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2020-12-22 中國網河南頻道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抗議政府停止資助新冠科研機構

2020-05-25 15:24:21

來源:人民網

  |  

作者:譚晶晶

| 字號:

A+

A-

77諾獎得主聯名譴責】77名美國諾貝爾獎得主日前聯名發表公開信,抗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近期停止資助從事冠狀病毒傳播研究的、曾與中國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的非政府組織「生態健康聯盟」。

據美國《科學》雜誌網站刊載,在這封致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長亞歷克斯·阿扎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弗朗西斯·科林斯的公開信中,這些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化學獎及物理學獎得主提出,這一行動開啟了幹預科學研究、損害公眾信任的「危險先河」,並對此表示「嚴重關切」。

公開信說,多年來,總部位於紐約的生態健康聯盟一直從事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資助的冠狀病毒和其他傳染源研究,重點研究這些病毒如何從動物宿主傳播給人類。這一機構與多國科學家開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包括中國武漢的研究人員。「要控制新冠疫情不斷蔓延並防止下一輪疫情,現在正是需要支持這類研究的時候。」

公開信提到,美國總統川普此前曾回應一名記者的提問,這名記者當時錯誤地聲稱生態健康聯盟有數百萬美元資金資助了武漢的科研人員,而在幾天之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4月24日就突然中斷了對生態健康聯盟的資助。

諾獎得主們在公開信中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告知生態健康聯盟,中斷對其資助是因為「其項目成果與計劃目標以及國家衛生研究院的優先順序不相符」,但這樣的解釋很「荒謬」。他們要求阿扎和科林斯徹查這一事件,並採取適當措施糾正這種不公正行為。

5月20日,美國生物化學和分子生物學學會也發表了致科林斯的公開信,這封公開信由31家科學團體聯合署名。公開信說,生態健康聯盟的科研目標是冠狀病毒傳播,但卻被與謠言混為一談,這非常令人擔憂。生物醫學研究離不開國際合作,這一事件卻將國際合作「描繪成一種威脅」。

這31家科學團體還在公開信中表示,眼下正是科學界需要公眾信任攜手抗疫之時,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卻選擇此時將科學政治化。希望該機構能在此事的決策過程中「保持透明」,並立即重新考慮相關行動。


責任編輯:王瀟璐

相關焦點

  • 與諾獎得主面對面
    新華網德國林道7月1日電(記者唐志強)「不要害羞,無論是茶歇還是在其他社交場合,抓住機會去接觸那些諾貝爾獎得主!」德國林道諾貝爾獎論壇委員會主席康特斯特·貝蒂娜·貝納多特1日對數百名來自全球各地的青年學者呼籲。當天,第62屆林道諾貝爾獎得主論壇在德國南部小城林道開幕,來自全球6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590名青年研究人員將在今後一周裡近距離接觸27名諾獎獲得主。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人造 世衛澄清:COVID-19非人為或實驗室合成
    最近法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稱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考慮到他本身就是知名的病毒學家,這一論調引發全球譁然,人為合成新冠病毒的陰謀論又活躍起來了。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並不認同,今天他們也作出了回應,稱目前所有可得證據都顯示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並非人為操縱或者實驗室合成的。
  •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 《科學家請回答2020》今日頭條上線
    諾獎得主對話知識網紅,會碰撞出什麼火花?近日上線的《科學家請回答2020》系列視頻嘗試回答了這個問題。該系列由今日頭條科學頻道聯合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推出,頭條科普創作者連線對話科學家,聚焦2020年度科技大事件和科研成果,帶觀眾了解科學家大成就背後的小故事。
  • 泰國民眾在美大使館前抗議,譴責美政府發動「混合戰爭」
    據泰國媒體「Khaosod English」報導,當地時間10月27日,多名「保王黨」人士在美國駐曼谷大使館前集會抗議,控訴該國反政府示威與去年香港的「修例風波」一樣,都是受到美國政府資助和指導。  現場圖片顯示,抗議人士向美國駐泰國大使德森布雷(Michael Desombre)喊話:你們在香港破壞得不錯,但這在泰國行不通;停止在泰國推進的「混合戰爭」(hybrid war)。
  • 抗議新冠封鎖,西班牙各城市爆發示威活動,首相譴責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崔妍】路透社1日消息,因不滿西班牙政府實施的新冠封鎖限制,西班牙馬德裡、巴塞隆納等多個城市相繼爆發抗議示威。據報導,當地時間10月31日,西班牙首都馬德裡爆發抗議示威。數十名示威者在街頭縱火,焚燒多處垃圾箱。
  • 那來看看看諾獎得主世界文豪高配版...
    在這些「電玩家」中,有詼諧幽默的世界文豪,有吟唱民謠的諾獎得主,有叱吒風雲的搖滾老炮,他們都是誰呢?大文豪和發明家把閃電當球踢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想必大家並不陌生。他的《湯姆·索亞歷險記》、《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伴隨了我們的童年;他的《競選州長》、《百萬英鎊》讓我們捧腹大笑的同時陷入深深的思考。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 前面的話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
  • 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如何成功探測到中微子
    圖源:http://www-sk.icrr.u-tokyo.ac.jp/sk/library/image-e.html前面的話諾獎得主小柴昌俊去世後,出現了一些文章,多是源於他自傳的故事,少有對他科學貢獻的介紹。本文研究了小柴昌俊的科學貢獻,並從中總結了若干成功經驗。最近,中國大亞灣核電站的中微子實驗裝置在實現原定科學目標後退役,本文也有助於理解相關的科學問題。
  • 【諾獎八卦】科研夫妻檔的那些事兒
    作者:李子李子簡訊歷史上一共有四對夫妻獲得過諾貝爾獎,今天又添一對,邁-布裡特·莫澤和丈夫愛德華
  • 諾獎生理醫學獎為何頒給他們?張文宏等第一時間解讀→
    三位諾獎得主發現病毒可以引發肝炎,並直接分離出病毒基因,「這是非常厲害的!為後續治療奠定了強大基礎」。科研上的突破助攻臨床療效,病毒基因被快速找到後,科學家很快得以進展體外藥敏程序,篩查出病毒治療藥物,正因此,在C肝病毒被發現的短短30年間,人類已能徹底清除C肝病毒。「事實上,人類每次發現重要的病原體都榮膺了諾獎。
  • 諾貝爾獎得主被曝涉嫌造假,但他並不是第一個……
    這件事情會得到這麼多關注,除了手段奇葩外,還有就是格雷格本人的諾貝爾得主身份。那麼如果一旦證實造假,格雷格本人的命運會如何?已經拿到的諾獎會被收回嗎?超模君在這裡跟大家說一件同樣是諾獎獲得者署名的論文出現了爭議,隨後引發轟動的故事。
  • 扎克伯格給舊金山捐了數億美元,卻在這裡被抗議被譴責
    他給舊金山捐了上億美元,得到的卻是抗議和鄙視,甚至是市政府的公開譴責。需要強調的是,這個動議並沒有強制執行力,並不能直接命令舊金山總醫院去除扎克伯格的冠名,只是一種象徵性舉動,意在表明舊金山市政府對扎克伯格的官方鄙視態度。這項決議要求市政府 「譴責舊金山總醫院以扎克伯格夫婦命名的行為,並呼籲市政府為公立機構和部門制定明確的命名標準,以體現舊金山的價值觀,體現舊金山對確認和堅守人權、尊嚴、社會和人種公平的承諾。」
  • 科研機構匯報給FBI?北大教授抨擊:科學家應有脊梁!
    柯林斯8月20寫信給大約一萬家NIH撥款資助的機構,鼓勵它們與FBI外地辦事處就智慧財產權和外國幹擾的威脅進行簡報,簡報內容包括研究人員是否未披露受外國政府的資助、是否進行了智慧財產權轉移、是否洩露同行評審信息等行為。  NIH院長柯林斯是一名醫學遺傳學家,他曾領導了國際著名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業界非常有聲望。
  • 福利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共享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
    匯演,洞察文藝的慧眼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
  • 華人諾獎得主崔琦的痛哭!
    1998年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當地政府建起了崔琦故居,並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深入去關注,就像是要對歷史的審視。崔琦的經歷是個悲劇,他如今面對自己的成就,看得淡泊,他更願意看到這個世界和平美滿。也許是他看透了生命,他的成就父母無法見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劇痛伴隨他一生。諾獎得主,成為河南寶豐的榮耀。
  • 89歲諾獎得主羅傑·彭羅斯,有一個令人咋舌的家族
    雷剛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鳳凰網科技 聯合出品什麼叫「牛X的人,很早就全家牛X了」、「家學淵源」、「家族基因」……新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Roger Penrose(羅傑·彭羅斯)就是最好的說明。
  • 解讀2016年自然科學諾獎
    生理學或醫學獎  又是日本人,第23位生於日本的諾獎得主!  2016年的第一個諾貝爾獎項,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正式揭曉,日本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得這一殊榮,獲獎理由是表彰他在自噬反應(autophagy)領域作出的卓越貢獻。
  • 【聚焦諾獎】2018年諾貝爾獎揭曉時間公布
    學術圈內,對這一科學界最高榮譽新一輪歸屬的預測也將紛紛湧現。這一切的答案,將在2018年10月初揭曉。五天後,諾貝爾獎委員會將投票選出最高榮譽的獲得者。2018諾獎預測    諾貝爾獎這一年度盛典每年都會引起全世界的猜想。
  •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73歲諾獎得主、WLA副主席萊維特:我智慧型手機玩得很溜 2020-10-22 06: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晉諾獎物理學和化學獎得主在研究什麼?看他們寫的科普書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僅有兩本詩集在中國出版,在國內儼然屬於「小眾」「冷門」。與之相對應的是,與文學相比更為曲高和寡的科學領域,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第一推動」系列圖書卻一次押中6本新晉諾獎得主的作品,分別來自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詹妮弗·杜德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