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酒」作為人們日常的消遣娛樂助興之物,讓人歡喜讓人愁。對於詩人而言,把酒言歡後,詩興大發,李白有「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的迷弟杜甫,奔走在貧困的邊緣也不忘飲酒,「一舉累十觴,十觴亦不醉」,蘇東坡「把酒問青天」,歐陽修「醉翁之意,不在酒」。詩人與酒,可謂一對最佳拍檔,體現出了酒的「雅致」。
那麼對於平民來說,酒喝多了有哪些精彩的表現呢?王嶽倫暫且算是「酒後失態」,其餘的還有
酒後吐真言、酒後鬧事、喝酒壯膽、酒駕、借酒澆愁等等。酒的民間氣質在於「庸俗」,千百年來真有不少人栽在它手裡。
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梁山好漢與酒的感情也很深,大口吃肉是理想,大碗喝酒是豪情。兄弟們能有緣齊聚水泊梁山,與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他們身上,酒的民間氣質「庸俗」盡顯無餘。
酒具有水的形態,火的特質,喝了酒的人仿佛有了特異功能,世界突然間變得不一樣了。飲酒科學實驗證明,人的血液中酒精濃度達到0.05%,會使人亢奮;達到0.1%時,就會失去自控能力;達到0.2%時,便沉醉不知歸路;達到0.3%時,便醉得不能行走、站立;達到0.4%時,則失去知覺;達到0.5%酒精中毒,人的組織器官和各個系統都要受到酒精的毒害。
水滸裡的好漢,一般醉酒都能達到0.2~0.3%之間,酒後能題反詩,還能打虎。
話說梁山老大宋江,在名不見經傳的鄆城縣作一小吏,腳踩黑白兩道,日子過得也算安穩。犯下人命案之後,顛沛流離,始終不願上梁山,刺配江州後,結交江湖友人,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日子仍舊過得有滋有味。
直到有一日,他獨自一人來到江州網紅景點潯陽樓,「獨自一個,一杯兩盞,倚闌暢飲,不覺沉醉」。人獨處時,不是愜意就是惆悵,宋江屬於後者,他回想自己一路走來,名不成功不就,反倒倒被紋了雙頰,成了令人不齒的刺配囚徒,讓他如何再見江東父老?現實與他的理想實在相去甚遠,」不覺酒湧上來,潸然淚下,臨風觸目,感恨傷懷,做了一首《西江月》:
自幼曾攻經史,長成亦有權謀。恰如猛虎臥荒丘,潛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雙頰,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報冤讎,血染潯陽江口!
外加一首七絕:
心在山東身在吳,飄蓬江海謾嗟籲。
他時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
寫完之後,還霸氣的籤上自己的大名,一詞一詩不過是詠以言志,發洩情緒,熟料成了有心之人借題發揮的工具,給他扣了一頂造反的帽子,成了「反詩」,被推上了斷頭臺。經過梁山好漢劫法場,留住一條性命,無奈之下只能落草為寇。
話說要不是因為這「酒」,宋江可能繼續完成他的牢獄生涯,然後再圖東山再起。燒酒下肚,反詩一題,反倒把他送上了老大的寶座,有了與皇帝老兒談判的資本,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是宋江的酒後人生。
再說第23回打虎英雄武松,打虎之前,武松只是一個無業游民,愛打架鬥毆的江湖小混混。在柴進莊園躲避一年災禍之後,準備回家探親。風塵僕僕的到達了景陽崗,見一個酒家的招牌棋打著「三碗不過崗」,決定吃碗酒再走。
三碗酒下肚,店主人不給上酒了,武松敲著桌子大叫要酒喝,店主人給他解釋了一通「三碗不過崗」的道理,武松哪裡能聽得進去,既要吃酒定要盡興,九碗下肚後,吵著還要酒,如若不給,就把這鳥店倒翻轉來。
俗話說,正常人不惹醉漢,店家見他醉了,不敢與他計較,隨便著性子讓他又吃了六碗。也就是說,武松打虎前後總共吃了十五碗酒,酒後壯膽,他哪裡聽得進店家的好言相勸,說前面有虎,他還以為人家詐他。
直到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方知真有虎。日落西山,若折返回去豈不是遭人恥笑。於是硬著頭皮一直朝前走去。直至親眼看到那隻吊睛白額大蟲,赤手空拳將其錘打五六十下,打得老虎眼口鼻裡儘是鮮血,隨便後又撿起半截棍打了一氣,老虎便死定了。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一下子轟動了整個陽穀縣,要知道,這隻老虎已經奪去了幾十條人命,
已成為陽穀縣的一大禍患,結果半路殺出個武松,把這個禍患給除了,這樣的人通常都會被看作英雄。
從此,武松搖身一變成了陽穀縣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大英雄,知府相公跟前的武都頭,還有美女潘金蓮的夢中情人,人生從此開掛。十五碗酒讓武松好比乘上了高鐵,迅速達到人生的高峰,轉變了身份,酒對於武松來說有著福報的一面。
魯智深說,一分酒一分力氣,十分酒十分力氣。酒壯人膽,酒助人力,魯智深的命運也與酒緊密相關。因喝酒遇見金老父女,因聽了女子哭訴而憤憤不平,因憤憤不平而三拳打死了鎮關西,鬧出了人命,不得已出家,在五臺山文殊院做了和尚。
出家人有五戒,這其中就包括不能飲酒。魯 智深在五臺山住了四五個月,每天吃些素食齋飯,想起往常每日好酒好肉不離口,感覺「口中淡出鳥來」,於是按奈不住,開始尋思著喝酒了。
先是碰見一送酒上山的漢子,上前要買酒,然鑑於山門的規矩,漢子不敢賣予他酒吃,魯智深便上前打了漢子,喝到了酒,這一喝就喝大了,惹出了第一樁事:醉打山門。
魯智深光著膀子要回寺內,兩個門子攔住他,要教訓他一番,不料反被打,於是出動了二三十個僧人打算好好「教訓」一下他,幸好被長老喝住,才做罷。
次日酒醒後,魯智深向長老承認了錯誤,一連三四個月不敢出寺門,最終還是耐不住寂寞,又跑下山去喝酒了,這大概就叫做好了傷疤忘了疼。
這回神仙救不了他,二月間的一天,魯智深帶上銀子,走下山來,眼見有賣肉的也有賣酒的,上前要酒喝,結果幾個酒家見他是個僧人,都不賣予他。最後,魯智深靈機一動,說自己是行腳僧人,不是本地的,到此只是一遊。
這回吃飽喝足還順帶拿了一條狗腿,便往山上走去。把門的見魯智深酒醉洶洶的回來,趕緊把門關了,結果魯智深又惹出了第二樁事:醉打金剛,與眾僧混戰,差點沒把寺院給掀翻了。最後不得不敗走東京大相國寺。
魯智深因為喝酒,原形畢露,一言不合就開打,最終把自己的飯碗打沒了,從此一步步的被逼上梁山。
再說好漢楊志,話說他護送生辰綱,一行十五人挑著價值十萬貫的金銀財寶走上崗子來,路途勞累,又氣又熱,都按奈不住對酒的誘惑,因為吃酒吃出了災禍,所押財物被晁蓋等七人掠去,從此,楊志再無可能翻盤。
楊志原本也是官家出身,忠良後代,因失陷花石綱丟了官,貧困到鬧市賣刀,又殺死了潑皮牛二,被刺配大名府,好不容易得到了梁中書的賞識,給個機會表現一下,護送生辰綱,結果又因貪杯被劫去。
還有好漢楊雄,醉罵潘巧雲,也是因為喝酒壞了事,引發了一場家庭悲劇。
水滸中的好漢因酒誤事,因酒改寫了個人命運的不止以上幾位,乃至作者都在書中感嘆道,但凡飲酒,不可盡歡。常言酒能成事,酒能敗事,便是小膽的吃了,也胡亂做了大膽,何況性高之人。酒有水形,能載舟,亦能覆舟,有乾坤亦有不測風雲。所以,那句廣告詞說得好,酒雖好喝,可不要貪杯。
英雄不打不成交,好漢不喝不相識。好漢相識必得先喝上一碗酒,魯智深與九紋龍史進初相識,便拉著要去喝上一碗酒。武松與孫二娘的相識,也是酒作了牽線人。以酒餞行,以酒聚義,據統計,在水滸裡描寫飲酒的情節高達七百餘次,可見酒在水滸傳裡也是數一數二的重要角色。
最悲情的酒,莫過於宋江最後喝下御賜的藥酒。在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之後,在經歷了與一幫志同道合的兄弟由聚到散的過程之後,在經歷了梁山的興衰之後,宋江捧著御酒可謂五味雜陳。既然選擇了忠義,為了維護自己的理想,以及梁山好漢們的名聲,他選擇就這樣無聲消逝,但是在消失前,他還得把鬧事者李逵也帶走。
宋江對李逵說:
「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因此請將你來,相見一面。昨日酒中已與了你慢藥酒了,回到潤州必死。」
宋江墮淚如雨,還說,「你我死後咱二人一處陰魂相聚」。李逵聽了,亦垂淚說:「罷罷罷!生時扶持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個小鬼。」
多麼悲情的一幕,千古英雄最後淪為兩捧土,生為人傑,死為鬼雄,還是離不了酒。
《水滸傳》裡,一頁一頁的讀下去,無不被濃濃的酒氣包圍著,讀者猶如喝了一杯義氣酒、悲情酒,骨子裡多了幾分硬漢氣質,行走江湖,路見不平,多了幾分俠義之舉。
本文由讀書悟道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