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版武則天,改名的德國公主,葉卡捷琳娜何以承擔"大帝"稱號

2020-12-23 騰訊網

歐洲國家的女王雖多,但實際上並沒有多少人能廣受人民的愛戴以及承擔的起"大帝"的稱號。在這少數人中,只有一個人做到了,那便是俄國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同時也是葉卡捷琳娜大帝。葉卡捷琳娜本來是德國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公國的公主索菲亞·奧古斯特,好在上天垂憐,這個與眾不同的小公主擁有了成為俄羅斯帝國皇儲妻子的機會。

索菲亞雖然如願的嫁給了俄羅斯帝國的皇位繼承人,但是也鄭重更名成葉卡捷琳娜。在俄羅斯的伊莉莎白女皇去世後,葉卡捷琳娜在身邊軍官的幫助下成功登上俄羅斯的皇位,成為葉卡捷琳娜二世。但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和葉卡捷琳娜大帝之間還相差甚遠,這位年輕的異國公主是怎麼一步一步在遙遠的俄羅斯帝國站穩腳跟並獲得了俄羅斯帝國人民的愛戴蛻變成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呢?

一、領土擴張前的準備

能夠從索菲亞·奧古斯特蛻變成葉卡捷琳娜大帝,獲得俄羅斯人民的承認和尊重,這其中困難重重。好在葉卡捷琳娜的成就足以匹配她的地位,在她眾多的成就中,她在任期間俄羅斯的領土擴張就是其中最顯著的成就之一。

葉卡捷琳娜在外交和領土擴張方面的政策實際上是彼得大帝針對於俄羅斯擴張發展制定出的政策的延續。葉卡捷琳娜大帝希望在她治下的俄羅斯能夠打通黑海的同時兼併波蘭;為了保護得之不易的波羅的海沿岸,俄羅斯便要奪取芬蘭作為彼得堡的保護屏障。

但最主要同時也是葉卡捷琳娜擴張政策的第一步是揮兵向南、攻下奧斯曼土耳其,攻佔黑海的出海口。但是在對土耳其的戰爭之前,葉卡捷琳娜要率先解決一下歐洲各個國家在俄國和土耳其的鬥爭中各自的站隊問題。

英國因為要發展自己的海軍和海上貿易,因此需要大量的船隊,而英國建造各個類型的船和艦隊所需的木材基本上都來自於俄國。而且英國和法國在18世紀一直處於競爭激烈的敵對關係,雙方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海外殖民地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爭鬥和分歧,為了能夠在歐洲本土牽制住法國,英國願意犧牲自己部分的利益來換取對法國的打壓。

最後再加上兩個國家在其他的領域也存在著延續多年的傳統貿易聯繫,所以即便英國在土耳其這種近東國家有自己的貿易領地和相關利益,英國也不願意將自己與俄國的關係鬧得太僵。進而對於俄國要攻佔土耳其這件事情,英國基本上是屬於冷眼旁觀的,而且還是會在中立的態度上更偏向縱容俄國的所作所為。

如果說英國是縱容俄國的所作所為的話,那麼法國就是堅定地站在俄國的對立面、土耳其的背後,反對俄國對土耳其的佔領。其實早在16世紀初,法國和土耳其的關係就已經十分密切了。為了貫徹執行統治者對哈布斯堡家族的反對策略,法國聯合了土耳其,再遊說了瑞典和波蘭對哈布斯堡家族形成反包圍。

等到18世紀時,法國和土耳其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法國與土耳其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商業往來。在18世紀,法國與土耳其之間的貿易額居法國與近東國家貿易額的首位;同時法國在土耳其境內實際上是享有特權的。而且考慮到英法之間的關係,法國基本上就是英國的對立面而且也不會有更改自己決定的可能了。

考慮到以上這些,對於葉卡捷琳娜來說在歐洲國家中對俄國還有拉攏價值的就只剩下奧地利和普魯士了。

奧地利在這件事情上對俄國的態度是十分糾結的。一方面奧地利需要繼續推進國家對巴爾幹地區的擴張,俄國對奧地利的支持是奧地利得以繼續擴張的主要力量;但是如果俄國擴大了自己在黑海和多瑙河附近的勢力,奧地利在巴爾幹地區的相關利益就會受到損傷。

所以對於奧地利來講,是否支持俄國對土耳其作戰是一件兩難的事情。為了拉攏到奧地利的支持,減少自己的對手,葉卡捷琳娜大帝利用了奧地利對于波蘭的野心成功的將奧地利拉入了支持俄國對土耳其戰爭的支持者行列。

相比於奧地利,普魯士加入支持者行列的過程就簡單的多了。普魯士當時雖然已經崛起登上了歐洲這個大舞臺,但國家的整體實力在英國、法國和俄國的映襯之下還是不夠看的。因此為了滿足自己國家的利益,普魯士只能依靠俄國的幫助。雙方於1764年籤訂了互助同盟條約。

解決了歐洲各國的站隊問題,接下來就要正式的開始推行自己的擴張政策了。1768年俄國發動了對土耳其的戰爭。

二、兩次俄土戰爭

俄國和土耳其的戰爭分成了兩次,從1768年正式開始直至1792年才宣告結束。在第一次的對土耳其的戰爭中,俄軍勢如破竹,一路南下。俄軍的陸軍部隊在這次的軍事行動中分成三路,分別在三個戰場上贏得了對土耳其軍事行動的勝利。

戰爭開始沒有多久,俄軍便在西南的多瑙河戰場贏得了勝利,佔領了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1771年末全部佔領兩個公國;南方的克裡木戰場上俄軍也是大殺四方,1771年俄軍完全控制了克裡木半島;俄軍還在高加索戰場行進駐了喬治亞。與此同時俄國的海軍繞過大西洋,由直布羅陀海峽長驅直入地中海,並在愛琴海擊敗土耳其,控制了黑海與地中海之間的通道。

但是在俄國第二次對土耳其宣戰中,俄國雖然與奧地利聯合完全控制了黑海,但是俄國對土耳其的所作所為引起了其他國家的恐慌。因此受制於其他國家的壓力和國際形勢的變化,俄國最終還是選擇了與土耳其講和。

俄國從1768年開始的對土耳其的戰爭在歐洲各國的幹預下宣告結束,雖然俄國最終沒有達成自己控制土耳其的目的,但總的來說也是得大於失的。

結語

經過兩次對土耳其的戰爭,俄國雖然沒有完成意想中的目標完全的吞併土耳其,而是迫於國際和形勢的壓力與土耳其媾和並籤訂了相關條約,但是俄國還是獲得了在黑海地區自由活動的權利,並鞏固了俄國在黑海的地位。在某種程度上,俄國經過對土耳其的戰爭達到了最初的目標,獲得了相應的利益。同時在位的葉卡捷琳娜也獲得了俄羅斯人民的承認與尊重。

相關焦點

  • 《葉卡捷琳娜大帝》鑄就俄羅斯輝煌的德國公主
    帝王千千萬,以文治武功扭轉乾坤、獲得舉世公認的「大帝」稱號的卻寥寥無幾,李毅大帝屬於例外:)亞歷山大大帝、君士坦丁大帝等一代天驕之外,人類歷史上只有一位女性贏得大帝稱號:葉卡捷琳娜大帝。這位土生土長的德國女孩,何德何能成為普京的偶像,以致於普京的掌上明珠都取名葉卡捷琳娜?1744年6月28日,俄羅斯東正教為索菲亞公主施洗禮,授予她新的教名葉卡捷琳娜。
  • 葉卡捷琳娜,讓整個歐洲獻上膝蓋的女大帝!
    這部劇主要講述了俄羅斯歷史上,唯一在世被稱為大帝的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 傳奇偉大的一生。她出生於一位普通的德國貴族家庭,被俄羅斯皇室選中後於王儲彼得結婚。自嫁入異國皇室之初,這位德國公主就盡全力取悅身邊的所有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波折讓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逐步成長為了心狠手辣的女沙皇。 劇中的葉卡捷琳娜不僅風姿綽約、美的醉人,而且對愛情充滿了憧憬,在危機降臨之際,毫無懼色。(怎麼感覺有點像武則天和甄嬛的合體)電視劇上線至今,已經收穫了萬千迷弟迷妹們的心,小能也是哦。話不多說,讓我們先來看看這部劇中超讚的場景還原。
  • 葉卡捷琳娜大帝前傳
    (俄羅斯暗黑版「太子妃升職記」)1744年1月,那是一個異常寒冷的早晨,一輛貴族馬車從德國中部的安哈特公國出發,風塵僕僕地駛向北方的俄國
  • 凱薩琳大帝:一個普通德國姑娘,如何成長為手段鐵腕的俄國大帝?
    ——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就是曾經說過「假如我能活到二百歲,整個歐洲都將匍匐在我腳下!」那麼問題來了,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俄羅斯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一生呢?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婭·奧古斯特,出生於一個德國貴族家庭,因為幼年時便由一名來自法國的家庭教師專門負責教導,所以她的童年生活並不是自由快樂,而是十分平淡無奇。為此,索菲婭曾經說過一句話:「我在我的生活裡看不到任何樂趣。」
  • 葉卡捷琳娜二世:被稱為「大帝」的風流女皇
    ,改名葉卡捷琳娜,1762年率領禁衛軍發動政變而即位。 葉卡捷琳娜二世統治時期的俄羅斯成為名副其實的歐洲最強大的國家,葉卡捷琳娜被尊稱為「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不僅建立了橫跨歐亞的俄羅斯帝國,而且她的風流韻事,男寵無數,子女全私生,與中國的「武則天」何其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 來自德國貧窮家庭的葉卡捷琳娜,如何從一個棄婦,逆襲變身俄國女...
    讓人疑惑的是,一個沒落的德國破落公國的公主,是如何一步步走上俄國最高權力寶座的呢? 中國歷史上的女皇武則天 來自德國沒落公國的公主 葉卡捷琳娜二世,原名索菲婭,她的母親約翰娜擁有著高貴的血統和美麗的容顏,從小一直幻想嫁給國王成為王后
  • 葉卡捷琳娜丨比武則天更厲害,比甄嬛、魏瓔珞更有心機俄國女沙皇
    她出生於一位普通的德國貴族家庭,被俄羅斯皇室選中後於王儲彼得結婚。自嫁入異國皇室之初,這位德國公主就盡全力取悅身邊的所有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波折讓這位美麗、善良的姑娘逐步成長為了心狠手辣的女沙皇。》另外,這部劇裡服化道復原的也特別好,許多俄羅斯以及歐洲宮廷的細節都復原到了極致!
  • 精彩俄劇《葉卡捷琳娜二世》
    美劇韓劇日劇英劇,沒想到當俄劇來襲,竟然會是她——葉卡捷琳娜二世。
  • 中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
    公元前265年的秦國羋月宣太后,一千多年後的俄國葉卡捷琳娜大帝,兩者驚人的相似。這是歷史的巧合,還是中國先秦太后的聲名遠播?都是值得關注回味的。命運軌跡如出一轍。葉卡捷琳娜大帝,本是異邦小國的公主,遠嫁異國他鄉,倍受岐視壓迫。1729年,葉卡捷琳娜生於奧得河畔的什切青市,父親是德意志王族的職業軍官,母親是德意志王族的公主。14歲時,葉卡捷琳娜隨母親來俄國。
  • 「假如活到200歲,全歐洲都將匍匐在我的腳下」俄羅斯大帝這樣說
    如果想對這個女人有更多了解,推薦看俄羅斯版本的,2015年版第一季《葉卡捷琳娜二世》,後來拍第二季。如果想更全面的了解,可以再加上看英語版本《葉卡捷琳娜大帝》。俄羅斯版葉卡捷琳娜大帝劇照另外有一個很紅火的影視《凱薩琳大帝》,英國澳大利亞拍,美國上映,英語片名是the great,卻翻譯成凱薩琳大帝。
  • 葉卡捷琳娜是怎樣從一個遠嫁異國他鄉的小媳婦成為俄國一代大帝的
    1796年,她臨終前說:「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歐洲全部就會落到俄國腳下。我要建立一個包括六個都城的大帝國,它包括彼得堡、柏林、維也納、巴黎、君士坦丁堡、阿拉斯特罕。把我孫子取名為亞歷山大吧,我希望他像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一樣,建立一個橫跨歐亞的大俄羅斯帝國。」
  • 她影|葉卡捷琳娜大帝:德意志女屌絲的俄羅斯逆襲記
    作為一個學國際關係的女生,葉卡捷琳娜大帝是小編最為崇拜的女皇之一。上周末閒逛B站發現了一部熱門的俄羅斯電視劇《葉卡捷琳娜大帝》,按耐不住好奇的心點了進去,結果欲罷不能,花了兩天的時間把它看完了。在她統治期間,俄羅斯可是成為歐洲大陸上最為強大的國家,俄羅斯當今絕大部分領土都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攻佔的。作為一代傳奇女沙皇,葉卡捷琳娜大帝一定有其值得學習的過人之處。小編就來談談,自己在《葉卡捷琳娜大帝》這部俄劇中學到了些什麼吧。
  • 英劇《凱薩琳大帝》:篡改歷史的女頻爽文
    《凱薩琳大帝》海報前幾年,俄羅斯也拍過一部有關葉卡捷琳娜二世(即葉卡捷琳娜大帝)的電視劇——《葉卡捷琳娜大帝》。打個不恰當的比方來說,俄版《葉卡捷琳娜大帝》相當於《如懿傳》,而英版《凱薩琳大帝》則是《延禧攻略》。
  • 《葉卡捷琳娜大帝》論一代女沙皇的開放式婚姻
    葉卡捷琳娜大帝生於普魯士,是一位德國公主。雖然這麼說,但當時德國還沒有建國,所以劇中俄國佔領土耳其的一個城市後,大英和德國的外交官來抗議,這裡犯了歷史錯誤,當時還應該是普魯士。劇中同樣的歷史錯誤還有一處提到Istanbul,其實直到1923年之前,那個城市一直叫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
  • HBO今秋大戲《葉卡捷琳娜大帝》首曝預告
    奧斯卡影后海倫·米倫主演的HBO古裝歷史大劇《葉卡捷琳娜大帝》發布正式預告!
  • 一生有23個情人,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汙日常
    這部《葉卡捷琳娜大帝》探索的,就是其動蕩不安的政治生活,以及充滿情慾的宮廷生活。所以尺度和深度,都是必然少不了的。她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在醜聞、陰謀和衝突之中。也是俄國歷史上繼彼得大帝之後的第二位大帝。這其實也是一個關於執著的愛的故事。HBO和Sky聯合製作的4集限定劇《葉卡捷琳娜大帝》在英國上線。憑藉《女王》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海倫·米倫在劇中出演葉卡捷琳娜二世。
  • 俄羅斯大帝女皇: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將匍匐到我腳下
    像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還有歐洲的「血腥瑪麗」伊莉莎白。以及我們今天要說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她臨死前曾霸氣宣言「假如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將匍匐到我腳下。」如此野心勃勃的葉卡捷琳娜二世,是俄羅斯帝國第八位皇帝,也是俄羅斯歷史上,唯一一位大帝女皇。
  • 海倫·米倫大氣領銜,《葉卡捷琳娜大帝》展現俄傳奇人物
    這位奧斯卡影后,演過英國女王,扮過銀髮特工的女人,要回歸電視界,帶來《葉卡捷琳娜大帝》儘管只有4集的篇幅,但卻展現了這位不凡女皇的閃光人生。這位來自德國,遠嫁俄羅斯的女人,成為一位偉大的帝王,為開啟俄羅斯的全新盛世起到重要的過渡作用。惡毒、狠辣,是屬於她的一些標籤,甚至她丈夫離奇的死亡也成為一樁謎案,為這個取代丈夫成為君王的女人帶來不斷的猜測。
  • 歷史上最霸氣的女皇:如果我能活到200歲,整個歐洲都會跪在我腳下
    而在歐洲,女子的地位也不高,當時的歐洲女子是不可以參軍的,他們認為女子參軍是對軍人職業的一種褻瀆,但歐洲歷史上卻有一個女皇非常厲害,她叫葉卡捷琳娜二世,是歐洲最出名的女皇之一
  • 為嫁給太子,她改名換姓苦練俄語,到俄國才發現太子根本不會俄語
    當年的武則天從一個小小的才人,到成為昭儀,再到成為皇后、太后,最後一舉稱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這期間她所經歷的事情是常人難以想像的,而在俄國,有一位女皇跟她飽經磨難的人生其實很相似。不同的是,武則天需要對抗的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歧視,這位俄國女皇需要對抗的是異族血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