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王紅茹|北京報導
截至今年11月19日,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總部達763家,外資研發中心477家。這個數量遙遙領先於北京及全國其他的任何一個城市。
隨著2020年12月1日《上海市鼓勵設立和發展外資研發中心的規定》正式施行,可以肯定,今後將有更多的外國投資者在上海設立研發中心,上海跨國公司總部數量還將進一步增加。
北京作為總部企業規模全國第一的城市,2020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達到55家,繼續引領全球,已連續8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作為我國兩大超級城市,北京、上海總部經濟實力到底孰強孰弱?
北京總部經濟資源全國最多
北京不僅是總部經濟的始發地,也是全國唯一一個既有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又有自貿試驗片區的城市。
2003年,摩託羅拉公司在北京設立北亞地區總部,這一年被視為中國「總部經濟元年」。
此後,從制度層面,北京不僅建立了總部經濟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還成立了總部企業協會,培育發展了一批總部經濟聚集區。
北京總部經濟資源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為代表的國際總部,另一類是以國內企業集團總部為代表的國內總部,其中國內總部又包括在北京成長起來的企業總部和從外埠遷入北京的企業總部。
經過多年的發展,總部經濟已成為推動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美國《財富》雜誌日前公布的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北京入圍榜單數量達到55家,佔世界500強比重超過十分之一(11%),佔中國大陸入圍企業比重超過4成(44.4%)。北京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數量繼續引領全球,連續8年位居全球城市榜首。
北京總部企業數量一直領先全國。日前舉辦的2020中國總部經濟國際高峰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北京總部企業數量3961家,超過半數的央企總部在北京。其中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累計183家。
上海總部企業數量超過3000家,僅次於北京;但是,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卻遠高於北京,截至今年11月19日,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763家,外資研發中心477家。
一個是全國總部資源最多的城市,一個是跨國公司總部實力最強的城市,北京和上海總部經濟的較量,看似難分高下。
上海總部經濟國際化水平最高
如果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進行對比,北京差上海一大截。
目前北京市已認定180多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在2020年1月20日舉行的北京市商務工作會議上,北京市商務局局長閆立剛表示,預計北京今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認定數量累計達到200家左右。
即便年底達到了200家,相比上海763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北京差距依然不小。
追根溯源,北京是最早出臺鼓勵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的城市。1999年,北京率先在全國出臺《關於鼓勵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的若干規定》。上海緊隨其後,在2002年7月發布了《上海市鼓勵外國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的暫行規定》。
出臺政策比上海早,數量卻差一大截,北京和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總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趙弘一語中的,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十幾年前上海大膽突破了商務部認定地區總部的限制,並在2008年的規定中簡化了認定程序,擴大了認定範圍(商務部只認可投資公司,管理性公司則不在認定法範圍內)。從認定標準看,北京跨國公司標準是由商務部和北京市認定,認定標準相對較高,而上海跨國公司認定標準由上海市自己制定。這是上海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數量上升較快的原因之一,表現在數量上,兩者會有差距。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看相關政策文件,兩個城市對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的認定標準確實不同。
僅從母公司的資產總額認定來看,2019年7月25日發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本市促進跨國公司地區總部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調整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總部型機構認定標準,將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母公司總資產要求放寬至2億美元,將跨國公司總部型機構母公司總資產要求放寬至1億美元。
而北京市《關於鼓勵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的若干規定實施辦法》規定,母公司的資產總額不低於4億美元。
由於認定標準不一樣,僅從跨國公司總部數量上對比,顯然意義不太大。相比之下,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是一個硬指標,北京和上海孰多孰少?
據2020年9月8日普華永道和北京市商務局聯合發布的《2020北京市外資發展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北京市實際利用外資從1987年不足1億美元,提高到2019年142億美元。
而上海2019年實到外資達190.48億美元,規模創歷史新高,平均每天實到外資超5200萬美元(數據來自2020年1月10日舉行的上海市外資項目集中簽約儀式)。
這也就意味著,上海實際利用外資高出北京48.48億美元,上海顯示出總部經濟國際化的高水平。
北京適時修訂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政策
所謂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是指在總部制定的全球經營戰略的框架下,從區域級層面上對區域內數個國家的總公司各項活動(生產、銷售、物流、研究與開發活動、人才培養、融資)進行統籌管理和協調,並負責制定公司區域性經營戰略的組織形式。
跨國公司地區總部作為聯繫公司總部與海外子公司和分支機構的中間組織形式,在公司全球網絡體系中居於重要地位。目前,大部分跨國公司根據自身需要在華設立的地區總部選擇設在北京和上海,還有一些將地區總部設在深圳、廣州等地。
北京作為首都,發展總部經濟的眾多優勢十分明顯。作為全國唯一一個既有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又有自貿試驗片區的城市,在國務院批覆的試點方案中,明確提出鼓勵跨國公司設立研發中心、離岸服務中心、經營總部。這必將對國際國內高端總部企業形成持久的凝聚力。
最新的消息是,北京近期又修訂完善了總部經濟發展政策。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穎津日前在2020中國總部經濟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最新一輪總部政策修訂已經進入尾聲,首次實現了總部企業資金支持和高管高端人員落戶、住房、子女入學等配套支持多項政策集成。新政策經過市政府審議後將很快發布實施,在促進北京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將發揮重要的引領作用。
據了解,新政策重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鼓勵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並增設研發設計中心、運營銷售中心與財務結算中心等功能。
趙弘對此給予積極評價,他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總部企業是構建首都「高精尖」經濟結構的重要推動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下,北京新政策鼓勵總部企業增資本、擴功能,無論在資金支持、資金獎勵、人才引進,以及在服務保證等方面,推出了力度更大、措施更實、受益面更寬的舉措,這必將成為推動首都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責編:楊百會
(版權屬《中國經濟周刊》雜誌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