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業餘的脫口秀觀眾,我是因為網傳的楊笠的段子「自信的男人」和老羅的「真還傳」看的《脫口秀大會》第三季。
除去聽聽段子樂樂之外,我發現裡面的參賽選手們也很可愛。
節目在刻意強調「新人」的同時,也無形中讓「老人」們異常顯眼。作為同樣工作多年的「老人」,對他們挺有觸動的。
自我糾結型
王建國。他表演的大多數主題都透露著內心的掙扎,比如面試官和被面選手一起參賽、成功人背後的成功人、你準備好迎接新的一天了嗎、復活後「瘋了」的表演、長大後的世界。
有人說,這些內容有點青年文摘的氣息。我想說的是,「老人」之所以還在糾結這些「幼稚」的問題,是因為在成人的世界裡或者在社會的遊戲規則裡,他依然攥著自己內心「單純」的準則。這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或者說是好處多還是壞處多,我不知道,但我非常理解這樣的存在。
每個人心中第一重要的事情是不一樣的。成人的世界,有很多殊途同歸。而大家都習慣用自己的標準去評價和解釋那個結果,然而事實往往是,有些情況或許並沒有你以為的那麼慘,也沒有你以為的那麼好。
選擇自己最看重的那部分,堅守、堅持。
灑脫型
張博洋。我是在決賽時第一次見他的,頒獎環節選手席上對他的熱烈呼聲,讓我對他產生了興趣。看了前面幾期,發現他很酷很任性。突圍賽裡的表現,很棒,「一羊遷徙」也挺好笑的。
與建國相比,他沒給自己設置那麼多障礙。針對退賽梗,領笑員們說他「太在乎/怕輸」、「藝德不好」,但這些終究都是別人的評價。成人世界裡的殊途同歸,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自己最清楚了。
成年人,選擇讓自己舒服的方式去生活,就是一種灑脫。
和平共處型
龐博。和建國相比,他心裡的氣是順的,他選擇用自己的方式與職場環境和平共處。節目裡他也說過,經過去年的調整,今年的他至少是快樂的。他的主題大都是自我表達型的,比如父親、孩子的童年、中年人的焦慮。
不特別在意周圍人的評價,或者不被周圍人的評價所影響。遵從自己的內心,講自己想講的內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與周圍的環境和平共處,也是一種選擇。
奮鬥型
呼蘭。絕大多數時候,他都帶著自己的招牌笑容,看起來精力充沛、熱情洋溢。可能他自己是在事業的上升期吧,包括外部環境和內心預期。畢竟肚裡有墨水,能力也強,選擇多,不愁沒奔頭,就看他自己想朝哪裡奔。
聽他演講挺有趣的,「賣油翁」、「當代曹衝」、「留給我大器晚成的例子不多了」、「老兵不死他們只會自相殘殺」,以及「那不是向生活低頭那是磕頭」、「控制不了欲望就改變審美」、「紀錄片是真實記錄不是記錄真實」。
生命不止,折騰不息。這,也是一種選擇。
如魚得水型
楊笠。我這裡的如魚得水不是指職場,而是自我定位。她找到了適合自己表演的選題方向,溫柔又犀利。
她是我本季最喜歡的脫口秀演員。
水土不服型
周奇墨。放鬆狀態下的他,自帶幽默的感覺,比如決賽時的互動「是要復活我嗎?」、《脫口秀小會》裡的表現。他也調侃自己沒有新段子,但能感覺到他會打磨老段子,讓語言更精煉、讓表演更純熟。
他的水土不服,與其說是線上和線下的區別,倒不如說是全「新」段子和歷久彌「新」這兩個「新」之間的抗衡。現實,似乎就是會真的對「老人」提更多的要求、抱更高的期待,且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這次參賽的曲折經歷,對他的觸動應該是不小的。衷心地希望周老闆越來越好。
李雪琴,喪喪的肢體動作,以及各種標籤「北大」、「網紅」、「追星錦鯉」、「自己僱了個老闆」、「紐約大學」,會讓人覺得她還能帶來更多的驚喜。
何廣智,「進可攻退可守」的長相,以及神似小嶽嶽但又有點不一樣的表演風格,很有辨識度。
王勉,拿著吉他的脫口秀演員。他的「和同事保持聯繫保持距離」、逃避版「我不想」簡直太精彩了,笑到肚子疼。
之前有人說我不自信,我不以為然,因為我不覺得。
後來我發現,此自信非彼自信。一個是「自己感覺的」,一個是「別人感覺到的」。「自己感覺的」自信,不客觀,因為它有太多的內心戲自證。這裡,只聊「別人感覺到的」那種自信。
你呈現出來的是一個整體,包括語言、表情、肢體動作等。表現出來的「自信」,可能是自信,也可能是自大。但表現出來的「不自信」,大概率就是真的不自信。
這種不自信,可能是來自於內心深處對自我的不認可(而你不自知),也可能是特定場合下的侷促感(對此領域不熟悉),也可能是外在環境帶來的不適感(多練練就好)。不論哪種,都需要自己去努力改進。
有時候,別人覺得你不自信就是一種直觀的感受。若要細究,可能會具體到一個詞語、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但若真要細究,你可能會有更多「自信」的理由去一一反駁。所以,聞過則改就好。
比如,顏怡顏悅姐妹。理性告訴我,她們可能是謙虛,也可能是從側面肯定她們覺得優秀的選手,也可能是深知自己要學的東西還有很多。但整季看下來,感覺非表演時候的她們,如果再自信一點就更好了。
她們的表演風格,起初不習慣,後來還挺喜歡的。
楊蒙恩,第一次在決賽見時,覺得他好有攻擊性。後來看了前面的比賽,覺得他好萌,優秀新人一枚。
豆豆,在臺上活潑可愛積極陽光,在臺下很多時候都是嚴肅的,不知道他在思考著什麼。
小北,在臺上時是各種疲憊的假笑,在臺下反而活潑開朗(脫口秀小會),不知道他前幾場比賽經歷了什麼。
趙有成,後來他的一句「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朋友」,既心疼又替他高興。
江梓浩,是真的帥哦,尤其是笑起來的時候,陽光boy。
在脫口秀比賽的舞臺上,每位選手用自己的方式和舞臺相處,展示著自己的不同面。
在我們人生的不同舞臺上,你選擇了什麼樣的方式?或者,你即將選擇什麼樣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