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攝協新聞紀實攝影委員會為啥組織攝友「私會」?!

2021-03-04 湖南省攝影家協會


▶新聞攝影和紀實攝影有何故事可講?攝影記錄與表達故事的方法特點又有何不同?9月25日晚,湖南攝協新聞紀實攝影委員會在長沙天河藝術館舉行首次《天河夜談》公益學術交流活動,就「碰撞攝影理念,激發創作靈感」這一主題開展攝影交流。

△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邀請湖南攝協副主席、中國攝影最高獎《金像獎》、兩屆國展金獎獲得者、「德藝雙馨」藝術家張黎明和湖南攝協理事、紅網圖片頻道總監明健飛作為主講嘉賓,湖南攝協新聞紀實攝影委員會主任、湖南日報圖片總監劉謙主持,現場20多名嘉賓、影友齊聚一堂,面對面欣賞主講嘉賓作品,進行評圖交流。


△活動現場。

「攝影的每一個瞬間都有它特定的含義,無論是記錄還是表達。」明健飛是一名資深的攝影記者,他首先展示了他近年來由新聞攝影逐漸轉型的過程中一組長沙街頭拍攝的作品。他認為,照片實際上一種媒介,是表達自我的感受,也是傳遞所表達的意義,「比如拍香港回歸,這樣的事情它有意義,那麼照片就有價值,所表達的就有意義」。


△活動現場。

值得一提的是,湖南攝協副主席張黎明現場展示100餘幅紀實攝影作品,引發大家熱議。「整組片子其實有一個名字,叫《你見過他們的臉》,這些臉都是最平常的臉,我們都見過,但是他們有很多的故事,需要我們去看見並有感而發。」他抬了抬嗓子繼續說到,「無論是商業攝影還是紀實攝影,都可以通過運用影像手法,結合歷史、哲學、藝術等多種藝術手法來表達鏡頭的視覺語言,將眼睛看到的世界,變成鏡頭看到的世界,並給人以巨大的解讀空間和視覺衝擊力。」


△活動現場。

現場,與會的嘉賓影友也紛紛暢所欲言。湖南攝協新聞紀實攝影委員會秘書長、長沙晚報視覺新聞中心副主任石禎專說,「此次活動令人十分震撼,張黎明主攻商業攝影,但他的紀實攝影作品同樣具有極強的穿透力,讓人印象深刻;明健飛則跳出新聞攝影框架束縛的藩籬,拍攝隨心,追求自由心境。這樣淋漓盡致的攝影理念交流和碰撞,無疑讓大家對以後的活動更為期待。」


△活動現場。

據了解,《天河夜談》由湖南攝協新聞紀實攝影委員會主辦,天河藝術館承辦,是我省紀實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搭建的一個經常性公益學術交流平臺,擬定每月一期,邀請二到三位攝影名家作為主講嘉賓,每期徵集20名影友參與活動。活動現場各抒己見,進行學術爭鳴,全程強調互動性、專業性和趣味性,幫助廣大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不斷受到啟發。

以下是張黎明紀實作品《你見過他們的臉》中的一部分,以及明健飛拍攝的長沙街頭,看大師們的作品,你的感受是怎樣的呢?

張黎明作品:


明健飛作品:



近期必看文章

文字|王渠平

來源|HPA攝影網 編輯|陳明謀

===============

喜歡的話就點轉發吧!

相關焦點

  • 【跨年重磅來襲】攝友圈2021年攝影採風年度計劃(歡迎轉發、分享、惠存)
    攝友圈即您的朋友圈,旨在為攝友們提供拍攝心得分享、技術交流、攝影影展、大賽、培訓、外拍採風等服務,以攝匯友,行攝天下。在各方的支持下,攝友圈現已穩步經歷了11個年頭。一直以來,我們秉承「快樂攝影、文明旅行、和諧共進」的宗旨,利用自身及多方優勢資源,聯合世界各地政府、旅遊局、攝影協會、航空公司、旅遊景區、酒店等共同為攝友打造高性價比、高接待規格的攝影採風活動、策劃攝影大賽活動,舉辦攝影講座,並提供專業的攝影指導、優質的旅遊服務,讓攝友不斷提升其攝影技巧,在旅途中收穫攝影的快樂。
  • 攝友心目中的2009「年度攝手」全新出爐
    昨天下午,在錢江新城的杭州圖書館,錢報論壇(bbs.qjwb.com.cn)「好攝之友」首輪篩選出的16件入圍作品激烈PK,40多位網友進行現場投票,最終選出了10位2009「年度攝手」,6位「優秀攝手」,並有4位攝友獲得年度「特別貢獻獎」,現場頒獎。  現場還同時舉行了第二屆「銳眼看西博」攝影大賽的頒獎儀式。
  • 誰是年度攝手 由攝友來選
    本報訊 上周五,「』09年度攝手總決選」再度進行了篩選,評審專家組從2000多件參賽作品中選出了16位攝友的作品,最終將有10位獲得2009「年度攝手」稱號。「16進10」的結果如何,就交給攝友們來決定。1月31日(周日),本次評選將舉行公開投票會,現場投票,現場開獎、頒獎,邀請攝友們來參加。
  • 好攝之友2020年終盤點|謝謝你們一路陪伴,2021我們繼續用照片講故事
    ▲廚房裡的蔬菜和陽臺上的玩偶 攝友:潘俊龍 同時,《一個退休阿姨的宅家影像》和《七旬阿姨用舊手機拍出大片》也非常受攝友歡迎,通過線上連接的方式,我們與攝友共同完成了一批「宅家」作品。這類作品,有賴於攝友的積極參與,也有賴於我們對攝影選題的重新定:切口小,大眾化,貼近生活,通俗易懂。
  • ...火雲 據火 人體攝影藝術 閆鳳嬌 拍攝 發帖人 攝友 大尺度 民警...
    7月12日,記者登錄L先生提供的某知名攝影網站,簡單註冊後,在某專版中,看到火雲發布的信息:從7月14日起,模特丹丹將連續5天登場,群拍300元/人,5人一組,私拍另約,附聯繫方式。記者隨即聯繫火雲,報名參加14日的活動。未料14日,火雲突然變卦說,只能排到15日了。原來,因活動受歡迎,一名攝友多帶了個朋友,名額已滿。
  • 紀實攝影的形而上與形而下
    他前後創作了兩組關於礦工的肖像,並且入選由瑞士洛桑艾麗斯攝影博物館策劃的未來值得期待的50位年輕攝影師展覽,策展人這樣解讀他的影像:   並非有意將攝影作為一種政治或者社會手段,宋朝的作品呈現出獨一無二的特色,從第一組黑白到第二組彩色作品,他為我們展示了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狀態。第一組作品,他用布景將礦工和他們的生活環境隔離開,嚴格構圖,從而讓觀眾把注意力完全放到被攝者的面孔上。
  • 相約 | 「世界的開平」攝影旅遊自媒體峰會暨第二屆沙飛攝影周系列活動之攝影名家分享會
    主辦單位:中國攝影家協會紀實攝影委員會、中國攝影報社、廣東省攝影家協會、開平市人民政府學術支持: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攝影理論委員會、沙飛攝影研究中心承辦單位:開平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開平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開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
  • 李英傑:紀實攝影,必須有自己的風格
    我也是那時才意識到攝影的記錄功能應該是它的最大特長,對於新聞和紀實攝影,首先要尊重鏡頭前事物的真實面貌,只有內容真實才能被歷史所接受。第二階段,應該是從改革開放前後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那時我年輕有魄力,敢於探索,對我影響最大的是1979年我和一些攝影朋友一起發起創辦了「四月影會」,開展了「自然·社會·人」藝術影展。
  • 紀實攝影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母親》金亮 攝  作者圖片說明:兒子從小因病致殘,生活不能自理,長期臥床,也使下肢肌肉萎縮。如今兒子已經50歲了,母親牛文雲依然每天抱著他餵水餵飯。2017年9月25日,攝於牛文雲家中。首屆中國百姓金小孔攝影獎獲獎作品。 徐曉剛講評:母愛的偉大得到彰顯,十分動人,我認識一位退休的醫院院長胡寶生,安徽人,在拍因病致貧的家庭,他自己是攝影師,也是公益團隊的一員,正在和大家一起組織資源對那些家庭給予切實的援助。他正在用攝影回饋社會,服務社會。
  • 什麼是家庭紀實攝影?
    家庭紀實的意義就在通過這些平淡的生活記錄讓孩子們知道父母給予的愛的痕跡。——濱田英明     攝影的真諦在於客觀的記錄,家庭紀實攝影的真諦在於客觀的記錄家的美好。當然家庭紀實並不只針對於親子,寵物的陪伴、長輩的關懷、愛人的呵護,一切打動人心的情感都值得記錄。
  • 紀實攝影的魅力
    有的喜歡人像,有的喜歡風光,有的喜歡生態,相比之下,最考驗攝影師能力、也最具有魅力的,應該算是紀實攝影了吧。紀實攝影的難處,在於更加考驗攝影師的洞察力。出門拍攝之前,誰也不知即將遇到什麼樣的額題材,會產出哪些精彩的作品。在佳能感動典藏攝影大賽(https://pro.photowoo.com/pr)之中,為不同類型的參賽作品進行分組,讓比賽更加公平,也讓紀實攝影的魅力凸顯出來。
  • 【攝影人】向海而生:誘釣螻蛄蝦影像紀實!
    賈偉成老師用半個月時間,蹲守車內,在6個出潮日,等到這些人,拍下了這組專題紀實影像。當看到這組片子時,被觸動到的只剩下一句話表達自己的感受,嚯,還有這樣一群人,是這樣的活法。 感謝賈老師將這組片子在色行無戒公號刊發,以下撰文、攝影作者賈偉成!【攝影人】庚子北京,60天60幅存照,他迎來60生日!
  • 湖南江華瑤族文化攝影作品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
    1月5日,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攝影師李忠林收到中國民族博物館發來的兩本《收藏證》,由他創作的兩組共51幅真實記錄瑤族傳統文化的攝影作品《「人」與「神」—— 瑤族「還盤王願」紀實》《瑤族織女》被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
  • [行 攝 間] 行攝 031號|古鎮紀實人文 第2輯
    古鎮紀實人文專輯第一期推出之後,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小編們趁熱打鐵又迅速收集採編推出了第2期與大家分享。文中部分古鎮介紹來自網絡信息整理,僅供參考。古鎮較為完整地保存了明清以來的古建築群,是成都市10大古鎮中最後一個還沒有開發的古鎮,也是唯一的山地古鎮樣本。
  • 中國·張家界首屆世界遺產攝影大展在湖南張家界開幕
    向韜 攝  11月16日上午,大展在大庸古城開啟帷幕。中共張家界市委副書記、市長劉革安主持大展開幕式。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長張宏森,中共張家界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虢正貴,中國攝影家協會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義大利駐廣州領事館總領事白露茜( Lucia Pasqualini)分别致辭預祝本屆大展圓滿成功。
  • 紀實攝影的三個技巧
    任何好的紀實作品,都應是攝影者思想的表達,作品記錄的是對現實生活、社會現象的一種視覺感受。
  • 專案,搭建系統工程 ---社會紀實專題攝影探討之四十 大結局
    社會紀實攝影專案,用項目管理的方法,理性地管理,感性的拍攝,人性的見證,為歷史留下一個完整的切片。在人人都有手機的時代,人人都是攝影人,靠撞到一張或數張主題毫不相關的圖片,獲得幾個攝影獎項,那是攝影人中的票友,不是從事社會紀實攝影師的正確道路。    選定了專題,才能思考相關的專案。
  • 謝子龍、嚴志剛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
    謝子龍、嚴志剛榮獲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湖南時隔11年雙喜臨門再續殊榮12月20日,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河南省三門峽市舉行,湖南攝影家謝子龍華劍 攝華聲在線12月20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陳薇)今天,第十三屆中國攝影金像獎頒獎典禮在河南三門峽市舉辦,來自紀實攝影、藝術攝影和商業攝影三大類別的19位攝影師獲得殊榮。湖南兩名攝影家喜獲金像獎。兩名攝影家分別是湖南省攝影家協會主席謝子龍獲中國攝影金像獎(藝術攝影類),湖南省攝影家協會理事嚴志剛獲中國攝影金像獎(紀實攝影類)。
  • 攝友照片點評
    看點評文章學習攝影知識,本期來點評幾張攝友投稿但未能入選《周展作品》的照片,從實際照片案例中探討手機攝影的實用技巧,看點評也能學攝影。照片點評從照片本身出發,只談論攝影技術,理性的看待照片存在的問題或感受照片的美,從點評中提升攝影水平。點評作品均為手機拍攝,欣賞他人作品,提升對照片的鑑賞能力,學會看照片,提升攝影審美力。01
  • 樂山居然有這麼高端的攝影教學,喜歡拍照的攝友都去這兒了!
    加入【知 圖 攝 影 學 社】 這些問題都能解決!知圖攝影學社,是以當今主流圖片標準為培訓目標的線上線下攝影教學、旅拍機構。秉承及時傳授最新攝影技法和媒體需求的圖片知識,無論是攝影愛好者還是準備做職業攝影師的你,都能提供廣闊的選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