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校慶啟動雲展覽,200餘件窗口影像構成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

2020-12-24 北京日報客戶端

4月26日是清華大學109歲生日。當天上午,一場特別的展覽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這就是「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雖然該館暫未向公眾開放,但此次展覽的策展人蘇丹還是戴著口罩,為到場媒體做了詳細的導覽,這場特殊的開幕式也通過網絡平臺進行了直播。

走進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身穿防護服的雕塑,這提醒著參觀者,「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是一場特殊時期的特殊展覽。此次展覽由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和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聯合主辦,自3月5日起面向公眾徵集了六千餘組件疫情期間拍攝的各種與「窗口」有關的影像。這些作品也成為清華藝博開館以來接收的第一批電子藏品。

清華藝博副館長、策展人蘇丹介紹,活動徵集令在發出後獲得了世界範圍內的廣泛響應,投稿作品既有來自知名藝術家和新聞記者的,也有來自普通民眾的日常記錄。經過三輪評審,主辦方最終選出200餘件影像作品進行展出。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覽在第二輪網絡評審環節,短短72小時之內,觀眾投票量高達33.36萬張,點擊量高達94.67萬次。

「正是觀眾們的熱情參與才使此次活動顯得尤為重要和珍貴。這些海量的圖像信息,儼然是對此次重大事件的肖像素描。藝術博物館是個存儲記憶的牢靠之地,每一次展覽都是一次歷史的曝光,正因如此,這些檔案才不會腐爛,不會被遺忘。瘟疫終將過去,但記憶應當永存。」蘇丹透露,博物館會在接下來的時間內,召開國際學術研討會,並出版學術畫冊。

「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共分為四個部分,以「空間的窗口」、「相識的界面」、「探尋的通道」、「展示和表達的舞臺」四類主題進行展出。武漢大學蘭兵教授拍攝的《櫻園宿舍》令人印象深刻,往年人山人海的武大櫻花季今年卻空無一人,只剩櫻花靜悄悄地開放、凋謝。蘭兵在作品說明中寫道:「今年無數的逆行者,支援武漢的醫務人員的一個心願就是到武大看櫻花,因疫情管控而無法實現,終成為遺憾。英雄們,明年來吧,我們將以最高的敬意歡迎你們。」同時入展的也有不少醫務人員的作品,其中,河南一位護士拍攝了400多張身穿防護服、戴著護目鏡的一線醫護人像作品,這些照片被集中陳列在一整面牆上,非常震撼。

展品中大部分來自普通民眾,有人拍下了疫情期間的購物單,有人拍下了自己上網課、雲會議的日常,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區出入證出現在展覽中。《北京晚報》編輯羅穎拍攝的一張題為《曬太陽》的作品也最終入選,照片中祖孫倆正在家裡的窗口曬太陽。「這張照片是我無意中抓拍到的,因為孩子很久沒出過門了,奶奶想讓他曬曬太陽,又怕天氣冷,就讓他穿著羽絨服,坐在打開的窗戶下曬一曬。」羅穎表示,這張照片拍攝在兩個月前,當時大家都只能宅在家裡,現在能站在自己拍攝的照片前,親眼看到它成為一件特別的展品,還是挺感慨的。策展人蘇丹認為,這樣的拍攝本身就是在記錄歷史。

「展覽以一種藝術的方式實現了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溫暖人心,並將人們的情感凝聚到一起。」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向波濤認為,「博物館是時間物證的存放之地,若干年後,當大量的照片成為歷史的腳註時,我們會重新理解它作為文獻的意義。」

據悉,此次展覽將持續至5月26日,數字展廳正在拍攝製作中,即將上線。受疫情影響,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暫停開放,公眾可以登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官方網站「數字展廳」欣賞該展。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李俐 閻彤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用特殊的方式擁抱你 | 直擊雲校慶
    在暖風和煦的四月天,清華大學迎來109周年校慶。由於疫情影響,「雲校慶」成為清華人慶祝母校109歲生日的特殊方式。「雲校慶」活動面向全球進行4小時不間斷直播,「雲祝福」「雲校園」「雲展覽」「雲演出」「雲賽事」等一「網」打盡。
  • 清華藝博「窗口2020」內外:200個「我與新冠」的故事
    4月26日,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為慶祝清華大學109周年校慶而舉辦的「窗口2020——疫情時期圖像檔案展」,讓每一個人都感同深受。展覽展示了200餘件與疫情相關的攝影和影像作品,拍攝這些照片的作者不僅有藝術家和媒體記者,更多的則是普通大眾,他們通過鏡頭,講述了一個個與疫情有關的故事,例如回家路上測體溫、過年期間網上視頻聚會、解禁之後給父親理髮、孩子停學在家上網課……每個平凡的日常在這個特殊時期都顯得如此珍貴。
  • 清華舉行「雲校慶」,邱勇:時代的灰塵不會掩蓋人性的光輝
    遺憾的是,由於疫情影響,今年廣大校友不能回到校園參加校慶活動,「但我們通過『雲校慶』的方式,依然可以感受溫馨、暢敘情誼。」邱勇還詳細推薦了雲校慶的亮點活動:在雲端,同樣可以看到春暖花開、生機盎然的校園,紫藤垂漫、蘭草遍野,丁香芬芳、牡丹盛放;在雲端,同樣可以體驗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接力長跑、打卡賽事、雲上運動會;在雲端,同樣可以參觀「挑戰杯」科展、欣賞藝術團演出,同樣可以向母校、向師友表達內心的祝福。「自強的清華更奮進」,是今年清華校慶主題。
  • 清華校友三創大賽以創意設計獻禮清華大學迎110周年校慶,開啟...
    2021年,清華大學將迎110周年校慶,清華校友三創大賽攜手百年民族品牌回力,在第五屆清華校友三創大賽創意設計組特別設立「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紀念款回力鞋」專題賽。通過本次清華校友三創大賽,邀請全球清華校友加入用作品書寫中國文化,用圖案表達世界眼光,用故事傳承百年傳統。並續寫「回力」與「清華人」的百年淵源,為清華大學110周年校慶獻禮!
  • 【校報特稿】校慶背後故事| 他們 用行動書寫校慶幕後的感動
    雲校慶啟動10月2日,黨辦校辦負責「雲校慶」啟動儀式的組織籌備工作。這是校慶大直播活動集校慶所有活動的開端,全程活動直接向全球播放。該啟動儀式議程緊湊,每個議程以分秒計時,如果無法按時完成所有議程,直播電視臺到時間將會切斷信號。
  • 從「尋海派」 到「望國際」,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今啟動
    趙東陽 圖「回眸——張樂平誕辰110周年紀念特展」首次展出中華藝術宮館藏《三毛從軍記》的60幅原作,還展出張樂平先生國畫、剪紙、時裝設計、戰地速寫、小說插圖等作品400餘件,通過這些作品,讀出了「三毛之父」張樂平的藝術人生。
  • 影像的力量,科技的溫度——「2019華為新影像大賽獲獎及優秀作品展」於巴黎大皇宮開幕
    ▲華為攜手UCCA集團旗下UCCA Lab,於2019巴黎國際攝影藝術展(Paris Photo 2019)期間,在巴黎大皇宮呈現2019華為新影像大賽獲獎及優秀作品展,展出全球攝影藝術家和愛好者根據新影像大賽主題,使用華為手機創作的攝影作品,包括從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計超過52萬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6件組別冠軍作品、50件組別優勝作品以及5000張大賽精選作品。
  • 中國攝影藝術節|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
    「見證·造像——抗擊疫情影像展覽」從紀實的視角出發,真實再現了這場聚焦武漢、輻射全國的戰「疫」景象。影像內容從病區到社區,從醫療工作者到志願者,從封閉管控到復工復產,從嚴冬寒雪到春意盎然,一幅幅畫面,一個個場景,無數細節還原出一段不可磨滅的中國戰「疫」記憶。「見證·造像」展覽,視野豐富,觸角細膩。
  • 來自五湖四海的清華校慶祝福已接收
    這些天,通過學校微信、微博、「清華人」小程序、校慶網站等平臺以及「雲合影」、「聯結清華」等在線活動,截至目前已收到全球師生、校友和社會各界友人發來的「雲祝福」15萬餘條。正如邱勇校長所說:「雲端的清華正湧動著無限的熱情。這是一種向上的力量,是一種永遠面向未來的樂觀、自信和豪情。」文末點擊「閱讀原文」參與「雲祝福」小程序,快大聲說出你對清華的生日祝福!
  • 展覽預告 | 2019研究型展覽:策展方案入圍展
    在這種線性歷史觀的基礎上,西方意識形態的進步觀點定義了從嬰兒時期到成年的「生命體」發展,以及從原始到現代的「文化體」發展。 展覽將呈現、收集和編輯物件、研究文獻及藝術作品,在多樣的地理和歷史背景下,這些物件展示著對於「幼年」概念認知、理解的產生與變化,見證著不同文脈的文化起源,並且幫助我們重讀與重構歷史。
  • 以展促學 浙傳「雲展覽」打造線上教學新樣板
    一天一展,13場線上展覽,21門課程,10個班級,10位導師參與「線上聯展」教學活動,10多所省內外高校的院系負責人、200多位學生家長通過線上留言進行互動交流,這是浙江傳媒學院設計藝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系在抗疫期間結合專業特點開展的「雲展覽」活動,以展促學,以展促教。
  • 一月觀展推薦 | 安迪·沃霍爾、日漫、LINE FRIENDS、國家地理影像大展等
    一月看展指南回顧安迪·沃霍爾經典作品追憶不同時期的日漫國家地理影像大展全球首展還有LINE FRIENDS、小黃人趣味助陣作為波普藝術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次展覽將在其塑造的一系列永恆的圖像中,回顧整個浮華而激進的波普時代。展覽從安迪·沃霍爾的一副個人肖像攝影作品出發——手持相機的藝術家被置於一面屏風式的獨立展牆中央——畫面中的他正如同其一系列肖像創作中所暗示的:他們既是個體也是符號。📆展期:2021.01.01—2021.04.07
  • 南通大學舉行建校108周年慶祝大會暨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
    5月28日,南通大學建校108周年慶祝大會暨11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如期舉行。會上,全體在通校領導手按啟動鍵,共同開啟南通大學110周年校慶籌備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五湖四海的校友們雖然不能重歸母校慶祝,但也紛紛錄製視頻向母校表達了誠摯的祝福。    1985級校友、南通大學南通校友會會長、南通海匯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曹平作為校友代表進行「雲」發言。他表示,「祈通中西、力求精進」的校訓猶如燈塔指引每一位通大校友的成長,母校是校友們終生受益、永續珍惜的精神家園,母校建設發展取得的累累碩果讓每一位校友都倍感自豪。
  • 藝術界為反種族歧視發聲、巴塞爾藝術展取消、國內展覽熱度持續
    展覽分為兩個部分:主展廳展出藝術家的14件紙上作品和一組早期繪畫及筆記;報告廳呈現來自長徵計劃的關於郭鳳怡的檔案記錄、寫作者賈勤的實驗文本以及藝術家徐坦在2007年採訪郭鳳怡的記錄。此次展覽旨在將郭鳳怡的創作實踐重新引入到大眾的視野,循著她的畫筆感知她獨特地繪畫行為和圖像的奧秘。
  • 線下展雲展覽結合的「一展兩模式」是未來會展方向
    線下展雲展覽結合的「一展兩模式」是未來會展方向因疫情的影響,今年各種展覽會都採取了「雲展覽」的模式進行。這既是一種無奈的被動選擇,同時,也是一次展會業的重要創新。疫情加快了會展的信息化、科技化發展,直接倒逼傳統會展創新改革,此舉將成為傳統會展業轉型升級的新契機。雲展覽的好處在於隨時隨地開展,開展的時間和場地不受限制。比如今年特殊的疫情形勢,線下展開不起來的情況下,雲上會展強勢崛起。雲展覽的另一個好處是容量無限,只要商家願意,可以無限制地展出自己的各種產品。還有,雲展覽可以將短期展變成長期展,不落幕的展會。
  • 走向大眾 謳歌時代大展高頻登場
    同日,由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市文物局主辦的「眾志成城 共同抗疫——瀋陽市抗擊新冠疫情紀實展」在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展。為記錄這段特殊的「城市記憶」,瀋陽市文物局發起了徵集抗擊疫情見證物活動,徵集到的數千件見證物匯聚成瀋陽市抗擊疫情的真實記錄。展出期間,參觀總人數近3萬人次,成為該館今年推出的最具社會影響力的臨時展覽。
  • 「共渡——公元2020抗疫影像展」開幕暨北京國際攝影周2020啟動...
    本次人民日報人民文旅與攝影周展開的系列合作中,特別設置「人民美好生活」展,將面向全國發起線上線下系列徵集及展陳活動,旨在彰顯後疫情時期,百姓生活的點滴變化。借平凡生活的可貴,謳歌中華民族在同心協力抗擊疫情中,展現出的共克時艱、眾志成城的偉大民族精神,用影像記錄下人類歷史文化中,這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 潘魯生:影像的力量
    展覽已經成為集聚前沿學術成果,展現國際攝影藝術發展現狀,展示中華文化魅力,溝通國內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藝術盛會,對促進國家與區域間的合作對話、文化交流互鑑發揮了重要作用。共收到國內外參展選送作品90萬餘件(組),其中入選、獲獎及收錄作品集作品共達12萬餘件(組)。累計發表論文、評論文章等90餘篇,各大媒體宣傳報導文章和評論達500餘篇。前來參加雙年展展覽、論壇和各種學術交流活動的國內外攝影家、理論家、策展人和參展作者累計達45000餘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