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香港愛情故事》前半部分主要能夠引起香港人的共鳴,那麼,後半部分能夠引起各地觀眾的共鳴。
只有12集的《香港愛情故事》昨晚大結局。這部TVB港劇從開播以來,就引起大眾的關注,獲得了不錯的口碑成績,更被網友評為TVB年度神作。
《香港愛情故事》也避免不了傳統港劇happy ending套路,每一個角色都在最後發生了轉變。如果不是這種大團圓結局,是否會更加真實?畢竟在前11集因為真實才引起共鳴。
故事貼地
雖然《香港愛情故事》被評為神作有點過譽,不過,劇情反映社會現實題材,不少觀眾表示劇中故事太真實,看得心酸。
第一周播出的5集故事內容,主要圍繞居住在狹窄空間下香港普通家庭的生活,香港人看到能夠有更多共鳴。到第二周的5集內容,主要講工作、生活壓力,真實反映大家遇到的煩惱事情,大部分觀眾從中能夠找到共鳴。有些對白將很多人的心聲講了出來。
從第二周開始增加不少煽情戲份,每集都有令人感動的點,能夠讓人鼻子一酸,不過做到點到即止,沒有刻意誇張。
在幾對愛情關係中,父母白彪和龔慈恩這一對意外成為了全劇的亮點,普遍認為 他們的劇情最好看。不少網友反映,這簡直是寫自己父母的故事。
劇集精簡
《香港愛情故事》的角色人物眾多,但是沒有多餘的角色。每個角色戲份或多或少,但是都有自己的故事,能夠呈現出一個鮮明的角色。例如,餐廳的老闆、女上司等。不少人反映莊思敏飾演女上司的故事很真實,雖然日常令人員工討厭,但背後經歷心酸戀愛故事,賺取了不少觀眾的眼淚。
在開播前看到集數只有12集,而人物眾多,故事線多,擔心故事太平淡。事實上每個人物和故事都飽滿,挖掘到背後深層次的問題,得到觀眾與角色共情。
以往看港劇,通常可以同時做其它的事情,因為不需要時刻盯著屏幕留意細節。但是《香港愛情故事》必須認真觀看,第一是因為節奏快,沒有多餘對白;第二,一些劇情通過畫面推進,不是靠對白。因此,觀眾需要對著屏幕,才能夠體會到劇中人物的滋味。事實上,劇中對白因為真實能夠觸動人心,也成為了網民討論的話題。
年度黑馬
《香港愛情故事》多線並進,基本上不分主次。有的線容易讓人壓抑,不過,也有搞笑的情節,觀眾忍不住笑出聲。
有人未看完一集便棄劇,認為劇中角色完全沒有cp感。可能因為節奏太快,沒有經歷相識拍拖,開局上來就開房。其實一路追劇,你會發現他們還是挺配。石修這一對在前期相處比較生疏,因為石修的氣場太強大,我一直覺得對手劉溫馨經常緊張得想笑場。
不過,《香港愛情故事》仍然存在港劇一貫的製作粗糙,例如直播畫面太假,公司場景沒有真實感。還有多處採用了配音,如果現場收音效果更佳。
看到劇中群圍玩三國殺卡牌遊戲,覺得有點穿越,因為三國殺是國內十年前比較流行的遊戲。我好奇是否香港現在流行玩三國殺,在網上搜索一下,香港去年還真的舉辦了第一屆香港三國殺爭霸賽。
從口碑來看,《香港愛情故事》超過兩部臺慶劇《使徒行者3》和《踩過界2》。只有12集就完結,很多觀眾捨不得,希望可以推出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