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是中國人喜愛的十大名花之一,在中國久負盛名,有花中君子的美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蘭花通常所指的是「中國蘭」,也就是分布在中國的蘭屬植物中的若干種地生蘭,如春蘭、惠蘭(蕙蘭/夏蘭)、建蘭、墨蘭和寒蘭等。這一類蘭花與花大色豔的熱帶蘭花大不相同,沒有醒目的豔態,沒有碩大的花、葉,卻具有質樸文靜、淡雅高潔的氣質,很符合東方人的審美標準。因多生於幽谷之中,且香氣清幽,故稱「幽蘭」。
中國人對蘭花情有獨鍾,歷來把它當作高潔、典雅的象徵,賦予蘭花的花語為:淡泊、高雅,美好、高潔、賢德。「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人們欣賞蘭花生於幽谷深林,以草木為伍,不與群芳爭豔,不畏霜雪欺凌,堅忍不拔的剛毅氣質,並將它與「梅、竹、菊」合稱為「四君子」。此外,以「蘭章」喻詩文之美:「蘭章忽有贈,持用慰所思」;以「蘭交」喻友誼之真:「蘭交永合,松契長並」;把良友喻為「蘭客:「蘭客方來,蕙心斯至」;以蘭來表達純潔的愛情:「尋得幽蘭報知己,一枝聊贈夢瀟湘」……
「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 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淡雅宜人的蘭花自古以來是人們盛讚的對象,詩人為之作賦,畫家為之揮毫,詠蘭之作,歷代不絕。今天我們就來欣賞十二首經典詠蘭詩詞,來體味詩人筆下的「蘭章」吧。
《孔子家語》(節選) -- 先秦·孔子
不以無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瑣。
氣若蘭兮長不改,心若蘭兮終不移。
【譯文】
不因為無人賞識而不優秀,不因為環境困難而氣餒。
氣質像蘭草一樣總不會更改,心像蘭草一樣始終不動搖。
《飲酒·幽蘭生前庭》(節選) -- 魏晉·陶淵明
幽蘭生前庭,含薰待清風。
清風脫然至,見別蕭艾中。
【譯文】
幽僻之地的蘭花在院子裡生長,包含濃鬱的芳香等待清風的的到來。
輕風輕輕吹來,蘭花散發陣陣芳香,立刻就可以從蕭艾等雜草中分辨出來。
《詠蘭》-- 南北朝·蕭詧
折莖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開花不競節,含秀委微霜。
【譯文】
連同莖葉折來的蘭花聊可佩戴,置入室中自然飄香。
開花時卻不與其他花爭奇鬥豔,含蘊著秀美的姿色在微霜裡衰殘。
《幽蘭操》(節選) -- 唐·韓愈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採而佩,於蘭何傷。
【譯文】
蘭花在風中搖曳,香氣洋溢四方,其他花香全都被比了下去。
即使無人採摘佩戴,對蘭花來說又有何妨?
《於五松山贈南陵常贊府》(節選) -- 唐·李白
為草當作蘭,為木當作松。
蘭秋香風遠,松寒不改容。
松蘭相因依,蕭艾徒丰茸。
【譯文】
作草就要作蘭草,作樹就要作松樹。
蘭草的幽香隨風而遠,松樹遇寒冷而不改容姿。
松樹與蘭草相因相依,蕭艾之類野蒿只是徒然丰茸茂盛。
《蘭二首·其一》-- 唐·唐彥謙
清風搖翠環,涼露滴蒼玉。
美人胡不紉,幽香藹空谷。
【譯文】
清爽的風搖動著翠環狀的蘭葉,清涼的露珠滴在碧玉般的花上。
美人你為什麼不把它佩戴在身?卻讓它的幽香瀰漫在空谷之中。
《幽蘭》-- 唐·崔塗
幽植眾寧知,芬芳只暗持。
自無君子佩,未是國香衰。
白露沾長早,春風到每遲。
不如當路草,芬馥欲何為。
【譯文】
蘭花幽靜地生長著,又有誰能發現它呢,它只能暗暗地保持著芳香。
即使芬芳正盛時也不會有君子來採摘佩戴。
早上的白露沾滿了長長的葉子,春天總是姍姍來遲。
不如當路邊草,芳香又有何用呢?
《種蘭》 -- 宋·蘇轍
蘭生幽谷無人識,客種東軒遺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穢,更憐細葉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草,叢倚修筠午蔭涼。
欲遣蘼蕪共堂下,眼前長見楚詞章。
【譯文】
蘭花生長在幽深的山谷之中,沒有人觀賞。有一個朋友在向著太陽的廊簷種了一些,拿來送給我。
蘭花的清香可以除去穢氣,更有讓人憐愛的細葉可以抵禦風霜。
它紮根於石頭堆,一到秋天便早早地綻放,散發著芳香。中午的時候一叢叢的小草倚靠著長竹,享受著難得的陰涼。
我想要找到一些蘼蕪,把它和蘭花一起放置在廳堂階下,這樣就可以經常看見楚辭詩句中描繪的浪漫優雅的意境。
《題楊次公春蘭》-- 宋·蘇軾
春蘭如美人,不採羞自獻。
時聞風露香,蓬艾深不見。
丹青寫真色,欲補離騷傳。
對之如靈均,冠佩不敢燕。
【譯文】
春蘭花就像是美人,不需要採摘,那嬌羞的神色就主動展現在人們面前。
哪怕是蓬草和艾草再多看不到被掩蓋的春蘭,但是隨著清風陣陣,依然時不時可以聞到那沁人的馨香。
楊次公的這春蘭圖用妙筆丹青把春蘭如實畫了下來,達到了可補《離騷》而無愧於屈原的地步。
面對著這春蘭花,就好像是面對著靈均,讓人不敢把它戴在頭上佩在身上來褻瀆他。
《朱朝議移法雲蘭》-- 宋·王安石
幽蘭有佳氣,千載閟山阿。
不出阿蘭若,豈遭乾闥婆。
【譯文】
幽谷之中的蘭花有著沁人的馨香,千年以來都隱居在山林。
它們從不出山林(與世無爭),又怎麼會遭遇乾闥婆(是印度教中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靈)呢?
《詠幽蘭》-- 清·康熙
婀娜花姿碧葉長,風來難隱谷中香。
不因紉取堪為佩,縱使無人亦自芳。
【譯文】
蘭花的花朵婀娜多姿,葉子碧綠狹長,風吹過帶來了蘭花的香氣。
蘭花不因可以被別人摘取作為佩戴裝飾而自貴,即使沒人欣賞的時候也自己發出芬芳。
《高山幽蘭》 -- 清·鄭板橋
千古幽貞是此花,不求聞達只煙霞。
採樵或恐通來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譯文】
千古年間最幽然貞潔的就是這花啊,不求出名顯達只願做一片煙霞。
就連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願意讓他們看見,藏在高山後面遮蔽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