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女性文化,克服二元對立,革新人類觀念
大家好,今天小編帶大家來了解西方女性文化。女性在現代文化中是一個受人重視的議題,女性文化被視為多元文化的一股新興勢力,究竟它是婦女爭取來的,還是社會環境改善使然?其引人關注之處甚多,特別是婦女之覺醒、女權運動與女性主義,由婦女的特質到婦女的社會處境,再討論到女性的文化,包括語言與思維模式。
有關婦女的特質,西蒙·波伏瓦( 又譯西蒙·波娃)是重要啟蒙者之一。波伏瓦為法國人,1908年生於巴黎,1986年去世,享年78歲。她終身未婚,與哲學家薩特同居,著作等身,有小說、戲劇、遊記和學術論文,特別是《第二性》,被譽為「有史以來對女人的討論中,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滿智慧的一本書」。此書對婦女有細膩、詳盡的描述,由婦女的形成、處境、主張、解放,說明婦女的一生及其特性,為後來的女權運動及女性主義奠定了理論的基礎。
波伏瓦探討婦女目的在建構婦女的社會地位,為傳統以來女人次於男人的地位,找出根源。她認為,婦女的次等地位並非由先天「女性」特質所決定,而是由男人控制下的社會與教育環境所造成,婦女的困境於她們很少能獲得自由、獨立的人性尊嚴,不能和男人站在同一地位發展自我,超越自我。她深入探討婦女的一切隱秘,並進一步駁斥傳統社會、傳統教育賦予女性角色的價值。
她發現,婦女的不幸來自母親的教養,她們要將自己的女兒安排進人女性世界,將她們塑造成和自己相同的女人,將自己變成是「物」,取悅別人,讓別人喜歡。做一名女子受到種種限制,被固定在「家庭主婦」的角色中,停止生命的發展,快樂被剝奪。婦女在妻子和母親的角色中度過了一生,婚姻是件光榮的事業,婦女經此保持社會尊嚴,獲得性滿足。女人若要在男人眼中抬高身價,不是要增高自己為人之價值,而是憑藉男人的夢想而塑造自己。
波伏瓦認為婦女種種脾氣和爛行為是由她的處境所造就。因此要解放婦女必須由處境著手,她們必須對人類的命運提出異議,首先要學會的是在焦慮和驕傲中學習孤單和超越。不能再生活於依賴和卑微中,不能再被動地去尋求拯救之道,應積極地尋求獨立自主的權利。
女權運動是社會運動一支,以要求參政為主,在美國的表現最受矚目。美國是一個由移民所建立的國家在新大陸西向移民時,由於男性生活單調,工作辛勞,酗酒問題嚴重。婦女為了阻止男人酗酒,紛紛向教會求援。在牧師勸阻無效之下,她們走向街頭抗爭,由希望爭取禁酒立法,演變為爭取參政權。1948年,婦女代表在紐約州的塞尼卡·福爾思舉行第一屆婦女權利會議」,發表女權宣言,號召婦女組織起來,爭取平等。她們的努力改變了美國婦女的政治與社會地位。政治方面,1920年美國通過第19條憲法修正案,給予婦女全面投票參政權。此外美國婦女的工作權也隨之提高,工作條件改善,由工廠進入辦公室。
20世紀60年代美國女權運動隨著學運的發展,進入另一個高潮。主要的代表人物為貝蒂·傅瑞丹,她主張採用非暴力靜坐與示威的方法為女性爭取權力。傅瑞丹於1963年出版《女性的奧秘》一書,喚醒女性自覺,敦促婦女開展自己的潛能與天賦,為自己找份工作,過有意義的人生。1966年「全國婦女組織」成立,抗議政府及各公司無法給予婦女平等地位。該組織還主張婦女有「生育自主權」、「墮胎權」。女權運動隨著女性人口成長,討論的議題也逐漸擴及女性的「自覺」,帶動了女性主義的發展。
有關女性主義的議論,根據英國學者羅思瑪莉·佟恩的看法可以分為自由主義、馬克思主義、激進主義、精神分析、社會主義、存在主義、後現代主義等不同的解釋。自由主義學者為數最多,以瑪麗·沃斯頓克拉夫特、密爾、貝蒂·佛瑞丹影響最大。沃斯頓克拉夫特為英國人,從事教育與翻譯工作,1792年出版《女權辯》,被列為女性主義最早的一部代表作。該書在對18世紀已婚的中產階級婦女因遭工業革命衝擊,家庭工作外移,失去工作機會,成為「插羽族」而激起惶恐進行反省。
由於女人喪失工作機會,智能不再受到鼓勵,轉而重視自己的身材、容貌,進而取悅別人,成為男人的「方便工具」。她鼓勵女人接受教育、培養理性,找回女人的地位,堅持只有理性才可能幫助女人善於體察,深情款款,忠貞信實,深明義理,成為自己的決策者。在擁有與男性一樣理性天賦的認知中,她構思出一幅新女性圖,一位身心勇健,既不受限於情感,也不聽命於丈夫與子女,而將自身從「多愁善病」、「自戀和甘於受玩弄」的壓迫性角色中解放出來的女性。她的存在不是為了成全另外一個人的快樂和完美。
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將女性受壓追歸咎於政治、社會及經濟與資本主義連結後產生的結果,鼓勵女性進入公共事業,強調家務與育兒完全社會化,反對家庭作為經濟單位,關注女性的經濟利益與經濟地位。精神分析女性主義主要對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與「閹割情結」的批判進行。精神分析女性主義認為,女性要從被壓迫勢力中獲得解放靠爭取公民奮鬥是不夠的,必須要深入探測內心底層,將「原父」從心裡驅逐出去,從此女人才有空間去思考自己,且有力量成為自己。
後現代女性主義的論述則不再執著社會的不平等,開始關注將女性置人不利地位的意識形態結構。從現代的女性主義向語言法律哲學中的性別偏見提出挑戰,如西蘇伊麗佳萊、克莉絲蒂娃等人,不再以二元對立的方式思考兩性問題,試圖透過書寫及言說來克服二元對立,克服中心主義及理體中心主義,讓人類在觀念上來一次革新。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啦,感謝大家的閱讀,喜歡記得加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