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灣的黑船事件:日本人睜眼看世界的開端!

2020-12-25 騰訊網

日本民間曾流傳著這麼一首狂歌:

泰平の眠りを覚ます上喜撰、たった四杯で夜も眠れず

「上喜撰」是一種日本茶,與「蒸汽船」諧音,整句話翻譯來就是:上喜撰(蒸汽船)喚醒太平夢,喝上四杯就難以入眠。

確實,自1853年美國人的「黑船」到東京灣(那時還叫江戶灣)溜達一圈之後,整個日本朝野確實就難以入眠了。

"黑船"之一的薩拉託加號

「黑船事件」的直接影響:日本從此打開國門

其實在「黑船事件」發生之前,日本幕府早已知道了這世上除了中國之外,在遙遠的地方也存在其他強國,但德川幕府為維護絕對統治的封建道德,並因懼怕西方的宗教傳播對本國的影響,實行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由此,日本完全喪失了快速走向近代化的機會,而自17世紀30年代實行閉關鎖國國策伊始,德川幕府依舊較為穩定地統治日本數百年,直到美國人的艦船耀武揚威地出現在東京灣。

1852年,佩裡率領的四艘艦船——密西西比號巡洋艦、薩斯喀那號巡洋艦、薩拉託加號炮艦和普利茅斯號炮艦——一共載炮六十三門,1852年11月24日由美國東岸諾福克出發,橫渡大西洋,繞過非洲好望角北上進入印度洋,1853年5月4日到上海,5月26日到琉球國,7月8日(嘉永6年6月3日)到浦賀。這些船隻由於船體被塗上有防止生鏽的黑色柏油,而被日本人稱為「黑船」。

在當時,這些被用作遠航的「黑船」比任何一艘日本艦船都要強大。同樣是由於閉關鎖國國策,日本幕府禁止製造能夠駛向西方的遠航船隻。面對「黑船」黑洞洞的炮口,人民亂作一團,而幕府也不知所措。最終,在美國人的武力脅迫下,日本籤下了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神奈川條約」。

在見識到西方的堅船利炮以及清王朝的孱弱之後,日本人逐漸對長期學習的「大中華思想」產生動搖,最終,他們把西方當做了自己新的老師。

日本人為紀念「黑船事件」立的紀念碑

明治維新:「日體西用」,全面學習西方的」器物」

1868年,明治天皇率領文武百官在京都御所發表「五條御誓文」,向國民宣誓,並揭示國是方針。自此,日本終於走向了富國強兵的道路。

在軍事上:對於軍事上的改革,日本在汲取西方各國軍事領域的優勢之後,結合了自身奴役人民思想的需要。自明治5年起,日本正式實施徵兵制,設立海軍省,陸軍省,建立新式海、陸軍。陸軍聘請德國教官訓練,海軍則學習英國,並灌輸武士道精神和忠君愛國思想。由此,日本正式建立起近代化的軍隊。

五條御誓文

在教育上:明治維新以後,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普及義務教育,將全國劃分為8個大學區,各設1所大學,大學區下設32個中學區,各有1間中學,中學區下設210個小學區,每個小學區設8所小學。

總計全國有8所公立大學,245所中學,53,760所小學。教育機關頒布「教育敕語」,同時灌輸孝道、忠君愛國等思想。

而與此同時成立的巖倉使節團,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當時第一流的先進國家留學,並在國內成立了西式學校。

筆者認為,與清朝的「洋務運動」相似,「明治維新」本質上都只是學習西方的「器」,而保留自己的「忠君愛國」等腐朽思想,那些動不動就要為天皇「玉碎」的日本兵就是改革不夠全面的產物。不過,饒是如此,開足馬力只為走向列強之列的日本人,最終在「明治維新」的數十年後,打敗了這個他們學習了近千年的老師。

相關焦點

  • 中日如何看待各自的「黑船事件」
    而對待「黑船事件」和後來的不平等條約,現在無論日本左翼還是右翼幾乎一面倒的正面積極看法。日本人一直認為佩裡促使日本打破了閉關鎖國,走上了富國強兵之路,將他視為日本的恩人,每年更是有「黑船祭」的節日。同樣是屈辱開國門,中國人一提起就是憤怒與仇恨,而日本人一提起是感激與紀念。
  • 「黑船來航」事件對日本意味著什麼
    這就是所謂的"黑船來航」事件。這四艘黑色的鐵甲艦是美國郝軍的軍艦,艦上的總指揮是美國海軍準將佩裡。他給日本人送了一封信,也就是美國總統寫給日本天皇的一封信。要求日本必須開放港口,與美國通商。佩裡說會給日本人一年的思考時間,明年春季會再來,聽取日本方面的反映。第二年,佩裡果然又來了。
  • 全球灣區大起底(續):東京灣區 + 紐約灣區
    早在黑船事件之前,十七世紀的江戶依託易於通商的江戶灣,已經是日本重要的經濟中心和人口聚集地。而在鎖國被打破後,東京灣區的自然稟賦被徹底釋放。國家戰略與先天條件且不談十七世紀初的東京灣開發和江戶城市化時期,只單看二戰後的規劃之路,東京灣區的發展史是同日本依據國情制定的「經濟中心」國家發展戰略相輔相成的。
  • 當日本遭遇炮艦外交:「黑船事件」是如何逼迫日本開眼看世界的?
    引言「我們一直認為海洋的盡頭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海洋的盡頭沒有盡頭,可是有一天一面黑帆從地平線出現,我就知道,海的那頭遠遠不是盡頭,這艘黑帆吞噬了舊世界,吐出了現在的我們。」我想,這便是1853年美國來到日本的「黑船事件」。輕叩大門黑船事件是美國向遙遠的亞洲進行的第一次試探,這個時候,同處於亞洲的清帝國和日本都實行著閉關鎖國的國策,可是具體深究一下,清帝國和日本的閉關鎖國是有比較大不同的。
  • 遊記:了解東京灣的歷史
    東京灣是日本關東地區的海灣,因與東京接壤而得名,是輪船躲避太平洋風暴的優質港灣。東京灣,日本本州島中東部沿太平洋之海口。沿著東京灣西北岸的重要城市有東京、橫濱、川崎,西有橫須賀市,東有千葉市,南由三浦(西)和房總(東)兩半島環抱,只留一小開口,由浦賀水道進入太平洋。
  • 1853年「黑船事件」美國打開日本國門,曾想佔領中國臺灣島
    日本嘉永六年(1853年)由美國海軍東印度分遣隊司令馬修·佩裡率領四艘軍艦抵達日本江戶灣(今東京灣)的浦賀水道。由於軍艦的船體被塗上具有防鏽功能的黑色柏油,因此被稱作「黑船」。 馬修·佩裡奉美國總統之命要求日本開國並與美國進行貿易,若幕府不接受美國的要求,他別無選擇將會對日本發起攻擊。日本接受美國總統的國書。
  • 日本幕末的黑船事件與炮艦外交,對日本的未來有怎樣的影響?
    一、黑船來航佩裡選擇進入浦賀港是有原因的,因為他很清楚浦賀在日本自古便是一個良港,同時經由位於"外海"的浦賀港的浦賀水道,美國東印度艦隊的四艘軍艦可以由此進入"內海",也就是江戶灣之中(如今的東京灣)。
  • 比佩裡艦隊還早114年的俄國客人,1739年「元文黑船事件」
    現在說到「黑船事件」,通常指的是日本嘉永六年(公元1853年),美國海軍準將馬休·佩裡率艦隊強行駛入日本江戶灣,威逼日本打開國門的事情。此事對於日本影響重大,一般被視作日本歷史中幕末時代的開端,自此日本的鎖國政策被打破,進入了跌宕的近代歷史。
  • 從閉關鎖國到走向富強,看黑船事件如何改變日本軌跡,迎來新局面
    但是實際上日本也曾經經歷過衰落時期,而他之所以能夠取得這次迅猛的發展,以至於有力量對其他國家展開進攻,這一切還要從1853年發生的黑船事件說起。1853年,為了獲得更多的利益,美國就憑藉著強大的軍事壓力逼迫日本打開了國門,從此之後日本國內進行了一系列的變革。在美國海軍將領佩裡的指揮之下,艦隊進入了江戶灣,這也正是開始了日本的新局面。
  • 歷史講堂第2期:論黑船事件與明治維新
    近代的日本在遭受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侵略的危機下,走上了改革富強之路——明治維新,通過明治維新,日本逐漸擺脫了西方列強的控制,避免了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道路,並一躍成為世界強國,但是迫使日本走向改革富強之路的有一個重要因素——黑船事件。
  • 日本遊記:東京灣遊輪
    3點多,我們搭地鐵到海鷗線竹芝站,前往竹芝棧橋,去坐船遊覽東京灣。地鐵站出來的時候,雨停了。按著GoogleMap的指引,走了3、4分鐘,看到前面有個很高的桅杆,原來那裡就是碼頭廣場。竹芝棧橋廣場。下船之後拍的。(去的時候就怕遲到找不到地方,啥也沒拍)進了大廳,按著確認函上的指示,順利找到購票櫃檯。買完票,已經開始登船了。
  • 黑船來航:追隨者日本的崛起與墮落
    黑船祭壞蛋? 5月在即。日本靜岡下田。 每年這個時節,人們都會緊張地籌備一項盛大的化裝遊行。 這就是著名的「黑船祭」,從1934年至今,這將是第80屆。 「黑船」是指佩裡艦隊,「祭」在日文中指祭神、祈福的儀式。
  • 【歷史上的今天—7月8日】金日成去世/黑船事件爆發
    黑船事件爆發下面來說1853年的這一天日本發生的黑船事件。日本長期以來閉關鎖國,跟我們當年的清政府一樣,非常保守,到1853年黑船事件發生的時候,日本已經進入幕府時代很多年了。日本長期以來沒有一個非常權威的、統一的中央政府,雖然日本名義上有天皇,但其實天皇也就是名義上的首腦。
  • 世界十大幽靈船事件 一件比一件離奇
    早前有報導日本海岸再現「幽靈船」,載7具不明身份男屍,無明顯外傷,眾所周知,海洋上瀰漫著很多的「幽靈船」事件,儘管有很多是民間傳說,因為流傳甚為廣泛,所以航海者想起來不免還是很害怕,畢竟大海還有很多的未解之謎,未知事件,小編整理了世界十大幽靈船事件。
  • 黑船事件如何啟蒙了日本摩託車工業及發展
    日本是世界摩託車工業強國,其生產的摩託車在世界範圍內都有極大的影響力,本田、川崎、鈴木、山葉都是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摩託車品牌。那麼日本的摩託車工業是如何發展起來的?本文試從歷史角度著眼來分析一二,內容偏頗及疏漏之處,歡迎各位看官賜教!
  • 走讀日本:從「東京灣」,到「新幹線」!
    而世界城市圈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現的以大城市為核心,周邊城市共同參與分工、合作,一體化的圈域經濟現象。 而東京灣,則是世界聞名的超級都市圈之一! 東京灣都市圈以東京市區為中心,半徑約80公裡,東京都、崎玉縣、千葉縣、神奈川縣共同組成了東京都市圈。
  • 東京灣區的發展啟示:文化與創新的力量
    1951年《港灣法》以及1967年《東京灣港灣計劃的基本構想》的制定,將東京灣區各港口的競爭轉換成了整體合力。表1-1 東京灣區的發展演進路徑二、對建立「區域一體化」的啟示區域一體化的發展是作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是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關鍵舉措。從東京灣區經濟歷史的演進來看,東京灣區自形成以來,不斷依靠科技創新、文化政策推動,助力產業優化升級。
  • 19世紀美國海軍準將佩裡兩次來航日本,黑船事件引發的後續效應
    一年一度「黑船祭」在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市的久裡濱,有一座佩裡公園。當年由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馬修·培裡率領的黑船登陸的地點,建有一座佩裡登陸紀念碑,上有前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手書:「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佩裡上陸紀念碑」。
  • 《太平輪下》:船沉了,人活著
    去年,吳宇森導演把《太平輪》搬上大銀幕,觀眾們想看沉船看不到,想看黃曉明揚著下巴的教主臉示範「我不會演但我服務好」應有盡有。其實這樣情有可原,畢竟去年的電影只是上半集,下半集還有兩個多小時,這麼長的時間足夠太平輪沉的。 一年之後的今天,下半集《太平輪·彼岸》上映。
  • 幽靈船的真實事件
    在茫茫的大海中發生過太多太多的離奇事件,而其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海上傳說無異議是詭異的幽靈船事件,今天我們要跟大家分享的則是其中真實發生過的,離奇的被稱為現代電影中幽靈船原型的馬麗.賽勒斯特號幽靈船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