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到《射鵰》之間發生了啥?金庸沒寫,因幾百年前被人寫過

2021-03-02 蠢哥哥的歷史課

金庸是如何成為武俠小說界「獨孤求敗」式的人物的?多數人都認可金庸的地位,也知道他文字功底強,講故事的能力強,但這些能力強的作家何其多?歸根結底,在筆者看來武俠小說還是需要一種氛圍感,一種讓人不由自主被帶入故事中的感覺,而要做到這一點,一部作品、兩部作品也許都是不夠的,甚至是十部作品也許都是不夠的,因為獨立的故事讓人讀過就忘,而金庸作品則不同,他利用各部書中種種細節將自己筆下的十五部作品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如此將一個完整的武林體系呈現在讀者面前便讓作品除了正篇故事之外有更多的可讀性。

(金庸)

比如金庸在自己筆下的多部作品中都反覆用過幾門武功,像是越女劍法、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等武學就被代代相傳下來,又如少林、丐幫、華山派等門派也多次在不同的作品中登場,並且都是一脈相承的, 於是金庸的各部作品就被聯繫在一起,所以金庸筆下並不只有「射鵰三部曲」,只是因為這三部曲在故事連續性上最強才有了這樣的稱呼,事實上金庸筆下的十五部作品也可以說是「十五部」曲。

(獨孤求敗劇照)

那麼問題就來了,從《天龍八部》的北宋哲宗元佑紹聖年間到《射鵰英雄傳》的寧宗慶元五年期間江湖中發生了什麼故事?這期間少說有百來年,這為何金庸不將《天龍八部》寫成另一個三部曲?眾所周知,《天龍八部》堪稱金庸筆下的武學巔峰,這一時代江湖中不僅有中原的丐幫、少林,就連西夏、吐蕃、遼國、大理也是高手如雲,尤其是在故事結尾之時虛竹和段譽兩位主角都已經是多門神功加持,若以他們的傳人為主角,或者直接以晚年的他們為引做文章相信也有不少讀者願意看,為何金庸不寫這段故事?根據《神鵰俠侶》中楊過的判斷,獨孤求敗存活於七十多年前,所以他應該是這個時代故事的主角,不過仔細讀《射鵰》便會發現更大的秘密。

(楊過劇照)

首先是不存在《天龍八部》與《射鵰英雄傳》不同世界觀的問題的,雖說前文已借武功、門派證明過這一點,但對於這兩部作品其實還有一個更直觀的聯繫,那就是大理段氏的傳承,《天龍八部》中最終是由段譽當了大理國的皇帝,而段譽的原型即是歷史上的段和譽,又稱段正嚴,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中又提到他晚年出家,由其子段正興繼位,而歷史上這位段正興的兒子就是後來在《射鵰》中被稱為「一燈大師」的段智興了,所以這兩部作品完全是一脈相承的,只不過是金庸刻意避開了中間這空白的百年而已,那麼還是回到之前的問題,為何金庸不寫這段故事。

說出來你也許不信,因為答案是「數百年前就已經有人寫過這段故事了」,什麼?金庸《天龍八部》到《射鵰英雄傳》之間的故事在數百年前被人寫過?不用驚訝,這事其實應該反過來理解,即是這段故事早就被人寫過,金庸不過是為它加了一個前傳(即《天龍八部》)和後傳(即《射鵰英雄傳》),而這部作品絕大多數人都讀過,它即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之時,由施耐庵所著。

有人說「金庸作品是金庸作品,《水滸傳》是《水滸傳》,根本風馬牛不相及」,當然,對於《水滸傳》來說,它單方面與金庸作品是毫無關聯的,然而金庸作為後世之人,卻是可以以《水滸傳》的故事為藍本添油加醋進行創作,所以金庸在創作《射鵰英雄傳》的時候便早早引用了《水滸傳》的元素,那就是將主角郭靖設定為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後人。

(郭盛劇照)

金庸此舉等於是打通了《水滸傳》和自己筆下武俠世界的「次元壁」,也就是說在金庸所塑造的武俠世界中的確是存在梁山好漢這一群體的,於是乎一切都說得通了,金庸之所以不寫這段故事是因為施耐庵早已在《水滸傳》中寫過了,這一時代的「主角」就是梁山好漢們,可金庸若是將這些綠林好漢全部寫進自己的武俠故事中便完全是畫蛇添足了,於是他選擇對這一時代一筆帶過,在筆者看來,不寫這段故事乃是金庸最明智的選擇之一。

相關焦點

  • 金庸沒寫《天龍》續集太可惜,那時代有11位高手,足夠寫出一本書
    金庸筆下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作品都處於同一個武俠體系中,理清了各部作品的先後關係,讀者就能夠看到一個一直在傳承的武林,時代背景最早的作品應該是被設定在北宋哲宗時期的《天龍八部》,而在劇情邏輯上承接它的卻是南宋理宗時期的《射鵰英雄傳》了。
  • 金庸為何不寫《天龍八部》續集?答案很簡單,有3個坑他沒法填
    金庸筆下有十五部經典之作,其中十四部的標題被總結成了兩句詩,即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部短篇的《越女劍》,即組成了金庸龐大的武俠世界,而在這些作品中又有好幾部之間都是相互關聯的,比如《雪山飛狐》和《飛狐外傳》,又如所謂的「射鵰三部曲」,即《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以及《
  • 為什麼金庸不寫唐朝背景武俠小說?為何大陸新武俠寫不好武俠?
    之前寫過一篇金庸為什麼沒有以唐朝為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呢?是否另有隱情?為什麼金庸為什麼沒有以唐朝為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呢?是否另有隱情?的文章,裡面寫道:熟悉金庸小說的人都知道,金庸小說大多數都以歷史朝代作為故事發生的背景,但是仔細一想,就發現了一個問題,金庸的武俠小說歷史背景大多在宋朝之後,僅僅只有《越女劍》是春秋背景。金庸沒有以唐朝作為歷史背景的武俠小說,這是為何呢?
  • 難怪金庸不敢續寫天龍,後期湧現9位曠世奇才,作者不知如何下筆
    #寫到這裡就此封筆,再也沒有銜接天龍八部的續集,讓很多人都是意猶未盡。照理說,憑藉金庸的才華,他若再寫一部天龍II完全是遊刃有餘,畢竟後面的《射鵰英雄傳》離天龍時期還有一百年的空窗期。需要指出的是,射鵰裡丐幫依舊活躍在武林,然而段譽的凌波微步和六脈神劍以及虛竹的逍遙派全部銷聲匿跡。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金庸完全可以根據這個細節大做文章,憑藉金庸先生的文採,他必然又可以再一次創造輝煌。
  • 金庸用一輩子來寫武俠小說,至死都沒幾個人明白金庸真正的意思
    驚聞金庸老先生辭世,享年94歲。武俠江湖,江湖無俠。金庸生前曾說,希望他死後一百年、兩百年後,仍然有人看他的小說。今天就讓我們聽聽金庸武俠江湖裡的那些經典歌曲、品品金老的經典文字吧!《鐵血丹心》《鐵血丹心》是羅文,甄妮演唱的歌曲,收錄於電視劇《射鵰英雄傳》。
  • 曾代筆寫《天龍八部》 60年好友倪匡豁達面對金庸仙逝:人都會死
    曾代筆寫《天龍八部》 60年好友倪匡豁達面對金庸仙逝:人都會死時間:2018-11-02 1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曾代筆寫《天龍八部》 60年好友倪匡豁達面對金庸仙逝:人都會死 金庸去世後,萬眾悼念。
  • 塞上牛羊空許約,金庸為啥要把《天龍八部》的女主阿朱寫死
    要說金庸劇《天龍八部》裡意難平的橋段,阿朱之死首當其衝。一介英雄喬峰,人到中年突然被人揭穿契丹人的身份,一夜之間名譽掃地,還被眾人視為洪水猛獸。看到這裡,真的是心疼和憤怒的不行,還好出來一個女主阿朱,陪著他。
  • 《天龍八部》中喬峰已死,降龍十八掌咋傳洪七公?金庸這樣安排的
    很多金庸迷都喜歡將《天龍八部》與《射鵰英雄傳》等小說串聯起來解讀,有些人甚至將金庸的所有小說放在一起解讀,其實這是毫無道理的,每部小說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劇情、武功的威力等設定也都不一樣,無法進行實際的比較,拿《書劍恩仇錄》《鹿鼎記》等和《天龍八部》《俠客行》去比較,各方面都差得很遠,每個人在這方面的解說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罷了。
  • 獨家|專訪金庸:我在寫一些自己做不到的事
    目前金庸基本臥床休息,也會看佛經,看電視,但不再寫作,出門走動已不太方便。前幾年90大壽,沒擺宴席,僅小聚。去年香港「金庸館」開館,他也沒有出席。而約在10年之前,金庸的社會活動還頗為活躍,筆者曾在香港、上海、杭州等地,多次專訪金大俠。對於作品的修訂、翻譯、出版,金庸先生都非常重視,哭笑系之,是有話要說的。
  • 給古龍金庸代筆,把《天龍八部》的阿紫寫瞎,倪匡:武俠難免受傷
    而在現代文壇,也有不少代筆的事情發生,最能拿到檯面上來說的,就是金庸找倪匡代筆的故事了。倪匡跟金庸都是大陸人,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去了香港。由於金庸成名比較早,所以他在創建《明報》後拉了這個小老弟一把,給倪匡提供平臺寫出了《衛斯理》這樣的經典科幻小說。而倪匡,也理所當然地幫老大哥代筆寫文章,而且還把《天龍八部》中的主要角色阿紫給寫成了瞎子。
  • 金庸 /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於1963年開始在《明報》及新加坡《南洋商報》上同時連載,前後寫了4年。中途金庸離港外遊,曾邀請好友倪匡代寫四萬餘字。傳聞阿朱第一次在少林寺被喬峰打傷是倪匡寫的,後來被金庸救回來了。金庸在《天龍八部》書前「釋名」部分中說:「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元祐、紹聖年間,公元1094年前後。」
  • 金庸「射鵰三部曲」逆天真相(上)
    可以認為,該說法是兼顧歷史與小說的較為合理的推斷。 在《九陰真經》《九陽真經》《獨孤九劍》《葵花寶典》這四大武學典籍的作者方面,《九陰真經》作者黃裳的生平是金庸透露最為詳細的,我們暫且表述到這。請大家先記住他的經歷,至於「數十年後《九陰真經》是如何莫名其妙的重見天日」的,我們下文會有分析。
  • 為什麼說《天龍八部》是金庸最好的小說?
    我小的時候最喜歡「射鵰」,剛上大學的時候覺得「笑傲江湖」是最好的金庸小說,而現在則最推崇「天龍八部」。我覺得這種改變與我的成長和閱歷的豐富有很大的聯繫。事實上,這個改變的順序也大致和金庸創作的順序相符。
  • 金庸最好的作品:《天龍八部》還是《鹿鼎記》?這個回答讓人淚目
    金庸的武俠巔峰之作,公認的是在《天龍八部》和《鹿鼎記》兩部作品中的其中一部,但這兩部作品到底哪一部代表金庸武俠的巔峰?至今還沒有一個定論。《天龍八部》這本小說,可以說是金庸對於武俠精神詮釋最為純粹的一本,歷時四年才寫完。
  • 金庸筆下最可惜的神功,只一人練過,能讓人以一敵多卻被金庸雪藏
    一、曇花一現的武功對於一般的武俠小說作者而言,各種武功都只是一個簡單的素材而已,再加上他們幾乎是想一出是一出的寫法,自然也就不存在「曇花一現的武功」的說法,因為整部作品對於他們來說都是曇花一現的,而金庸的作品不同,金老各部作品之間存在關聯性,再加上時代背景的設定,各部作品之間也就有了先後順序,一些武功則會一直被傳承,就如前文提到的各門派武功那般,所以他筆下那些短暫出現又失傳的武功就成了曇花一現的武功
  • 金庸哪部作品人氣最高?是天龍八部還是鹿鼎記?
    很多人都說沒必要把金庸的書分出高下,事實上確實如此,所謂的高下並沒有準確的定義,或者基於每個人閱讀的觀點,欣賞的方向,甚至根據某一本書的人氣。個人最喜歡的還是射鵰英雄傳,但據我號裡很多網友的私信和留言,更多的人還是喜歡《天龍八部》,當然誰也沒法忽視這部金庸揉捏了佛學元素的武俠小說之精彩和意義,更主要的還是小說本身盪氣迴腸。事實上,天龍八部是金庸先生所有小說中花了最長時間寫作而成的一部,整整四年的時間。
  • 金庸作品排行:《鹿鼎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入選三甲
    第二名,《天龍八部》香港才子倪匡評論《天龍八部》:在武俠作品史上,《天龍八部》可排第一名,在金庸作品中,它排名第二。《天龍八部》開創了武俠作品前所未有的大場面大格局,北到大遼大金,南到大理,西到吐蕃西夏。蕭峰,虛竹和段譽三位主人公的命運各不相同,陳世驤先生評論《天龍八部》,「有情皆孽無人不冤」,認為它堪比元曲的異軍突起。
  • 金庸最好的七部小說,神鵰俠侶墊底,天龍八部第三,第一名是這部
    神鵰俠侶排名墊底,可能很多過迷不服,但小編覺得神鵰俠侶首先格局就不夠大氣,像一個絕情谷情節,就佔據了大部分的篇幅。其次,神鵰俠侶的人物塑造都很牽強,沒啥說服力。比如林朝英,在射鵰裡都隻字未提的人物,神鵰裡剛一冒出來就在五絕之上了。
  • 《天龍八部》有一失誤很尷尬 書都寫完了 金庸才發現寫漏了
    本文我們來說說金庸先生的鴻篇巨著《天龍八部》,《天龍八部》的成書比較晚,但是在創作《天龍八部》的時候,金庸先生的筆力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金庸先生是一個敢於超越自己的武俠大師,儘管自己已經完成了《射鵰三部曲》此等巨著,但是金老還一直在尋求突破。當然,為什麼數十年都能堅持筆耕不輟,金庸先生在後來的採訪中也講的十分清楚也很明白,為了讓報紙賣的更好,更暢銷。
  • 如何評價2017年版《射鵰英雄傳》
    作為一個從小看九十年代TVB系列金庸劇長大的一代,阿飛早就想評評武俠劇了,但始終沒讀過原著,不知道各個版本之間何者更傳神更精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