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19世紀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羅伯特·舒曼是十九世紀上半葉德國音樂史上突出的人物,在他的藝術創作中深刻地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的優點和弱點。
舒曼《童年情景》
舒曼《夢幻曲》
舒曼《快樂的農夫》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德國著名的音樂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因此被尊稱為「樂聖」。
貝多芬在音樂史的地位是極其突出的,他不僅是古典主義風格的集大成者,同時又是浪漫主義風格的開創者。
貝多芬《歡樂頌》
貝多芬《月光奏鳴曲》
柴可夫斯基(1840年5月7日-1893年11月6日),十九世紀偉大的俄羅斯作曲家、音樂教育家,被譽為偉大的"俄羅斯音樂大師"和"旋律大師"。
柴科夫斯基是全世界最受歡迎的"古典"作曲家之一。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時而熱情奔放,時而細膩婉轉。他的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充滿激情,樂章抒情又華麗,並帶有強烈的管弦樂風格。
柴可夫斯基《睡美人》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
柴可夫斯基《四小天鵝》
柴可夫斯基《船歌》
柴可夫斯基《糖果仙女舞曲》
勃拉姆斯(1833年5月7日-1897年4月3日),出生於漢堡,逝於維也納,德國古典主義最後的作曲家,浪漫主義中期作曲家。
他的大部分創作時期是在維也納度過的,是維也納的音樂領袖人物。勃拉姆斯一生雖然只寫了四首交響曲,但仍被稱為是貝多芬以後最偉大的交響曲作曲家之一。
勃拉姆斯《搖籃曲》
勃拉姆斯《A大調圓舞曲》
巴赫(1685年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德國作曲家,傑出的管風琴、小提琴、大鍵琴演奏家,被普遍認為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並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巴赫把西歐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融為一體。他集義大利、法國和德國傳統音樂中的精華,曲盡其妙,珠聯璧合,天衣無縫。
巴赫《聖母頌》
巴赫《G大調小步舞曲》
施特勞斯(1804年3月14日-1849年9月25日),約翰·施特勞斯一生寫過一百五十多首圓舞曲,幾十首波爾卡和進行曲。但他的最大功績,是他和作曲家約瑟夫·蘭納一起,共同奠定了維也納圓舞曲的基礎。
約翰·施特勞斯《藍色多瑙河》
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
維瓦爾第(1678年3月4日-1741年7月28日),男,是一位義大利神父,也是巴洛克音樂作曲家,同時還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
主要作品有《四季》等,維瓦爾第對於純器樂音樂的發展有著非常突出的貢獻,他在創作中進行了許多新的嘗試,具體說來,就是進行了各種各樣的配器試驗。
維瓦爾第《春》
孟德爾頌(1809年2月3日-1847年11月4日),德國猶太裔作曲家,是德國浪漫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孟德爾頌是莫扎特之後最完美的曲式大師,古典主義的傳統與浪漫主義的志趣在他作品中完美的結合在一起,賦予作品以一種詩意的典雅。他善於將美妙的旋律納入正規的古典曲式,他不僅是一位熱情歌頌自然的詩人,還是一位善於用虛無縹緲畫筆的風景畫家,他的音樂被稱為「描繪性浪漫主義」。
孟德爾頌《乘著歌聲的翅膀》
李斯特(1811年10月22日 -1886年7月31日),出生於匈牙利雷汀,匈牙利著名作曲家、鋼琴家、指揮家,偉大的浪漫主義大師,是浪漫主義前期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斯特將鋼琴的技巧發展到了無與倫比的程度,極大地豐富了鋼琴的表現力,在鋼琴上創造了管弦樂的效果,他還創建了背譜演奏法,他也因在鋼琴及以上的巨大貢獻而獲得了"鋼琴之王"的美稱。
李斯特《愛之夢》
更多精彩文章請點擊下面搜索
您手機上的免費音樂課
6000多節免費的在線音樂課
蝌蚪課 後臺回復樂器名稱,觀看名家名師的樂器教學視頻。如回覆:鋼琴;不知道怎樣查找課程請點擊這裡→查找課程方法
*後臺有的樂器:鋼琴、電子琴、手風琴、吉他、貝斯、尤克裡裡、架子鼓、長笛、單簧管、薩克斯、古箏、琵琶、二胡、竹笛、葫蘆絲、洞簫、聲樂、樂理、視唱、名家名作、考級、大師班、講座。
蝌蚪課 後臺回復書名,觀看整套書的名師教學視頻。如回覆:599
*後臺有的書:小湯、大湯、拜厄、孩哈、哈農、599、849、718、299、巴赫二部、巴赫三部、巴赫小前奏曲、巴赫賦格、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布格繆勒、萊蒙、小奏鳴曲集、孟德爾頌無詞歌、鋼琴彈唱、鋼琴即興伴奏、鋼琴基礎教程(鋼基)、陸佳教你巧學鋼琴、貝多芬奏鳴曲集、音協鋼琴考級、央音鋼琴考級、上音演奏級考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