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這個生物可以說是人人盡知,雖說生活中難以看見,但是熒幕上關於它們的形象刻畫卻是極其豐富的,就連小朋友都聽過小紅帽與大灰狼的故事,也能想到動畫片裡那個戴著帽子,看起來不太聰明卻總是妄想吃到羊肉的灰太狼。
其實早在200萬年前,狼就已經在地球上存在了,幾乎和人類起源的南方古猿是同期的。那時,狼是食物鏈頂級的殺手之一,能與之相媲美的只有泰坦鳥和劍齒虎,如今後面兩個兇猛異常的物種都紛紛下了臺,只有狼還是自然界中的一大霸主。
《說文》中曾這樣對狼進行描述:「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閱微草堂筆記》中也將狼和狗進行了比較,故事是這樣說的:有一個富人得到兩隻小狼,心生憐惜將它們帶回了家,和家裡的狗一起養了很久後也沒出什麼岔子,久而久之竟然忘記了它們是狼。
直到有天主人睡覺時,發現那兩隻狼要咬住他的喉嚨,才驚覺狼就是狼,不是養一養就能養熟的,於是感慨道:「狼子野心,信不誣哉!」這個故事裡的狼是典型的忘恩負義的形象,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白眼狼」,可見古人對狼真的沒啥好評價。成語狼狽為奸指的也是見不得人的勾當。那麼一定會有好奇寶寶發問了,狼狽為奸中的「狽」到底是個啥呢?
史書中最早有記載「狽」是《酉陽雜俎·廣動植》,但記載歸記載,「狽」的廬山真面目還是沒有揭開,那時沒人知道狽究竟是什麼,坊間也只能根據其外表進行猜測,最終認為是灌狽一類的生物。直至現在,狽到底是否存在仍然說法不一,總體來說有兩種不同的觀點。
第一種說法以《康熙字典》的闡述為代表,認為狽其實就是狼,但是是一類特殊的狼群。這些狼要麼生下來天生殘疾,要麼是後天遭到什麼意外斷了前腿。總之,因為狽是個小短腿不能自己行走,而狼是群居動物不會拋棄同伴,所以總是有健壯的狼背著殘疾的狽,他們相互扶持,馳騁草原。
不得不說,動物界中這種不離不棄的感情也實在令人動容。而且狽沒有發達的四肢,就只能靠腦子當個智慧的指揮家了,所以通常比狼更聰明。如果說狼代表的是兇猛和力量,那狽代表的就是狡黠和謀略,狼狽為奸無疑是速度和智慧的完美結合,怎麼能不令人聞風喪膽呢?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狽是不同於狼的一種生物,或是狼與豺、豹等動物的雜交,也可能狽的的確確存在過,只不過在自然的選擇中被淘汰了。
這些關於狽的說法看上去每個都各有其道理,一時間也難辨真假。事實上,還有一些存在於文字記載中的動物,比如龍和鳳凰,它們最終都被證明其實僅僅是古人美好的幻想,但是它們和狽一樣都豐富了人們的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