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陝健醫二一五醫院胸外科聯合多學科成功搶救一例重症胸外傷患者
近日,一位因攪拌機絞壓胸腹部及左上肢的重症胸外傷患者在二一五醫院急診科、胸外科、創傷骨科、普外科、手麻科等多學科共同努力下成功脫險,再一次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在對患者病情與手術方案進行細緻的討論後,由醫院胸外科、創傷骨科、普外科、手麻科等科室專家組成的醫療團隊立即對患者進行急診手術搶救。胸外組經胸腔鏡輔助行雙側胸腔探查見左側4-12肋骨骨折,其中4-10肋骨成粉碎性骨折,左肺下葉廣泛挫裂傷,胸腔積血2000餘毫升,雙側膈肌破裂、肝臟完全疝入右側胸腔。普外組探查腹腔積血1000餘毫升、脾臟破裂。
-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康復科:新冠肺炎多學科聯合診療+遠程康復
三、改善方法與實施過程為了更好地解決的康復需求,提升康復服務質量,抗疫前、後方互相聯動,根據前方反饋回來的病人呼吸、軀體及心理功能障礙等情況,我科後方人員積極聯合重症醫學科、呼吸與危重症學科、心理科及護理團隊等多學科,對新冠肺炎的康複診療進行討論。我們聯合多學科團隊協作,開展新冠肺炎多學科聯合診療+遠程康復服務工作。
-
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多學科聯合成功搶救一名高鉀血...
膠東在線消息,12月7日晚8時許,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急診科、重症醫學科、腎內科、血液透析室聯合成功搶救一名嚴重腎衰、高鉀、心衰、呼吸心跳停止患者,這也是山東省立醫院集團魯東醫院完成的首例急診血液透析。
-
心臟破裂死亡率達八成,港大深圳醫院多學科攜手「鬼門關」搶人
自2012年7月開業,港大深圳醫院即大力推行多學科團隊協作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MDT )針對某一疾病進行臨床討論會,從而制定出治療方案。2019年6月,醫院正式開放多學科聯合門診。同時,醫院未來二期建設還將打造多學科中心,堅持以病人為中心和以多學科專家組為依託的診療模式有機結合,保障患者能夠得到最規範化的診療方案,造福深圳市民。
-
鹹陽市第一人民醫院:人命關天 搶救生命是唯一選擇!
神經外科一病區重症監護室這樣一名患者他是一名環衛工人工作時意外被撞導致頭部嚴重來院時意識不清、沒有身份證明、無法迅速和家屬取得聯繫醫院緊急開通綠色通道為他手術後挽救了他的生命曾經,當大多數人還在睡夢中,和叔已經開始了一天的工作,穿著橘紅色的工作服,頂嚴寒,冒酷暑,風雨無阻,年復一年
-
患者心臟破裂生命堪憂 湘雅二醫院醫生緊急開胸搶救
紅網時刻1月15日訊 (通訊員 康路偉 董阿蘭)近日,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第九黨總支心血管外科第一黨支部書記趙元教授在嶽陽市平江縣人民醫院定點幫扶期間,通過緊急非體外開胸探查手術,成功救治一名外傷引起的遲發性心臟破裂患者,患者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正在逐漸康復中。
-
成都市新津區人民醫院多科協作救治高難度骨折...
日前,成都市新津區人民醫院及時啟動綠色通道、多科協作,順利完成一例高難度胸椎爆裂骨折內固定術,展現出醫院多部門高效精準的專業急救能力和和診治水平。高處墜落致多發性傷情命懸一線20多天前,41歲的患者劉女士(化名)被送入成都市新津區人民醫院急診科,她因為從高處墜落致胸椎爆裂性骨折並截癱,當即出現胸部以下感覺和運動消失,同時伴有雙側多根肋骨骨折、雙肺挫傷、雙側血氣胸等多項併發症。入院時傷情十分危急,醫院立即啟動了綠色就醫通道,迅速為患者進行了全面檢查並送入重症醫學科,為患者贏得了黃金搶救時間。
-
東莞市人民醫院全力打造「六大中心」
東莞市人民醫院院長蔡立民等參加揭牌儀式。他表示,骨科萬江三區的成立,不僅能更好地滿足骨與軟組織腫瘤患者的就診需求,更有助於骨科專業化發展,是骨科服務能力、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的新發展和新提升。而更重要的,或許是為東莞及周邊地區群眾提供更優質的醫療服務。
-
戰疫啟示錄 | 組織、專業、信息三位一體,看鄭州市中心醫院如何...
連鴻凱介紹,之所以成立內鏡、介入診斷操作治療管理的高級別專家組,一是考慮到在院患者的治療及醫院長期形成的專科特色,一是基於醫院始終堅持的疫情與正常診療業務「兩手抓,兩手都硬」的原則,更重要是滿足疫情期間患者正常的醫療服務需求,「全面系統的防控,讓我們有信心繼續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保駕護航。」
-
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邁入「2.0時代」
從2019年啟動籌備至今,已經引進了學科帶頭人並搭建了專業團隊,藉助強大的學科群實力,該院產科將為孕產婦提供更好的生命保障和更加及時的醫療服務。新生兒科同樣是惠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重點建設科室之一,醫護團隊現有醫護人員25人,其中高級職稱3人、中級職稱7人,能診治新生兒科各種疑難、急危重病例。
-
老當益壯醫者心——記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安友仲
日前,中國僑聯公布第八屆「中國僑界貢獻獎」獲獎名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安友仲主任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安友仲,現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重症醫學學系主任。作為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學科帶頭人,安友仲醫學基礎修養廣博,重症醫學臨床經驗豐富,在重症病人治療領域他十分注重整體支持治療,注重(原發)「病」與(危重)「症」兼治,使大量危重病人轉危為安。
-
山西白求恩醫院成立婦科腫瘤多學科協作診療中心
山西晚報訊(記者 薛琳 通訊員 胡靜)6月12日,山西白求恩醫院婦科腫瘤多學科協作診療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由該院腫瘤中心牽頭,婦產中心、介入科、病理科、放射科、核醫學科等多個科室聯手搭建。為給婦科腫瘤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精細的診療服務,該院腫瘤中心於近日組建了專業團隊,開設了婦科泌尿生殖腫瘤科,以婦科腫瘤、泌尿及生殖系統腫瘤的綜合治療為特色。「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和醫學診療環境的不斷改善,多學科協作(MDT)在腫瘤領域的優勢愈發彰顯,也逐漸成為腫瘤規範治療的趨勢,在醫療領域備受推崇。」
-
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優化促進學科大發展
2020年5月29日,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二病區從原來的神經外科分離出來,從3號樓17樓搬遷至9樓,與位於8樓的骨科一病區毗鄰。至此,湘潭市第一人民醫院骨科從最初外科的一個分支十幾張床位,逐步發展到今天的二層樓二個病區共計150餘張病床的大科室,以主任梁培雄、易紅衛教授為首的骨科團隊,技術實力雄厚、專業精細化、人員密切協作,能診治骨科各種危重疑難急診與常見病和多發病。
-
港星李兆基肝癌病逝 多學科聯合診療是治療「王道」
據香港媒體報導,由於肝癌細胞擴散到肺部搶救無效,「港片四大惡人」之一的李兆基於6月2日夜裡與世長辭,終年69歲。李兆基港片反派形象深入人心,最終沒有逃過肝癌的折磨。
-
德州市人民醫院成功搶救一名異位妊娠破裂罕見高血鉀危急值患者
「腹痛、乏力、暈厥、出血2300ml……」面對著患者這樣危急的時刻,德州市人民醫院婦科醫師臨危不亂,用專業的判斷和技術將患者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患者各項指標趨於穩定,簡短的一個半小時,對於陳燕燕醫生來說卻無比漫長。剛才專注緊張的搶救使陳燕燕冒出一身汗水,看到患者情況一切正常,能夠成功將病人在死亡線上拉回來,陳燕燕終於鬆了口氣、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如今,患者王女士已經健康出院,並給醫院婦科病房及醫生陳燕燕送來了感謝信和錦旗,向其表示由衷感謝。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重症醫學科:一群與死神「搶命」的人
目前重症醫學科一共外派76人,其中醫生8人,呼吸治療師8人,護理60人。武漢前線:他們帶危重患者穿越「生死線」2月20日12時57分,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16病區的醫生突然發出緊急求援:病區有位47歲的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後病情持續加重,需要氣管插管行有創呼吸機治療。
-
鄭州市骨科醫院王華偉:家中「不合格」的兒子,醫院疫情防控的英雄
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高發期,雖然家屬說無武漢人員接觸史,但醫院已經啟動一級應急防護措施,按照疑似病例而就地搶救治療原則,收入重症醫學科。隨後,重症醫學科啟動科室應急小組,按疑似病例接診程序、流程化布置後,立即將患者轉入重症醫學科負壓病房搶救治療。 這期間,醫院領導多次組織鄭州市骨科醫院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小組專家成員會診討論,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院外專家網絡會診,根據患者指標的動態變化逐一排除;正值疫情高發期,王華偉囑咐家屬自我觀察、做好自我防護。
-
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華西專家「在位」幫扶 促學科快速發展
四川新聞網成都6月1日訊 5月30日,金堂縣第一人民醫院·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金堂醫院(以下簡稱為華西金堂醫院)在心血管內科示教室舉行了胸痛中心培訓會。會議特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血管內科醫學碩士、副主任醫師王華教授為大家授課,華西金堂醫院心血管內科、急診科、重症醫學科等相關科室共40餘人參會。會上,王華教授以《ESC指南:STEMI患者的管理》為題,為大家解讀了ESC指南中診療流程、溶栓、PCI術、藥物治療等。在病房裡,王華教授對5名患有心肌梗死的患者進行了教學查房。
-
思變·院長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院長秦環龍:加快復工復產後,醫院...
任何時候安全都是底線,在滿足老百姓剛性醫療需求的同時做好分區分級防護在過去的3個多月裡,不少患者因不敢到醫院就醫,延誤了病情。我們已經收治了幾起典型病例。如,一位原本血糖控制很好的患者,突然昏迷,送到醫院時發現是酮症酸中毒。還有腫瘤患者、胃穿孔患者、孕婦合併發燒的疑似患者,因害怕而拖延了救治時間,差一點造成不良後果。
-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眩暈中心將開設多學科協作門診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和學科帶頭人、眩暈中心負責人王豪介紹,內耳是維持身體平衡最重要的器官,眩暈大部分是由內耳疾病引起的。目前,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眩暈中心每年診治眩暈疾病患者約4000例,為本地區及周邊地區眩暈患者解決疾苦,並成立了全院眩暈多學科合作診療團隊(MDT),為疑難眩暈疾病患者提供更全面、精確的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