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是清華大學109歲生日。當天上午,一場特別的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這就是「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雖然該館暫未向公眾開放,但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蘇丹還是戴著口罩,為到場媒體做了詳細的導覽,這場特殊的開幕式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了直播。
走進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身穿防護服的雕塑,這提醒著參觀者,「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是一場特殊時期的特殊展覽。此次展覽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主辦,自3月5日起面向公眾徵集了六千餘組件疫情期間拍攝的各種與「窗口」有關的影像。這些作品也成為清華藝博開館以來接收的第一批電子藏品。
清華藝博副館長、策展人蘇丹介紹,活動徵集令在發出後獲得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響應,投稿作品既有來自知名藝術家和新聞記者的,也有來自普通民眾的日常記錄。經過三輪評審,主辦方最終選出200餘件影像作品進行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在第二輪網絡評審環節,短短72小時之內,觀眾投票量高達33.36萬張,點擊量高達94.67萬次。
「正是觀眾們的熱情參與才使此次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和珍貴。這些海量的圖像信息,儼然是對此次重大事件的肖像素描。藝術博物館是個存儲記憶的牢靠之地,每一次展覽都是一次歷史的曝光,正因如此,這些檔案才不會腐爛,不會被遺忘。瘟疫終將過去,但記憶應當永存。」蘇丹透露,博物館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出版學術畫冊。
「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共分為四個部分,以「空間的窗口」、「相識的界面」、「探尋的通道」、「展示和表達的舞臺」四類主題進行展出。武漢大學蘭兵教授拍攝的《櫻園宿舍》令人印象深刻,往年人山人海的武大櫻花季今年卻空無一人,只剩櫻花靜悄悄地開放、凋謝。蘭兵在作品說明中寫道:「今年無數的逆行者,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的一個心願就是到武大看櫻花,因疫情管控而無法實現,終成為遺憾。英雄們,明年來吧,我們將以最高的敬意歡迎你們。」同時入展的也有不少醫務人員的作品,其中,河南一位護士拍攝了400多張身穿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一線醫護人像作品,這些照片被集中陳列在一整面牆上,非常震撼。
展品中大部分來自普通民眾,有人拍下了疫情期間的購物單,有人拍下了自己上網課、雲會議的日常,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區出入證出現在展覽中。《北京晚報》編輯羅穎拍攝的一張題為《曬太陽》的作品也最終入選,照片中祖孫倆正在家裡的窗口曬太陽。「這張照片是我無意中抓拍到的,因為孩子很久沒出過門了,奶奶想讓他曬曬太陽,又怕天氣冷,就讓他穿著羽絨服,坐在打開的窗戶下曬一曬。」羅穎表示,這張照片拍攝在兩個月前,當時大家都只能宅在家裡,現在能站在自己拍攝的照片前,親眼看到它成為一件特別的展品,還是挺感慨的。策展人蘇丹認為,這樣的拍攝本身就是在記錄歷史。
「展覽以一種藝術的方式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溫暖人心,並將人們的情感凝聚到一起。」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認為,「博物館是時間物證的存放之地,若干年後,當大量的照片成為歷史的腳註時,我們會重新理解它作為文獻的意義。」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數字展廳正在拍攝製作中,即將上線。受疫情影響,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暫停開放,公眾可以登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官方網站「數字展廳」欣賞該展。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俐 閻彤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