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以來,藍盈瑩以黑馬之姿,引起了不少關注:
臺上表現非常穩定,臺下練習毫不懈怠。
其實節目剛開始公布人選的時候,她是最不起眼的一個:一個不溫不火的女演員,在女團節目裡本來是沒什麼優勢的,基礎畢竟比不上歌手。
甚至有網友說,她在眾多姐姐中看起來像是個「湊數的」。
但首秀過後,所有人都服了。
表演前,在所有姐姐都說自己沒有準備好時,只有她在表演前就敢放話:
「我通過唱跳的方式,也可以把控全場」。
她真的做到了。
一段唱跳+鋼琴solo,完成度高,表情管理也出彩。即便是沒經過排練,鏡頭也卡得剛剛好。91分的最高分,是實至名歸。
妥妥的女團範。
甚至在她抬起眼的瞬間,鏡頭也正好聚焦在她的臉上,完美到連表情管理都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可是受到關注之後,人們對她的關注逐漸轉移到「努力」人設。
隊友說她像永動機一樣不知疲倦,日練夜練,跳舞綁沙袋,練完了還要在跑步機上鍛鍊氣息。
的確,藍盈瑩像個不知疲倦的機器,全天帶著一公斤的沙袋,深夜還主動要求再加練一小時,每一個動作都用力到位,每一次採訪她的眼睛裡都是燃燒的鬥志。
大多數姐姐還吞吞吐吐地給自己找著後路的時候,她卻說:
「我是一個很有狼性的人」
「遇到困難,我一定要把它踩得粉碎」
「越說我不行,我就越要行給你看」
「我會燃燒起熊熊的鬥志,憑一腔熱血去努力」
在以謙遜中庸的中國文化中,藍盈瑩的「狠話」,讓人耳目一新,迅速在一群千嬌百媚的姐姐中,擁有了辨識度。
別人是「幹一行,愛一行」;
而藍盈瑩的目標是:幹一行,像一行。
但隨著節目的播出,她的觀眾緣卻開始兩極分化。
網友對她的喜歡或討厭,都是圍繞她的「努力」展開的。
在藍盈瑩的抖音視頻下,網友說:「我不喜歡她暗暗搓的野心和欲望。」
在微博上,網友說,「她很努力,但是我不喜歡她的面相,什麼都想贏。」
在豆瓣上,網友說,「感覺很多人對藍盈瑩無感,甚至有點討厭,因為她把欲望和野心都寫在臉上,給人一股勁勁兒的感覺。」
說實話,看到這些評論的時候,慢慢反覆琢磨了很久——
一個人有野心又努力懂上進,錯了嗎?沒錯。可是為什麼偏偏藍盈瑩就這麼難被接受呢?
直到慢慢看到一位網友的評論:「不喜歡藍盈瑩,總覺得她在爭一些夠不著的東西。」
換言之,你長相扁平,沒有特點,你就安分當好一個小演員就好了,其他的你就不要想了。
你看,如果你把藍盈瑩換成鞏俐,甚至是節目中的寧靜、張雨綺,這種溢於言表的野心仿佛就順眼多了。
為啥?因為鞏俐們天生就是主角。
對於鞏俐這類老天賞飯的人,很多人都認為再大的野心人家都配得上,
但是對於藍盈瑩這類努力表現自己卻成績平平的人,很多人都覺得你應該不爭不搶安守本分。
一旦你表現出野心時,周圍人反而會討厭你,因為當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拔尖以後會帶來壓迫感。
除了野心,最受爭議的細節,來自她和吳昕的互動。
在其中一期裡裡,藍盈瑩和黃齡、吳昕組成了一隊。
對於下一次舞臺,藍盈瑩提議她可以彈鋼琴、黃齡可以彈吉他,吳昕可以當主唱。
但吳昕聲樂基礎並不好,老師們認為這個安排不合理,否定了這個提議。
對此,藍盈瑩很快提議,可以讓吳昕也學點什麼。
比如彈貝斯,這樣三人就都能上樂器了。
聽到這個提議後,吳昕很快面露難色,黃齡也在一邊表示:
「不可能,你現在讓我去彈貝斯,我都沒法彈。」
10天學貝斯,對於一個沒有任何樂器知識的人來說難度非常大。
吳昕也知道很難,又不想拖團隊的後腿,所以事後她接受採訪時表示:
「如果非要彈貝斯,自己只能退賽了。」
但藍盈瑩卻絲毫沒有體會到吳昕的難處,在她眼裡,只要有一腔熱血去努力,就沒有不可能:
「我相信我可以達得到,昕昕姐也一定可以達得到。」
雖然最後這個計劃還是被放棄了,但藍盈瑩的衝勁並沒有停下來。
在她身邊,吳昕也根本不好意思放鬆。
就連休息的時候都想著拿著手機背背詞,畢竟在一個那麼拼命的隊友面前自己也必須奔跑。
之後的採訪中,吳昕表示:
藍盈瑩並不是強勢,而是執著。
非常努力向上、每天打雞血一樣的人生。
這樣日子,自己扛兩天還是扛得住的,但一個月是真的受不了。
這一期節目播出後,「藍盈瑩好勝心」的話題很快衝上了熱搜,閱讀量超過5億,引起了大量的討論。
喜歡藍盈瑩的人表示,她這樣努力的人其實挺好的。
很希望自己身邊能有個像藍盈瑩一樣的朋友,催人奮進。
但討厭她的人也更多了——很多人覺得藍盈瑩用力過猛,目的性太強,讓身邊的人有壓迫感,心裡只想著贏,根本沒有人情味。
或許是為了給藍盈瑩正名,吳昕之後也發微博表示:
「佛系狼系的搞不懂,反正湊一起,都挺好。」
說實話,慢慢個人很欣賞藍盈瑩的努力和鬥志。
而且慢慢也很確信,一個女人有野心根本不是缺點。
然而,有野心,努力拼命,這都沒問題,但強迫身邊的人都像她一樣努力,那就讓人不舒服了,這也確實是藍盈瑩不對的地方。
因為藍盈瑩,慢慢又刷了一次甄嬛傳。
不得不感嘆導演選角的眼光精妙。
藍盈瑩把出身尷尬,面帶苦相,卻心思高傲,爭強好勝的浣碧,詮釋得太好了。
浣碧是甄嬛的侍女,當果郡王說要把身邊的親信配給她,她當場氣哭,如受大辱:這輩子就算去當尼姑,也不可能與這種人。
世間她能看上眼的男人,一個是九五之尊的君王,另一個是色藝雙絕的果郡王。
不掐就不掐,要掐就得掐尖兒。
而藍盈瑩的心氣,就是這麼高。
1990年,藍盈瑩出生在一個家境殷實的商人家庭,藍盈瑩的母親是個女強人,在藍盈瑩出生後,母親給她的規劃便是畢業後回家「繼承家業」,沒想到這個女兒的脾氣和自己一樣有主見,自己認定的事,任何人都改變不了。
她會在父母反對她報考上戲附中時堅持報考,哪怕他們背著她撕掉她的錄取通知書,她也會在高考志願上再次奪回屬於自己的夢想。
那一年藍盈瑩18歲,在與媽媽的「鬥爭」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本以為要過自己想要的人生了,藍盈瑩卻發現由於自己沒有表演經驗,幾乎整個學期都在吊車尾的位置,期末演出,別的同學都有戲份,她卻只能報幕......
她當然沒有服輸,每天6點起床,跑步,練習,鑽研演技,最終以第一名的成績從中戲畢業。
《甄嬛傳》播出那年,藍盈瑩又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正式開始自己的演員生涯。
為了電影《花木蘭》的試鏡,她可以連續一周每天去武術訓練,在面試時同時準備中英文兩首歌曲,甚至當場舞劍作為自己的才藝表演。
這種毫不掩飾的爭取,在娛樂圈並不多見。
藍盈瑩的認真也毫不掩飾,你經常能從她的表情看出來,她把每一個機會都當成一種比賽。
參加《演員的誕生》,她和凌瀟肅一起演《最愛》,令導師章子怡連連稱讚。
曾經參加《天天向上》,不過是為了綜藝效果老師教一段古風舞,她也學得很認真,有模有樣。
她有一種參加什麼都要弄出個名堂來的狠勁兒,哪怕只是些興趣愛好,比如跑步、泰拳、滑板、攀巖.....
噢,她的英語也比很多人都好,雅思單科 8.5 分。
如果不是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她也不會有機會接到在好萊塢電影裡露臉的角色,更不會拿到《花木蘭》試鏡的機會。
讀書就更不用說了,雖然書單曾經被網友嘲諷,但她依然認真分享。
年終總結,完成到什麼進度,她都精確到百分比。
戀愛就認真戀愛,不喜歡藏著掖著,跟演員曹俊在一起的時候,從公開到分手, 每一個節點都坦坦蕩蕩,沒有撕逼,沒有出軌,也沒有小三,沒有互潑髒水和拉踩攻擊……
反而記住的,都是他們戀情的美好時刻,一起健身,一起學英語,一起分享生活中的美好點滴。
就連拍抖音,她都要面面俱到——
跳舞、彈唱、抖音新話題新玩法,她幾乎都涉及到了
對身體的控制感很好,而且精力非常旺盛,熬夜到很多也絲毫不見疲態,這是長期健身的效果。
自律、刻苦,渾身充滿著正能量,信奉愛拼才會贏,這種打了雞血的人生,並沒什麼毛病。
藍盈瑩不僅是一個把努力和想贏寫在臉上的人,她還是個難得的能直接了當說出自己欲望的人——
「沒有人願意來到這個世界上,說我就永遠去當別人的陪襯。但是很多人不願意去面對自己內心真正的欲望。」
慢慢覺得她說得很對。
沒有人願意一直當陪襯,只是有些人不願意努力也不願意承認。
而藍盈瑩的努力,對於很多不想努力的人來說,是一種冒犯。
對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咬緊牙關,不計後果往上爬,朝著內心期待的目標往前奔跑的樣子,多少是有些面目猙獰,不夠漂亮的。
觀眾期待的,是有人能沉寂許久,把功夫都花在看不見的時候,然後憋著等待合適的時機放個大招,閃瞎眾人的雙眼。
而你背後付出的那些汗流浹背,痛哭流涕,不夠完美,不夠體面的樣子,真的沒多少人想看到。
在眾多網友的邏輯裡,努力就是立人設,積極爭取就成了有心機,目的心太強。從負面評價到人身攻擊,這樣的輿論引導在網絡上已然成為一種慣性思維。
可是公平來講,一個女孩子,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方式,努力爭取每一個機會,哪裡錯了呢?
錯的可能是那個覺得技不如人但又不想那麼努力的自己。
在《乘風破浪的姐姐們》裡的自選成團環節,許多姐姐都選擇了藍盈瑩這一組。
當你足夠優秀,就會有相同優秀的人聚集在你的身邊。
努力的人,終會閃閃發光。
有了和野心相配的實力,去爭一爭又有什麼關係?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最受歡迎的人一定是不爭不搶,淡泊名利。
哪怕是受盡委屈,最後也得強行圓滿成一出和解。
受過的磋磨,是「吃虧是福」,又或者是「吃一塹長一智」。
人都是有私心的。
想贏,想成功,想狠狠地發光讓所有人都看到,這是很正常的心理。
比起條條框框刻畫出的人,我們更欣賞的,應該是真實的坦坦蕩蕩的人。
當然,我們認可藍盈瑩式的努力,並不代表每個人都必須要這樣。
《乘風破浪的姐姐》原本是一個鼓勵女性不懼年齡、活出自我的節目。
這個「自我」,應該是因人而異,而不是千篇一律的。
女性本就是多樣化的——
姐姐們可以展現出野心和拼搏,也可以大方地說自己就是喜歡歲月靜好,與世無爭。
我們應該在姐姐們不同的生活態度裡,感受不一樣的人生,找到屬於自己的道路和成就感。
而不是互相挑剔和指責,一會兒討厭別人太上進,一會兒又嫌棄姐姐不夠堅強和努力。
當我們能夠欣賞不同女性身上千姿百態的發光點時,也是對自己多了一份包容和鼓勵。
希望接下來的節目裡,我們能從姐姐們身上解讀出的,更多是鼓舞和治癒,而不是厭惡和焦慮。
最後,重要的不是別人的眼光,而是你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為自己的欲望而戰,並不可恥。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慢慢感謝您的閱讀,能否給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