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惠州,向來有兩個極端的派別,一個是挺惠派,說惠州是環深難得的價值窪地,一萬多的房價遲早會被填平;一個是惠坑派,說惠州是一個巨大的房坑,無產業,天量供應,無法實現通勤,不過是過去、現在還是將來,都會有很多投資客被埋進這個大房坑
。
目前在深圳,惠坑派佔據主流,挺惠派不多,且多為中介。
惠州到底是機會還是坑?現在小編例出八點給大家做參考一下~
一:先來深度認識惠州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從地圖可以看出,深圳北接東莞惠州,南與香港隔河相望,香港就不說了,東莞和惠州是兩個唯二的環深城市。
來看一看惠莞深這三個城市的面積人口和GDP對比。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數據很實在,三個城市對比,惠州面積最大,11599平方公裡,接近東莞的五倍,深圳的六倍;人口最少,東莞的1/2,深圳的1/4;經濟最弱,東莞的1/2,深圳的1/6。
一句話概括惠州,就是地大,人少,還窮。
位於大灣區的惠州,緊臨深莞兩個富親戚,為何經濟遲遲未能起步?
二:四十年前,深圳劃為經濟特區之後,東莞搶先一步開放政策,引進了大量外資臺資發展製造業,而惠州政府反應遲鈍,錯過了當年的投資進駐潮,等後期想再追趕已經難如登天了。
目前東莞製造業實力雄厚,已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而惠州仍以第二產業為主,電子、汽車和石化是惠州的三大支柱產業,電子和汽車產業多以組裝為主,與東莞產業重合度高,處於劣勢。
大亞灣石化項目的引進,增加了GDP產能,但也讓惠州付出了不小的環境資源代價,最有價值的海景資源地塊,被石化汙染打了折扣。
再看地理位置,惠州位於大灣區的邊緣,與廣州深圳雖都有接壤但縱深都不夠,相臨的又是增城坪山這樣的遠郊片區。
與東莞接壤最多,可是惠莞經濟重合度很高,無法協同發展;加上惠州缺少人口紅利,綜合下來,惠州經濟一開始失了先機,後期又有眾多短板無法彌補,導致一步遲,步步遲。
先天不良+後天不足,我們又怎麼能責備惠州政府走土地財政之路呢。天生不是富二代,還不能賣家裡的鏟子嗎?
惠州最大的優勢,人雖然少,但地多啊,惠州全域一萬多平方公裡,土地資源實在是太多太多了。
多年來,惠州眼巴巴地看著身邊的深圳、東莞紛紛崛起,連珠海、佛山也都鑲了一層金邊,而個頭最大的惠州,早習慣了常年呆在角落默默無聞。
沒想到的是,身邊的深圳越來越開掛,中國房地產也開啟了十多年的大牛市,惠州終於發現自己的存在價值:我臨深,我地多,我可以無窮無盡的賣房子啊!
惠州終於等來了屬於它的光榮時刻。
三:惠州雖大,能蹭概念的區域卻並不多,主要集中在臨深片區。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臨深又集中在大亞灣和惠陽片區,這兩個片區都與深圳的坪山區接壤,惠陽區有惠州南站高鐵可通達深圳北站,同時加上主城區的配套;大亞灣片區則主要靠海景旅居概念加持,這兩個片區成了投資惠州的兩大熱點片區。
而其他遠離深圳的片區,除了惠城區做為主城區有部分投資客外,其他的惠東縣、仲愷區、惠城區、博羅縣、龍門縣佔比很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在挺惠派看來,深圳均價已超六萬,坪山也接近四萬,與坪山一路之隔的惠陽和大亞灣只有一萬多,與東莞臨深片區的兩萬多,三萬多相比,這裡是絕對的窪地,漲到均價兩萬是遲早的事。
此外,深圳房價太高,剛需只能選擇外溢,買不起東莞,就只能買惠州,曲線救國,因此,惠州未來是不缺接盤客的。
臨深概念打底,再加上14號延長線的一再炒作和大亞灣海景房的概念加持,惠州的房子一直賣的很火。
從2012年到2018年,7年時間惠州一共賣掉了84.28萬套商品房,賣房高峰期的16、17、18年,三年分別賣掉了15.7萬、13.9萬、17.5萬套一手房。
2018年,惠州共賣出了17.5萬套一手房,4.3萬套二手房,共計賣出房子21.8萬套。
21.8萬套是個什麼概念?2018年,深圳全年賣出新房加二手房共計9.4萬套。也就是說,人口只有深圳1/4的惠州,賣出了深圳2.3倍的房子,而且絕大部分是新房。
可以估算,其中至少有15萬套是被投資客買走的,靠投資需求支撐的惠州樓市成色不足毫無疑問。
靠投資需求支撐沒有問題,問題在於投資最終能否落地,接盤客究竟有多少?
四:惠州的房子初看起來,真是很坑。
坑一,經濟弱,沒有產業支撐,本地購買力羸弱;
坑二,地太多,天量供應,一年賣出十幾萬套,投資客大多想玩擊鼓傳花的遊戲;
坑三,惠州緊臨坪山,坪山是深圳的弱區,坪山區開發力度弱,界面很差,自顧尚且不暇,哪有力量去輻射惠州,目前深圳的資金和發展都在西移,坪山崛起遙遙無期;
在這裡我想多說幾句,環一線是個大概念,但並非都有價值。
以前做米宅北京時,我們曾經提出過真環京和偽環京的概念。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地處內陸的北京,面積大,邊界線很長,環京共有十三縣之多,分別是北三縣(三河、大廠、香河)、固安、永清、涿州、廊坊、淶水、張家口、崇禮、豐寧、懷來和承德。
雖然都是環京,運命卻大不相同,緊臨通州的北三縣,由於有副中心和一體化利好,房價被炒到四萬,現在仍是全國人民盯著的價值窪地,南三縣固安永清和霸州,緊鄰大興,加上新機場概念,也一度被炒的火熱。
除了北三縣和南三縣,其他臨著北京延慶、密雲、平谷、懷柔這些大郊區的所謂環京區縣,就真的價值不大了,除了在樓市最火爆的時候刷一把存在感,風口一停,最先摔下來的就是它們。
所以,同樣是環一線,價值卻是分為三六九等的,惠州顯然是比較靠後的那個。
坑四,惠州臨深絕大部分片區無法實現通勤。惠州緊臨坪山,坪山是深圳的落後片區,缺乏中高端就業機會。住在惠州,工作在福田南山羅湖這些地區,每日往返通勤是不現實的。無法成為睡城,惠州的價值進一步拉低;
坑五,惠州二手房市場非常不友好,無中介推介,信貸政策苛刻,再疊加目前的三年限售政策,惠州市場是買入容易賣出難。
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惠州新盤太多,如果二手房渠道打通了,前期大量的投資盤會紛紛推向市場,與一手盤形成有力競爭,開發商還怎麼玩,地還怎麼賣?心裡沒有點b數嗎?
說惠州政府依靠土地財政的,不靠賣地,你倒是給指條掙錢的明路。
坑六,傳說中的14號線延長線遙遙無期,據說已被發改委駁回,但沿線的幾個預留站點已經靠地鐵物業的概念,賣出了大量樓盤。
寫到這裡,別說你,連我的心都拔涼拔涼的,惠州還能買嗎?買了惠州還能賣出去嗎?會不會像06年買入大亞灣一樣,站崗十年,深度套牢。
五:如果說惠州的房子是一個巨大的謊言,但如果信的人多了,謊言也會成真。
上篇我講了環京,環京十三縣,相當一部分是偽環京,沒有價值,確定是坑,那惠州類似偽環京,是否也算偽環深。
本來應該是算的,然而,與環京相比,環深有一個最大的差別:選擇太少。
環京有十三縣互相競爭,大家可以選擇更有價值的北三縣和南三縣,而環深卻只有東莞和惠州。
惠州既遠又偏經濟差是事實,惠州樓盤坑多且深也是事實。可是,勸大家遠離惠州的各位鍵盤俠,對錢不多,又不想離開深圳的剛需,你能給到他們更好的選擇嗎?
六:離深圳上一波暴漲已過去整整三年,這三年間,每一次盤整房價,我都得出一個無奈的結論,深圳又漲了!
三年時間,深圳歷經了多次調控、微跌、上漲、橫盤的過程,房價最終走出了一個穩步上揚的曲線。
和三年前相比,深圳大部分樓盤的價格上漲了15-20個點,單價5萬多的漲到6萬多,6萬多的漲到7萬多,7萬多的漲到8萬多甚至9萬,一套兩房或三房,總價上漲了一百萬甚至更多。
深圳的房子依然不愁賣,但剛需接盤已經越來越吃力。
深圳人的工資是多少,來看兩份不同版本的深圳平均工資統計。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9300,9400,數據還是比較接近和靠譜的。
目前在深圳,除去極少數月入十萬的金領,和一部分月入四五千元的低收入階層,大部分普通白領的薪資在8000-20000元之間。
這個居橄欖形中段的收入階層,數量最多,如果沒有獲得早年買房的紅利,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以他們目前的收入和存款速度,在深圳買房是基本無望的。
深圳雖然買不起,但幾十萬的首付,一兩百萬的總價還是承擔的起的,這部分人群,在深圳兩千多萬的常住人口中,絕對值很是不低。
深圳上班族,手裡有幾十到一百萬現金,沒有靠譜的投資渠道,只能選房產。
有價值的二線,無房票,資金不夠;三四五線,房價也都漲到了一萬多,正如有條留言所說,工作在深圳,老家安徽阜陽某縣的房價都和大亞灣持平了,如果一定要選一個,難道不選惠州選縣城嗎?
買在惠州,即使無法實現通勤,但在定居城市五十公裡之外安個家,無論如何,也比買在四五六線更有價值,內心更踏實篤定。
同時還心存希望惠州房價上漲後可以曲線救國置換回深圳。
這是在惠州買房的第一類人。
第二類,買給父母居住
深圳基本都是外地人。
父母在,不遠遊。既然選擇了遠遊,那等父母年邁之時,還是會有相當一部分人要把父母接到身邊養老的。
住在一起不方便,再買一套沒能力,就退而求其次,在惠陽或大亞灣花一百多萬買一套給父母居住,一個多小時的車程,平時見面和照顧還是很容易的,對老人來說,也更喜歡這裡的環境和氣候。
第三類,退休定居型
第一代第二代深圳人已逐漸步入老年,他們這一代在深圳普遍有房,大多還在市區。
這些人退休之後還住著大幾百甚至上千萬的房產,除了房子值錢,手頭的現金並不多,對他們來說,住著千萬房產也是一種資源浪費,有的還有子女買房需求。
會有一部分人,或將房產留給子女,或將深圳房產套現,在惠州購買一套花園洋房自住,多餘的資金用來幫補子女或者自己享受生活,這樣選擇的老年人目前有不少,未來只會更多。
第四類,跟風投資型
這一類,全國各個城市都有,城市越熱,概念越強,數量就越多,惠州一年十幾萬套的銷量,純投資比例一定是不小的。
第五類,惠州本地剛需
第六類,旅居需求客戶
大亞灣有豐富的海景資源和宜人的氣候,海景房不過一萬多,和三亞、海口兩萬到五萬的旅居產品比起來,競爭力很強。如果認真挑選,還能撿漏,比如米宅去年推出的華潤小徑灣團購,由於限價,當時均價只有一萬二。
對有旅居置業需求的客戶來說,大亞灣的海景房是一個性價比很高的選項。
七:分析之後我們發現,和很多投機嚴重,基本都是投資客在大舉買入的城市相比,惠州其實有著很強的剛需支撐。這個支撐,主要來自深圳,隨著深圳房價越來越貴,這個支撐會越來越強。
因為,低價秒殺一切。
賣了多年的房子之後,臨深的惠陽樓盤目前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是鬼城還是人居大盤,會幫助我們進一步認識惠陽樓市。
以惠陽的兩個超級大盤龍光城和星河丹堤為例。
龍光城,佔地180萬平米,建築面積500萬平米,緊臨坪山。
星河丹堤,佔地150萬平米,建築面積260萬平米,緊臨惠州南站。
星河丹堤,從2011年推出第一期,目前已開發至第四期,歷經八年時間,社區已基本成熟。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生活配套方面,周邊的幼兒園,小學,中學一應俱全,超市有人人樂,沃爾瑪和美宜佳,醫院、銀行等基礎配套也都比較完備。
交通方面,除了惠州南站高鐵外,小區周邊有幾條公交線路,可以直達深圳。小區內配備了多趟樓巴實現雙城通勤,還有很多拼車和巴士。
從下面的巴士時刻表可以看出,早點6點20從星河丹堤出發,一個半小時可以到達羅湖的國貿地鐵站。兩城通勤似乎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絕無可能。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當然,選擇每天雙城往返的還是少部分勇士,更多業主選擇讓父母和孩子住在星河丹堤的大房子,自己工作日住在深圳,周末返回惠州。
因為入住率高,很多業主要入惠州戶口,孩子才夠積分就讀配套學校,因為孩子讀書的問題,星河的業主幾乎年年維權。
惠州,究竟是窪地還是深坑?
肯定有很多人會說花大量時間在路上不值得,往返交通費高,又要還房貸又要租房種種不合算。但請在吐槽之前,先看一看星河丹堤二手14000多的均價,捫心問問自己,你們能給這些剛需提供更好的選擇嗎?
龍光城的情況與星河丹堤類似,房價更低。
大亞灣中心區,也有很高的入住率。
所以,透過另一面看惠州,我們會發現,惠州的房子是被大量實實在在的深圳剛需託舉起來的。目前一萬多的價格,基本沒有透支和水份。
八:那麼,問題來了,惠州到底是坑還是窪地?
硬幣是有兩面的,惠州尤其典型。
如果單看惠州經濟、樓盤供應量、與深圳的通勤距離,惠州絕對是一個大坑。
再看硬幣的另一面,臨深片區缺乏競爭,深圳房價越來越香港化,大量剛需別無選擇。惠陽的臨深片區,最終一定會成為深圳剛需聚集地,再大的坑也遲早會被填平
。
惠州一萬多的價格,絕對不高,隨著深圳均價的繼續上漲,惠州優質片區漲到兩萬以上是遲早之事。
但眼下的惠州也絕非窪地,每年的天量供應和無序規劃,加上嚴重的同質化競爭,惠州房價橫盤容易上漲難。如果惠州政府繼續目前的賣地節奏,惠州房價還會在一萬多的均價盤旋許久。
那麼,惠州的房子到底能不能買?
我的建議是,決心留在深圳,資金又不足的剛需完全可以買。
但要選擇臨深片區的幾個大盤,通勤距離至少可以保證每周的往返,買二手不要買新房,運氣好的話能節省幾十萬,這幾個知名大盤,未來出手時也比那些五花八門的小盤要容易的多。
對於純投資客來說,惠州不算是一個優質選項,尤其是想暴擊的投資客,惠州一定會磨掉你所有的銳氣。以政府賣地的節奏和決心來看,惠州註定是一個慢牛市場,樓盤眾多,一旦選籌不慎,很可能數年不漲,賣不掉又租不出,成為傳說中的惠州填坑俠。
非臨深區域的各類新盤,雖然宣傳概念打的十足,但我就不建議去碰了,剛需的外溢是需要過程的,你等不了那麼久。
而大亞灣的海景房,遵循的則是另一條價值邏輯,在性價比足夠的前題下,是可以買入的,可以選擇自住,同時由於價低,也預留了一定的投資空間。
這就是有坑也有機會的惠州,對標深圳,剛需外溢,未來數年仍然是惠州的投資邏輯。
惠州看房可免費專車接送,自駕客戶也可憑認購書報銷油費
深莞惠專車接送,外地客戶憑認購合同補貼三千路費
撥打電話了解更多,更享內部優惠價格150-1860-3320張經理【微信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