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中國的名花之一,自古以來備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愛,「梅蘭竹菊」被譽為四君子,因其品質高潔,質樸文靜,淡雅清新,蘭芝平凡清香,樸素的外表下卻孕育內心的芬芳,「芝蘭生於幽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身立德,不以窮困而改節」,文人講究的修身立德與蘭花的高潔質樸不謀而合,因為蘭花的含蓄之美很符合國人的欣賞水平,因此千百年來蘭花受到無限的熱愛和追捧。
每年的三四月間,山林之間便逐漸散發出蘭草的幽香,沁人心脾,那一簇簇的蘭草花,將縷縷清香灑在山林中。細長的枝葉,鋒利的邊緣,青綠的顏色,較弱的花朵,蘭花仿佛一個文靜內斂的女子,不懼風吹雨打,不怕土地貧瘠,靜靜佇立著。
小馬挑選了九首描寫蘭花的詩詞,靜待芳香,與君同賞,和大家一起沉浸在蘭花的清香之中,歡迎大家拾漏補缺。
《古樂府·蘭草自然香》
兩漢: 佚名
蘭草自然香,生於大道旁。
要鐮八九月,俱在束薪中。
——蘭花之香,不擇出身,不問世事,靜待花開花謝,順其自然,只為在那一刻站好自己的崗,散發出自己的香。待到花謝時,和茅草一起成為燃料。蘭花一身仿佛一個獨行者,紅塵瀟灑,我自前行,做好自己,莫問前程。
《點絳唇·蘭花》
宋代: 姚述堯
瀟灑寒林,玉叢遙映松篁底。
鳳簪斜倚,笑傲東風裡。
一種幽芳,自有先春意。
香風細,國人爭媚,不數桃和李。
——蘭花能進大雅之堂,能處幽暗山林,不怕雨打風吹,不懼電閃雷鳴,笑傲一生,千篇一律的外表下卻隱藏一顆不甘落寞、富有內涵的心。不爭不搶。不媚不俗,以靜香制美豔,不因顏色動人,只為一縷幽芳。
《蘭花》
宋代: 易士達
春到蘭芽分外長,不隨紅葉自低昂。
梅花謝後知誰繼,付與幽花接續香。
——春回大地,蘭花生長,不豔羨桃紅柳綠,不顧影自伶,生就別具一格,何必與其他比較。蘭花似梅,暗夜幽香,芬芳不斷,不以外形打動人,不以顏色吸引人,唯有那一縷縷芳香宣示蘭花的存在,蘭花的香,在內不在外,人亦是如此。
《蘭花》
宋代: 楊萬裡
雪徑偷開淺碧花,永根亂吐小紅芽。
生無桃李春風面,名在山林處士家。
——在寒風冰雪中偷偷發芽,不懼環境的艱苦,綻放出紅色的小花,生來就沒有桃花梨花的奼紫嫣紅、如沐春風。但名聲卻在文人雅士中間廣為流傳,蘭花也成為他們家中的座上賓,深受文人們的喜愛。
《題鄭所南蘭》
元代: 倪瓚
秋風蘭蕙化為茅,南國悽涼氣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
——秋風寥落,蘭花逐漸枯萎,綠色的枝幹也逐漸變身為茅草一般,江南一片孤寂蕭索,生機頓失。只有忠誠為國之人仍然忠心所向,用眼中如泉的淚水和筆中的墨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操。每個時代都不缺少蘭一樣的忠貞之士,如嶽飛、文天祥、鄭成功。
《蘭花》
明代: 文嘉
奕奕幽蘭傍砌栽,紫莖綠葉向春開。
晚晴庭院微風發,忽送清香度竹來。
——幽蘭生香,迎春使者,紫色的莖幹和綠色的葉子向著春天綻放,帶給人無限的遐想。晚來一陣風,突然聞到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令人陶醉不已,穿過竹叢來到身邊,這意外之喜是蘭花的饋贈。
《蘭花》
明代: 張天賦
碧影搖階春晝長,天然靈卉異群芳。
東風真解幽人意,時遞清香入講堂。
——學堂,樹影,暗香,春天的太陽在庭院中留下一道道影子,蘭花是最天然最特別的花卉,不同於其他花朵,與東風相和,與天時相應,獨自芬芳。
《題畫蘭》
清代: 鄭燮
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
堅貞還自抱,何事鬥群芳。
——山中的蘭花,一叢叢,一株株,星羅棋布,品德自高尚,堅貞不屈,清香浮動,何必去和百花去比爭奇鬥豔呢。誠如古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處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走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這就足夠了。
《題畫蘭》
清代: 鄭燮
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蘭花生長在山頂的巖石上,土層很薄,只有深深的紮根在石頭縫中,才能吸收到營養,借天時地利,散縷縷幽香,濃烈而芬芳。從來不去關心腳下翻滾的浮雲,不去理會喧鬧的世俗,管它幾時來又幾時去,與世無爭,靜謐濃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