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老人躺在地上,滿臉是血,我有點緊張、害怕,但更覺得應該去幫助她。」羅明汶說。這個內斂得有點不善言談的高一學生,在談到為什麼救助老人時,語氣變得十分堅定,他補充道:「如果再遇到同樣的情況,我還是會義無反顧地這麼做,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做的。」
近日,許多人為嶽池縣一名救助車禍老人的高中生點讚。在面對「路遇因車禍受傷的老人,救,還是不救?」的靈魂考問時,他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和實際行動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也激勵著越來越多的人思考、反思。
12月3日
教育導報微信公眾號
報導了羅明汶的事跡
點讚!老人被車撞傷,路過的嶽池少年暖心救助
12月18日
人民日報微信的推送
更讓全國人民都認識了他
網友紛紛為羅明汶點讚
那麼,事情的經過是怎樣的呢?羅明汶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什麼給了他「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勇氣?12月22日,《教育導報》記者來到羅明汶的學校和家裡一探究竟。
一次不平常的遲到
11月21日早上7點半,四川師大學附屬第七實驗中學高一(4)班班主任鄧宜吉像往常一樣到班上清點學生人數,她發現,學生羅明汶的位置還空著。「我當時很吃驚,羅明汶常常是最早到教室的,從來沒有遲到過。」鄧宜吉說,「我更擔心他是不是出了意外。」
羅明汶
過了十多分鐘,羅明汶終於平安趕到學校,他對老師說,自己在上學路上遇見一個車禍受傷的老人,司機跑了,他一直守著老人,直到警察和醫生趕到。聽完他的解釋,鄧宜吉半信半疑,但幾個從初中就跟羅明汶同班的學生紛紛為他擔保,告訴她:「羅明汶從來不撒謊,他常常會扶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
受傷老人親屬為羅明汶送來錦旗
兩天過後,鄧宜吉的疑慮完全被打消。受傷老人的親屬為學校和羅明汶送來了表示感謝的錦旗。警察調取的道路監控錄像也顯示,當天早上6點50分,一位老人被電動兩輪車撞倒,司機查看老人情況後騎車逃離。隨後,一個騎自行車男生路過,發現受傷老人後,他立即停車,來到老人身邊,先是脫下自己的外套,披在老人身上,由於天下著雨,他又為老人撐起傘,一刻也不曾離開。期間他不斷向路過的車輛招手求助。
這個男生正是羅明汶,回憶起當天的情境,他歷歷在目。
「我努力向路過的車招手,但是大多都放慢速度看了看,就離開了。」羅明汶說,「有一輛車停了下來,我向他們求助,他們說,先打110,但他們著急上班,不能幫我打。」又過了幾分鐘,才終於有一位三輪車師傅借了手機給他,兩個人一起守在老人身邊,直到警察和醫生趕到。
羅明汶探望受傷老人
羅明汶告訴記者,雖然幾次求助失敗,上課時間也越來越近,但他沒有想過提前離開。他說:「我相信世界上還是好人更多,果然,我們得到了三輪車大哥的幫助。」在他看來,自己和三輪車大哥的舉動都很平凡,因為大多數人都會這麼做。
把教導聽進耳裡、記在心裡
平凡的善舉卻感動了許許多多人。
受傷老人的家屬在送來錦旗時,拉著羅明汶的手,熱淚盈眶地說:「好孩子,好孩子,謝謝你呀!救了我家老婆子的命。」
受傷老人親屬對羅明汶表示感謝
班主任鄧宜吉說:「羅明汶同學毫不猶豫伸出援手,幫助危難中的老人,令人欽佩。他心地善良、行動果敢,彰顯了互助美德、弘揚了社會正氣,應予以表揚和鼓勵!」
校長郭開全說:「羅同學有路見不平的正義感,但並不盲目施救,而是理智地向成年人求助,既能見義勇為,又會冷靜思考,這正是我們要培養的學生。」
同學徐溪說:「以前,總以為見義勇為在教科書裡、在歷史故事裡,沒想到就在我們身邊,他值得我們學習。」
而最為之欣慰的則是羅明汶的父母,爸爸羅先明說:「我從心底為娃兒的舉動感到驕傲,樂於助人、見義勇為是社會需要的,也是我們期待的。」他和羅媽媽常年在外打工,羅明汶和姐姐是由外公外婆從小帶大的,他們常常教育兩個孩子,要懂得感恩、孝順,在家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在外要禮讓其他老人。
羅明汶和他的父母
羅明汶的外公外婆在城郊的老家種了十幾畝地,養著家禽。外公留在老家照看,外婆則每天城裡城外來回跑,給孩子們做好飯後,再回老家幫忙。「婆婆常常告訴我和姐姐,要懂事、聽話、好好學習,不然對不起她這麼奔波。」羅明汶聽在耳裡、記在心裡,在學校,認真聽課,從不遲到早退、惹是生非;放學後,主動承擔掃地、洗碗等家務。14歲以後,他還常常下地幹活,收割小麥、水稻時,他都在田間地頭幫忙。
羅明汶和外婆
「內斂、認真、有禮貌、說到做到、有責任感。」僅僅相處了半年,就給班主任留下這麼多印象。鄧宜吉說:「雖然他很少主動找老師交流,但總是有問必答。他是班上的體育特長生,每天有一節晚自習要參加訓練,但各學科老師布置的作業、交代的任務,他都按時按量完成。」體育生有獨立的大課間訓練活動,鄧宜吉常常看到他在幫助同學們搬完體育器材後,才前往自己的場地。
「還要加油!還要努力!」
羅明汶讀六年級時,就和讀初中的姐姐一起上體育教練課。教練吳超玉說:「羅明汶看著斯文內向,但體育方面一點就通,許多動作、標準、要求,一教就會,又能吃苦,是個難得的好苗子。」在他的建議下,羅明汶小學畢業後,參加了四川師範大學附屬第七實驗中學的體育特招考試,不僅順利通過考核,還獲得了學校的體育特長生助學金。
那一年,四川師範大學附屬第七實驗中學開始布局初中生體育教育,指定體育教師易楊擔任一個班的班主任。「我們班娃娃都很活潑,學校希望我發掘他們的體育潛能,訓練出一批特長生。」體育老師當班主任,易楊坦言,「我也是第一個吃螃蟹,不知如何下手。」
羅明汶正好在他班上,第一節體育課的測試,他就發現羅明汶體育基礎很紮實、動作很規範。「撿到這麼一塊『寶』,我一下子就有信心了。」更令易楊驚喜的是,羅明汶不但自己很有衝勁,還常常幫助其他同學,糾正動作、分享經驗、加油鼓勁,為他減輕了許多負擔。僅僅過了一年,班級就在校運會上一戰成名,綜合積分全校第一,總分比第二名多了60多分,其中,羅明汶貢獻了100米短跑、1500米長跑、跳高的第一名。
「除了天賦,羅明汶突出的體育成績還與刻苦地訓練有關。」易楊告訴記者,有一次,他注意到羅明汶跛著腳還堅持訓練,一連三天,他察覺到不對勁,帶著羅明汶去醫院檢查,才發現是小腿輕微骨裂。原來,周末時,羅明汶在家崴了腳,他沒有告訴任何人,還堅持訓練。
「我還能參加訓練嗎?他當時淚眼汪汪地問我,還是第一次見到他那麼驚慌。」易楊安慰道:「你先好好休息,等恢復了還能繼續訓練的。」不能訓練那段時間,羅明汶就去圖書館看了許多關於科學運動的書籍。
由於發現及時,恢復狀況良好,羅明汶趕上了那一年的嶽池縣中小學生運動會,在跨欄比賽中拿了第一名,但在隨後的廣安市中小學生運動會上僅獲得第二名,幾年來一直無法超越。「我的短期目標是,拿一個全市運動會的第一。」他頓了頓,接著說,「以後我還想拿全省第一、全國第一。」
高中畢業考進國內知名的體育院校,是羅明汶求學路上的目標,他說:「為此,我不僅要加強體育訓練,更需提升文化成績,還要加油!還要努力!」
短 評
有少年如羅明汶,人心就不會倒
近些年來,「老人倒地,扶,還是不扶」的話題備受社會爭議。扶,擔心「扶」出麻煩,惹禍上身;不扶,有違尊老、助人的社會公德,於心不忍。那個早晨,沒有停車的車主中,可能就有人陷入了「扶與不扶」的糾結,但16歲的羅明汶用實際行動作出了響亮的回答。
羅明汶的善良,源自他從小生活的家庭環境、外公外婆長期的耳濡目染。當然,也離不開我們廣大中小學校日復一日、堅持不懈對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
近些年,不斷有像羅明汶一樣善良的學生湧現出來。如今年9月,成都中醫藥大學的兩位學生彭婕婷、陳家利在常德火車站,跪地對昏倒路人實施了20多分鐘的急救;10月底,上海一位老伯突發疾病暈倒在地,也是一名高中生迅速上前對老伯進行心肺復甦;還有小學生遵守誠信歸還地鐵人員5元車費,初二男孩為阿爾茲海默症外婆發明認人神器「勿忘我」……當成年人還在利益和道德間猶豫的時候,少年們已經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一次次用純粹友善的心靈打動著我們。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一代又一代少年成長為國之棟梁,也將肩負起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重任。羅明汶的善舉猶如冬晨冷雨中的一束光,讓我們看到了國家未來的希望。春晚小品《扶不扶》感嘆:「人倒了咱不扶,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有少年如羅明汶,人心、公義就不會倒。期待更多像他一樣見義勇為、樂於助人的少年和成年人,我們的社會就會湧現出更多溫暖的正能量,驅散所有「寒意」。
文/圖 | 鍾興茂 葛仁鑫
視頻 | 葛仁鑫
評論 | 郭路路
編輯:張尚 | 責編:向穎 | 審核:劉磊
在這裡,見證教育無限可能!
微信號 : jydb1988
新浪微博:@教育導報1988
地址:成都市上南大街49號吉祥大廈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