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民間曾流傳著這麼一首狂歌: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上喜撰」是一種日本茶,與「蒸汽船」諧音,整句話翻譯來就是:上喜撰(蒸汽船)喚醒太平夢,喝上四杯就難以入眠。
確實,自1853年美國人的「黑船」到東京灣(那時還叫江戶灣)溜達一圈之後,整個日本朝野確實就難以入眠了。
"黑船"之一的薩拉託加號
「黑船事件」的直接影響:日本從此打開國門
其實在「黑船事件」發生之前,日本幕府早已知道了這世上除了中國之外,在遙遠的地方也存在其他強國,但德川幕府為維護絕對統治的封建道德,並因懼怕西方的宗教傳播對本國的影響,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由此,日本完全喪失了快速走向近代化的機會,而自17世紀30年代實行閉關鎖國國策伊始,德川幕府依舊較為穩定地統治日本數百年,直到美國人的艦船耀武揚威地出現在東京灣。
1852年,佩裡率領的四艘艦船——密西西比號巡洋艦、薩斯喀那號巡洋艦、薩拉託加號炮艦和普利茅斯號炮艦——一共載炮六十三門,1852年11月24日由美國東岸諾福克出發,橫渡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北上進入印度洋,1853年5月4日到上海,5月26日到琉球國,7月8日(嘉永6年6月3日)到浦賀。這些船隻由於船體被塗上有防止生鏽的黑色柏油,而被日本人稱為「黑船」。
在當時,這些被用作遠航的「黑船」比任何一艘日本艦船都要強大。同樣是由於閉關鎖國國策,日本幕府禁止製造能夠駛向西方的遠航船隻。面對「黑船」黑洞洞的炮口,人民亂作一團,而幕府也不知所措。最終,在美國人的武力脅迫下,日本籤下了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
在見識到西方的堅船利炮以及清王朝的孱弱之後,日本人逐漸對長期學習的「大中華思想」產生動搖,最終,他們把西方當做了自己新的老師。
日本人為紀念「黑船事件」立的紀念碑
明治維新:「日體西用」,全面學習西方的」器物」
1868年,明治天皇率領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發表「五條御誓文」,向國民宣誓,並揭示國是方針。自此,日本終於走向了富國強兵的道路。
在軍事上:對於軍事上的改革,日本在汲取西方各國軍事領域的優勢之後,結合了自身奴役人民思想的需要。自明治5年起,日本正式實施徵兵制,設立海軍省,陸軍省,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聘請德國教官訓練,海軍則學習英國,並灌輸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愛國思想。由此,日本正式建立起近代化的軍隊。
五條御誓文
在教育上: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普及義務教育,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1所大學,大學區下設32個中學區,各有1間中學,中學區下設210個小學區,每個小學區設8所小學。
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教育機關頒布「教育敕語」,同時灌輸孝道、忠君愛國等思想。
而與此同時成立的巖倉使節團,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當時第一流的先進國家留學,並在國內成立了西式學校。
筆者認為,與清朝的「洋務運動」相似,「明治維新」本質上都只是學習西方的「器」,而保留自己的「忠君愛國」等腐朽思想,那些動不動就要為天皇「玉碎」的日本兵就是改革不夠全面的產物。不過,饒是如此,開足馬力只為走向列強之列的日本人,最終在「明治維新」的數十年後,打敗了這個他們學習了近千年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