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丹的爸爸做生意,媽媽在國企,從小到大,都給了怡丹幸福安穩的生活環境。
她覺得親戚都有點問題。
「說得不好聽一點,我爸媽就是親戚們的使喚傭人。」怡丹說。
怡丹的大伯,也就是怡丹爸爸的大哥,常常使喚怡丹的爸爸做事,今天買菜,明天買票,大事小事,全都扔過來。
這次大伯一家去三亞,又讓幫忙訂票。
怡丹的爸爸耐著性子用手機查機票,幫他們買了票,這也就罷了。
大伯他們下了飛機,是在半夜,省會離他們所在的城市還有3個小時的路程,他們又是一個電話,讓怡丹的爸爸提前在機場等著,然後接他們回家。
怡丹後來知道了,心疼得不得了,她知道她爸痛風,腳都腫得穿不下鞋子,還在大半夜地疲勞駕駛,開長途去接大伯們,出了事怎麼辦?
她也埋怨她爸爸:「你也一把年紀了,又不欠他們的,憑什麼為他們出錢出力?」
他爸擺擺手:「他是我親哥,他找我幫忙,我這個做弟弟的能不幫嗎?」還怪怡丹不懂事。
怡丹又氣又急。
再說怡丹的二伯,也就是怡丹爸爸的二哥。
早年,二伯和爸爸合夥做生意,賺了十幾萬,說好了平分。
二伯對怡丹的爸爸說,他家在市區買了房子還沒裝修,這筆錢能不能先給他:「都是親兄弟,你要體諒我。」她爸當時手頭也缺錢,但二話不說,同意了。
再後來,生意紅火,二伯又說自家還沒車,於是盈利的十幾萬怡丹家一分都沒拿到。
有一次,大伯和二伯找到怡丹的爸,說他們認識一個大老闆,老闆有資源,帶他們兄弟仨做生意,賺到的大家平分。
他爸爸同意了。問題是,大伯二伯不出錢,出錢的只有他爸,分錢的卻是三個人。
怡丹的爸爸也說:「都是好兄弟,有錢一起賺,哪怕借高利貸也要投資。」
結果呢?所謂的大老闆卷錢跑了,怡丹的爸爸血本無歸。
她大伯拍拍屁股,沒事人似的。二伯呢,象徵性地給了怡丹爸爸幾萬塊錢,算是當初買車挪用的錢。
事情就這麼了了。
怡丹說,她一方面痛恨自己的大伯二伯,打著手足情的名義,「綁架」自己的兄弟,滿足自己的要求,盤算別人的利益。
另一方面,她又非常心疼自己的爸爸,一把年紀,還被兩個哥哥牽著鼻子走。而她爸爸,竟也不覺得有問題,認為既然是一家人,幫點忙、出點虧,也無所謂,不用太計較。
這樣的親情綁架太可怕了。
綜藝電視節目《非誠勿擾》中,主持人孟非曾說了一個身邊三個同事的故事。
一個女同事在父母的軟硬兼施下與不愛的男人結了婚;
一個女同事高考沒考上好大學,她父親說,「我想從這樓上跳下去」,這句話對她一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另一個女同事,則整天被父母要求生孩子。
其實,親情綁架在中國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現象,親人拿著對自己養育多年的情,以此希望子女順從他,一旦當子女不想順從父母時,子女便會感到內疚、自責,因此最後很多子女都會選擇了妥協,而這也成為了父母們控制子女的有力武器。
當我們被親情綁架後,一方面我們會在精神上受到來自長輩、親友,甚至是自己的譴責,會感到不安、內疚、自責,更有甚者會產生嚴重的抑鬱,從而患上心理疾病。
然而,從現實層面看,「親情綁架」與人性本能的追求是背道而馳的,我們不能選擇自己的生活,不能活出自我,生活品質不能得到提升。
孩子對父母的綁架
我是你的孩子,你就得無條件的為我而活。小時候供我吃喝讀書,別人有的我都要有。長大後得幫我買房買車找工作結婚帶孩子養孩子,一樣都不能少。
我給了你生命,所以不管我曾經怎麼對待你,我都是你爸媽,你必須聽我的、按我說的做,否則就是不孝。
打斷了骨頭連著筋,手足之情比任何情意多要堅固,因為我們是在父母離世後彼此「最後的親人」。
所以你條件好、地位高,那你就必須得照顧其他兄弟姐妹,你就要無償的給生活較差的兄弟姐妹貼補和幫助。
以上三種,他們永遠都覺得別人欠他的一樣,卻永遠也不會自省,自己到底做了些什麼,錯了些什麼。
這其實覺得挺悲哀的。
那麼,身為子女,如何面對「親情綁架」?
遭遇「親情綁架」後,首先面對的不是別人的質問,更多的是來自自己內心的情緒,你會被自己的情緒所控制,或許會極端地與父母決裂,或許會完全屈服在父母的命令之下,而這都與你內心真正想要的背道而馳。
當你內心的力量逐漸壯大後,你需要學會面對來自體內的情緒,讓它慢慢平復在你身體內,明白所有事情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我們要做的不是讓情緒控制自己做出盲目的決定,而是理清事情的脈絡,堅持內心所想不為所動,然後利用理智和溝通去面對即將到來的各種考驗。
人們常常專注在要有愛心、避免自私自利,卻忘記自己的有限和界限。
用親情來「綁架」家庭成員的人,其本質是不想為自己的生活負責任的人。他們的專長是以「親情」之名讓你產生強烈的愧疚感,用「愧疚」來控制你,剝削你,為所欲為。
想要擺脫親情的綁架,需要克服兩道心理上的坎:一是不要害怕當「壞人」。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當個好人,特別在家庭中,最怕背負「不孝」「不好」的名聲。親人也會做壞事錯事,我們必須挺直腰杆說不。
二是不要害怕與家人意見不一,失去他們的愛。生在同一個家庭不等於價值觀是相同的,特別是中國處在劇烈變革的時代,兩代人之間的價值觀天差地別,兄弟姐妹之間也可能不是一路人。我們不能強求對方完全順從我們的價值觀,只有彼此尊重,然後各過各的。人與人之間良好的關係,必須建立在彼此可以自由地拒絕對方,坦然面對衝突這個基礎上。
人和人之間應該是有界線的,親人之間也是一樣。
-END-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
課程正開放諮詢
每天在線替您
解決夫妻關係、親子教育中
碰到的各種問題
長按複製ID, 添加好友, 報名參與
親子教育問題,諮詢微信:haitun0004
婚姻家庭問題,諮詢微信:jgh35284
心靈成長問題,諮詢微信:CN540039
掃描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
只需支付9.8元(原價198元),
馬上邀請您進群學習六個晚上,時間每晚八點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