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彭于晏,相信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精緻的五官,健壯的體格。而往往被忽略的是他的自律。自律,自我自由,這句話簡直就是為他量身定做。
年近三十八歲的彭于晏到現在來看仍是陽光少年的模樣。近些年,他在演藝圈和娛樂圈以刻苦自律、演技精湛和戲路寬廣著稱。演過眾多影片角色,有口皆碑。例如,英勇無比的緝毒警察方新武、不拘小節的浪人高手馬鋒、忍辱負重的黃飛鴻……但當他回到自己的樣子,你會看到臉上掩飾不住的少年神採。他出名了,和彭于晏一起出名的還有他健壯的肌肉。從那開始,他也成為了我們今日所熟悉的彭于晏,自律陽光,豁達開朗。
誰的人生都會有低谷,彭于晏也一樣。
2002年,由於外婆的離世,彭于晏趕緊回臺奔喪,也遇到了他的第一位伯樂——導演楊大慶。楊大慶邀請他出演《愛情白皮書》,這也開始了他的演藝生涯,但在此之後,劇裡與他合作餘文樂、楊丞琳、範瑋琪紛紛走紅,只剩他一個人不溫不火。後來,他與阮經天一起出演了電影《六號出口》,但票房卻是慘不忍睹。
從那開始,彭于晏開始反思自己。福無雙至,禍不單行,之後他又因與經紀公司產生合約扯皮,使得他整整一年沒拍片子,沒收入,甚至欠下了巨額的債務危機,他的人生也一落千丈,跌落谷底,當時的他一度神經衰弱,焦慮不安。
彭于晏曾說,我沒有才華,所以用命去拼,我不怕苦,就怕學不到東西。也正是因為他的努力,成就了今天的他。後來這些年的他,拍戲學到了不少技能。拍《海豚愛上貓》,拿到了海豚訓練師資格證。拍《我在墾丁天氣晴》,他學會了衝浪。拍《聽說》,學會當中的手語。拍《激戰》,學會了巴西柔術和泰拳。拍《黃飛鴻之英雄有夢》,學會了工字伏虎拳和虎鶴雙形拳。拍《破風》,每天騎行六七個小時,把香港的山都騎了個遍,還拿到了專業賽車手證。拍《湄公河行動》,學會了泰語、緬甸語、射擊。
一個演員能成長到什麼樣的高度,除了機遇,還要看自己。於彭于晏而言,最重要的是他肯願意進步。一副好身材需要自律。抵擋美食,抵擋懶散,本身就意味著是在抵擋生命中的隨心所欲。置身食色年代,他已經自律的只要露肉或許就成功了一半。但這個男人,又不顯得膚淺。因為他,除了臉,除了身材,最可貴的是他身上那股上進的精神。
彭于晏從不愛運動變成了一兩天不運動就不舒服。因拍戲而學的拳擊、衝浪、自行車等等,真的成了他的愛好。他出門旅行都帶著自行車,喜歡去完全沒去過的地方騎車。有時候倒時差,凌晨出門騎車,聽著音樂,看著陌生風景,騎兩三個小時,覺得世界真精彩。
現在的彭于晏基本是十項全能——衝浪、手語、體操、泰拳、自行車手等,所以無論現在的你是否處在低潮期,只要堅持下去,不斷付出,終會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