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是遼寧省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是擁有2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戰國時期,為燕國遼東郡治所,秦沿燕制。漢初遼陽為遼東國首府,後仍將遼東郡治設於此。公孫氏時期,襄平為平州及遼東郡治。西晉初年,襄平再次成為遼東國首府,後改平州治。東晉時期,遼陽先後被前燕、前秦、後燕、高句麗等地方民族政權佔據。唐代遼陽為遼城州治所,一度成為安東都護府府治。遼、金時期,設東京遼陽府。元代為遼陽行省駐地。明設遼東都指揮使司,統轄遼寧全境。清初曾在遼陽建都,後設遼陽府遼陽縣,再改遼陽縣為遼陽州。民國置遼陽縣。2019年,遼陽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31.0億元。當然遼陽市自古至今名人眾多,今天小編就來帶大家了解其中較為知名的六位,也歡迎各位朋友補充,讓我們銘記那些在歷史上作出貢獻的名人。
第一位:衣寶廉
衣寶廉,1938年5月29日出生於遼寧遼陽,燃料電池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62年衣寶廉從吉林大學畢業後考取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生;1966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2002年至2006年擔任大連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8年擔任全國燃料電池與液流電池標準委員會主任委員。衣寶廉主要從事化學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與開發。
第二位:寧完我
寧完我(1593—1665年),字公甫,遼陽(今遼寧遼陽市)人,清朝初期大臣。後金天命年間,投靠努爾哈赤,隸漢軍正紅旗。久預機務,遇事敢言。歷任內弘文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兼太子太傅。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卒,諡號文毅。雍正年間,入祀賢良祠。寧完我初在文館辦事,敢直言,精通文史。天聰間(1627-1635)屢上建議;定官制、辨服色,論伐明策略,論考試取官,多被採納。好賭博,曾被免職。清朝入關後,寧完我被重新起用,任修纂《明史》總裁、《太宗實錄》總裁及三屆會試總裁。翻譯《三國志》、《洪武寶訓》等。
第三位:高揚
高揚(1909年—2009年),1909年農曆8月14日出生於遼寧省遼陽縣吉洞鄉禮備溝村。遼寧省遼陽縣人。中學就讀於明德中學和遼陽縣第一高級中學。1936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中顧委委員,八、十二、十三大代表,十四、十五、十六大列席代表,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高揚為推進東北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新中國成立後,高揚在任化學工業部部長、黨組書記期間率先垂範,勤奮學習化工知識,工作之餘請化工學院教師授課,倡導並主編了《化學工業知識叢書》(全21冊),為普及化工知識,發展化學工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堅決貫徹黨中央提出的「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八字方針,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對全國化學工業基本建設和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壓縮不合理的逵設項目,集中力量發展有利於國計民生的重點項目。
第四位:李伯秋
李伯秋(1916年—2005年7月1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遼寧省遼陽市燈塔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8年參加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5年7月18日,在瀋陽病逝,享年89歲。1936年,考入北平師範大學教育系,參加了「一二·九」運動。加入中國共產黨。新中國成立後,任第40軍政治部主任。1950年10月19日,參加抗美援朝,任志願軍第40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參加了第一至五次戰役、1952年秋季戰術性反擊、朝鮮西海岸反登陸防禦和1953年夏季進攻戰役。
第五位:蘆荻
蘆荻,原名蘆素琴,祖籍湖南,1931年出生於遼寧省遼陽市,書香門第,曾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抗美援朝期間在朝鮮擔任空軍記者。1954年起,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學。「文革」期間調往北京大學中文系。1975年初,毛澤東主席因患眼疾而無法讀書 ,在組織的安排下擔任毛澤東主席的古籍助讀工作。 1992年,蘆荻創辦了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致力於保護小動物。2015年2月3日,86歲高齡的蘆荻因病去世。
第六位:陳大千
陳大千先生生於1947年,於1999年8月辭世(享年53歲)。遼寧遼陽人,國家一級演員,尖子演員,1992年畢業於遼寧文化藝術大學戲劇系導演大專班。遼寧兒童藝術劇院副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會員,遼寧兒童歌舞研究會副會長。陳大千在《海邊青松》(話劇)飾陳小根,《人參娃娃》(話劇)飾黑風怪,《沙家浜》(現代京劇)飾劉副官,《閃光的金星》飾報告人、黃仙姑四個角色等66臺話劇、歌舞劇、京劇、歌舞晚會中擔任主角和配角。作為節目主持人主持了遼寧省、市電視臺及大型文藝晚會20餘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