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頂流」基金經理身後的新基民:「他們很著急掙錢的樣子」 | 稜鏡

2021-02-19 稜鏡

作者 | 肖望   編輯 | 楊布丁

          出品 | 稜鏡·騰訊新聞小滿工作室

「最後一天可以買10萬坤哥的日子,必須衝!」

1月27日,施璐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自己剛剛認購10萬元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的截圖。施璐是一位「iKun」(「愛坤」諧音),不過,她粉的不是偶像歌手蔡徐坤,而是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經理張坤。她從2019年1月開始買入易方達藍籌精選基金,一直定投並時有加倉,目前持倉收益率近150%。

過去一年,易方達藍籌精選淨值上漲115.05%,同期滬深300指數上漲33.67%,投資者收益大幅跑贏市場。

在近日的白酒下跌行情中,此前重倉白酒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更逆勢上揚。於是,持有基金的投資者們仿照「飯圈」做法,組建起「易方達張坤全球後援會」,製作張坤的表情包;「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每天有「粉絲」打卡籤到。1月26日,「張坤」一詞更是一度衝上微博熱搜榜第四。

以往演藝明星才有的待遇,如今落到了以嚴謹專業著稱的基金經理身上。

爆紅出圈的後果,是張坤管理的旗艦產品開啟限購。1月28日起,投資者單日申購易方達藍籌精選額度從此前的不超過10萬元降至不超過5000元。

在限購前一天,施璐頂格搶購10萬元。另有「粉絲」表示,將每天加倉5000元,以表達對張坤的支持。

基金經理頻頻被送上熱搜,正是過去一年基金牛市下年輕投資者跑步進場的一個縮影。

過去的2020年,投資者們驀然發現,基金的投資收益和獲得感遠高於自己炒股票。作者據數據資訊商Wind統計,近一年回報超過100%的基金達134隻,回報超過50%的基金更是高達1851隻。

粉上網紅基金經理的新鮮基民們,能實現自己的財富增值夢嗎?

「張坤出圈既在情理之中,又有些意料之外。」資深基民方圓表示。方圓在2018年就買入了易方達藍籌精選,並持有至2020年6月,持倉收益超80%。

方圓表示,情理之中在於,前幾年市場行情慘澹的時候,易方達藍籌精選整體表現就不錯。意料之外在於,去年以來市場整體行情都很棒,翻倍賺錢的基金特別多。按收益看,易方達藍籌精選並不是表現最優秀的。

Wind數據顯示,按過去一年回報來看,易方達藍籌精選的收益水平在市場基金中排名第34位。

但張坤顯然集聚了最多的投資者人氣。基金2020年四季報顯示,張坤以1255.11億元的在管規模,成為公募基金歷史上首位在管主動權益類規模超千億的基金經理。此前,規模冠軍寶座屬於廣發基金的劉格菘,截至2020年末,劉格菘在管基金規模為843.43億元。

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還是單只規模最大的權益類基金,截至2020年末基金規模達到677.01億元。在超過50億元規模的350多隻基金中,易方達藍籌精選收益排名高居前五。

單只規模第二大的權益類基金招商中證白酒,近一年收益達121.92%。其基金經理侯昊同樣收穫了「粉絲後援會」。

投資者洶湧而來的認購熱情,令基金公司不得不接連限購降溫:1月8日,易方達藍籌精選單日限購額從不超過100萬元降至不超過10萬元;1月28日,限購額更是降至不超過5000元。理由是「為了基金份額平穩運作,保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

「張坤是不錯,我們也都買他的產品。」一位易方達基金人士表示,「但現在規模也的確是太大了。不敢說是好是壞。」

有基金業人士介紹,是否對基金限購一般由基金經理來決定。這意味著,連張坤也覺得,過大的規模,已經對管理帶來了挑戰。

基金圈素來有「規模是淨值殺手」這一說法。資深基民羅思對作者表示,自己比較喜歡挑選規模在10億-30億規模的基金。「一旦基金規模過大,基金經理在操作時就要追求穩健,操作時局限因素更多,收益水平自然就降下來了。」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馬奔表示,當前中國股權市場的深度仍然有限,跨境投資通路尚未完全打開,規模擴大後對單一策略有效性有一定影響,且基金經理的管理一定有邊界。目前,頭部基金公司正在探索通過團隊管理模式、投研一體化架構等來解決這一問題。

諾安成長混合的基金經理蔡嵩松對此頗有感觸。他掌舵的諾安成長,在2年間規模狂飆30倍,從2019年初的10億元左右飆升至2020年末的327.76億元。

在近日接受中證報採訪時他坦言,在基金規模尚小時,可以通過擇時輪動來賺取估值差價。基金規模變大後,過於頻繁地擇時就不可避免會帶來淨值波動,影響投資效率和持有人的體驗。

作者據wind統計,近一年收益超100%的基金,其平均規模為29.16億元。而規模超過50億元的200多隻基金平均收益為57.58%。市場中有1400多隻基金收益超過這一水平。

在熱搜出圈後,市場有聲音指「基金圈飯圈化」,擔憂年輕投資者過於迷信基金經理跟風投資。

「易方達張坤全球後援會」帳號運營者在微博上澄清:這是年輕人自娛自樂的一種方式,完全沒有打算像演藝圈粉絲那樣去給基金經理送禮物、接機什麼的。「如果坤哥在等我給他接機、舉燈牌,那恐怕是要失望了。」

在公募基金賺錢效應顯現後,投資者的熱情不斷推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刷新紀錄。

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末,我國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達19.89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4.70%;其中權益類公募基金(股票型和混合型)達6.42萬億元,佔比為32.28%。權益類基金成為公募基金增長最重要的推動力。

2020年至2021年1月15日,新發行權益類公募基金募集資金規模合計2.03萬億元。

支付寶聯合西南財大發布的《中國家庭理財趨勢報告》指出,2020年新增基民中,30歲以下的年輕人佔到了一半以上,年輕化趨勢明顯。

據張坤後援會帳號運營者介紹,新關注基金的人群大部分是年輕人,「看得出來他們很著急掙錢的樣子」。


「要說我們有擔心,也是擔心基民非理性入場。」他表示。

資深公募基金從業者張亭也有這樣的擔憂。基金和股票一樣具有較高的風險,但新入市的基金小白們是否了解?更多的新手基民頻繁追漲殺跌,追求基金的短期收益。

在某投資社區交流版塊,投資者們曬出自己的基金表現,並交流投資心得:

「都說這基金好,可為什麼我買進去20多天還是虧的?」

「拿爸媽的老本176萬買了這隻基金,現在綠了這麼多(-8.85%)。有啥辦法讓我回去過年不挨揍?」

「保險和銀行傻瓜都不會買,你這基金經理居然敢買?下周絕對不要你了!」

「XX公司是夕陽行業,你這隻基金為什麼要買?」

「投資者開始教基金經理炒股了。」有市場人士打趣道,「投資者為什麼不自己炒股?因為買基金虧了可以罵基金經理,炒股虧了只能罵自己。」

在張坤出圈後幾天,易方達藍籌精選接連出現下跌,超話中「iKun」們發言的畫風從此前的一片誇獎開始轉向擔憂。

「自從上了熱搜,我這兩天跌的把5個點賺的錢都吐出來了,今天還要跌,賺錢不能大聲喊的。你們再這樣炒下去,是想害大家一起虧嗎?」一位網友埋怨道。

「嗚嗚嗚脫粉了。」另一位網友看了自己的基金表現後表示。

「前兩天還藍籌到老,今天就問我要不要跑。不持有五年的坤哥,就不要持有一分鐘。」施璐則告訴作者,選擇加倉是認同張坤的投資理念和專業研究,一時的波動可以交給時間熨平。而且從較長的表現時期來看,張坤管理的基金表現一直比較穩。「投資本身是有賺有虧的事情,也會客觀看待市場。」

張亭表示,明星基金經理的策略已經得到市場檢驗,選好基金經理和行業賽道,長期持有即可。「切忌把基金當做股票來炒。不必苛求必須買在階段低點,巴菲特也做不到。」

但現實是,購買了明星基金經理產品的投資者,仍然缺乏「粉絲思維」,偏好短線買賣。

「每個人都有15分鐘高光時刻。」一位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對作者表示,網紅基金經理風水輪流轉,淡定看待張坤被送上熱搜。「這幾天基金淨值下跌,有些投資者可能已經脫粉了。」

麥肯錫全球董事合伙人馬奔對作者表示,明星基金經理往往已經證明了在過去3-5年周期中創造超額價值的能力。同時,中國發達的數位化營銷生態和網際網路基金銷售渠道的崛起,加速了零售投資者對明星基金經理的追捧。截至2020年底,當年新發規模前2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佔新發基金的71%。

而基金業已經見慣了投資者追捧某一位基金經理,但在基金經理表現不及預期時下車或者「回踩」(指曾經的粉絲抹黑偶像的行為)的現象。

諾安成長基金經理蔡嵩松在2020年就頻頻被「罵」上熱搜。2019年三季度後,諾安成長開始重倉半導體,充分享受當時半導體板塊大漲帶來的超額收益。2019年全年諾安成長回報達95.44%,在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六。

諾安成長由此受到投資者追捧,基金份額從2019年中的13.68億攀升至2020年一季度末的86.27億。但半導體板塊行情受貿易摩擦等因素影響,在2020年2月下旬起一個月間淨值下跌24%,部分投資者開始聲討諾安成長,指其「賭性太大,不懂得分散風險」。

但4月至7月上旬,諾安成長受益於板塊起飛,3個月間淨值大幅上漲65%,投資者又開始奉蔡嵩松為「男神」。7月末,諾安成長淨值再度開啟下跌行情,蔡嵩松又再次被罵上熱搜。

「我想抄諾安的底,諾安想抄我的家。」投資者調侃稱。

在爭議聲中,投資者們頻繁贖回、再申購,而諾安成長總規模一路上揚,到2020年末份額達到186.56億份,資產規模327.76億元。

羅思對作者表示,「這隻基金的特點就是彈性大,投資者必須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和風險承受能力。蔡嵩松投資經驗不長,但勝在有行業專業背景,適合長期看好半導體方向並且認可基金經理的投資者。」

時間再撥回到2019年,這一年的「頂流」屬於廣發基金劉格菘。重倉科技股的特點,使得他管理的三隻基金包攬市場表現前三名。廣發基金趁熱打鐵,在2019年末以及2020年先後推出廣發科技創新、廣發科技先鋒等4隻基金,每隻產品上線即成為爆款。

在2020年前三季度,劉格菘管理規模均為權益類公募之首,直到第四季度末被張坤大幅超越。儘管4隻新基金表現取得了40%-68%不等的任職回報,但由於市場排名相對不夠靠前,其份額在第四季度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這意味著投資者淨贖回。劉格菘在投資者中的討論度也有所下降。

中歐基金曹名長近日亦被基金圈關注。在從業超過10年的基金經理中,他的投資回報表現排名行業前三,如今卻被稱為「最慘基金經理」。

2020年11月,其掌舵的中歐恆利三年定開在封閉期到期,三年間任職回報僅有8.29%。基金年末報告顯示,該基金份額從75.32億跳水至4.33億,縮水比例達94%。

基金業人士普遍表示惋惜,認為14年的基金老將曹名長一直堅持了自己的價值投資理念,但其持倉板塊沒有趕上最近三年中的消費股、科技股的起飛行情,慘被投資者拋棄。

「每個基金經理都有自己專長的領域和投資理念。短期的業績表現和行情、板塊輪動有關。白酒一直牛,坤坤(張坤)就一直牛;半導體行情熄火了,小蔡(蔡嵩松)就天天挨罵。」羅思對作者表示。

一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某明星基金經理掌舵的基金產品2013年到2019年累計收益超過300%,期間只有2018年收益為負。但曾經持有的客戶中有近40%都虧損,真正實現100%以上收益的客戶只有1%。

包括《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在內的行業研究均指出,投資者虧錢的原因,不外乎頻繁買賣、追漲殺跌和盲目相信自己。

基金業內人士普遍擔心,今年基金很難複製去年那樣的普漲行情,投資者需要仔細篩選基金經理和基金產品,克制短線追漲殺跌。否則,部分投資者「靠運氣賺來的錢,要靠實力虧回去」。

相關焦點

  • 「千億頂流」火了!粉絲後援會也來了
    而現在,有另外一群「iKun」開始在微博上活躍,不是為了蔡徐坤,而是為了基金經理——張坤。圖據網絡張坤是易方達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他從業已經超過8年,目前管理5支基金,截至2020年12月31日,這5支基金的總資產規模達到1255億元。據媒體報導,張坤是歷史上第一位管理資產突破千億規模的基金經理,有人稱張坤是真正的「千億頂流」。
  • 世界變壞,從粉上基金經理開始
    在市場大熱的背景下,年輕人們紛紛追捧基金經理,市場大跌的時候誰又會替他們在買單呢?「守護最好的坤坤」「坤坤勇敢飛,ikun永相隨。」張坤後援會粉絲群正在各個社交平臺上集結,不少自稱「ikun」的粉絲正在紛紛建倉買入張坤的基金,希望張坤帶著大家一起掙錢。
  • 基金跌上熱搜後,粉絲一夜脫粉!網紅基金經理自白:賺了叫蔡總,虧了叫菜狗
    晚報菌曾推送👇跟著B站、小紅書上的理財博主「買基金」,靠譜嗎?年輕一代加入「炒基」大軍,也把「飯圈文化」帶到了基金圈。新基民入場還帶火了一批基金經理,有不少基金經理甚至擁有了自己的「粉絲後援會」。然而隨著近日股市行情走低,基金經理們也難逃被吐槽。基金經理是個怎樣的群體呢,經過行業採訪之後,可以做個大體的畫像。
  • 新基民必看:了解基金知識 匹配風險等級
    公募基金是適合普通大眾參與的投資品種。專業投資者募集公眾資金,代客進行證券投資,並接受法律法規的嚴格監管,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也讓公募基金的運作非常透明。近年來,「炒股不如買基金」的效應越發明顯,公募基金銷售持續火爆,大批新基民跑步入場。
  • 還有「波君一蕭」…當基金圈開始飯圈化
    他就是新晉的千億基金經理,易方達藍籌精選、易方達中小盤操盤手張坤。你的「含坤量」夠了嗎1月25日,張坤管理的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淨值大漲5.05%,「藍籌」一舉登上新浪微博熱搜。與藍籌比翼齊飛的還有一個關鍵詞叫做「含坤量」,有圈內人調侃稱昨天漲得不夠多的股票都是「含坤量」不夠的,跌的都是「含坤量」為負的。
  • 基金經理懵了!「85後」玩家揭示魔性,「盲盒第一股」千億市值秘密...
    國內潮流玩具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股創造千億市值這幾日刷屏,也一度衝上熱搜榜。12月11日,成立10年的泡泡瑪特登陸港股,盤中最大漲幅達112.34%,收盤漲79.22%,報69港元,總市值達953.3億港元。
  • 基金經理年薪7000萬?這個可能嗎?他們到底賺多少錢?
    基金經理年薪7000萬?這個可能嗎?他們到底賺多少錢?昨天,某家媒體爆料,說諾安成長的基金經理蔡嵩松年薪高達7000萬,他是這麼分析的,蔡嵩松名下管理著300億的基金,以管理費1.5%來計算,基金管理費一年就能提4.5億,對於蔡嵩松這樣的明星基金經理,年終獎提成能拿15%,也就是7000萬,對此網友一下就炸鍋了,有人馬上反應,那張坤這種管理市值千億的基金,還不得上億,甚至幾個億?
  • 「網紅」基金經理最新重倉股大曝光!劉格菘等十大牛人全來了(名單)
    劉格菘等十大牛人全來了(名單)】本周新基金髮行市場火爆異常,去年權益基金冠軍得主劉格菘掛帥的新基金昨天一天吸金或達千億,將爆款基金吸金效應推向高潮。而近期這些過往業績優異的明星基金經理儼然已成市場網紅,他們推出的新基金一經發售往往一日售罄,資金瘋狂追準。但這些基金經理最新的投資動向是什麼,他們最看好哪些股票,如何看待2020年的市場機會,恐怕是追星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
  • 行情火爆基金經理被當愛豆追捧,我該跑還是衝?
    經常買基金的人應該很熟悉了,他就是易方達基金的明星基金經理,從業超8年,年化回報26.77%,基金規模達1365億元,是公募歷史上第一位突破千億的基金經理。其業績確實令不少投資者收益頗豐。基金經理的核心工作,說白了,就是幫大家管理錢,投資股票賺錢,所以只要「粉」對了基金經理,投資收益率一般不會太低。今天小巴就從三個指標來幫你判斷,你「粉」的基金經理到底會不會賺錢。
  • 太一資訊7.27 |中國家庭更願買基金,新基民90後佔了一半
    1、 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家庭更願買基金,新基民90後佔了一半。2、 7月26日18時,復工後首周全國累計票房破億。
  • 千億散錢圍獵爆款公募,千億資金南下爆炒港股!
    和千億南下資金同時刷屏的,還有馮波掌舵的易方達競爭優勢新發基金,吸引來1300億以上資金認購。銀行客戶經理們驚呼客戶太TM有錢了!散戶激情四射瘋狂搞基,基金經理拿到錢後狂買港股,看起來邏輯鏈完美閉環,財務自由指日可待!
  • 基金經理成「愛豆」,你追了嗎?
    這些「星」是基金經理。一來這些人都是實打實的高學歷高智商,有著成熟的世界觀和投資理念;二來你追他們,不但不用你花錢,還能幫你賺錢。要說最火的還是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出圈」呼聲很高,並且已經有了微博超話,還建立了粉絲後援團。甚至有網友調侃說:如果基金經理以後沒有粉絲後援會和超話,都不能算頂級基金經理。
  • 爆款基金首日募集規模超千億 牛市衝鋒號已吹響?
    作者| 郭一鳴 編輯:趙佳怡 昨日(2月18日),某基金髮行的第二隻公募產品再度刷新當前的爆款紀錄。據市場消息,該基金在開售15分鐘後申購金額就突破60億首募上限,開售一小時募集規模已超200億元,最終首日募集規模超過千億。千億是一個什麼水平?首先它創造了基金募集規模的歷史新高;其次,今年1月份新成立了86隻公募基金,其發行規模總量達到1665.63億元,已經是比較高的了,而2月份這一隻基金就達到了千億,強勢以及火爆可想而知。
  • 【稜鏡】澤熙內部人士揭徐翔操盤內幕
    另有私募基金人士對《稜鏡》表示,徐翔可調動的資金,其實並非僅僅是澤熙的資金,一些小型私募會追隨在徐翔左右,與徐翔共進退。該私募人士稱,在重慶啤酒一戰後,徐翔曾試圖在其他疫苗概念股上,複製重慶啤酒一戰的成功。為了布局,小私募們曾藉助社交媒體散播消息,來影響大眾投資者對個股的判斷。但這一說法,沒有得到澤熙內部人士的確認。
  • 【深度】去哪裡買爆款基金?
    記者 | 杜萌 編輯 | 宋燁珺 1 銀行理財經理小賈最近很忙。 上個月開始,他的工作重點就從推銷金銀紀念幣轉換到了爆款基金的宣發。
  • 易方達基金經理張坤正式出道 投資者為其成立粉絲後援團
    甚至近幾個月,「基金」詞條瘋狂上熱搜,下面有吐槽的、讚賞的、交流買基金心得的,類似粉圈社交的模式,好像在往基金圈遷移。「很多新投資基金的,都是年輕人,他們習慣於粉圈那套文化。」一位公募基金渠道人士這樣看待。根據支付寶數據統計,去年新增基民中,90後佔一半,如今在小紅書、抖音、B站等平臺上談基金,也成為了他們社交方式之一。
  • 相親、抽獎、養貓,基金評論區裡的老哥們個個都是人才.
    其實粉絲們捧的這位愛豆張坤,還真就是個 「 千億頂流 」 。。。他現在在易方達基金當基金經理,手裡握著1255 億的資金,也是公募歷史上第一位突破千億的基金經理。諾安成長基金的蔡嵩松,賺錢時候被叫做 「 蔡總 」 ,虧欠的時候立刻就變成 「 菜狗 」。從蔡經理到經理菜,往往只是因為一次失敗的投資。
  • 中國基金經理50強
    對於主動型基金來說,優秀的基金經理直接決定了你未來3-10年的投資收益。我評價優秀基金經理的標準一向很簡單:業績牛,並且持續都很牛。基金經理,業績代表一切。所以,抓住了業績這個核心,你的基金投資就成功了80%。如果你還不知道市面上有哪些業績牛逼的基金經理的話,看我這篇就夠了!所有主動基金的精華和結論都在這裡!
  • 中歐基金葛蘭—學霸博士+黑馬基金經理
    中歐基金葛蘭是一名工科生,就讀於清華大學本科,後留學美國,攻讀西北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