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我長大了
文/趙嘉寧
李詠是個憋不住話的人。
一下課,我和裴嘉打算去外面的空地上打雪仗,李詠見我倆走到門口,沒幾個人了,也跑過來跟我們一起出去了,他把嘴放在我倆耳旁,說:「我和林小希寫交換日記了!」「真的?!」我和裴嘉瞪大眼睛,異口同聲地問。「嗯,就告訴你們兩個,別洩密呀!」
我和裴嘉使勁憋,使勁憋,不說出去!憋了整整兩天。
第三天,我和裴嘉要憋成紅臉猩猩了。一下課,裴嘉就跑了出去,我也離開教室,下了樓。遠遠地我看見裴嘉把嘴湊到了「半導體」的耳邊……
我心裡一激靈,他這是要幹什麼?兩個選擇:一拆穿他,斥責他;二眼睜睜地看著他洩密,出賣朋友。
我用眼睛瞪著裴嘉,大喊:「裴嘉!我們打雪仗去!」嗯,這樣既不讓裴嘉難堪,又不讓李詠難過。
裴嘉看了我一眼,看到了我的目光,怔了一下,垂下了頭。
我和裴嘉相跟著去操場打雪仗。我若無其事,哈哈笑著,把雪球扔過去。我從他那一紅一白的臉色和強忍著的眼淚知道,他很內疚。
放學,我帶著李詠,和裴嘉有說有笑地回去。和以往沒什麼不一樣。
晚上,我的手機響了。QQ那隻小企鵝的右上角有一個紅色「1」,我點開,是裴嘉的消息:「謝謝你的提醒,謝謝你的不計前嫌,若無其事。謝謝!」
我仿佛看到這條消息的主人的眼淚,落在手機屏幕上,映出五彩的光,像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
什麼是長大?那一刻,我明白了。身體長高、體重增加、知識增長……都是長大,而保守秘密的友誼、誠信,維護他人的自尊,不拆穿他人的寬容……又何嘗不是長大?
在我認為,這種長大,更加美麗。
教師點評(蔡俊榮):
這是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習作,要求小學生寫一件自己成長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寫清楚事情的經過,寫具體感受到自己長大的「那一刻」的具體情形,記錄自己當時最真實的感受。
這樣的作文,於孩子們而言並不難,但是由於既有優秀作文先入為主的影響,立意容易落入俗套,比如有的孩子寫爸爸(媽媽)半夜背自己上醫院,感受到父愛(母愛)的那一刻而覺悟到自己長大;有的孩子寫周末幫母親洗衣服、做家務,感受到母親辛苦的那一刻而欣喜自己的長大;其他比如和朋友鬧矛盾,愧疚,認錯,和好,然後長大……不一而足。學生們在遣詞造句上下足了功夫,基本達到了這次習作的要求,但總覺得少了真情實感,少了創新思維,少了和這個時代的接軌。
趙嘉寧同學的這篇習作讓我眼前一亮,他跳出了套路,用跳躍性較強的語言敘述了一件事的發生、發展,用語言、動作、心理描寫的手法推進故事,展示孩子純真的心靈,感悟自己長大的「那一刻」。
寫作是什麼?是生活,是閱讀,是自我內在心靈文字化的展現。生活中,趙嘉寧同學是一個活潑熱情,與同學交好的孩子,他酷愛閱讀,喜歡把自己的閱讀與同學們分享。他的作文,帶著他廣泛閱讀的影子,其故事敘述沒有一板一眼的拘束,語言對話簡短,故事推進迅速,尤其是結尾長大的那一刻的感悟——「身體長高、體重增加、知識增長……都是長大,而保守秘密的友誼、誠信,維護他人的自尊,不拆穿他人的寬容……又何嘗不是長大」讓我們看到現在孩子們心智的成熟和思維的深度。
寫作是一門功課,也是一項技能,讓我們的孩子愛上生活,愛上閱讀,愛上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