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府」開放瘦肉精美豬,月底強勢通過行政命令

2020-12-23 海峽集結號

蔡「政府」為明年元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提出9項行政命令,經過「立法院」3個月審查,綠營12月7日以人數優勢在經濟委員會審查通過提案,將全案保留送院會處理。執政當局預訂12月25日、29日「院會」處理,如果再遇杯葛,將以審查3個月逾期未完成,視為已經審查即自動生效。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今天將召開朝野協商,討論開放萊豬等9個行政命令的院會處理時程,綠營黨團依照議程規劃,將會在院會總質詢結束後,12月25日與29日兩次院會處理行政命令及學校衛生法等修法。

綠營黨團聲稱,瘦肉精美豬進口等9個行政命令原本只需由「立法機構」院會交付相關委員會備查即可,但朝野黨團於9月25日院會將備查改為審查並交付經濟、衛環委員會等5個委員會聯席審查,依法有3個月的審查期限,如果逾期3個月未審查完成,即可視為已經審查。

據悉,12月25日正好審查期滿3個月,雖然審查期限依規定得經院會同意後展延一次,但12月29日院會即為最後期限,換言之,9項行政命令將自動生效,藍營再怎麼杯葛也無力阻止明年元旦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的時程。

相關焦點

  • 毫無懸念,開放了!臺灣「萊豬」9項行政命令全通過
    蔡英文今年8月底宣布2021年1月1日起開放含萊克多巴胺(即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臺立法機構今天(24日)上午開始進行討論,並依序表決「學校衛生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及9項相關的行政命令與附帶決議。
  • 萊豬行政命令被民進黨強行送案,臺媒批「蔡英文恥辱的一分鐘」
    臺當局立法機構「經濟委員」7日續審萊豬(瘦肉精美豬)行政命令,民進黨「立委」卻要求27個附帶決議案全案保留出「委員會」,在現場國民黨立委全體抗議下,民進黨仍以人數優勢表決審查全案送交「院會」。萊豬行政命令已審查近3個月,本月25日若送不出「委員會」將由行政機關自行宣布生效並執行。昨天「立院」原定針對27個附帶決議案,包含針對進口美豬的標示、完整查廠等聯席審查,且前天還經過黨團協商,都同意要充分討論發表意見。
  • 臺灣民調:臺中泛「綠」也不挺開放瘦肉精美豬
    (中評社) 中評社臺中9月9日電,東海大學地方自治研究中心針對蔡政府開放瘦肉精美豬進行臺中市民意調查,今天下午公布民調結果,有55%市民反對進口美豬,並有超過六成民眾支持臺中市自治條例規範瘦肉精零檢出。值得注意的是,51.9%泛綠支持者反對瘦肉精美豬進口。此外,綠票倉的29歲以下青年族群,也有56.7%反對進瘦肉精美豬。
  • 馬英九:大陸、歐盟都禁瘦肉精美豬 臺灣為何一定要開放?
    針對民進黨當局擴大開放美豬美牛進口,馬英九辦公室表示,臺灣過去已開放不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臺灣市場佔美豬的出口比例非常小,美豬在臺灣的市佔率也不到1%,在需求極低的情況下,臺當局到底有何必要再開放高健康風險的含瘦肉精美豬進口?包括大陸、俄羅斯或歐盟等都禁止含瘦肉精美豬,為什麼臺灣就一定要開放?
  • 民進黨通過開放美豬行政命令,韓國瑜前幕僚批:為何甘為美國奴僕?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昨挾人數優勢,讓「立法院」審查萊豬(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九道行政命令全部準予備查。對此,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幕僚、中國國民黨前「立委」孫大千今早在臉書發文說,「美國究竟給了民進黨什麼好處,讓民進黨願意出賣靈魂,甘為奴僕?」
  • 蔣萬安邀臺灣民眾連署:大陸也禁止進口瘦肉精美豬
    為反制民進黨當局堅持開放萊豬(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政策,國民黨發起反萊豬公投,「藍委」蔣萬安今天一早也前往臺北市松山區草埔市場旁擺攤,邀全民一起連署反萊豬公投。蔣萬安質疑,歐盟、大陸以及俄羅斯都禁止進口萊豬,而美國本土萊豬的比率也越來越少,只剩兩成,臺灣卻要開放進口萊豬。
  • 拜登當選國民黨就提撤瘦肉精案 林為洲:拜登凍蒜!
    美國總統大選即將舉行,島內也相當關切選舉結果,國民黨團總召林為洲22日在臉書上指出,蔡當局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如果政權交替,新總統未必會認。因此如果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國民黨就會提出撤消瘦肉精美豬進口的行政命令公決案,林為洲也表態,「不想吃萊豬,支持拜登凍算(當選)!」
  • 國民黨丟咖啡杯、麥克風抗議,藍綠協商萊豬行政命令破局
    臺當局立法機構負責人遊錫堃今天(8日)召集「朝野」協商,討論萊豬(瘦肉精美豬)行政命令等案,但協商破裂,國民黨「立委」離席抗議,在議場外召開記者會說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在一旁等待,隨即也說明反駁。
  • 馬英九要求蔡英文鄭重道歉,並延後開放進口美豬、美牛政策
    民進黨當局近日宣布,臺灣將逐步開放含瘦肉精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和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於明年1月1日實施。島內多個縣市對此表達嚴重不滿。目前,包括臺北、臺中、桃園、彰化、宜蘭、新竹縣、嘉義市、雲林縣等約十個臺灣縣市都在「食品安全自治條例」中規定豬肉中瘦肉精「零檢出」,違者開罰。臺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表示,臺中市的「食品安全條例」要求豬肉以及豬肉製品零檢出,否則一律開罰,最高可罰2億元新臺幣罰款,且可連續處罰。
  • 這個我慧:瘦肉精美豬美牛入臺,蔡英文又送川普「大禮」!
    8月28日,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臺灣將開放含瘦肉精的美豬和30個月以上的美牛進口。這件事情來得太突然了,島內民眾一片譁然。蔡英文完全沒按決策程序辦事,既沒有經過「立法院」的討論,也沒有徵詢島內業者和民眾的意見,就直接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宣布了。她還說,按照計劃,明年1月就要實施。這是有多迫不及待呢?
  • 蔡英文為何此時開放瘦肉精美豬?陳水扁爆內幕:她抗拒不了
    蔡英文日前正式宣布將開放美豬、美牛進口臺灣。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陳水扁今聲稱,自己任內就遭到美方一再要求開放美牛美豬,但因任內末期無法再做重大政治決定,請AIT(「美國在臺協會」)向當時的國民黨的臺灣地區領導人當選人馬英九,是否「扁馬共同承擔、一起宣布?」
  • 臺灣年輕人怎麼看待開放瘦肉精美豬?
    民進黨當局宣布含瘦肉精的美豬將於明年開放進口,引發爭議,不少人擔心將瘦肉精吃下肚。臺灣知名YouTuber「比特王」街訪發現,受訪年輕人大多反對美豬進口,最後還酸一句「我OK你先吃!」一對男女被問到你支持進口美豬嗎?
  • 「美豬」聽證會上,臺教授怒批:21世紀的鴉片戰爭!
    時間:2020年10月15日 07:29:11&nbsp中財網   8月底,民進黨當局宣布將開放含有瘦肉精的美豬進口臺灣,並聲稱這將是臺灣走向「國際貿易」的重要一步,引發島內輿論不滿。「我希望,美國的毒豬不要來。」   在發言的最後,李偉俊表示,民眾對於「開放美豬」這個決定是不信賴的,可能政府在決策上沒有違法,但是不道德。「我真的覺得,這一次開放含有瘦肉精的豬進口,是一場21世紀沒有硝煙的『鴉片戰爭』!」   當天,臺「衛福部長」陳時中也參加了公聽會。根據中時新聞網的形容,李偉俊有關「當代鴉片戰爭」的發言,讓陳時中「臉色鐵青」。
  • 送給美國的聖誕大禮 民進黨強勢通過美豬進口葬送臺灣人健康
    8月28日,臺當局領導人蔡英文宣布開放萊豬進口,立即成為島內攻防重點,隨後爆發長達近4個月的政黨、民間抗爭。12月24日,臺灣立法機構針對萊豬進行表決大戰,民進黨黨團挾人數優勢輾壓過關,解除萊豬封印的9道行政命令,在平安夜當晚,殷勤地給美國獻上一份聖誕大禮,親手斷送了臺灣未來的健康平安。這也意味著,自明年1月1日起,含有瘦肉精的美國豬肉、包含內臟,都將「合法」流竄臺灣市場,進到臺灣民眾的餐桌。
  • 臺立法機構審議開放美豬美牛 臺音樂人自彈自唱《瘦肉精牽亡歌》
    [新聞頁-臺海網]蔡英文日前宣布明年元旦開放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30月齡以上美牛進口,臺立法機構18日開議,並邀請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進行開放美豬牛專案報告。由30多個民間團體組成的反瘦肉精毒豬聯盟一早在立法機構前舉行「撤回命令、撤回毒豬」抗議活動。
  • 臺中市長盧秀燕當著「AIT」官員的面拒絕瘦肉精美豬
    據中評社12月16日報導 「美國在臺協會(AIT)」處長酈英傑今天中午率團赴臺中市政府交流,與中國國民黨市長盧秀燕會面,雙方相互寒暄後,盧在致歡迎詞時突然提及,臺灣民眾對美國萊豬進口疑慮,並表達反對瘦肉精美豬的態度,讓AIT與會官員一陣騷動,紛紛向市府人員低聲交談。
  • 臺灣:​民調狂摔,萊豬崩了蔡當局
    香港中評社今日刊發評論員林淑玲撰寫的社評說,進口含瘦肉精美豬、關中天新聞臺,讓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當局民調皆創今年新低。
  • 市長任內曾籲馬英九別開放瘦肉精美牛,陳菊:我已離開高雄3年
    民進黨當局宣布開放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美豬及30月齡以上的美牛進口,中國國民黨炮轟綠營「雙重標準」,並挖出「監察院長」陳菊任職高雄市長時,曾呼籲時任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不要開放瘦肉精肉品,然而陳菊29日受訪時宣稱,臺灣要跟國際同步,就必須採國際標準。
  • 2020年臺灣十大新聞事件 開放瘦肉精美豬登榜首
    爭議十餘年的「瘦肉精美豬」將於2021鬆綁進口,引發各界譁然,位居榜首;其他重大政策包括「通姦除罪化」、防疫相關的「口罩實名制」與「禁止入境政策」名列第5、6、10名。儘管選舉牽動人心,然而從瘦肉精美豬爭議、錢櫃KTV大火、軍機失事或防疫政策,顯示臺灣民眾對健康、公共衛生與安全也高度關注。
  • 抵制美豬進口 臺灣這麼幹!
    美豬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蔡政府上任後釋放出解禁美豬的信號,引發臺灣豬農強烈不滿。美豬議題面臨著民眾對瘦肉精的擔憂,受制於國際市場的壓力,從理性的探討升級為利益矛盾,進而成為藍綠的意識形態爭鬥,綿延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