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情提要: >>第一場<< >>第二場<< >>第三場<< >>第四場<<
中德漫畫家創作力對決,第五場!
赤顏犬 VS Andrea Breinbauer
中國漫畫家將從格林童話中取材,繪製膾炙人口的德國民間故事,德國漫畫家則從山海經、搜神記和聊齋中取材,繪製耳熟能詳的中國民間故事。
本期流程:池中水妖(池塘水怪) → 眉間尺 | 三王墓 → 點評 → 投票
★點評僅供參考,決定勝負的是你的投票!
目前還不知道該如何獎勵獲勝漫畫家……
Lets go go go
----↑↑池中水妖↑↑----
----↓↓眉間尺 | 三王墓↓↓----
編者按:嚴格來說,這兩篇漫畫都不夠異常,因此出現了兩位點評跳票的情況,但這其實是很好讀的一組。堅持標註原作名而非漫畫名,是為了大家查詢原作方便,改編和解構都是先知悉原作才更有趣。
★王xx(自由職業插畫師,海豹愛好者):
這次的兩篇因為畫得太醜,就不評論了!
★張迅(南京藝術學院教師,SC漫畫主編):
(內容空缺)
★臆想圖志(又稱陳列,漫畫收集症患,志怪博物癖,微博號:臆想圖志):
池中水妖 ★★★
眉間尺 | 三王墓 ★★
《三王墓》:作者的觀念完全退位,僅僅將圖景置換成了中世紀,雖然最後的三王墓在畫面上有一種硬拗帶來的失笑,但通篇趣味寡淡,眉間尺、幹將莫邪和無名遊俠等等這些要素任何一點都可以有所發散,但都被作者過場化,而作者在畫面和戲劇性營造上都是以顯而易見的、毫不出奇的、單一的方式呈現,作者應該將自己觀念滲透在畫面中,製造出畫面與文本中的縱深感,不是做單純的畫匠。
《池塘水怪》:故事原文本有足夠的場景,和改編幹將莫邪的思路相同,赤顏犬也是將圖景置換成了帶有中古時期中國性狀的場景,但實質上與實在的現實毫無關聯。雖然赤顏犬並沒有使用分鏡框,使畫面呈現出開放的狀態,但是這篇漫畫實質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通過畫面元素的轉換,進而推動時間在其中的流轉,這使得畫面和漫畫時空產生了耦合。畫面分布採用了分鏡式的布局,和之前他創作的條漫或者單格式敘事漫畫有了改變,雖然還是有之前畫面敘事思維的慣性殘留。
★王爍(anusman,漫畫作者,在讀博士):
池中水妖 ★★★★
眉間尺 | 三王墓 ★★☆
這期的兩篇漫畫和上期大有區別,他們都踏踏實實的在說故事。一個好的漫畫家應該是一個好的講故事的人,從這樣的角度,在兩則故事,我非常喜歡赤顏犬畫的《池塘水怪》,他把故事講得異常通順,裡面的小細節就像是在與觀眾逗趣,即不做作,也毫不影響故事的情緒,這點非常難辦到,我想這部故事應該是一氣畫下來的,圖的大小和韻律都無比合適。而《三王墓》Andrea把故事講的太規矩,或者說故事過於範式了,不好玩。如果比喻的話,赤顏犬是在說書,和觀眾聊得甚是歡樂,而Andrea則像是在做課堂朗讀。從講故事的方法上,也能看出作者與觀眾的關係如何,我比較喜歡熱鬧的說書。所以在這種層面上,赤顏犬的平和和謙遜以及小逗樂贏了,他讓人很舒服。(三王墓裡面的小孩叫阿赤)
★胡曉江(異常漫畫研究中心主編):
池中水妖 ★★★☆
眉間尺 | 三王墓 ★★
除了不約而同的中西置換之外,兩篇漫畫都相當忠實於原作,但池塘水怪對原作元素的應用要靈活得多,雖然並非我喜愛的風格,但帶來了閱讀的樂趣。和萵苣姑娘類似,原作也是父母種因孩子得果的童話,同時又加入了另一民間故事中綿延恆久的主題:挽回男人。基本的邏輯是好女人從壞女人(女巫之類)手裡奪回男人的故事,細心的話你會在無數童話中找到這個主題的變種,有時女巫具有性魅力,有時則可視為現實中婆婆的化身。
赤顏犬對故事的改造使文本更精練,同時不乏小趣味,女巫化身老鷹誘使獵手進入池塘的橋段是原作沒有的,月老的介入也比原作簡潔,發洪水時男女祈求自保變蛤蟆的情節,被改造成了女妖對愛情的考驗,亦十分合理。漫畫題目池塘水怪(妖),一字之差,看似更接近為愛變成蛤蟆的怪胎兩人,而非言行帶有清醒厭世味道的人魚女妖。赤顏犬的漫畫一向擅長於開腦洞,有時腦洞到賣弄的程度就不太自然,這篇卻因為有限的演繹而樸實可喜,並不過頭。蛤蟆社會有如平行時空,或人類世界荒蕪億萬年之後的新世界,令故事多了奇趣,蛤蟆們吃的是蟲子,卻不知為何有等身比例的羊群可牧,也不知道牧來幹嘛,這是對原作牧羊情節的惡搞,可惜由此衍生的想像並未得到充分發揮。
三王墓出自搜神記,這個題目很陌生,但如果提到幹將莫邪,提到魯迅改寫的鑄劍,提到眉間尺,估計大家就熟悉了。據說中方提供的翻譯文本很簡陋,加上漫畫家缺少作者自覺,雖然風格成熟,卻暮氣沉沉毫無魅力,不明白為什麼要花精力去畫這樣的作品。
★高盛婕(藝術家,黑藍視覺總監):
池中水妖 ★★★★★
眉間尺 | 三王墓 ★★★
老漢的場合時,貓和狗都能說話。青年男女的場合時,老鷹會說話。女妖的場合時,男青蛙也會說話(雖然只有一個「呱」)。然而在青年男女都變成青蛙後,卻進入了一種失去語言的設定。跟青蛙村長的交流,是直接圖示化,男女青蛙重逢時也是用肢體來傳情達意。語言的有效性取決於故事由誰在講。
《池塘水怪》包含著一系列事件,事件流裡住著不同的「導演」,他們不斷將敘事的接力棒遞交到下一畫面的導演。沒有分鏡邊框的畫面,略帶古意的筆法,使得時間和空間的流動,更能牽動我們去沒有阻礙的想像那些深水、仙境、夜晚的池塘,女蛙的牧笛聲。
敘事任務的重擔漸漸剝離,不留語言,只留形象。此時的「導演」就好像是個陌生人,是對所發生事件的純粹描述者。這種並不理所當然的態度,使得一種我們過分熟知的情感因為畫面本身而重新陌生、抽象起來。
(以上點評僅供參考)
NOW!請為你偏愛的作品投票
本期編輯:胡曉江 | 孫欣
策劃:童話同畫 | 異常漫畫研究中心 | 特別漫畫
感謝:蘇菲 | 曾鐵柱 | 大橡皮 | 陳樹泳 | 黑藍文學
↓↓本系列實體書請在香蕉魚書店購買↓↓
Bananafishbooks.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