義對生產方式系統的建模分析及其原理科學揭示了國家安全體系整體與各個不同國家安全領域部分之間的辯證關係。

三、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結合科學認識國家生物安全體系

總體國家安全觀中的「總體」主要體現在「一是揭示了國家安全含義的全面性」,總體國家安全體系涵蓋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全部領域;二是突出了國家安全布局的系統性,不同國家安全領域構成了一個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有機系統;三是強調了國家安全效果的可持續性,即「發展與安全並重以實現持久安全」。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科技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五大要素共同構成了總體國家安全觀對立統一、同則不繼的有機系統。總體國家安全的實現需要融合內部不同領域、關係、要素,統籌協調才能達到和諧發展的理想狀態。各領域、關係、要素在總體國家安全體系內有機、有序不斷磨合,始終處於動態發展變化中。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環境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等領域中的重大風險,並非在某一領域單一存在、發生、發展,隨著不同風險的發酵、變異,各種風險的疊加、混同,會破壞政治安全根本,危及人民安全宗旨,影響國家利益整體,從而危害國家安全。

「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前提與目的,「必須牢記人民利益高於一切」「生命重於泰山」,一切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建設人類安全共同體,是理解生物安全、建構生物安全治理體系的根本出發點。傳染病流行暴發、生物技術開發、生物物種危機、實驗室管理等生物領域的各種重大風險直接危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同時誘發、滋生經濟、社會、文化、網絡、糧食、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重大風險,這些風險聯動疊加、積聚發酵,影響政治安全,破壞國家利益,最終危害國家安全。必須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堅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國家利益至上有機結合,才能正確理解、認識生物安全,明確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的生物安全體系的邊界與範圍,從而科學建設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全面提高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為維護總體國家安全作出專業領域的貢獻。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學國家安全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相關焦點

  • 習近平: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對發展和安全高度重視,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國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化國家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完善各重要領域國家安全政策,健全國家安全法律法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保持了我國國家安全大局穩定。
  • ...堅持系統思維構建大安全格局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中央對發展和安全高度重視,始終把維護國家安全工作緊緊抓在手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加強對國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國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強化國家安全工作頂層設計,完善各重要領域國家安全政策,健全國家安全法律法規,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保持了我國國家安全大局穩定。
  • ...國家安全教育日宣傳活動 趙一德出席有關活動併到省國家安全廳...
    長城網訊(記者 張藝萌 周亞彬)今年4月15日是第五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全省各地以「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為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
  • 焦豔鵬|總體國家安全觀下的生物安全刑法治理
    總體國家全觀堅持系統論思維,對當前與今後事關我國國家安全的重要領域,如國土安全、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社會安全、生態安全、文化安全等安全維度進行了系統思考,提出了實現國家安全的基本機制與主要著力方向,是指導當前與今後包括生物安全在內的我國國家安全建設的指向標。1.作為新型安全類型的生物安全的基本範疇。
  • 總體國家安全觀公益宣傳片|國家安全,我們在一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第一章第二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02與國家安全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有哪些?
  • 人民公安報評論員:堅決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
    人民公安報評論員:堅決確保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 2020-12-26 21: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草案)》的說明
    制定本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宗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以經濟安全為基礎,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構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制度體系,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實現國家長期可持續安全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 這些國家安全知識,你知道嗎?
    3.什麼是國家安全?答:根據《國家安全法》第2條規定,國家安全是指國家政權、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人民福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對處於沒有危險和不受內外威脅的狀態,以及保障持續安全狀態的能力。4.維護國家安全的核心是什麼?
  • 國家安全知識在線答題活動來啦~快來挑戰!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B.國務院常務會議C.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D.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答案:「D」9.國家建立國家安全工作督促檢查和(),確保國家安全戰略和重大部署貫徹落實。A.責任追究機制 B.責任目標C.年度考評 D.崗位責任制答案:「A」10.國家安全工作應當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以人民安全為(),以政治安全為(),以經濟安全為(),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維護各領域國家安全,構建國家安全體系,走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
  •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銘記「人民至上」奮力攻堅克難
    ↖點擊和美興山關注我們 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政治立場是反映人民利益訴求的價值立足點和出發點,是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立場。堅定的政治立場是政權穩固、人民安康的奠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誌。」
  • 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一個關乎未來的「頭等大事」
    「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改革發展的前提。只有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改革發展才能不斷推進。」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國家安全委員會設立時表示,要將國家安全明確列為頭等大事。習近平指出,增強憂患意識,做到居安思危,是我們治黨治國必須始終堅持的一個重大原則。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要團結帶領人民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保證國家安全。
  • 國家安全學院專業指導的《絕對忠誠之國家利益》上線!
    正在騰訊視頻熱播的電影《絕對忠誠之國家利益》一經上映就打破票房記錄,抖音話題超過4億,快手話題超過2億,學習強國平臺播放破100萬次,成為現象級影片。該片同時被評為國家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精品創作傳播工程扶持項目(國家級)、廣東省原創網絡視聽精品項目庫作品(省級),收錄進入國家廣電總局2021年建黨100周年獻禮片單。
  • 初探國家安全機關人民警察
    20世紀80年代初,黨中央深刻分析改革開放後我國面臨的國家安全形勢,決定將原中共中央調查部與公安部負責反間諜及相關工作的機構合併,組建統一的、強有力的國家安全部門。   1983年7月1日,國家安全部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此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分批次組建了省級國家安全廳(局)。
  • 16個國家安全關鍵詞,你記住了嗎?一起來學習!
    國泰民安是人民群眾最基本、最普遍的願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保證人民安居樂業,國家安全是頭等大事。要以設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契機,以總體國家安全觀為指導,全面實施國家安全法,深入開展國家安全宣傳教育,切實增強全民國家安全意識。
  • 新時期統籌發展與安全的根本遵循
    一、深刻認識統籌發展與安全的背景與意義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當前我國國家安全內涵和外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豐富,時空領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寬廣,內外因素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要複雜。    正確認識錯綜複雜的國際形勢。
  • 國家安全教育日,聽專家闡述相關法治政策措施
    我們可以對當下國家的總體安全作出三個基本面的形勢判斷:第一,政治安全,特別是政權安全和制度安全具有根本戰略地位,要善於運用法律思維和法治方式減損疫情對國家政治安全的影響。因此,我們要積極推動我國的道義人權觀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進入國際法律話語、規則與實踐體系,在全球防疫中更加有所作為,擔負起大國建構正義秩序基礎的責任;疫情對政治安全的國內影響則表現為,防疫對於我國的國家治理提出了正確處理道義與功利,必要性與合法性關係的考驗,這些都與政權安全與制度安全有緊密關係。
  • 邢偉:非傳統安全與中國在湄公河國家的海外利益保護
    自然災害引起的安全事件應當得到足夠重視,中國對於在相關國家修建的重大工程項目也要進行事先的評估和事後的監督,防止自然災害對工程造成破壞,進而影響當地人民的生產生活及中國的海外利益。(二)地區治安局勢嚴峻2011年10月5日,中國「華平號」「玉興8號」兩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襲擊,13名中國船員全部遇難,糯康集團製造了震驚世界的「湄公河慘案」。
  • 公民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義務
    除《網絡安全法》外,其餘五部法律都在總則中規定了公民負有維護相關領域安全的義務:  《國家安全法》第十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人民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和其他社會組織,都有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和義務。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維護國家主權、統一和領土完整是包括港澳同胞和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義務。
  • 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正是在此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發展和安全並重,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動,既通過發展提升國家安全實力,又深入推進國家安全思路、體制、手段創新,營造有利於經濟社會發展的安全環境,在發展中更多考慮安全因素,努力實現發展和安全的動態平衡。」實現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安全在更廣範圍、更深層次上相輔相成、協同而行,需要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 敢於亮劍 堅決捍衛政治安全
    作為人民民主專政重要工具、黨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全國公安機關和廣大公安民警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貫徹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以政權安全、制度安全為核心的國家政治安全作為公安工作的根本著眼點和著力點,堅決捍衛中國共產黨長期執政地位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健全與新時代發展相適應的警務運行機制,全面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