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美國海軍準將佩裡兩次來航日本,黑船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

2020-12-25 蘭川城

一年一度「黑船祭」

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裡濱,有一座佩裡公園。

當年由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率領的黑船登陸的地點,建有一座佩裡登陸紀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手書:「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佩裡上陸紀念碑」。

橫須賀市佩裡公園「黑船祭」

每年,這裡都要舉辦開國紀念活動,被稱作「黑船祭」。

以武力威脅迫使日本籤訂第一份不平等條約的佩裡,在活動中作為英雄出現,被視為日本的恩人。

黑船來航

19世紀中葉,最早發展現代工業的歐美國家,為了原材料和市場,早已將美洲、非洲、中東以及印度沿海地區的土地瓜分殆盡,開始積極謀求向東亞發展。

在黑船來航之前,日本以中國為榜樣,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只和中國和荷蘭進行有限的海上貿易。

橫須賀市佩裡登陸紀念碑

之所以和荷蘭貿易,是因為之前日本打擊天主教時,信仰基督新教的荷蘭幫著日本幕府對付天主教,所以日本對荷蘭頗有好感。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看到中國慘敗的日本感到惶恐不安,但也不知道應該如何改變。

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準將、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率領艦隊強行駛入江戶灣的浦賀及神奈川(今橫濱),以武力威脅幕府開國,不開國就開火。

培裡是第一個將蒸汽動力船引進美國海軍的人,也是美國第一艘蒸汽動力軍艦艦長,因此被譽為美國蒸汽動力軍艦之父。

黑船來航

這是培裡的第一次來航,艦隊共包括4艘軍艦,都是木殼護衛艦。兩艘是蒸汽動力,噸位在兩千噸上下。兩艘是帆船,噸位不超過一千噸。

之所以被日本人稱作黑船,是因為在木殼之外包有鐵皮,為了防止鐵皮生鏽,外面塗了一層瀝青。

日本官員受邀登艦參觀,近距離觀摩了艦上的艦炮。培裡向幕府贈送了展示工業力量的火車機車模型和電報機。

4艘軍艦上共有63門艦炮,江戶灣同等火力的岸防炮只有20門。

美國海軍準將佩裡率領的艦隊

幕府首腦們經過權衡,既不敢拒絕,也不願立刻答應。幕府的首席老中(相當於副總理)阿部正弘藉口要得到天皇的批准,和培裡約定下一年再給出答覆。

二次來航

1854年2月13日,培裡再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這次艦隊一直深入江戶灣內,到達橫濱附近才停船。

這次一共有7艘軍艦,1艘木殼巡洋艦是旗艦,6艘木殼護衛艦。3艘蒸汽動力,4艘帆船,噸位和上次差不多。

面對更加強大的艦隊,幕府無奈,只好接受開國的要求,在橫濱籤定了《日美親善條約》(日本漢字全名為《日本國米利堅合眾國和親條約》)。

黑船來航

隨後,英國、俄國、荷蘭等列強紛紛效仿,陸續與日本籤定了親善條約。日本被迫結束閉關鎖國。

黑船事件後續效應

條約籤訂過程中,由於德川幕府害怕承擔責任,總想以天皇名義締約。又向各大名、藩士、學者、甚至平民,廣泛徵求意見。

各種政治力量,以救國為旗幟,趁勢登上政治舞臺。

1858年,幕府大老(相當於總理)井伊直弼,不待天皇敕許,逕自籤訂《日本國美利堅合眾國修好通商條約》。主張攘夷的藩主、公卿策動天皇下詔,拒不批准籤約,宣揚尊王攘夷。

江戶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一家人

之後,以薩摩、長州、土佐、肥前四藩為主的改革派結盟為倒幕派,「尊王攘夷」逐漸演化為武裝倒幕。

1867年,年幼的明治天皇繼位。次年,倒幕派得到天皇密詔,發動政變,宣布「王政復古」,廢除幕府統治,以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為首成立新政府。

江戶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宣布「王政復古」為非法。隨後,以薩、長兩藩為主力的天皇軍5千人,在京都附近與幕府軍1.5萬人展開激戰,戊辰戰爭由此爆發。

最後德川幕府戰敗,奉還大政予天皇。

此後明治維新正式開始,日本積極謀求脫亞入歐,嘗試加入殖民者行列。

「白馬義從」威震邊塞的公孫瓚,為何趙雲離他而去最後投奔劉備?

曹操「五子良將」之一于禁,經歷坎坷晚景悽涼,遭曹丕羞辱而死

李世民「凌煙閣24功臣」排名,房玄齡、李靖、程咬金因長壽吃虧

相關焦點

  • 「黑船來航」事件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話說1853年,在中國鴉片戰爭結束十一年後,四艘巨大的黑色鐵甲艦,冒著隆隆的黑煙,駛入了日本的江戶灣。這就是所謂的"黑船來航」事件。這四艘黑色的鐵甲艦是美國郝軍的軍艦,艦上的總指揮是美國海軍準將佩裡。他給日本人送了一封信,也就是美國總統寫給日本天皇的一封信。要求日本必須開放港口,與美國通商。佩裡說會給日本人一年的思考時間,明年春季會再來,聽取日本方面的反映。第二年,佩裡果然又來了。在駛入日本港 口之前,美國人有點提心弔膽,他們擔心岸上炮臺會朝美國的軍艦開炮。
  • 日本奇特的「黑船祭」,為何紀念美國佩裡將軍
    如今,日本橫須賀每年都有「黑船祭」活動,這個活動竟然將侵略者當做英雄一樣懷念,為他立碑,這在我們中國人眼裡是難以理解的,想必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馬休佩裡這個人。馬休·佩裡出生在羅德島海軍家庭,父親和哥哥也是海軍將領。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領遠徵軍打開了日本的國門。
  • 歷史講堂第2期:論黑船事件與明治維新
    近代的日本在遭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危機下,走上了改革富強之路——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逐漸擺脫了西方列強的控制,避免了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並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但是迫使日本走向改革富強之路的有一個重要因素——黑船事件。
  • 黑船來航:追隨者日本的崛起與墮落
    佩裡和美國首任駐日公使哈裡斯是紀念會的主角,也是最受歡迎的角色。 黑船來航,猶如當年英國鴉片叩開中國國門。 佩裡對於日本來說,難道不是壞蛋嗎? 威武的艦船讓日本人又驚又懼,他們不知這是何方神聖,又會有什麼樣的命運等待著他們。 惶恐不安中過了6天。 終於,美國海軍準將佩裡抬腳踏上岸。 佩裡向幕府遞交了美國菲爾莫爾總統的信。
  • 中日如何看待各自的「黑船事件」
    但我們對於中日關係的複雜情緒依然會長期存在,另一方面,我們自唐已來的心理優勢感讓我們總是對十九世紀中日走向兩條截然不同的國家發展路徑扼腕嘆息,覺得是被一個「後輩」超過了,同樣是在十九世紀中後期,我們也曾有著「同治中興」、「戊戌變法」的的「壯舉」,而日本卻憑著明治維新走的更遠,其國運接著發生了不可思議超速的逆轉,而促成幕府倒臺,明治維新最關鍵的外國侵略事件「黑船事件」的將軍佩裡在今天的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裡濱
  • 從閉關鎖國到走向富強,看黑船事件如何改變日本軌跡,迎來新局面
    1853年,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美國就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壓力逼迫日本打開了國門,從此之後日本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在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的指揮之下,艦隊進入了江戶灣,這也正是開始了日本的新局面。根據歷史記載,在19世紀時期,當時的日本也是如同清朝一樣奉行閉關鎖國政策。
  • 19世紀,武士刀與堅船利炮的較量,日本輸了,但日本又贏了
    作為亞洲為數不多的發達國家之一,日本在19世紀中期,也有過一段「閉關鎖國」的歷史。雖然四面環海,有這一天然屏障,但日本依舊擋不住工業革命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商品輸出的霸道行為。為了保護國內經濟,日本統治者不得不採用「閉關鎖國」這一方式。
  • 日本幕末的黑船事件與炮艦外交,對日本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
    一、黑船來航佩裡選擇進入浦賀港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很清楚浦賀在日本自古便是一個良港,同時經由位於"外海"的浦賀港的浦賀水道,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四艘軍艦可以由此進入"內海",也就是江戶灣之中(如今的東京灣)。
  • 1853年「黑船事件」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曾想佔領中國臺灣島
    1853年7月14日佩裡率美國海軍登陸日本說起1853年日本被美國打開國門,那咱得先說說 日本的「徳川幕府」,它是日本歷史上最後一個幕府政權。德川家康於日本長慶十年(1605年)將「徵夷大將軍」位傳給了自己的三兒子德川秀忠。為便於統治,幕府先後採取「禁教」和「鎖國」的政策。「禁教」就是取締天主教,根除農民中的天主教徒。同時規定一切外國船隻均不得在大名領地通商,僅可在長崎和平戶進行貿易往來。其後,日本元和九年(1623年)又下令禁止西班牙商船來日貿易。
  • 東京灣的黑船事件:日本人睜眼看世界的開端!
    日本民間曾流傳著這麼一首狂歌: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上喜撰」是一種日本茶,與「蒸汽船」諧音,整句話翻譯來就是:上喜撰(蒸汽船)喚醒太平夢,喝上四杯就難以入眠。
  • 【歷史上的今天—7月8日】金日成去世/黑船事件爆發
    黑船事件爆發下面來說1853年的這一天日本發生的黑船事件。日本長期以來閉關鎖國,跟我們當年的清政府一樣,非常保守,到1853年黑船事件發生的時候,日本已經進入幕府時代很多年了。日本長期以來沒有一個非常權威的、統一的中央政府,雖然日本名義上有天皇,但其實天皇也就是名義上的首腦。
  • 比佩裡艦隊還早114年的俄國客人,1739年「元文黑船事件」
    現在說到「黑船事件」,通常指的是日本嘉永六年(公元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艦隊強行駛入日本江戶灣,威逼日本打開國門的事情。此事對於日本影響重大,一般被視作日本歷史中幕末時代的開端,自此日本的鎖國政策被打破,進入了跌宕的近代歷史。
  • 黑船事件如何啟蒙了日本摩託車工業及發展
    7月8日,美國東印度艦隊海軍司令馬修.佩裡將軍攜四艘蒸汽炮艦造訪日本江戶,來者不善善者不來,佩裡將軍此行並非純粹的友好訪問,而是以武力脅迫日本的實際統治者德川幕府,要求建立通商關係。德川幕府政府眼見無力抵抗,只得以茲事體大應由天皇定奪為由拖延,通知美方要求於次年回復。
  • 當日本遭遇炮艦外交:「黑船事件」是如何逼迫日本開眼看世界的?
    美國的內部整合結束於「南北戰爭」,戰爭之後,美國國內的經濟生產和市場運行結束了分裂的狀態,進入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在美國進行內部整合之前,是經歷了什麼,讓美國有了向外擴張,發展生產的迫切願望呢?除了西進運動之外,是哪一條誘因引發了這一場蝴蝶效應呢?我想,這便是1853年美國來到日本的「黑船事件」。
  • 新民藝評|幽靈船故事和白船隱喻
    2月那幾天的日本橫濱港,在海上漂泊近一個月後,終於從解封的「鑽石公主號」一步步走下來踏上陸地的幾千名乘客,有人想起毛姆這句話嗎?  遊輪公司為鑽石公主號打出的廣告「人生一次新體驗」,成了巨大諷刺。那時我剛好重溫了伯格曼的《第七封印》,夜裡看到電影中那個白臉黑衣死神陰鬱地站在白色巨輪船頭。我嚇醒了。
  • 因翻譯員翻譯水平差而引發的戰爭,真是啼笑皆非
    19世紀隨著歐洲列強全球擴張,傳統的東亞地區也成了歐洲諸國的獵物。1840年鴉片戰爭的爆發讓中國的藩屬國朝野一片譁然,隨著中國的衰落,朝鮮日本等國自然是不能倖免。
  • 美國海軍為何沒有護衛艦?
    現在美國海軍沒有護衛艦,不過在以前其曾經列裝過護衛艦,也就是佩裡級。這種護衛艦源於1970年美國的SCB261設計方案,向各大船廠招標這種新型飛彈堅挺以代替大量二戰時期的退役艦艇。雖然我們將其視為護衛艦,但是其英文叫Oliver Hazard Perry class frigate,為了紀念二次英美戰爭美國海軍準將奧利弗·佩裡。這其中「frigate」是巡防艦的意思,護衛艦則是「corvette」。之所以這樣主要是因為佩裡級的噸位和定位為護衛艦。巡防艦的也被英美海軍稱為護航驅逐艦。我國與蘇、俄海軍則將巡防艦與護衛艦統稱為護衛艦。
  • 1945年日本的投降儀式,被美國人精心打造成了日本天皇的脫罪儀式
    而另一面國旗的歷史則更為久遠,這是一面31顆星的星條旗,這面國旗曾經飄揚在佩裡的旗艦「波瓦坦號」上。沒錯,正是黑船事件中的美國準將馬修·佩裡,當年正是在佩裡帶來的強大壓力下,日本與美國籤訂了《日美親善條約》而這時日本近代與列國所籤署的第一條不平等條約。
  • 槍炮與玫瑰:日本主題行遊札記之一
    日本開國,成為近代之日本,能與世界擁抱在一起,故事的起點就是這裡,久裡濱,黑船來航時登陸的地方。面對同大清一樣愚昧無知、冥頑不化拒不開國建交的日本,美國「不得不」採取同英國人打開清朝國門一樣的途徑:武力。1853年7月8日,美國海軍準將馬修·佩裡率領艦隊長驅直入江戶灣浦賀海面。佩裡率領的艦隊由兩艘巡洋艦:密西西比號、薩斯喀那號和兩艘炮艦:薩拉託加號、普利茅斯號組成。四艘軍艦通體漆著防止腐蝕的黑色柏油,蒸汽機中燃燒的煤炭散發出滾滾濃煙。
  • 「黑船來航」開啟明治維新
    這是他自1867年登基並宣布進行明治維新之後,第一次向天下宣告,自己是日本的實際統治者。 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與中國似乎是同根同源的,日本使用的文字是從中國的漢字演化來的,日本的文化和社會習俗很多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日本也一直扮演著「中國的學生」這一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