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曲作者:鄧雨賢
協奏·伴奏:中國中央樂團交響樂隊
指揮:楊春林·黃曉飛
編曲&簫獨奏:詹永明
樂曲採用了傳統的三段體變奏手法,以洞簫與弦樂及鋼琴的演奏形式,在優美動人而富有情感的旋律襯託下,描繪出年輕女子望月思情郎的哀愁心情。
《月夜愁》是閩南語歌曲之中「四月望雨」之中的一首。「四月望雨」指的便是《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雨夜花》。它們至今仍然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不時地被記憶著、歌詠著。
《月夜愁》創作於1933年,當時它的詞作者周添旺24歲,正值「少年不知愁滋味,欲賦新詞強說愁」的年紀。當時的臺北,人少車稀,幽靜的三線路常是情人相約散步的好地方,尤其在月光下更加浪漫繾綣。然而這樣羅曼蒂克的氣氛,在傷心人眼裡看來更是點滴在心頭。年少已感的周添旺便以「怨嘆月暝」「憂愁月暝」「無聊月暝」,層層訴說對月的憂愁,真切表達失戀人無聊的心情。
這首曲子的譜曲很特別,它一共有17個小節,不合音樂常理的要求。而且還有了3個五音階之外的fa音,但是淡淡的哀愁,卻透過旋律,自然地宣洩出來。 「四月望雨」這些充滿臺灣特有情調、讓人一聽便難以忘懷的悠悠旋律,全都出自於一人之手——作曲家鄧雨賢。他在創作上的卓越才華令人為之驚嘆,被尊為「臺灣民謠之父」。最為難能可貴的是,他的作品總能在巧妙運用西方音樂理論及技術之餘,又帶有誠摯而樸素的臺灣民謠風味,此種中西融合的特有情味,最令後人讚頌不已。(文:朝夕)
明月如霜,中秋快樂。
(上海笛子沙龍王玉書老師書法)
【演奏家百科】
詹永明教授
詹永明、著名笛子演奏家,教育家。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碩士生導師,管樂教研室主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竹笛學會副會長、趙松庭笛子藝術研究會榮譽會長,新加坡華樂總會理事,新加坡笛子學會會長,新加坡國立大學藝術中心華樂分級考試編委(笛子教材主編),南洋藝術學院、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特聘教授等職。
詹永明在八十年代初在中國文化部舉辦的民族器樂獨奏比賽中名列榜首(笛子組第一名)而蜚聲樂壇。幾十年來在國際國內的音樂比賽中頻頻獲獎,從事笛子教育工作以來為國內外培養了一大批笛子優秀人才成績顯著;在學術與科研上對中華笛文化系列研究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並在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演出及講學;足跡遍及亞非歐羙各國和地區,被人們譽為「神奇的魔笛」,更被《華盛頓郵報》稱為「當今傑出的演奏家」。
詹永明是當今笛壇傑出代表人物之一。1988年被首批評定為中國國家一級演奏員;1991年享受中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7年移居新加坡並任教於新加坡南洋藝術學院,2004年應聘任上海音樂學院民樂系教授,2013年他的《中國竹笛專業主幹課》被上海市教委評選為重點項目課程與上海音樂學院精品課程。他的事跡被收錄在《中國當代文藝名人錄》、《中國音樂家辭典》、《世界當代名人錄》。
⊙素材整理於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繫我們,立即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