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獵者
文/趙嘉寧
看著那條狡猾的紅狐,齊格手中的獵槍有些顫抖,他把拴獵狗的繩子在手腕上多繞了一個結。
別的狐狸都會偷被狗守著的雞,順便咬殺那隻狗,但這隻狐狸卻對人家家裡的肉骨頭、饅頭、包子等熟食特別感興趣。
齊格觀察過它,發現這隻紅狐會往自己身上塗抹草汁掩蓋氣味,然後趁著夜色去人家煤堆把全身的毛弄成黑色,這樣做都是為了避過看門的獵狗,然後它就用各種方法進家。鑽爐筒子,進地下室,翻窗戶,溜門縫……只要能進家,它都不放過。
齊格是村裡最有名的神槍手,資深獵戶,於是,鄉親們就懇求齊格去獵殺這隻狐狸。這不,齊格身上綁著竹葉,帶著塗成綠色的大花狗,緊緊地跟上了這隻精靈鬼搗蛋小狐狸。
齊格明白,此時自己如果扣動扳機,這隻小狐狸的腦袋就會出現一個洞,村子裡就再不會有它的蹤跡了。
但齊格想看看這傢伙搞得是啥名堂。
只見小狐狸朝著樹林枝葉茂密的地方「嚯嚯」地叫了幾聲,馬上,那邊就傳來「汪唔汪唔」的狗叫聲。
難不成這隻狐狸綁架了一條狗?齊格決定探個究竟。
小狐狸跑到樹叢裡,向著一個深坑探頭探腦,「嚯嚯」地叫著,來來回回地跳著,然後把大牛骨頭扔下去。自己搖頭晃腦地抓了幾隻田鼠,鑽到枯樹葉子裡不見了。
齊格看那樹葉堆沒有了動靜,就輕手輕腳地走過去,往下一看——二郎!
是齊格去年冬天丟失的大型獵犬。上次捕狼,二郎走了三天三夜,齊格找了三天三夜——齊格以為二郎死了。
二郎怎麼會在這裡?
齊格看著那個兩三米深的大坑,仿佛明白了。
齊格把二郎救了上來,想把它帶回去。
可二郎一個勁兒地往枯葉堆裡鑽,把齊格拉得幾個踉蹌。
這……又是搞什麼?
這時候,小狐狸忽然鑽了出來。看見齊格,一下子怔住了,又馬上擺好一副要進攻的樣子,齜牙咧嘴地「嚇兒嚇兒」叫,耳朵一動不動,四隻爪子緊緊地抓著地,尾巴向一面紅旗似的立著,眼睛死死地盯著齊格手裡的槍。
齊格也怔住了,他不知道該怎麼做了。
沒有小狐狸,二郎就真的死了。殺了小狐狸,村裡的禍患除了;不殺小狐狸,它這個獵手還有什麼用?
齊格蹲下身,伸出手。
天空泛著紅色,與小狐狸的尾巴相映。齊格牽著兩條狗,身後多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小狐狸,手裡的獵槍不見了。
後來,這個村子裡的狗都很怪,尖尖臉,身上總有幾簇紅毛,身後的大尾巴尤其美麗。
(作者系張家口市蔚縣第一實驗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
關於這篇文章的幾句討論
孟燕
這個假期,兒子重新喜歡上了沈石溪,把能找到的沈的動物小說看了個遍,還把喜歡的兩本收入饢中,說是還要看兩遍三遍四遍……
老師假期作業留了作文,其中五篇沒有限制,讓孩子們自由發揮,於是,就有了這篇小文章。
小傢伙估計是比較滿意的,首先覺得字數超越了以往,另外也急於得到我們的誇獎,便迫不及待地要求我和他爸爸讀一讀,並且再三問好不好。
「你咋就想寫這樣的故事了?」爸爸有點小興奮,首先發問。
「嗯……」小傢伙抓耳撓腮。寫得了文章,答不出問題,就是這樣的吧!「就那麼一寫就寫出來了。」有點無所適從,有點靦腆。
爸爸笑了。
「那你想通過這個故事表達一個怎樣的主題呢?」爸爸想挖掘點亮閃閃的東西
「沒想表達啥,我就是編了個故事。」小孩子的世界沒有我們想的那樣複雜。
「媽媽,照你們看,我這篇文章反應了什麼主題?」顯然,小傢伙挺在乎這個。我們娘倆下樓的過程,他又把這個問題拋給了我。
「其實,不是所有的作者在寫作之前都預設一個主題的,但是客觀上多數都能夠達到表達主題的效果。」
「那你說說我的主題。」小傢伙有點著急啊。
「讓媽媽說吧,你的主題可以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你看你的結尾,是多麼和諧的一副獵手和動物晚歸圖啊!」
「嗯,可以。」笑眯眯的小樣有點小傲嬌。
「還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不能被定勢思維左右我們的看法,要真正去了解你不了解的人、事、物,深入地了解才會有更加深刻的融合。」
「怎麼說?」
「你看,齊格本來認為狐狸是狡猾的,禍害人的,他作為獵手是要除害的,可是當他了解到小狐狸救了二郎,為了二郎去村子裡偷東西,就捨不得下手了。從今以後,齊格和他的狗、和小狐狸,小狐狸和狗們、和齊格、甚至和村子裡的人肯定會和和睦睦,相安無事的在一起。你說對嗎?」
「有道理,有道理。」小傢伙煞有介事地點頭,一副大夢初醒的樣子,一副極其驕傲的樣子。
「還有,善良,發自心底的善良。齊格有,小狐狸也有,每個物種都有,這種善良值得珍惜,值得保護,也最打動人心。」
「媽媽,我寫得好像沒有這麼好吧!」終於不好意思了。
「慢慢寫,你總有一天會寫出這麼好的東西的。」
「那我這篇能不能投稿給雪絨花?」
「能啊。不過,中間交代二郎失蹤部分不夠清楚,標點也用的不太好,你改改,然後抽時間打出電子稿,咱們就可以投稿了。」
「耶!」小孩子從不掩飾他們的心情。
於是,就有了我們娘倆以上的文字。
對孩子的這篇文章,我總體還是喜歡的。首先,文字駕馭能力是有的。這孩子看書多,而且遇到喜歡的書會反覆看,這也許是影響他文字運用能力最重要的原因。
其次,這個故事編的也比較老道。如果仔細看,會發現短短的故事裡有時間的交錯,過去、現在、未來,雖然簡單,但一個剛剛升六年級的學生做到而且不露聲色地做到,還是值得肯定的。
再次,主題的表達。雖然孩子沒有主觀努力,但是客觀效果是有的,而且這個主題很不錯,起碼是很切合時代的。
誇了不少,其實更多的是想鼓勵,鼓勵孩子繼續擁有並光大這種讀書與寫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