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家都是掰著手指算趕場天,趕場可以買到想要的,可以買到好吃的!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與繁榮,許多地方的趕場被大型商場取代。
還記得那些年西充的趕場天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回味一下~
記憶中的趕場天
微信關注西充人,家鄉就在身邊。以前祖輩父輩們買東西,都是一大早,炊煙嫋嫋升起就出發,背上背篼走上十幾裡路去集市趕場。那時的交通基本靠走,但絲毫不覺得累,更多的是一種興奮和喜悅。
「趕場」不是每天都有。一四七、二五八、三六九,個別地方逢雙趕場,也不知道是按什麼而定,這已經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小時候對於這個日子總是充滿了期盼。
小小的街道上密密麻麻的人潮湧動,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馬路被擠得水洩不通。
挑籮筐的,背背篼的,提菜籃子的,哪裡人多就往哪走!走不到兩步就碰到熟人,熱情的相互寒暄:今天你也趕場啊?
有的趕場是為了買所需的東西,有的順便約親友辦事,有的去街上找剃頭匠剃個頭,也有人只是去看看熱鬧。反正都各有各的安排,趕場也就成了一個重要的的日子。
應有盡有的菜市場
趕場賣的最多的就是各種蔬菜,村民把自家田地裡種的蔬菜背到集市上售賣,綠色天然無公害。
集市上一般都用桿秤稱重。在這裡都是樸實的農民,絕對不得缺斤少兩。
擺個攤攤,賣花椒海椒等佐料的很多,鋪在地上任意挑選。現在有了超市商場之後,很難見到這種了。
在牲畜交易區雞鴨魚肉應有盡有,買回去餵養的小雞仔,餵大了的公雞母雞。
很多人家裡雞下蛋了,但捨不得吃,都會背到街上賣,把賺來的錢再拿去買各種生活必需品。
還有賣菜種子的,買回去在自家田地裡種下。
這個是葉子煙,農村裡還是有很多年長的,喜歡把這個卷在煙杆裡抽。
物美價廉的衣服
集市上的服裝攤,賣的不是牌子,樣式也不新穎。價格便宜,爺爺奶奶還是捨不得買。
那時候有一雙這種彩色的塑料涼鞋,都會引來無數多人羨慕的眼光,用現在的話說真的很高大上。
純手工的農具
幹農活少不了的就是農具,農具一般都是純手工製作,質量沒話說。
這些竹製器都是「篾匠」一根一根慢慢編制的,每一個都要編上數天甚至更久,都是好手藝,用上幾年甚至數十年都不是問題。
「鐵匠」現在很少見了,不過鐵製器械依舊是農村農耕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不可抵擋的美味
小時候最喜歡趕場的原因便是吃。記憶中鎮上吃的有很多很多:小籠包、白糕、豆漿油條……想想就流口水。雖說現在也有這些吃的,但那種感覺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甘蔗,是小時候的摯愛啊!買上一根能吃好幾天。
小時候吃過的薄荷糖,清涼清涼的,又非常甜,5分錢一顆。
又燙手又軟糯的白糕,一口氣可以連吃好多個。
趕場過後,坐在茶館裡休息休息,和其他人吹吹殼子,抽杆葉子煙。
去趕場中午趕不回去的,就在鎮上的飯館裡吃一碗麵或者抄手。那時候一碗麵才一塊多錢,很大一碗,老闆也實在!!
最讓小朋友感興趣的就是這個了。只聽嘭的一聲巨響,美味的爆米花就成了無數小朋友爭搶的對象。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
現在理髮一般都是去理髮店,而那時候每逢趕集就去市集上找剃頭匠,剃個板寸能管好久,不但技術好,關鍵是便宜。
衣服破了需要修補,就大包小包拿到市集上交給裁縫,讓他們一次補好。
鞋子脫膠了、裂口了,就給補鞋匠,在他們手裡瞬間復原。
無論你是來自哪個鄉鎮的西充人,都應該會對這些畫面感到熟悉而親切。好懷念曾經小時候跟爺爺奶奶一起趕場的時候,那些年我們趕過的場,背過的背篼,記憶中仍然鮮活而生動.
西充每個鄉鎮,請點擊查看:
西充人,當你想家的時候,請打開看看!
素材來源:網絡
你還記得你老家的趕場時間嗎?趕場你最喜歡買啥子吃?留言區跟大家分享一下吧!關注:西充人,家鄉就在身邊!
來源:網絡,編輯:西充人
記得分享、留言、關注,請給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