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種選擇三種人生《羅拉快跑》
湯姆·提克威,是個電影天才。
他11歲就拍攝了電影短片,13歲正式進入電影界,28歲就拍出了電影長片處女作《一臉死相的瑪利亞》,之後連續拍攝幾部電影之後,在34歲這一年,也就是1998年,他拍攝了這部影響了電影史的《羅拉快跑》。
作為一個生於六十年代中期的德國人,湯姆·提克威是在視聽世界長大的「新人類」代表。雖然《羅拉快跑》取得了巨大的商業成就和獲得了數不清的獎項,可是他本人對此表現的相當無所謂。對於他來說,最為自豪的,是自己在電腦遊戲中的傑出表現。
為什麼我會專門提到湯姆·提克威是「視聽時代」的人物呢?60後的歐美人,基本上是在電視和電腦的環境裡長大的,就如同我們國家的80後。這一代人,把前輩看書的時間,大量投入到電視和電腦中。其中不乏少年天才,比如我們以前經常聽說某天才兒童,只為了好玩,就破解了美國國家安全局的網絡,甚至隨意取得五角大樓或白宮的資料。
《羅拉快跑》就是這樣一部作為視聽時代的人拍攝的電影。
羅拉和曼尼是一對年輕的戀人,曼尼是一個不務正業的小混混,而羅拉則是相信「天大的事情有愛情頂著」的愛情至上主義者。一天,曼尼為老大完成一項鑽石交易,帶著裝有10萬馬克的錢袋等候羅拉的接應,然而羅拉的摩託車被人搶走,耽誤了約定的接應時間,曼尼只好乘地鐵回去。在地鐵車廂裡,曼尼扶起身邊的乞丐,同時,看見兩名警察向他走來。慌亂中,曼尼下了車,竟然把錢袋忘在了車廂裡。顯然,錢袋被乞丐拿走了。此時距離曼尼和老大約定見面交錢的時間只剩下20分鐘,如果20分鐘之內籌集不到10萬馬克,曼尼就會被老大殺死。走投無路的曼尼打電話向羅拉求救,如果羅拉20分鐘之內不能趕到,曼尼只能鋌而走險搶劫電話亭對面的超市。考驗羅拉愛情的時候到了,為了在20分鐘內籌到10萬馬克,救出曼尼,她狂奔在向銀行家父親求助的路上。
第一次,羅拉被爸爸轟出來,只好和曼尼搶劫超市,逃出的時候羅拉被警察擊斃。在臨死時,羅拉覺得事情不該這樣。
於是第二次,依舊從扔掉電話開始狂奔,這一次,羅拉搶劫了父親的銀行,卻在見到曼尼的一刻,看到曼尼被救護車撞死。事情也不該是這樣的——羅拉決定重來。
第三次,羅拉跑到賭場,一場豪賭贏了十萬馬克。而此時曼尼碰巧遇到了撿他錢袋的乞丐,於是,在順利完成任務的同時,兩個人還成為了富翁。
羅拉這個名字很熟悉?對,是著名的電腦遊戲《古墓麗影》的主人公。紅頭髮,大胸翹臀,性格火爆,身手矯健。在遊戲裡,如果你失敗了,羅拉會各種死掉,然後你提取進度重來。很顯然,我們的人生是不能提取進度重來的。電影把每一個細小的選擇,所帶來結果巨大的不同呈現出來。人生有無限可能性,可是你只能選一次。
這部電影在美國上映時,年輕觀眾不是坐著看的,而是站在椅子前,隨著電影的節奏共振。如同觀看一次搖滾樂演唱會。
在德國,很多人把這部影片看了幾十遍——不是DVD,是在影院裡看膠片!這部電影通過遊戲、節奏、想像力所觸摸的,是命運的無常,是信念的力量。
命運是無常的,下一秒也許一切灰飛煙滅,也許一見鍾情,也許得而復失——我們要如何面對未來的叵測?
信念。
對於羅拉來說,愛情就是信念。她讓曼尼站著別動,而她自己飛奔在命運的城市中。面對一切,毫不畏懼。
有一句著名的吉卜賽人諺語:「在我死後,請將我站立著掩埋,因為我跪著活完了一生。」
所以,信仰之重要,導致尼採說:「寧可追求虛無,也勝過無所追求。」人活著,總要追求點什麼,哪怕,只為了證明,我們活著。
往期精彩影片介紹:
①:視覺盛宴《櫻花亂》
②:忠於愛情……《雲上的日子》
③:與生俱來的孤獨《墮落天使》
④:關於暴力的溫情《太保密碼》
⑤:文化符號《殺手裡昂》
⑥:文藝到泛濫《超市夜未眠》
⑦:黑色的苦果《老男孩》
⑧:青春的代價《猜火車》
⑨:殺戮饕餮《硬核亨利》
⑩:銷魂的的呻吟《低俗小說》
⑪:人性的規則《楢山節考》
⑫:活著什麼勁?《兩個只能活一個》
作者介紹:
藍先生,保定人。少年時期曾辦畫展,出書,搞攝影,玩樂隊,後來誤入歧途,把只是愛好的攝影作為了職業,一幹就是十六年。2012年正式從攝影職業裡從良,在紅袖添香籤約寫作,小說《死在昨天》當年就成為網站本類型第一熱度作品。
藍先生▲
2014年創建【聚讀書會】,努力踐行文化傳播,開設「聚讀講堂」,連續講座唐史。並開設專欄《不在三百》,評述那些沒有被選入《唐詩三百首》的好詩以及背後的故事。
唐史講座每周五開,性質為公益。又想聽的朋友請掃藍先生微信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