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文化,克服二元對立,革新人類觀念

2021-01-14 沐浴晚歸辭

西方女性文化,克服二元對立,革新人類觀念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西方女性文化。女性在現代文化中是一個受人重視的議題,女性文化被視為多元文化的一股新興勢力,究竟它是婦女爭取來的,還是社會環境改善使然?其引人關注之處甚多,特別是婦女之覺醒、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由婦女的特質到婦女的社會處境,再討論到女性的文化,包括語言與思維模式。

有關婦女的特質,西蒙·波伏瓦( 又譯西蒙·波娃)是重要啟蒙者之一。波伏瓦為法國人,1908年生於巴黎,1986年去世,享年78歲。她終身未婚,與哲學家薩特同居,著作等身,有小說、戲劇、遊記和學術論文,特別是《第二性》,被譽為「有史以來對女人的討論中,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此書對婦女有細膩、詳盡的描述,由婦女的形成、處境、主張、解放,說明婦女的一生及其特性,為後來的女權運動及女性主義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波伏瓦探討婦女目的在建構婦女的社會地位,為傳統以來女人次於男人的地位,找出根源。她認為,婦女的次等地位並非由先天「女性」特質所決定,而是由男人控制下的社會與教育環境所造成,婦女的困境於她們很少能獲得自由、獨立的人性尊嚴,不能和男人站在同一地位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她深入探討婦女的一切隱秘,並進一步駁斥傳統社會、傳統教育賦予女性角色的價值。

她發現,婦女的不幸來自母親的教養,她們要將自己的女兒安排進人女性世界,將她們塑造成和自己相同的女人,將自己變成是「物」,取悅別人,讓別人喜歡。做一名女子受到種種限制,被固定在「家庭主婦」的角色中,停止生命的發展,快樂被剝奪。婦女在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中度過了一生,婚姻是件光榮的事業,婦女經此保持社會尊嚴,獲得性滿足。女人若要在男人眼中抬高身價,不是要增高自己為人之價值,而是憑藉男人的夢想而塑造自己。

波伏瓦認為婦女種種脾氣和爛行為是由她的處境所造就。因此要解放婦女必須由處境著手,她們必須對人類的命運提出異議,首先要學會的是在焦慮和驕傲中學習孤單和超越。不能再生活於依賴和卑微中,不能再被動地去尋求拯救之道,應積極地尋求獨立自主的權利。

女權運動是社會運動一支,以要求參政為主,在美國的表現最受矚目。美國是一個由移民所建立的國家在新大陸西向移民時,由於男性生活單調,工作辛勞,酗酒問題嚴重。婦女為了阻止男人酗酒,紛紛向教會求援。在牧師勸阻無效之下,她們走向街頭抗爭,由希望爭取禁酒立法,演變為爭取參政權。1948年,婦女代表在紐約州的塞尼卡·福爾思舉行第一屆婦女權利會議」,發表女權宣言,號召婦女組織起來,爭取平等。她們的努力改變了美國婦女的政治與社會地位。政治方面,1920年美國通過第19條憲法修正案,給予婦女全面投票參政權。此外美國婦女的工作權也隨之提高,工作條件改善,由工廠進入辦公室。

20世紀60年代美國女權運動隨著學運的發展,進入另一個高潮。主要的代表人物為貝蒂·傅瑞丹,她主張採用非暴力靜坐與示威的方法為女性爭取權力。傅瑞丹於1963年出版《女性的奧秘》一書,喚醒女性自覺,敦促婦女開展自己的潛能與天賦,為自己找份工作,過有意義的人生。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抗議政府及各公司無法給予婦女平等地位。該組織還主張婦女有「生育自主權」、「墮胎權」。女權運動隨著女性人口成長,討論的議題也逐漸擴及女性的「自覺」,帶動了女性主義的發展。

有關女性主義的議論,根據英國學者羅思瑪莉·佟恩的看法可以分為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激進主義、精神分析、社會主義、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等不同的解釋。自由主義學者為數最多,以瑪麗·沃斯頓克拉夫特、密爾、貝蒂·佛瑞丹影響最大。沃斯頓克拉夫特為英國人,從事教育與翻譯工作,1792年出版《女權辯》,被列為女性主義最早的一部代表作。該書在對18世紀已婚的中產階級婦女因遭工業革命衝擊,家庭工作外移,失去工作機會,成為「插羽族」而激起惶恐進行反省。

由於女人喪失工作機會,智能不再受到鼓勵,轉而重視自己的身材、容貌,進而取悅別人,成為男人的「方便工具」。她鼓勵女人接受教育、培養理性,找回女人的地位,堅持只有理性才可能幫助女人善於體察,深情款款,忠貞信實,深明義理,成為自己的決策者。在擁有與男性一樣理性天賦的認知中,她構思出一幅新女性圖,一位身心勇健,既不受限於情感,也不聽命於丈夫與子女,而將自身從「多愁善病」、「自戀和甘於受玩弄」的壓迫性角色中解放出來的女性。她的存在不是為了成全另外一個人的快樂和完美。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將女性受壓追歸咎於政治、社會及經濟與資本主義連結後產生的結果,鼓勵女性進入公共事業,強調家務與育兒完全社會化,反對家庭作為經濟單位,關注女性的經濟利益與經濟地位。精神分析女性主義主要對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與「閹割情結」的批判進行。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認為,女性要從被壓迫勢力中獲得解放靠爭取公民奮鬥是不夠的,必須要深入探測內心底層,將「原父」從心裡驅逐出去,從此女人才有空間去思考自己,且有力量成為自己。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論述則不再執著社會的不平等,開始關注將女性置人不利地位的意識形態結構。從現代的女性主義向語言法律哲學中的性別偏見提出挑戰,如西蘇伊麗佳萊、克莉絲蒂娃等人,不再以二元對立的方式思考兩性問題,試圖透過書寫及言說來克服二元對立,克服中心主義及理體中心主義,讓人類在觀念上來一次革新。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記得加關注哦。

相關焦點

  • 哈姆雷特的悲劇:從二元對立的文化心理結構到時代的悲劇文化性格
    兩種相互矛盾的社會思想意識,共同鑄就了「哈姆雷特」的文化心理結構,哈姆雷特的悲劇,則象徵了兩種對立的文化之間深層次的衝突。01 哈姆雷特的中世紀騎士精神與人文主義精神的二元對立《哈姆雷特》劇本本身提供的信息,展示了更多關於哈姆雷特悲劇的內容。
  • 2018年度洞察,二元對立
    我想許多年以後,當每個人都充滿理智時,人們回看這段社交網絡歷史,會不會像我們回看文化大革命時的心情是一樣的呢?網絡帶來的遼闊的人群與信息平等,同時剝奪了人之為人的複雜性,必須要有明確的立場,才能獲得快速認知。黑白之間,所有的對立觀點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巨大,或許,這是我們從集體主義走出來的證明,也是多元化的開端。也或許,是再次走向極端化的開始,誰知道呢。
  • 女性主義|劉霓:社會性別——西方女性主義理論的中心概念
    在這些分析中,社會性別既被用來指稱男女之間的差別,也指被認為是決定了這些差別的文化方面的種種刻板印象和觀念。在此後女性主義研究的發展中,社會性別這一概念還依使用者的不同而被派上了各種用場。有些人提出,複製和延續文化與自然的二元論不符合女性主義的利益,這種二元論在西方文化中已經無所不在,為什麼還要創造它。莫伊拉·蓋滕斯(MoiraGatens)就曾通過她的「性別與社會性別劃分之批判」一文論證了這種觀點,對這樣一種劃分能否有效地服務於女性主義者對婦女經驗的認識提出懷疑。
  • 探討丨基督教生態女性主義的基本思想
    而在生態問題上,人類以主宰者自居、無情奴役自然環境,從而造成土質、水質、大氣、生物鏈等多方面的惡劣處境。故此,生態女性主義者反對這種男尊女卑、不民主和不公平,以及將自然完全物化的父權文化。2、批判西方社會的二元論在古希臘哲人眼中,世界是由永恆的精神智慧Logos流溢而形成的,而人類靈魂雖分有Logos,但卻被禁錮在邪惡的、物質的肉體內。
  • 胡因夢:實修功夫就是不偽裝,不形成二元對立
    就是不偽裝,不形成二元對立。真相是什麼?就是接受,覺知,認識和轉化,與自己和解統一。「The first step is the last step!」——你升起的初心就是你最後的狀態。這句話告訴我們,面對生命情境,不要形成頭腦的活動像滾雪球一樣去理論化,脫離真實的感受和情緒去形成二元對立。因為所有的頭腦活動在克裡希那穆提的解釋中,都叫做「逃避的網路」,都是為了減輕當下強烈感受的伎倆。
  • 為什麼在漫威世界裡,變種人要和人類對立?
    甚至是在《金剛狼:殊死一戰》中,自然形態下誕生的變種人幾乎滅絕,就連狼叔和查爾斯博士也未能倖免於難,而這一切都歸功於普通人類的「功勞」。那麼本是同根生的變種人和人類,為何總是以對立的關係存在,而不能和平的共享這個世界呢?
  • 女性主義、賽博格、符號學與社會主義革命 ——對電影《阿麗塔:戰鬥天使》的批評
    哈拉維從女性主義立場出發,豐富和發展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人機互動研究而產生的賽博格概念:這「『是一個後性別世界的生物』,他/她/它不夢想一個建立在核心家庭基礎上的社群,而是呼籲一場社會關係的革命,以抗爭的、烏託邦式的觀念重構西方自亞里斯多德以來形成的『頭腦與身體、動物與人類、有機體與機器、公共與私人、文化與自然、男人與女人、原始與文明之間的二元對立』,因而正在,並將進一步改變人類關於生命、死亡、現實
  • 後女性主義語境下的女性文學研究
    >  受西方當代各種思潮影響,20世紀下半葉,女性主義由注重女性的外在權益轉向注重女性的內在經歷,實現由現代性向後現代性的轉化。  傳統女性主義的理論思考模式以「女性主體化」取代「男性主體化」,後女性主義則通過「去中心」的理論思考,徹底取代父權主義和「二元對立主客體模式」。從後現代主義強調話語權的重要性出發,後現代女性主義認識到獲得「話語權」的重要性,試圖打破固有的兩性對立模式以及兩性理論。
  • 不管你喜不喜歡 「西方文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阿諾德所理解的文明,僅僅是文化的多種形態之一。今日人們談到文化時,通常他們指的要麼是泰勒的觀念,要麼是阿諾德的觀念。這兩種文化概念在某些方面是相對立的。阿諾德的理想是「有文化之人」,他或許會認為「原始文化」這個詞本身就自相矛盾。泰勒則認為說一個人缺乏文化是很荒謬的。然而這兩種相異的文化觀念在我們對西方文化的理解裡是糾纏在一起的,許多人都認為西方文化定義了現代西方人的身份。
  • 【中國網絡小說好看榜】《褻瀆》,光與暗的二元對立 經典榜
    而現實世界的宗教往往有一個顯著特徵,便是光明與黑暗的二元對立,譬如耶和華與撒旦,又譬如阿胡拉•瑪茲達與安格拉曼紐,《褻瀆》的世界觀顯然並未脫出這個對立的框架。儘管光明不儘是正義,黑暗也不全滋生邪惡,但這種二元的對立始終存在於全書始末,甚至延伸到了文本以外的地方。比如本書中的第一個大高潮就由光明教會方面的聖騎士「黃金獅子」奧菲羅克墮落成魔而起,最終以教皇驚世駭俗的「大預言術」而告終。奧菲羅克雙眼變得血紅,他的身影突然消失了。
  • 「學思平治」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
    王帆: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從文明的高度解決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的重要課題學思平治★★★★★中西方觀念差異的形成,既有不同文明發展演變的原因,也有觀念和思維差異本身的原因。外交學院副院長王帆認為,探索中西方觀念差異形成的原因,有助於我們認清差異的本質,尋找共存互促的途徑,從文明的高度解決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的重要課題。
  • 西方的沒落:文化與文明
    「西方的沒落」,所包含的不外是文明的問題。我們面臨著所有高級歷史中的一個基本問題。如果把文明理解為一種文化的有機邏輯的結果、完成和終局,那文明究竟是什麼?  每一種文化,皆有其自身的文明。羅馬人是非精神的、非哲學的、缺乏藝術的,褊狹到了殘暴的地步,不計一切貪圖實在的勝利,他們正介於希臘文化與虛無之間。他們的想像力純粹指向實際的目標——他們有宗教法來規定人對神的關係,有其他法來規定人對人的關係,但是羅馬沒有特別關於神的傳奇——在雅典是絕無此事的。一言以蔽之,希臘的心靈(soul)——羅馬的才智(intellect);這一對立就是文化與文明間的不同。這一對立不只適用於古典時代。
  • 許煜 | 人類紀:文化的危機、自然的危機?
    德科拉在巴黎法蘭西學院繼承了他的老師列維·史特勞斯的教席,但將學科名稱改為「自然人類學」[anthropologie de la nature],與列維·史特勞斯的人類學不同的是,他致力指出要理解自然在不同文化中的角色,從而來克服自然和文化的分野。
  • 閱讀|人類紀:文化的危機、自然的危機?
    根據一些評論,人類紀由地球上一出現有農業就開始;有些反對說應該是殖民時期開始;另外有一些,而我也屬於其中的一員, 相信人類紀是由工業革命開始,然後經由武力殖民而外輸到全球。而在 20世紀前半頁發生的「大加速」[great acceleration] 加劇了人類紀的發展,最後導致了我們今天這個局面。尷尬的自然如果要走出人類紀,我們是否需要一種自然的政治來保護自然,大力推廣生態學?
  • 《面子》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中西方價值觀念衝突對比
    在世界同性戀合法權爭取的大潮影響下,在新聞媒體對忘年戀的大肆渲染下,我必須承認同性戀和忘年戀的存在,然而觀影時我還是受到了莫大的震撼,因為它對我們中國人尊卑有序,男女結合傳宗接代的道德倫理觀念發生了太大的背離,即使號稱「新新人類」我們也不例外。
  • 劇評 | 從美劇《好兆頭》看西方信仰觀念的改變
    《Good Omens》一下就改變的,但是從《Good Omens》的內容上來看,這部作品確實一下把西方的信仰觀念在幻想小說方面「連根拔起」。西方信仰觀念的消亡,在BBC拍的《基督教的歷史》這部紀錄片中可以找到,牛津大學教授迪爾梅德.麥克庫洛赫研究基督教教會歷史的,就曾有過這樣的擔心,基督教在後現代主義的這股洪流中,只會變成一種跟任何其他聲音無異的聲音。
  • 國外性文化對國內情趣服飾發展產生了影響?主要是中外性觀念差異
    國外的一些性文化也對國內的性文化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性觀念的影響,多元文化傳播的影響以及作為性文化產物的情趣服飾行業的影響,不可否認,國外的性文化對國內情趣服飾的發展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1、中外性觀念的差異從中國的傳統性觀念來說,首先,性是作為一種生育的手段,其主要目的是傳宗接代,其次,自宋朝之後,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性或多或少得被加以罪惡的成分,在程朱理學的影響下,這種性罪惡說又被誇大,性被看做是不光彩,上不得臺面的事情,加之,在古代的性中,男女的地位是極不平等的,男尊女卑,女性是男性的附屬品,女性的地位極其低下
  •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文化客廳
    撰文丨崔健豪 — 文化客廳系列活動回顧 —No.38 女神的憤怒希臘神話的女性主義解讀亞里斯多德說詩比歷史更真實///神話意味著什麼?希臘神話裡,奧林匹斯諸神如同人類一般,依憑著自己的七情六慾行事,神與人的區別似乎只是力量的不同。
  • 性別,從來不是二元的
    對於IDW來說,跨性別者及其擁護者正在用壓制言論自由的後現代觀念摧毀我們社會的支柱,這些觀念包括:「跨性別女性就是女性」、「中性代詞」或「存在兩種以上的性別」。IDW宣稱,「基礎生物學」的主張不會被忽視。「事實並不在乎你的感受。」所有這一切的諷刺之處在於,這些「啟蒙的保護者」(protectors of enlightenment)所做的事,正是這個詞所嘲弄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