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光臨,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所長,帶你看更有趣的心理世界
情人節與春節撞了個滿懷
在這個充滿濃情蜜意的假期
社交媒體裡洋溢著愛情的甜蜜
愛情的形式表現得多重多樣
「我愛你」這句簡單的陳述
似乎包含了許多不同的情感
那關於愛情你了解多少呢?
諮詢專欄作家安·蘭德斯曾經遇到過一位非常苦悶的女生,因為在和戀人結婚不久之後,她對愛人強烈的愛戀就漸漸衰弱了。蘭德斯認為那位女士所認為的「世紀之戀」並不是「真正的愛情,只不過是一對性腺的相互吸引」(Landers,1982)蘭德斯斷言,沉迷於色慾和真正的愛情之間有著很大的差別,愛情比純粹的激情更為深刻和豐富。愛情是構築在寬容、關愛和溝通的基礎之上,愛情是「熊熊燃燒著的友誼」
那關於愛情的解釋,
蘭德斯的觀點是否符合你對浪漫愛情的預期?
下面我們將通過羅伯特·斯滕伯格的愛情三角理論
來對這個問題進行闡述。
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
美國心理學家斯騰伯格提出的愛情理論,他認為不同的愛情都能由三個構成成分組合而成(Sternberg,1987,2006)。愛情的第一個成分是親密(intimacy),包括理解、熱情、支持、溝通和分享等愛情關係中常見的特徵。第二個成分是激情(passion),其主要特徵為性的喚醒和欲望,激情通常以性渴望的形式出現,但任何能使伴侶感到滿足的強烈情感需要都可以歸為此類。最後一個成分是承諾(commitment),是指投身於愛情和努力維護愛情的決心。承諾在本質上主要是認知性的,而親密是情感性的,激情則是一種動機或者驅力,相形之下,承諾反應的則是完全與情感或性情無關的決策。
激情、親密和承諾。
愛情三角論認為,這三種成分就相當於愛情的三個邊共同組成愛情三角形,可以描繪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每個成分的強度不同,所以愛情三角形可能存在不同的大小和方向,實際可能存在無數的形狀。下面我們將陳述幾種純粹的愛情類型,即是某一成分非常低而其他成分充足的愛情三角形。無愛(nonlove)如果親密、激情和承諾三者都缺失,愛情就不存在。兩個人可能僅僅是泛泛之交,彼此的關係是淡漠的膚淺的且不受約束的。
喜歡(liking)當親密程度高而激情和承諾都非常低時,這種情感便是喜歡。喜歡常常表現在友誼之中,夥伴雙方有著真正的親近和溫情,卻不會喚起激情或者與對方共度餘生的期望。
如果某個朋友的確能喚起你的激情,或者當ta離開時你會感到強烈地思慕,那麼你們之間的關係此刻已經超越了喜歡,變成了其他類型。
迷戀(infatuation)缺乏親密或承諾卻有著強烈的激情即是迷戀。當人們被幾乎不認識的人激起欲望就會有這種感覺。
空愛(empty love)沒有親密或者激情的承諾就是空虛的愛。在西方文化中,這種愛常存在於激情散盡的愛情關係中,既沒有溫情也沒有激情,僅僅是一起過日子。
或許你的愛情並不屬於上述的任何一種,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樣明確定義的純粹的愛情體驗並不多見。愛情是複雜的體驗,如果當我們把這三個組成部分結合成更複雜的形態,那麼關於愛情的闡述就更加清楚。
在闡述愛情形態之前,你是否也對自己愛情態度有所好奇呢?小項醬這裡找到了一份關於愛情態度的量表,繪製成問卷星的方式供大家掃碼測試~但由於直接出量表測試結果需要升級為企業版才可使用(窮哭)。身為丐幫的小項醬沒有足夠的資金升級為企業版,只能給匯總成問卷星的形式供大家查看測試題目,大家可以照著問卷星的題目進行答題,然後記錄自己的答題分值。計分方式公眾號後臺回復「愛情態度量表計分方法」即可收到。浪漫之愛(romantic love)浪漫的愛情有著強烈的親密感和激情。可以把它視為喜歡和迷戀的結合。人們常常會表現出對浪漫愛情的承諾,但斯滕伯格認為承諾並非是浪漫之愛的典型特徵。比如夏日之戀可能非常浪漫,即使對方都知道夏季一結束愛情也就走到了盡頭。
相伴之愛(companionate love)親密和承諾結合在一起所形成的愛就是相伴之愛。相伴之愛的雙方會努力維持深刻、長期的友誼,這種愛情表現出親近、溝通、分享以及對愛情關係的巨大投入。相伴之愛的典型例子是長久而幸福的婚姻,雖然年輕時的激情已然逐漸消失。愚昧之愛(fatuous love)缺失親密和激情的承諾會產生愚蠢的愛情體驗。這種愛情會發生在旋風般的求愛中,在壓倒一切的激情基礎上雙方會閃電般的快速結婚,但彼此並不十分了解或喜歡對方。在某種意義上,這樣的愛人在迷戀對方時投入太多很可能得不償失。完美之愛(consummate love)當愛情的三個成分——親密、激情和承諾都非常充足時,人們就能體驗到「徹底的」或完美的愛情。這或許是許多人都追求的愛情類型,但斯滕伯格認為(Sternberg,1987)完美之愛非常類似於減肥,短時間裡容易做到,但難以長久堅持。本期 | 好奇項 | 帶你看到這裡
了解自己才是愛他人的基礎,
希望你又能了解到有意思的心理學知識。
資料摘錄:
邢宇.心理學家眼中的愛情啟示錄[J].大眾心理學,2016(10):27-28.
楊洋.愛情構念研究述評[J].蘭州學刊,2012(07):222-224.
賈茹,吳任鋼.論羅伯特·斯騰伯格的愛情三元理論[J].中國性科學,2008(03):10-12+46.
親密關係. 第六版. 羅蘭·米勒(Powland S. Miller). 彭凱平譯 .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5
圖 | 部分來自網絡
文 | 葉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