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嶽雲鵬和沙溢出去吃飯,在吃飯的習間嶽雲鵬在桌上講述他帶著媽媽去看大海。老太太操著河南口音說:「這要是澆地多好呀!」。
一個樸實的沒見過世面的老太太這句話把一個浪漫的大海用來澆地,可見土地對於一個農民的意義,當看到水就想到了澆地,可見農村老太太的心酸。
嶽雲鵬的母親可以說是幸運的,因為有了嶽雲鵬這樣爭氣的兒子,她才能走出農村,才能看見大海。
在農村不光是老年人,就是年輕人也有多少沒有出過門。
雖說現在不是面向黃土背朝天那樣辛苦,已經都是機械化作業,但是,很多人結婚生子還是在農村,就這樣祖祖輩輩留在了農村,沒有機會出門。
嶽雲鵬出生在農村,姊妹七個,父母都是老實巴交,實實在在的農村人。
父母為了撫養他們可真沒少費心思,父親在早些年間嘗試做生意,可是屢屢失敗,最後終於留在了家裡賣饅頭貼補家裡。
嶽雲鵬父母除了忙自己家裡的農活就是賣饅頭,這一賣就是20年。
嶽雲鵬在微博裡有這樣一段話:小時候家裡人多,生活非常困難,住的是土坯壘的房子,千瘡百孔,父母為了我們開始了賣饅頭的生意,曾經有過兩天兩夜沒睡覺的時候!媽媽太困了,雙手被壓進壓面機裡,現在雙手四個手指還是扁的,父親更是辛苦,多冷多熱推個獨輪車出去賣饅頭!沒日沒夜幹活!為了我們你真的不容易!孝順你們是我一輩子的責任。
一名連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大字不識一個的母親。樸素的不能再樸素的農村婦女卻對嶽雲鵬始終教育他要做個好人。母親的教育,是嶽雲鵬一輩子的收穫和財富。
在過去的農村,如果家裡男孩子少就會被同齡的小孩欺負。每次嶽雲鵬挨欺負的時候父親都會第一個站出來趕走那幫孩子。
嶽雲鵬從小就受父親的薰陶人窮不能志短,再窮也不能低頭。
父親在嶽雲鵬心目中是高大的,母親在他心目中是勤勞的。
嶽雲鵬在14歲那年綴學要去北京闖蕩,父母覺得他太小,應該好好學習,不同意他去北京,其實是二老捨不得他離開。
在他做出最後決定的時候,父親問了他一句話:「願意在家賣饅頭嗎?」嶽雲鵬的頭搖的像撥浪鼓一樣。
在嶽雲鵬心裡對大城市的渴望和期待是發自內心的,他覺得只有在大城市努力工作,好好幹,就能有新衣服穿,有好吃的,就能娶上一個媳婦。
在去北京出發前的那個晚上,母親仔仔細細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嶽雲鵬生活中的常識,如何的照顧好自己。
父親叮囑他在外面做違法的事,遇到困難如何解決。
14歲的嶽雲鵬把父母的話記在心裡,背起行囊踏上北上的列車開始了「北漂」生活。
嶽雲鵬到北京後做過看門的保安,做過電焊工,也做過餐廳的服務員……
嶽雲鵬直到今天才知道,自從他離開家那天起,母親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無論他做什麼工作,白班還是夜班,母親始終是感覺他下班了才去睡覺。
一次節目問到這個覺得自己很小就開始打工為驕傲的嶽雲鵬時候,主持人說:「當時你覺得母親在想你嗎?」他留下了淚,這件事每當他回想起來都是心在滴血。
就是這樣一個沒有文化,樸實的農村老太太,譜寫了一個偉大母親的愛!
嶽雲鵬學相聲還要感謝孔雲龍,嶽雲鵬當時和孔雲龍在一個餐館打工,有位姓趙的老先生總去吃炸醬麵,譜挺大,講究也挺多,誰都伺候不好,孔雲龍就不厭其煩的伺候他。
老先生無兒無女,孔雲龍一個農村的孩子在北京也沒什麼親屬,一來二去兩個人處的還挺好,休息的時候孔雲龍就去老先生家。
一次,孔雲龍提到在餐館演節目受到大家的好評,老先生就讓孔雲龍給他演一個看看,孔雲龍就說,我演的是雙簧,一個人演不了。
老先生就說,那你把搭檔帶過來一起演我看看。
過了幾天孔雲龍就帶著嶽雲鵬去了老先生家演給老先生看。
老先生看過之後,連連叫好。就問孔雲龍想學相聲不?老先生說他認識一個叫郭德綱的,和自己合作過,雖說現在沒什麼名聲,但是這個人本是不小,以後指定成氣候。總不能一輩子做服務員,要有一技之長,跟了郭德綱說不定哪天也能出名。
當時的孔雲龍和嶽雲鵬對相聲沒有什麼概念,孔雲龍只是對於老先生的尊重,就帶著嶽雲鵬拿著老先生的紙條來到了華聲天橋的德雲社,開始了相聲之路。
2013年,嶽雲鵬日子過得好了,可是在他心中德高望重的父親卻去世了,後來嶽雲鵬登上春晚並且走紅老爺子也沒有看到。
後來嶽雲鵬為了感恩父母,給母親買了一座大房子,並安上了地暖,老太太為了省錢也捨不得用,結果管道都凍裂了。
父親去世後,嶽雲鵬把母親接到了北京,並想盡辦法讓母親開心生活。可是閒不住的母親還是裡裡外外的忙活。
這就是偉大的母親,一生只為兒女操勞的即實在又樸實的農村老太太。
嶽雲鵬能改變的是母親的生活,永遠改變不了的是她根深蒂固的想法,改變不了老太太為兒女操心的思想。這一切也正是農村老太太看見大海就想到澆地一樣。
「這要是澆地多好啊!」一句心酸的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