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再為女性發聲,女性不該被胡亂定義,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

2020-09-03 橘子怕劇荒

馬伊琍說: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標籤實在太多,想必不少女性都聽過這些話:&34;、&34;、&34;。

似乎女性生來就被打上了&34;的標籤,可總有那麼一群人,帶著不一樣的想法。比如,一直敢說的&34;馬伊琍,就在這個繁雜的世界裡活出了強大的模樣。

她是《奮鬥》裡勇敢去愛的少女夏琳,也是《還珠格格》裡溫柔可人的格格紫薇。她可以是《我的前半生》裡的作天作地氣的人牙痒痒的羅子君,也可以是《找到你》中灰頭土臉疼愛孩子的小保姆。

熒幕上的她形象多變,性格不一,可生活中的她卻是一個十分有韌勁的,很敢說的&34;。

她會為了女性獨立而發聲,也會表達自己的感情觀:如果男人愛的不是你的內在,那就儘早的離開他。

如此三觀正又颯的姐姐,很難不讓人愛上。

也難怪當初即便遭遇了感情的背叛,她也可以大氣的說出&34;這樣的話,狠狠地打了想要看她笑話的那群人的臉。

&34;的老話一直廣為流傳,但現實中的姐弟戀卻很少被人看好。更何況,馬伊琍大了文章八歲,這樣的年齡差,不知道多少人暗地裡笑她&34;。

可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毅然地選擇了那時並不出名的文章步入婚姻。

而那時候,文章也的確是愛著她的,就連二人女兒的小名都是甜蜜的&34;。

只是事與願違,人心易變。當年文章在《非常靜距離》裡說:&34;

而當他被&34;之後,曾經的美好全部化為雲煙。所有人都等著看&34;女人的笑話,卻發現沒有預想中的狗血雞毛,也沒有互相抨擊,有的只是一個成熟女人的灑脫和冷靜。

故事最後的結局並不完美,馬伊琍也是體面的和過去告別。不埋怨,不自憐,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往下一站走去。

而近期,馬司令又很敢的提出:是時候我們一起來梳理一遍自己吧。

在《女人30+》中,馬伊琍提出: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

在隨後的採訪中,被問道,現在是否還期待愛情?

她更是笑著回答,當然了,女人永遠擁有愛的權利。

聽到她的回答,我忍不住為她鼓掌,姐姐真是太棒了。大多人對於大齡女青年的偏見,似乎到了一定的年紀期待愛情是個羞恥的事情。

但並不是,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是美麗或是平凡,都有追求愛與被愛的權利。這是上天賜給每個人的禮物,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收回。

有時候一旦到了某個階段似乎就到達了人生的分水嶺。年輕時候的無憂無慮敢作敢為,到了這個階段反而有些束手束腳的了,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幹涉你的生活。

鋪天蓋地的都是再不瘋狂就老啦,趁著年輕一定要做的幾件事。身邊剛入職的小弟弟小妹妹,看著年紀輕輕,沒幾天就給你下了紅色喜帖。

親戚都在明裡暗裡地說,不要挑了,你已經三十多歲了,你再不生孩子以後都不好生了。

出去聚會,看著朋友姐妹們帶娃遛娃,是不是偶爾也會迷茫,自己也應該和大家過一樣的人生呢?

哪怕優秀如她們,時不時也會感受到社會的惡意。好比舞蹈家楊麗萍,僅僅因為一生未育,就被人評價她&34;。

好在楊麗萍老師並不為他人的言論煩惱,依舊是養花種菜,不亦樂乎。

面對爭議,戚薇則評論:不要隨便給女性下定義。

&34;李若彤也表示,不要因為年齡或者別人的目光,為自己的人生作出草率的決定。

巧的是,馬司令也曾說過:&34;

在這個快節奏的信息社會,人人都在販賣焦慮的年代,姐姐們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教導大家不要在乎別人對女性的定義。

也許會有人說了,人家多麼成功啊,我們當然是比不了了。

可是脫離明星的光環,大家也只是普通人,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隨著大流過著疲憊的生活。

並不是到了哪個年齡就必須結婚生子,這些只是別人對大部分女性的固有標籤而已。

同樣,這也是生活賦予我們的快樂,喜歡小孩的女孩就去生兒育女,同樣喜歡做出一番成績就去努力工作。在快速的社會裡放慢腳步,去感受一次花開,去看一次日落,去和朋友開開心心的去唱一首歌。

去認真地想想,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拋下社會為我們打上的標籤,也不在意條條框框帶給我們的束縛。

這一切並不是只有光鮮亮麗的女明星才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

如今的馬伊琍絲毫不見婚姻失敗帶來的頹喪,她努力工作,精緻的打扮自己,陪伴家人朋友開心度日。

歲月似乎也十分善待她們,一個找到自我的女人,不管在哪裡都會閃閃發光。

不去在乎社會的言論,不去看那些不公平的偏見,不糾結在過去的失敗之中無法自拔。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淪在失敗之中不敢向前的人。

正如馬伊琍所說,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

同樣,我們的使命也並不是隨著別人的目光結婚生子,過完別人所期待的一生。我們也就是我們,也許平凡,也許庸碌,但最終都是我們的生活,是我們自己想過的一生。

希望在這個忙碌社會裡,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因為相愛而在一起,也是因為愛情而誕下一個全新的生命。

拒絕標籤,拒絕焦慮,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

相關焦點

  • 馬伊琍為女性發聲,大談卵子真正使命,網友:夠勇敢
    近日,她在社交平臺上表達了自己對女性的一些看法,還提到了卵子的話題,引來了網友的熱議。提到這類話題很多網友會難以開口,多少有些羞澀,她卻可以從容面對,大方闡述自己的觀點,令人敬佩。,寫了一個很有趣的科普,講述女性排卵的時候,如果沒有受孕,這顆卵子會隨著經期排出體外,然後這位大夫竟然哭了。
  • 馬伊琍為女性發聲: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就在8月26號,年近半百的馬伊琍登上了熱搜,原因是她在一檔名叫《女人30+》節目上的言論,她勇敢表達出了自己對於懷孕的看法,她認為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這種言論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她在節目中說自己曾經看過以為醫生的一個科普,這個科普給她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位醫生在科普中說,如果在女性排卵的時候,這顆卵子沒有受精,就會隨經血一起排出,懷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離婚一年後,馬伊琍發聲: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作為演員,馬伊琍是低調的,沒有緋聞對象,沒有花邊新聞。最近好不容易上次熱搜,也不是為新劇宣傳,而是為了女性發聲。1在訪談節目《女人30+》中,馬伊琍談到了卵子、談到了懷孕、談到了女性價值。過去,馬伊琍認為卵子擁有很高的使命,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但看完《破卵》後,馬伊琍改變了自己的想法。
  • 馬伊琍為卵子發聲,被質疑營造獨立女性人設
    她說:「卵子的最終使命,並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就只是一顆受精卵。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此言論一出引起了廣大網友的廣泛討論,有質疑的,也有支持的。 馬司令不需要營造獨立女性人設,她就是。
  • 「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馬伊琍談女性價值被罵,你怎麼看?
    馬伊琍一段談「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的言論,上了熱搜!」……雖然一向站主流價值觀受到大眾支持的馬伊琍這次被罵,但我很認同她的觀點:「請不要用生育來定義和綁架女性,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
  • 馬伊琍為女性發聲,娛樂圈的獨立女性活成了什麼樣?
    在新一期《女人30+》節目中,談及女性社會價值問題時,馬伊琍提出「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它就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而已。通過這麼多年我們終於明白,女性在一個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在網絡上引起了熱議。
  • 馬伊琍:讓「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使命」
    馬伊琍說:「 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就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而已,通過這麼多年我們明白,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太多使命。」
  • 馬伊琍大談「卵事」,卵子≠受精卵,「獨立女性」人設卻遭群嘲
    「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8月27日,馬伊琍在最新一期的綜藝節目《女人30+》中再爆金句,她認為卵子的使命並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自由自在,做好它自己,沒必要去成為一個生命體。糖媽認為,獨立並不等於「特立獨行」,是否生孩子也不該是判斷標準,而是根據自身情況來。拋開馬伊琍不談,僅從生物學和社會學角度來說,這番卵子獨立論也是有瑕疵的。
  • 馬伊琍大談「卵事」:讓卵子成為它自己!女性不生娃才是獨立?
    在最近的一期《女人30+》節目中,馬伊琍談到「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被問到認為女性的價值是什麼的時候她回覆:「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為了成為母親,而是為了成為自己。」作為流量明星,兩個孩子的母親,這番言論一出,引發全網爭議,有6.5萬人參與了討論,話題閱讀量達到了3.4億。
  • 馬伊琍為女性發聲!女性的社會價值並非成為母親,網友贊活得通透
    近日,在《女人30+》中,馬伊琍表示自己曾覺得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情,但看完《破卵》之後她終於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而已。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而是為了成為自己。網友直呼馬伊琍活得通透——不應將生育這件事強加於女性,要求她們必須做一位母親才算「完整「。孕育生命是一種選擇,而非女性必須肩負的責任和使命。
  • 馬伊琍節目中談「卵子的使命」惹爭議,女性不應該淪為生孩子工具
    :「以前自以為當一顆受精卵產生時候,它的使命是成為受精卵,但是當我看完《破卵》之後,自己對卵子,以及對女性的看法有了改變。」 「卵子的最終使命不一定成為受精卵,它就是它自己,就像我們女性活在這個世界上的價值,並不是成為母親,而是要成為我們自己,讓那顆卵子去做它自己,不要給它賦予過多的使命」。
  • 馬伊琍舉例卵子談女性獨立,被質疑自相矛盾,是本真還是立人設?
    最近,在《女人30+》中,馬伊琍表示自己曾經認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但看了《破卵》之後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成為一個母親,是成為她自己!」馬伊琍說,「卵子的使命是成為自己,女性的使命也不是成為一個母親。」
  • 《女人30+》裡回首失敗婚姻,馬伊琍:女性的價值是成為她自己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龔衛鋒8月26日,在新一期《女人30+》節目中,馬伊琍回首失敗的婚姻,反思自己的過往。她談到在年輕的時候,曾經認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但看了《破卵》之後明白到: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成為一個母親,是成為她自己。
  • 44歲馬伊琍為自己而活,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30多歲覺得為孩子活著,40歲以後我是為自己活著,為自己活著,自己的父母、孩子、身邊的人才會高興。這樣的一種達觀,顯然是44歲馬伊琍歷經挫折而感悟到的。對於這個年齡的自己,顯然只有為自己而活才是最為恰當的。作為女性,離婚後的馬伊琍顯然更加樂觀豁然了。
  • 馬伊琍:卵子的使命不是受精卵 它可以是顆普通的卵子
    最新版的《女人30+》邀請了著名演員馬伊琍。這個已經40多的馬伊琍作為過來人分享了她看過的段子,並提出自己的感受。卻無意中把自己的言論推上了熱搜。具體是因為什麼事情呢?馬伊琍站在已婚媽媽的角度去詮釋一顆卵子的意義:身為一個女人,在這個社會我們可以成為老婆、女兒、我等角色,但不一定非要成為母親這個角色。這段話也在鼓勵所有女性要認清自己的價值和自己想要的生活。
  • 馬伊琍發表「卵子論」遭群嘲,她的「獨立女性」人設也要崩了?
    近日,馬伊琍在節目《女人30+》中談到女性話題,她先談到女性排卵問題,還說原本以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卵子有那麼高的使命。,是為了成為自己 。,但看了《破卵》之後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
  • 離婚一年後,馬伊琍談女性社會價值: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世間萬千美好,與你一同分享~昨天,離婚一年的馬伊琍重回大眾的視線,她在訪談節目上的一句話在微博上掛了一天,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一顆受精卵,它就可以只是一顆卵子而已。馬伊琍在訪談節目《女人30+》中說:「20多歲的時候為父母活著,30多歲為孩子活著,40多歲我是為自己活著。
  • 馬伊琍為女性發聲,稱女人要活出自己
    8月26日,在某綜藝節目中,馬伊琍談到曾經認為懷孕是一件挺重要的事,但看了《破卵》之後明白: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不是成為一個母親,而只是成為她自己!,畢竟隨著社會的發展,網友們對於女性的話題都是比較敏感的,而且只要是女性話題,那必然會在網絡上面有著非常大的爭議。
  • 馬伊琍「卵子論」引爭議,女人生不生孩子自己說了不算?
    ,她在訪談節目《女人30+》中的這段話圈粉無數:「女性活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馬伊琍有資格說這句話嗎?當然!馬伊琍已經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她曾經被某醫院專家「沒有受精的卵子是在哭泣」這種說法打動,認為生育是女性很重要的功課,如今調轉槍口,主張「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是什麼帶給她這樣的變化和勇氣?
  • 馬伊琍: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
    導語:在某節目中,馬伊琍說出了這樣一番言論:卵子的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顆卵子。不僅僅如此,更是頻頻為女性發聲。不過對於她發聲的內容網友們都是抱著一個褒貶不一的態度。講述女性排卵的時候,如果沒有受孕,這顆卵子就會隨著經血一起排出。那位大夫稱是它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