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較勁,生命終於得以舒展

2021-02-15 知行合一陽明教育研究院

尹兆晶,一位32歲優秀女性,目前在一家很有品質的文化機構工作,她性格開朗明快,做事乾淨利落。

然而,此前的她,卻是十分擰巴,經常跟人較勁。她為什麼較勁?在跟誰在較勁?她從哪天開始不再較勁了?

讓我們一起聽聽她的自述。

小時候家裡條件不好,為了改善家庭情況,父母去遼寧鐵嶺做小生意,不得已把5歲的我留在了爺爺奶奶家。

如父母所願,家裡生活條件得到了改善,但我的心裡卻感覺沒有了家。我每天都數著日子,等著盼著和媽媽見面的日期,每次只能短暫的見面……清晰的記得,有一次醒來看到媽媽走了,天還蒙蒙亮,我就哭著跑出去追趕,可是小小的我怎麼能追趕上汽車呢。

到了該上學的年紀,我開始與媽媽「較勁」,我不願意回到媽媽身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我就跟著二姑生活,也不想跟爸媽一起。

再後來,生活條件慢慢好了起來,父母總想用物質來彌補對我的虧欠,但過度消費反而助長了自己的貪慾,以至於現在也有不良的消費習慣。

十五歲開始,和父母的相處處處亮紅燈,尤其是與媽媽。她發現了我眾多的問題:自私、冷漠、傲慢、自以為是,特別是,較勁。

每次媽媽對我說教,我內心總是有一個聲音:你憑什麼管我!?

成年後仍是一樣,我和母親正常相處不能超過一個星期,時間一長就開始吵架。每次過年回家,剛到家就惦記著哪天走,我也不知道為何,本來應該最親近的人卻相處得如此狼狽。

2018年4月,通過朋友發來的一個公眾號連結讓我接觸到了中華文化。

 

年底回老家前我做了一次深刻的內省,就是這也一次反省,讓我看到了過去對媽媽的怨。因為寄養在親戚家裡,我從小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和「取悅他人」。久而久之,我對於爸媽從內心產生了怨念。

自己在較勁之中,活得如此委屈、如此糾結。


原先總認為兒時所有傷痛都是媽媽造成的,但反思中我看到了媽媽對我的那顆心:她一直在用她認為最好的方式愛著我。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呢?我不在身邊的日子,媽媽一定也是無數次的偷偷流淚,沒有一天不思念著自己吧?況且,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要是換做自己可能連活下去的勇氣都沒有,但他們從來不曾向命運低過頭,身殘志堅,用自強不息的方式在給我做著最好的榜樣。

在試著讀懂母親的過程中,升起了對媽媽的心疼,心中的愛也開始升起。

反思過後,我給父母寫了長達4頁的一封家書,就在那一刻起,我超越了較勁,並在心裡暗暗發誓:我此生再也不會惹父母生氣了!因為不孝順父母,和父母較勁兒、對著來,自己的人生已經吃了太多的虧。

回到家後,我沒有馬上把家書給到父母,而是身體力行先去行動,當天晚上就告訴媽媽:從明天起,我在家您就不用再做飯了。20天的時間自己承擔了所有的家務,也沒有和媽媽發生任何衝突。

媽媽說:「沒想到不到一年的時間,你完全不較勁兒了。」

媽媽這句話,讓我心底裡有了說不出的溫暖。

離開家之前,我把家書放在桌子上,並附帶一本《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後來媽媽看到家書後,給我發了一個微信:媽媽終於放心了,希望你是祖國的兒女,可以真正的過上利益他人的人生。

學習中華文化這兩年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人生不用再去等待,而是可以主動地創造。我明白:只要不斷地種下更好的行為作用,自己的人生就可以被改寫。

2019年8月的一次學習會,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當這句話從心底迸發出來時,瞬間自己淚流滿面:我要幫助更多像我一樣較勁的人!曾經,自己就是那麼地無助,那麼地與親人較勁兒,茫茫蕩蕩一直在尋找可以讓自己從無邊的黑暗走向光明的力量,就像在暗夜中渴望一絲光亮。想到還有那麼多像我一樣無助的心靈,我要以自己生命醒來的狀態來喚醒更多人走向幸福!

我最近得到了兩個法寶。一個是新版的《文化自信與民族復興》。以前一直聽老師說,心中擁有無盡的寶藏,我也覺得這個寶藏特別的好,也特別的想開發。自己就一頭扎進了反省,但到現在越學越明白,原來除了反省之外,還可以通過不斷地明心,讓自己越來越自信。

剛拿到書我一天讀一遍,現在三天讀一遍,心上開始慢慢踏實起來。書中說:相應的心中寶藏是由相應的行為作用開發出來。原來,我增加更好的行為作用,以更高層面之心為心,並持續地做明心功夫就是在開發我的心中寶藏。有了這個法寶後,心靈的成長越來越有抓手。

第二個就是四合院APP上的「百日成長計劃」,「百日成長」這個計劃一出來的時候,我心上就有一種欣喜若狂的感覺。「百日成長」每天28分鐘可以讓自己持續地成長。行動起來,心中的愛就會升起。

可能就是因為這樣一分分的轉變,媽媽也開始學習中華文化,她成為了百日成長計劃學習的一名小組長,把她的「七口之家」建設得特別有氛圍。

現在我們母女兩個真正的感受到了親密無間,自己的成長同樣感染到了弟弟,作為姐姐我特別愛他,特別想引領他走進來學習中華文化。弟弟突然有一天問我,他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是不是減少私慾的意思?聽到弟弟的提問,自己心上特別的歡喜。慢慢的弟弟也加入了學習。現在我們一家人互相砥礪學習中華文化,每次想到家都是滿滿的幸福與喜悅。

走進中華文化自己收穫了太多,深深地感恩聖賢思想,讓我從「較勁兒」的生命狀態中走了出來,變得如此舒展!本想擁有一棵碩果纍纍的蘋果樹,如今卻擁有了整片森林的希望!

① 許多人,一直在學習,但很少有成長。原因為何,出路何在?

② 一顆種子,何以長成參天大樹,且碩果纍纍,又年復一年?

③ 陪伴式學習與成長

④ 「百日成長計劃」第一課,你聽了嗎?

⑤ 「又一個田彩雲醒來了!」

(公眾號轉載請在下方留言ID,不要擅自修改)

(轉載務必註明文章來源「致良知四合院」)

供稿 | 周佳瑩  責編 | 顧文平  朗讀 | 杜葉

圖片 | 白喆  音頻後期 | 黃靖凱  排版 | 曾詩暘

 拔出較勁根源,迎接舒展生命!

相關焦點

  • 較勁就是犯傻
    W 在朋友圈發了好幾組穿短裙的照片,配文說:溫暖,清淨,真喜歡這裡。她後來告訴我,就是發給大姐看的,你不說內蒙冷嗎,這回我去個暖和地方,看你還說啥。我說累不累啊你,她有嘴無心,你跟她較個什麼勁。W 說不行,這口氣不出心裡憋得慌。我能理解 W 這種憋得慌,但也真心覺得有些勁,不值得較。
  • 兩根弦上的讚美——二胡演奏家舒展的心靈之旅
    我真誠鼓勵他們有自己的教會,固定聚會並參與服侍,生命被改變活出美好見證。一個蒙主呼召,服侍他的人,生命的質量非常重要! 上帝在我的生命中裝備塑造了七年,七年後呼召我全時間侍奉他,到如今已經有13年了,這一路都是主耶穌帶我走。從國家級的音樂廳到大學的演奏廳;從教會到監獄;從學校到敬老院,當讚美的音符響起來的時候,上帝的名就得著榮耀!
  • 寧靜:人生半坡,終於學會了不較勁地去愛
    也許是因為經歷得多了,看透了悲歡離合的緣故吧,這段感情中的寧靜,學會了以開放輕鬆的態度面對,不與別人較勁,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她不會再像年輕時的戀愛一樣想要控制對方,只會告訴王小毅,他可以和別人在一起,也可以騙自己,但最好不要讓自己知道。如果知道了,那就只能分手。
  • 著名音樂製作人舒方和姐姐舒展信主見證
    舒方和舒展是親姐弟,舒方是上個世紀紅遍大江南北的歌曲《小芳》、《一封家書》的音樂製作人。舒展是國際知名度很高的一位演奏二胡的音樂家,近年來姐弟倆為主大發熱心,跑遍大江南北,攜手為主做見證。我有這麼多人喜歡我,這麼好的成績,我甚至有機會在國會上給各國首領演奏二胡」,後來的舒展告白說,當時是被上帝的愛觸摸了。剛開始接觸福音時,舒展不認為自己是個罪人,她也不屑於用二胡演奏讚美詩,她覺得是個太簡單了,自己的二胡要演奏的是高水準的音樂。
  • 靜夜思丨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不和自己較勁,對自己要隨性;不和他人較勁,對他人要隨緣;不和老天較勁,對老天要隨命。 文/周國平要有「不較勁」的智慧,不和自己、別人和老天較勁。對自己要隨性,對老天要隨命,不要對自己提出太多的任務,不和時間賽跑,不要使自己的人生變成爭分奪秒的戰場。要從容地生活,對人要隨遇而安,親疏隨緣,互相尊重。 在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主人,在不能掌握的範圍內做命運的朋友。
  • 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
    周國平說:「人生要有不較勁的智慧,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不較勁就是一種難得可貴的智慧。凡事太過於糾結,事事都和自己較勁的話,只會自己累了自己,煩惱是自找的,快樂也是。做人最重要的就是開心。人活一輩子,圖的不就是平平安安,安安樂樂嗎,何苦自尋煩惱,事事爭贏。
  • 喜歡較勁的男人,女人千萬要遠離
    某一天,他又在微信群裡抱怨,終於有人忍不住了,出來說話了。接著,大家都出來說了,讓他不要在群裡抱怨,傳播負能量,要是自己玩得起就玩,玩不起就可以退出,不要影響別人。部落是以寫帖子來加精華,部落後臺會給加精的帖子現金獎勵。
  • 與人較勁的人生如何
    人,總是與別人較勁,等於給自己留後患。我個人很認同這種觀點的,特別是遇到那種心術不正的人,乘其不備,背後補刀。我們先來理解這個詞,較勁:形容各不相讓或互不服氣,要比出高低;堅持自己的想法,不聽勸阻。但是總與人較勁,那就被理解為執拗、倔強、抬槓,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自私心理。偶爾較勁,說你有個性、有脾氣。總與別人較勁,會讓別人敬而遠之。每個人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時不時的就會較勁。但也要看局勢,看人,有的「死腦筋的人」,跟他較勁就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有不講理的人,跟不講理的人沒必要說,地球人都知道;還有愛衝動的人,很容易會造成不愉快,甚至是動手的場面。
  • 韓庚:溫潤的驚豔,舒展在當年
    難怪當年都叫他小美人了他的驚豔感更來自於相貌、氣質和身材的高度統一,核心特點就是「溫潤」、「舒展」,之前說過他面部呈流暢線條狀,所以看上去柔和端正氣質上,因為受過民族舞的薰陶,身形姿態也是舒展大方。他的氣質不是僵硬地印在照片上的,而是靈活的、流動的。所以和西裝比起來,他更適合休閒運動風,以凸顯朝氣蓬勃、自然舒展的氣質,西裝會有一種束手束腳的感覺。他的最佳形象是具有蓬勃生命力的陽光少年,而並非謹言慎行的優雅紳士。左邊是他經典也是最佳造型之一。右邊肯定也是好看的,只是不利於發散氣質。
  • 有一種智慧,叫遇事不較勁
    為了博取他人的稱許與微笑,我戰戰兢兢地將自己套入所有的模式,所有的桎梏,走到中途才忽然發現,我只剩下一副模糊的面具,和一條不能回頭的路。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當我們面對矛盾與選擇時,唯有具備不較勁的態度,你才能把勁兒節省和積聚起來,使在正確的方向上,從而實現自我的價值,獲得精彩的人生。
  • 用緘默對抗世界:大波浪新歌MV《終於有一天我不再開口》
    如此反覆,終有一天,你不再開口,接受生命的起與落。一鳴一斷的吉他,簌簌響起的沙錘,每一個鼓點都敲擊著離別前失衡的心緒。李劍的聲音若即若離,氤氳成海面上朦朧的霧氣,瀰漫而來,停在耳邊,跌落心口。不同於之前幾隻單曲,大波浪這次選擇用影像的方式和大家相見,用視覺語言詮釋音樂與自我。
  • 我慶幸,我終於不再愛你了
    然而現在,我終於放下你了,不再愛你了。估計我對你的感情就是在這樣不停地分合中折騰沒有的。對於不再愛你這件事情,我心裡是感到慶幸的。因為比起愛你,不愛你會讓我的心更好受一些。雖然我經常會在半夜醒來時忍不住的哭泣,雖然我一個人走路的時候還是會想起你在我身邊牽著我手的樣子,雖然看到那些成雙入隊的人在我身邊經過時,我還是忍不住會胡思亂想,但是我還是慶幸我終於不再愛你了。
  • 殷承宗和許斐平,兩位愛「較勁」的鋼琴大師
    許斐平 題目為什麼說這兩位鋼琴大師愛「較勁」呢? 他們的「較勁」,是從住家開始的。你看,殷承宗他們把家安在雞母山上,許斐平他們就把家安在筆架山上。 9歲的時候,殷承宗就在鼓浪嶼毓德女中禮堂舉行了獨奏音樂會;6歲時,許斐平就在鼓浪嶼三一堂公開演奏。
  • 做人,要有不較勁的智慧
    徐姐終於離婚了。徐姐是一家公司的老闆,公司是家族企業,股東是她和她老公。人到中年,事業有成,兒女雙全,家境富裕,這本是最令人羨慕的生活狀態了。可是劇情偏偏免不了俗套,她那個老公在外包養了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
  • 撿到只小狐狸:天遊跟小屁孩的較勁……
    撿到只小狐狸:天遊跟小屁孩的較勁.....天遊帶小九去糖果屋吃完冰淇淋後便直接帶她來到了遊樂場。可是進到裡面之後,看到那些奇奇怪怪的裝飾品,小九非常害怕,於是天遊只能抱起小九,一邊安慰她一邊說這些都是假的,讓她不用害怕,雖然天遊嘴上安慰著小九,內心卻非常得意,陪她玩了那麼久,都是自己害怕,現在終於有她害怕的東西了,自己總算是扳回了一局!撿到只小狐狸:天遊跟小屁孩的較勁.....今天的漫畫就講到這裡啦!
  • 《地雷區》,生命之輕讓人性之善得以復甦
    影片的主線是軍士長的變化:看到德軍少年們一個一個地死去,原本痛恨德國人的丹麥軍士長終於一點點被自己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戰勝,從而同情這些少年戰俘。 影片最開始的鏡頭沉重的呼吸聲中出現了這個戴貝雷帽的軍人一個對德國深惡痛絕的丹麥軍士長
  • 詳盡的瑜伽伸展動作,開闊心胸,輕鬆舒展,讓身體全然的放鬆!
    【文章導讀】詳盡的瑜伽伸展動作,開闊心胸,輕鬆舒展,讓身體全然的放鬆!我們每個人的體質、形體不同,對於健身的需求點也不盡相同,有些腿部粗壯的人想要纖細雙腿,我們會選擇跑步運動,而有些大腹便便的人想要收腰提臀,我們會選擇健身體操,但是如果有人兩方面都有需求呢?
  • 不再跟自己較勁,依然穿著幾百塊錢的淘寶衣服,幸福也值得
    其實看到他這樣的變化,小編覺得有什麼不好,那只不過是從那個跟自己較勁的少年變成了一個熟悉社會規則的人。也正是因為她適應了娛樂圈的發展節目也做得越來越好,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在今年的節目當中明顯不再像之前的時候,請來的都是一些娛樂圈的邊緣人物。至今播出已經有三期了,而且每一期的大咖都是娛樂圈的當紅明星。小編也祝願他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 不較勁的人生,才是通透的人生
    很多時候,我們會浪費很多精力,在一些根本不值得較勁的事情上,而自己卻毫無覺知,還以為那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尤其當這些事帶有創傷,就更加想不清,放不下。可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不與爛人爛事較勁,是一種可貴的能力。
  • 專訪房子斌:入行21年,我與角色「較勁」如初
    「一個演員,一個和創作較勁的演員,一個不想成為明星的演員。」這句話是房子斌的微博籤名,在最開始的聊天過程中,記者曾對他籤名中的「較勁」產生疑惑。但隨著對話的展開,談起國慶期間在央視電視劇頻道和愛奇藝熱播的都市情感劇《小大夫》中的「姐夫」吳漢唐一角,眼前的「佛系老師傅」逐漸開始顯露出了他「較勁」的一面。他說,雖然入行這麼多年,但面對角色,他還是在跟自己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