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伊琍說: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
這個社會對於女性的標籤實在太多,想必不少女性都聽過這些話:&34;、&34;、&34;。
似乎女性生來就被打上了&34;的標籤,可總有那麼一群人,帶著不一樣的想法。比如,一直敢說的&34;馬伊琍,就在這個繁雜的世界裡活出了強大的模樣。
她是《奮鬥》裡勇敢去愛的少女夏琳,也是《還珠格格》裡溫柔可人的格格紫薇。她可以是《我的前半生》裡的作天作地氣的人牙痒痒的羅子君,也可以是《找到你》中灰頭土臉疼愛孩子的小保姆。
熒幕上的她形象多變,性格不一,可生活中的她卻是一個十分有韌勁的,很敢說的&34;。
她會為了女性獨立而發聲,也會表達自己的感情觀:如果男人愛的不是你的內在,那就儘早的離開他。
如此三觀正又颯的姐姐,很難不讓人愛上。
也難怪當初即便遭遇了感情的背叛,她也可以大氣的說出&34;這樣的話,狠狠地打了想要看她笑話的那群人的臉。
&34;的老話一直廣為流傳,但現實中的姐弟戀卻很少被人看好。更何況,馬伊琍大了文章八歲,這樣的年齡差,不知道多少人暗地裡笑她&34;。
可她不在乎別人的看法,毅然地選擇了那時並不出名的文章步入婚姻。
而那時候,文章也的確是愛著她的,就連二人女兒的小名都是甜蜜的&34;。
只是事與願違,人心易變。當年文章在《非常靜距離》裡說:&34;
而當他被&34;之後,曾經的美好全部化為雲煙。所有人都等著看&34;女人的笑話,卻發現沒有預想中的狗血雞毛,也沒有互相抨擊,有的只是一個成熟女人的灑脫和冷靜。
故事最後的結局並不完美,馬伊琍也是體面的和過去告別。不埋怨,不自憐,堅守著自己的人生往下一站走去。
而近期,馬司令又很敢的提出:是時候我們一起來梳理一遍自己吧。
在《女人30+》中,馬伊琍提出:女性在社會上的價值,並不是為了成為一個母親,我們是為了成為自己。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不要賦予它過多的使命。
在隨後的採訪中,被問道,現在是否還期待愛情?
她更是笑著回答,當然了,女人永遠擁有愛的權利。
聽到她的回答,我忍不住為她鼓掌,姐姐真是太棒了。大多人對於大齡女青年的偏見,似乎到了一定的年紀期待愛情是個羞恥的事情。
但並不是,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是美麗或是平凡,都有追求愛與被愛的權利。這是上天賜給每個人的禮物,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就收回。
有時候一旦到了某個階段似乎就到達了人生的分水嶺。年輕時候的無憂無慮敢作敢為,到了這個階段反而有些束手束腳的了,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幹涉你的生活。
鋪天蓋地的都是再不瘋狂就老啦,趁著年輕一定要做的幾件事。身邊剛入職的小弟弟小妹妹,看著年紀輕輕,沒幾天就給你下了紅色喜帖。
親戚都在明裡暗裡地說,不要挑了,你已經三十多歲了,你再不生孩子以後都不好生了。
出去聚會,看著朋友姐妹們帶娃遛娃,是不是偶爾也會迷茫,自己也應該和大家過一樣的人生呢?
哪怕優秀如她們,時不時也會感受到社會的惡意。好比舞蹈家楊麗萍,僅僅因為一生未育,就被人評價她&34;。
好在楊麗萍老師並不為他人的言論煩惱,依舊是養花種菜,不亦樂乎。
面對爭議,戚薇則評論:不要隨便給女性下定義。
&34;李若彤也表示,不要因為年齡或者別人的目光,為自己的人生作出草率的決定。
巧的是,馬司令也曾說過:&34;
在這個快節奏的信息社會,人人都在販賣焦慮的年代,姐姐們簡直就是一股清流教導大家不要在乎別人對女性的定義。
也許會有人說了,人家多麼成功啊,我們當然是比不了了。
可是脫離明星的光環,大家也只是普通人,做著朝九晚五的工作,隨著大流過著疲憊的生活。
並不是到了哪個年齡就必須結婚生子,這些只是別人對大部分女性的固有標籤而已。
同樣,這也是生活賦予我們的快樂,喜歡小孩的女孩就去生兒育女,同樣喜歡做出一番成績就去努力工作。在快速的社會裡放慢腳步,去感受一次花開,去看一次日落,去和朋友開開心心的去唱一首歌。
去認真地想想,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拋下社會為我們打上的標籤,也不在意條條框框帶給我們的束縛。
這一切並不是只有光鮮亮麗的女明星才可以做到,我們也可以做到。
如今的馬伊琍絲毫不見婚姻失敗帶來的頹喪,她努力工作,精緻的打扮自己,陪伴家人朋友開心度日。
歲月似乎也十分善待她們,一個找到自我的女人,不管在哪裡都會閃閃發光。
不去在乎社會的言論,不去看那些不公平的偏見,不糾結在過去的失敗之中無法自拔。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沉淪在失敗之中不敢向前的人。
正如馬伊琍所說,卵子的最終使命不是成為受精卵,它可以只是一個卵子。
同樣,我們的使命也並不是隨著別人的目光結婚生子,過完別人所期待的一生。我們也就是我們,也許平凡,也許庸碌,但最終都是我們的生活,是我們自己想過的一生。
希望在這個忙碌社會裡,所有人的人生,都是因為相愛而在一起,也是因為愛情而誕下一個全新的生命。
拒絕標籤,拒絕焦慮,讓那顆卵子成為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