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省入境隔離竟要21+35天?專家預警超長隔離期恐增感染風險

2021-12-22 CC情報局

文/張洪濤 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副教授,鳳凰網《腫瘤情報局》特約專家

核心提要:

1. 隨著新冠疫苗的接種率穩步提高,各國開始放鬆抗疫措施,但是中國仍在收緊,一些省份的入境隔離時間已經增加到21+35天。

2. 延長隔離時間,是為了對付「超長潛伏」。但是福建莆田、哈爾濱的疫情是否由「超長潛伏」所致?目前並不清楚。相反,延長隔離卻有風險,會增加在隔離期的感染。

3. 給隔離期層層加碼其實是「懶政」,對控制疫情的幫助有限,反而可能增加控制疫情的代價。

4.疫情輸入壓力最大的上海,是精準抗疫的典範,目前的隔離期最短。


入境隔離政策層層加碼, 最長已達21+35天。據統計,超過21天隔離的有近80%以上的城市。僅上海等地仍在堅持國家規定隔離兩周的政策今年9月,福建莆田發生疫情,零號病人被懷疑是從國外入境的人員,但檢出陽性時,已入境38天,之前進行9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1次血清檢測也為陰性。
在不到一個月之內,黑龍江哈爾濱也發生疫情,零號病人也被懷疑是回國人員。他於8月3日從菲律賓抵達廣州,完成14天隔離之後,8月18日至9月1日在巴彥縣家中居家隔離14天,期間核酸檢測均為陰性,但於9月21日在主動篩查中被發現為陽性。從入境到發現陽性,已經有48天。

在這兩次疫情發生之後,為了避免感染者出現「超長潛伏期」的情況,各地開始給入境隔離時間加碼。

▎網友總結的各地入境隔離時間 

雖然大部分地區的集中隔離時間為14天,但在一些地方,已經加碼為21天甚至更長。根據新華社報導,黑龍江省自9月26日起,已將直接入境人員隔離政策調整為集中隔離21天。對於從外省入境的人員,如果集中隔離不足21天,在返回黑龍江以後,要補齊集中隔離的天數。在集中隔離期滿之後,還需要閉環轉運至居住地,進行14天居家健康監測。

湖北省對入境人員實施的是「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政策,對達不到居家隔離條件的,繼續實施14天集中隔離,所以集中隔離時間為28天

在瀋陽的入境人員,面臨的是「21+7+28」隔離管控,即「21天集中隔離」+ 「7天居家隔離」+「28天自我健康管理」。在28天自我健康管理期間,要求每兩周進行一次核酸檢測,非必要不外出,外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不得參加婚禮、聚餐等聚集性活動。實際上,這就是將居家隔離增加了28天,相當於是「21+35」,這應該是最長的隔離時間了。

隔離政策並不只是針對境外入境人員。由於國內也時有零星疫情出現,相應地,會動態地產生中、高風險地區。對於來自境內中、高風險地區的人群,廣東佛山要進行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如果不是高風險區,但是屬於高風險地區所在縣(區)和地市,佛山也同樣實施隔離措施,但只是有所降級,分別是「7+7」和「0+14」。不過,國內的高風險區是動態的,疫情控制住就消除了,但目前對境外的國家和地區都一視同仁,無論疫情如何,所有入境者都需要隔離。

對於境外回國人員,網上還有一種說法,說某地對入境人員進行3個月的健康管理,期間入境人員要自我健康監測,定期還要進行核酸檢測。在正式的官方網站上,看不到相關的文件或表述,希望這只是一個傳說。但是,即便真有這樣的政策,如果只是進行必要的監測,並不限制行動,那麼傷害性並不大。想想防疫部門、海關口岸等單位的重點人群,每周都要進行數次核酸檢測,而且不知道已經堅持多久了!相比之下,3個月的監測其實沒啥好吐槽的。

「超長潛伏」並不明確,延長隔離確有風險。去年以來,國內已發生數起隔離點感染

莆田、哈爾濱兩地的疫情,到底是不是因為超長潛伏期所致?目前並沒有定論。從直覺上,很多人覺得病毒就是「零號病人」們直接從境外帶入並在社區擴散的,但是,在很多時候,直覺並不可靠。

9月1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莆田疑似零號病人的情況,中國疾控中心免疫規劃首席專家王華慶表示,「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還有抗體水平檢測,尤其是根據基因測序的比對分析,該名病例有非常大可能性是在隔離期間感染上的,從而導致了後續疫情的發生。」

這兩地發生的疫情,都是德爾塔疫情,從病毒的特性上看,感染者病情的潛伏時間更短,感染後產生的病毒量更高,是原始毒株的1260倍。從這些特性上分析,病毒應該更容易被檢測出來,原來可以有效控制疫情的14天隔離期,不可能遇到德爾塔就不行了。

當然,「有效」並不等於能完全避免出現「超長潛伏期」的情況,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延長隔離時間,不但獲益有限,還可能增加在隔離點感染的風險。

「超長潛伏期」的情況無法證實,但是因集中隔離造成感染的情況卻是屢屢發生。在去年12月,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出現疫情,首發病例感染的感染源是隔離點垃圾。在今年9月,廣州市越秀區一名隔離酒店工作人員感染,原因是在收集垃圾時意外暴露於病毒。

在今年4月, 5名中國公民赴越南考察,在越南的酒店隔離期間感染了德爾塔毒株!隔離點發生感染的機率有多大呢?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研究表明,每隔離10萬名旅行者,就會產生5起感染事故[1]。當然,發生交叉感染的頻率,也取決於隔離者中有多少感染者。同一份研究表明,每隔離1000個陽性人員,就會產生6起感染事件。這些在隔離點發生的32起感染事件,共導致了9次「封城」級的疫情,在其中一次疫情中,有800人死亡。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中國的隔離非常專業和認真,出事的可能性比較小,但是成都市郫都區和廣州市越秀區所發生的疫情也表明,可能性雖然小,但不等於是零。在中國的隔離酒店裡,被隔離者不讓出門,但這並不代表就沒有機會互相感染。根據紐西蘭衛生部門的報導,在奧克蘭的隔離賓館裡,因為開門時間只相隔幾秒鐘,被隔離人員之間就傳染了病毒。

「超長潛伏期」本來只是小概率事件,為了預防這樣一個小概率事件,如果把隔離時間加倍,就等於是把隔離點感染的風險加倍。隔離人員如果在快結束時被感染,在解除隔離時,就有可能正處於潛伏期,逃過檢測,將隔離點感染的病毒傳染到社區。這是否有「抓芝麻丟西瓜」的感覺呢?

根據新聞報導,哈爾濱的兩名「零號感染者」,在完成集中隔離和居家隔離之後,從9月6日至20日,每天的生活軌跡裡都有電玩城、子不語劇本殺、電競網咖、網吧、推拿會館、火鍋店等等。這會不會是在長期隔離之後的報復性消費?

隔離得越久,報復性消費的衝動會越強!如果不幸在隔離後期感染了病毒,在解除隔離時沒有發現,之後的報復性消費也會將病毒傳到更多的地方。

各地不執行衛健委統一制訂的十四天隔離政策,而是制訂土政策,層層加碼隔離超長時間其實是「懶政」,代價由基層工作人員和民眾買單入境隔離嚴重影響了國際間的交流。中國的新冠疫苗之前在其他國家申請批准,批准程序需要國外監管部門派人到中國核實生產條件,僅僅因為需要隔離,疫苗批准的時間就被延遲了。當然,在當時的情況下,因為還沒有建立群體免疫,感染後風險比較大,嚴格實施隔離是必須的。但是,在如今中國接種疫苗人數已經超過11億的情況下,隔離時間還繼續加碼,這與紛紛減少或取消抗疫措施的世界各國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網友分享的隔離餐。入境隔離人員在漫長的隔離期間,大多喜歡在社交媒體上曬自己的酒店以及隔離餐

各地隔離時間不一樣,那麼隔離期到底應該是多久呢?根據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所發布的﹝2020﹞217號通知,「隔離條件能夠滿足入境人員集中隔離需求的入境口岸城市,可繼續對入境人員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並進行2次核酸檢測。」

所以,按照之前的統一規定,隔離時間是14天。各地在此基礎上層層加碼,會不會成為「軍備競賽」,愈演愈烈呢?

如果在當地發生了疫情,為了控制疫情而延長隔離時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僅僅是為了擔心某種小概率事件的發生而競相加碼,那就是一種「懶政」!做出這樣的決定,可以顯示出「決策者」有作為,但執行這種政策的代價,將由基層工作人員和受政策影響的民眾來買單。

當然,這樣的「懶政」,可能會有很大的「民意基礎」,因為畢竟入境者只是極小部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增加隔離時間不會影響生活,因為不了解隔離也會增加感染的的風險,所以會誤以為延長隔離時間是「百利而無一害」。

而要認真執行隔離,就需要基層工作人員的辛苦工作和奉獻。隔離人員隔離完就解放了,但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卻需要長期生活在閉環管理中。

▎防疫工作人員確實很辛苦,在炎熱的氣溫下,還需要穿戴防護服工作

除了感染的風險,長期隔離可能還會對隔離人員的心理造成影響。在廣東入境人員的「隔離包」裡,有一本《心理健康教育手冊》。在隔離管理微信群裡,也有一名心理諮詢師。如果因為隔離產生了心理問題,那應該算是隔離的「後遺症」。

並不是全國所有隔離點都有這樣的考慮和安排,在給隔離時間加碼的時候,也不會考慮這方面的問題,至少覺得這不應該是一個問題。

實行隔離的成本,也需要政府的預算來買單。既然是來自政府的稅收,其實最終也是企業和打工者在買單。對不工作、不交稅的人來說,是不是就毫無影響呢?並非如此!不交稅的人,多少會享受政府的福利,防疫的預算必然會擠壓其他方面的預算。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在為抗疫付出和買單。

▎設在上海浦東機場的各地來接入境人員的地方機構


精準抗疫,才是堅持持久戰的最佳辦法。根據疫苗接種情況,制定相應的隔離措施,或許可以減少輸入壓力

花了很大的代價,中國才獲得了很好的抗疫成果,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不敢放棄抗疫,擔心稍有放鬆,抗疫的成果就會毀於一旦。

所以,這就出現了目前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抗疫做得不好的國家,紛紛「躺平」,大家的生活似乎開始走向正常;而抗疫做得最好的國家,抗疫措施卻越來越緊。雖然平時大多數人的生活都不受影響,但是最好別出門,如果要出門,也要多帶點衣服,因為不知道旅途中會不會路過出現陽性病例的地區,說不定突然就會被隔離在某個地方。

因為不敢放鬆,新疆霍爾果斯市在國慶期間發現兩例無症狀感染者之後,已經進行了四輪全員核酸檢測,但除10月5日報告的一名陽性外,其餘所有檢測結果都是陰性。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在檢測和隔離措施上搞「軍備競賽」。目前中國疫情的壓力主要是輸入壓力,截至目前,中國有9357例輸入確診病例。在這些病例中,有2280例是從境外輸入至上海的病例,所以上海是境外輸入病例最多的地方。這並不奇怪,上海每天的入境航班、入境人員,佔全國1/3以上,航空貨運量約佔全國的一半,同時,上海還是港口城市,貨櫃吞吐量位列全球第一。

上海的輸入病例居全國之首,輸入壓力也居全國之首。但是,上海的入境隔離措施,還是「14+7」,應該是全國隔離時間最少的地方。


隔離措施沒有加碼,並不代表防疫部門做得就少!恰恰相反,面臨著巨大的疫情壓力,上海防疫部門的付出應該是最大的。在8月份,上海發生了3起本土疫情,全都和口岸相關,但是疫情每次出現,都被及時、有效地撲滅了,而且每一次都沒有戰時狀態,沒有全員檢測。

上海採取的是務實的抗疫措施,既要做到位,又不要擴大化, 不給人民生活不必要地帶來不便。也就是說,真正的抗疫,是要看到效果,又要讓老百姓感覺不到太多的不便。

要做到這樣的效果,就需要精準抗疫。比如在發現浦東機場的一個貨運司機感染德爾塔毒株後,上海只是進行了6萬多人的檢測,主要是在密切接觸者、次密切接觸者、以及重點人群之中進行,結果都是陰性。因為結果都是陰性,檢測就沒有擴大化。

▎入境隔離的回國人員,大多會在微博、小紅書上曝光自己的隔離生活

入境人員最多的上海,為何至今堅持14天隔離,至今沒有進行過全員檢測,並有效控制了疫情?相反一些沒有入境人員壓力的城市的隔離時間卻增加到了21天以上?

目前有5條從美國至上海的直航航線開通,每周有12次航班抵達上海,其中有4次航班來自舊金山。國際上疫情越嚴重,輸入上海的陽性病例數就越多。

根據上海衛健委公布的數據,從美國輸入的病例數,在最近一個月突然有了明顯的減少,從9月11日至10月10日,只有8例。相比之下,從8月11日至9月10日,輸入病例為21例;從7月11日至8月10日,也是21例。

美國疫情雖然有所緩解,但9月所確診的病例,還是多於7月,不能用疫情的緩解來解釋輸入上海病例數的減少。那是什麼情況發生了改變呢?

9月2日,中國駐舊金山總領事館發出通知,對於從舊金山、西雅圖赴華航班的乘客,如果是接種過疫苗的,需要在完成接種14天後才可進行「雙檢測」並申請健康碼。拿不到綠色健康碼,就無法登機。在9月8日,駐美使館、駐洛杉磯總領館也發出了相似的通知,接種過疫苗,也需要在完成接種14天後,才能在其他地方搭乘直航班機赴華。

在完成接種疫苗後,需要等14天,才能獲得比較好的保護率。大使館這樣的一個政策,會不會是讓輸入病例數減少的原因呢?

需要指出的是,使館沒有強制要求乘客都要接種疫苗,上海衛健委公布的數據中,也沒有表明多少乘客沒有打疫苗,又有多少人已完成疫苗接種14天以上。但是,基於對疫苗保護率的認識,我們可以樂觀地接受這樣一種可能性:接種疫苗14天之後,因為保護率比較高,在旅行途中會相應地減少感染的風險,入境之後,成為輸入病例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

也正是基於這樣一個認識,目前在選擇開放邊境的國家中,對完成疫苗接種的旅客也有特殊優惠。比如新加坡所實施的「接種旅客旅行計劃」(VTL),對於已完成疫苗接種,且來自VTL名單上國家的旅客,入境後不再需要隔離。從11月開始,美國也將取消對中國等33個國家的限制,來自這些國家的旅客只要接種了世衛組織批准的疫苗,入境前不需要到他國先住滿14天,入境後也不再需要隔離。

在中國,目前取消隔離是不可能的,也無法要求入境者都接種疫苗,尤其是對於12歲以下的兒童,目前並沒有正式批准的疫苗。但是,是否可以根據疫苗接種情況,相應地逐漸縮短隔離時間呢?這是一個值得認真思考的問題。

中國的經濟起飛,始於經濟特區的建立。沒有疫情的中國,要走出「疫情」的困境,不敢步子邁得太大,但也許可以從「建立疫情特區」開始。

1.L. Grout, A. Katar, D. Ait Ouakrim, J.A. Summers, A. Kvalsvig, M.G. Baker, T. Blakely, N. Wilson, Failures of quarantine systems for preventing COVID-19 outbreaks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 215 (2021) 320-324.

相關焦點

  • 14天入境隔離夠不夠?專家:不建議延長
    在此之前,各地多有入境者核酸檢測多次陰性,但隔離期滿後再被檢出陽性的案例。病毒在海外變異,使得入冬後的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而複雜,原有的14天入境集中隔離政策正在受到考驗。採訪中,有專家認為,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採取「14+7」的隔離措施。而21天隔離期過長,可能會帶來入境者生活和工作上的不方便,因此全國不必「一刀切」。
  • 山東濱州新增病例曾多次核酸陰性,14天入境隔離期夠不夠?專家這麼說
    病毒在海外變異,使得入冬後的中國疫情防控形勢嚴峻而複雜,原有的14天入境集中隔離政策正在受到考驗。採訪中,有專家認為,各地可以因地制宜採取「14+7」的隔離措施。而21天隔離期過長,可能會帶來入境者生活和工作上的不方便,因此全國不必「一刀切」。近期已有至少5名入境人員在14天隔離期後被檢出核酸陽性目前國內疫情「多點散發」的態勢仍在持續。
  • 14天入境隔離夠不夠?專家:不建議全國範圍內延長隔離期但要加強監測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倪浩 劉彩玉 萬琳 李司坤】4日下午,北京表示嚴格落實入境人員「14+7」措施,並宣布對從國內其他口岸入境未滿21天的進京人員落實閉環管理措施。在此之前,浙江、遼寧大連和瀋陽,都在14天隔離期的基礎上,分別對入境人員實施「14+7+7」和「14+7」的隔離管理措施。
  • 入境港澳及大陸各省市 最新隔離政策...
    考慮到曾經感染新冠肺炎的人士有復陽的風險,自5月18日起延長有關人士入境澳門後的隔離醫學觀察(隔離)的時間。1、若海外回澳人士的血清抗體檢測呈陽性,考慮為既往感染者,由於存在復陽風險,將延長至隔離28 天。
  • 最新重磅:回國要進行90天隔離!中國多省實施入境隔離+健康檢測升級!
    最近,不少剛剛回國的網友在社交媒體上反應,由於福建疫情持續,多個省市的入境隔離政策已相繼升級。比如,有網友稱,目前在湖北,入境隔離時間已經是42天了。然而這還不算什麼,時間最長的是一位網友在小紅書上爆料稱,回國後集中隔離加上居家健康監測的時間長達90天!
  • 從中國入境新加坡僅需隔離7天,這些國家來訪免隔離|新加坡...
    只要在入境新加坡前14天一直待在汶萊和紐西蘭當地,在進入新加坡後就可以免除居家隔離。不過,這些旅客在抵達新加坡之後,仍須在機場入境處接受新冠檢測。檢測結果一般在一天內就能出爐。只要檢測結果呈陰性,他們就能在新加坡境內自由活動。新加坡政府主要考慮放寬紐西蘭和汶萊旅客入境政策的原因是,目前這兩個國家的新冠感染風險較低。
  • 今年回國沒戲了…入境管控再升級!回國隔離+健康檢測最高90天!理解萬歲吧
    此外,小紅書上還有人發帖稱:現在湖北的入境隔離期竟然要42天了。 一直到現在,福建這波疫情的源頭仍被定性為「疑似新加坡回國人士輸入」。 按照此前莆田方面的通報,疑似本次疫情源頭的林某某確診時已入境38天,也按規矩經21天集中隔離,還進行過9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1次血清檢測也為陰性。
  • 回國隔離現在要42天!入境中國隔離2021年最新版!闢謠→日本下個月可以入境日本啦?
    隨後根據各個省份的不同要求,增加隔離時間,隔離時間最長增至35天!如果有境外人員入境除了進行酒店隔離之外,還必須提供不同試劑的2次檢測結果才能申請解除隔離。根據該方案規定:入境人員在解除隔離時須同時採集2份鼻咽拭子樣本並且使用不同核酸檢測試劑進行檢測。而這兩次檢測原則上應由不同檢測機構進行。
  • 超長潛伏期感染者引關注,多地對入境人員實行「14+7」隔離
    超長潛伏期感染者出現,本土疫情再起。近期,全國多個城市相繼出現入境人員在結束14天集中觀察後確診並引發本土病例的情況,為此多地疫情防控再度升級。四是國內其他口岸入境人員,自入境之日起滿21天方可進京。入境未滿21天確需進京人員,應在抵京前72小時內通過「京心相助」小程序主動報告個人信息,抵京後補足7天健康監測。如系陽性人員、物品或環境的同航班人員,申請並符合居家觀察條件的,補足7天居家觀察。不符合居家觀察條件的,補足7天集中觀察。
  • 香港再收緊入境措施!海外入港集中隔離21天
    昨天晚上22點,港府緊急收緊國外人員入境措施,所有於到達香港當天或之前21天曾在中國以外地區逗留的抵港人士,不論經機場或陸路口岸抵港,須在指定檢疫酒店隔離21天。
  • 中國出「大招」防控無症狀感染者,浙江實施14天隔離+14天觀察
    【環球時報報導 記者 李司坤】編者按:接連出現的無症狀感染者病例成為考驗中國防疫成果的一個變數。包括鍾南山院士在內多位國內頂級專家紛紛對該問題進行了全方位解讀。30日,中央對防控無症狀感染者作出重磅指示。浙江省當天也宣布「14天隔離+14天觀察」的超嚴格無症狀感染者管控要求。針對無症狀感染者相關熱點話題,《環球時報》記者30日採訪了曾光等多位國內知名專家。
  • 廣東一女子隔離完14天,6天後又確診!真的存在「超長潛伏期」嗎?
    7天  省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救治組專家、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衛平對此進行一一釋疑  1月30日經社區排查,發現為湖北來珠海人員,給予告知和籤訂承諾書,因已過14天隔離期,未強制隔離。2月9日大排查病毒核酸檢測採樣無效,2月12日檢測結果陽性,送至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隔離治療。
  • 中國遊客去這個城市,不用隔離!泰國縮短入境隔離時間!兩男子竟在機場豪飲酒…
    3月21日,貴州遵義,一則視頻在網絡熱傳,因為開過封和沒包裝的白酒無法託運,兩男子在茅臺機場託運處碰杯豪飲兩瓶白酒,乘客劉先生稱,覺得挺有意思就拍了下來
  • 中國各地入境隔離政策全整理,最短隔離14天!附5月新中航班信息
    許多地方依然維持長達28天的隔離和健康監控(14天集中隔離+14天居家隔離 或者14天集中隔離+7天居家隔離+7天健康監測)。各地的核酸檢測次數明顯增多,有的地區更增加血清檢測。值得關注的是,深圳不再實施針對入境人員的「14+7」政策,調整為對入境人員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措施。
  • 入境14天的隔離政策即將取消!
    因此各國的旅行禁令、隔離政策依然沒有取消。  14天的隔離期十分漫長,讓短期出差、探親的人等的花兒都謝了~  現在,加拿大傳來好消息!入境14天的隔離政策即將取消!    只要入境人士在入境後在機場的新冠檢測為陰性,就無需14天隔離!  不僅是入境的加拿大人可以在機場檢測,留學生群體也可以參加檢測!  首先試點的阿爾伯塔省公布了《國際邊境檢測試點項目試運行報告》(International Border Testing Pilot)。
  • 今晚22時起,澳門隔離觀察措施從14天延長至21天
    今晚22時起,澳門隔離觀察措施從14天延長至21天) 澳門新冠病毒感染應變協調中心21日晚舉行緊急記者會,會上宣布,考慮到英國出現病毒變種等外部疫情變化,以及出現14天隔離期滿後仍確診的個案。
  • 關於無症狀感染者,中央重磅表態!這個省已官宣:一經發現,隔離14+14天
    要實事求是科學研判疫情形勢,保持清醒頭腦,充分認識我國疫情防控面臨的風險壓力和工作艱巨性。繼續做好重症患者救治、出院患者14天隔離與28天隨訪等工作,強化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相關病例監測和傳染病網絡直報,做到「四早」。各地要堅持公開透明發布信息,不允許為了追求病例零報告而瞞報漏報,這既有利於引導公眾做好防護,也有利於積極有序推動復工復產。要繼續做好疫情跨境輸入輸出防範。
  • 入境中國隔離的最新規定(2021年最新版)
    隨後根據各個省份的不同要求,增加隔離時間,隔離時間最長增至35天!如果有境外人員入境除了進行酒店隔離之外,還必須提供不同試劑的2次檢測結果才能申請解除隔離。根據該方案規定:入境人員在解除隔離時須同時採集2份鼻咽拭子樣本並且使用不同核酸檢測試劑進行檢測。而這兩次檢測原則上應由不同檢測機構進行。
  • 入境男子翻圍牆逃出隔離點,連夜逃回老家,或犯危害公共安全罪
    12月21日,據新京報報導,17日晚,一入境人員從西安臨潼區某隔離點一樓窗戶爬出,翻牆逃出後乘計程車跑回江蘇老家,事發後,該男子很快被警方截獲,目前正在江蘇隔離觀察,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臨潼官方稱,涉事男子目前正在江蘇隔離觀察,其核酸檢測結果為陰性。事發後,該隔離點的安保強度加大,"我們現在總共48個人,白班24個,晚班24個。"工作人員目前正在給隔離點圍牆外安裝監控設施。新冠肺炎的潛伏期長達14天,入境時沒有病症,不代表自己就沒有被感染的可能。一旦隔離者被確診,家庭成員自然都是密切接觸者。
  • 中國入境隔離最新規定:多地隔離和健康監測措施再延長,最高90天!
    大家都知道,最近,中國福建省出現新一波疫情,就有網友反映中國的隔離政策有所變動。其中一名網友從新加坡飛廣州,再進家鄉江蘇鹽城,總共隔離了28天。隔離結束後,沒想到被告知,入境人員健康管理期限延長至90天!入境人員在解除隔離時須同時採集2份鼻咽拭子樣本並且使用不同核酸檢測試劑進行檢測。而這兩次檢測原則上應由不同檢測機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