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國民平均睡眠超8小時,晚睡熬夜者增多

2020-11-19 光明網

  研究表明,睡眠有助於提升免疫力,而且,高質量的睡眠也能改善情緒、緩解焦慮。最近,微博上一個熱門話題迅速飆升,叫做「疫情期間中國居民平均睡眠超8小時」,一夜時間,2.8億網友閱讀,排到話題榜總榜第二名。「疫情期間中國居民平均睡眠超8小時」,這個信息來自《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值此之際,中國睡眠研究會聯合慕思寢具發布了《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我國居民睡眠時長明顯上升,但普遍比平常睡得晚、睡得差。

  疫情期間「夜貓子」明顯增多

  白皮書顯示,全民居家戰役期間,「夜貓子」明顯變多。其中,有一半的人在零點後才就寢,是平常數據的5倍。

  白皮書還對人們的晚睡頻率進行了分析,結果顯示,80%的人有晚睡習慣,16%的人幾乎天天晚睡。

  那麼,不睡覺的時候都在幹什麼?數據顯示,61%的「夜貓子」選擇了玩手機;47%的人會關注公共衛生消息,46%的人刷微博、微信關注時事和娛樂消息,46%的人用微信聊天。

  人們睡得更多卻睡得更差了

  據了解,該白皮書數據來自一千多份有效在線問卷,以及今日頭條近兩個月的大數據分析。數據顯示,疫情期間,人們平均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且睡眠超過8小時的人比平時增長了20%,在臥室活動時長超過12小時的人增長了19%;28%的人在9-12點期間起床,21%的人失去了早起動力。

  然而,雖然人們睡得更多,但睡眠質量卻更差了。白皮書顯示,相比「宅」在家前,人們的入睡時長普遍延長了30分鐘,睡眠困難現象凸顯,作息更趨紊亂,平均睡眠質量下降。

  信息焦慮讓人放不下手機

  如果平時睡眠質量不高,是因為工作太多太忙,為生活奔波勞累,睡眠時間太少,那麼,疫情期間上班族不用擔心起得太晚上班遲到,孩子們也不用擔心上學遲到,有「大把」時間可以好好睡覺,睡眠質量怎麼反而下降了?到底又是什麼影響了睡眠質量?

  中國睡眠研究會常務理事、南方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張斌認為,手機屏幕光亮會抑制人的褪黑素分泌,使入睡變得更加困難,這也是讓我們晚睡的一個重要因素。且在疫情期間特別是疫情前期,很多人陷入信息焦慮,日夜不間斷地用手機、電腦等刷新聞資訊。由於大腦長期大量接受、處理信息,造成大腦皮層活動抑制,產生失眠、食欲不振、頭痛、噁心等症狀。

  建議睡前一小時關電腦,離手機儘量遠一點。因為手機和電腦總是充滿誘惑的,資訊、遊戲、電影、娛樂,隨便一個都可以讓人不知不覺熬到天亮,所以睡覺前儘可能把電腦、手機關掉。如果睡前實在不能關手機,也不要讓它觸手可及,最好別放在臥室。這是因為人們躺在床上,想看手機時,想想還得爬起床來走出房間,「懶癌」會讓不少人放棄爬起來的念頭。睡覺前還可以讓大腦「關機」,可以去做一些輕鬆的,比如做一下拉升、閱讀紙質書等。另外,睡前三小時不要劇烈運動,飲食作息也要儘量規律。(光明日報全媒體記者田雅婷)

[ 責編:楊煜 ]

相關焦點

  • 國民疫情期間平均睡眠超8小時 晚睡熬夜情況加劇
    國民疫情期間平均睡眠超8小時 晚睡熬夜情況加劇原標題:疫情期間中國居民平均睡眠超8小時,你最近睡幾個小時近日,《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發布。《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全國各省市居民熬夜的前三名依次是江西省、陝西省和四川省,最不熬夜的是北京市。疫情期間,全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但中國居民的人均睡眠時間從晚上10點到11點,往後推遲了2個小時左右。
  • 熬夜的代價付不起!晚睡1小時,心率加快40%,脂肪肝風險增加29%
    據2015年公布的《全球睡眠報告》顯示,中國人平均每天上床睡覺的時間為0點32分,80%以上的中國人睡眠時間已不足8小時,97.2%的人都有過熬夜的經歷。然而熬夜的代價恐怕不是人人都付得起!有研究表明,晚睡1小時,患心腦血管疾病、脂肪肝的風險會不斷上升……晚睡1小時心率持續升高40%由於每個人體質不同,睡眠時間也可能存在差異。
  • 疫情期間為什麼睡得多卻睡不好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中國睡眠研究會等日前發布了《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我國居民睡眠時長明顯上升,但普遍比平常睡得晚、睡得差。  疫情期間「夜貓子」明顯增多  白皮書顯示,全民居家戰疫期間,「夜貓子」明顯變多。其中,有一半的人在零點後才就寢,是平常數據的5倍。
  • 為什麼晚睡晚起不算熬夜?那怎樣才是熬夜?
    這裡先說一下答案:晚睡晚起並不算熬夜。聽到這個結論你是不是很開心,再也不用擔心晚睡影響身體健康了。但是你知道嗎,有時候晚睡晚起也是一種熬夜,原因你知道是什麼嗎?什麼是熬夜?睡眠佔據著我們一生1/3的時間,我們有必要花時間好好了解什麼是優質睡眠。
  • 遼寧熬夜全國第8!這裡的危害比你想像的還要大…
    你想知道疫情期間全民宅家時大家都幾點睡覺麼?近日《2020全民宅家期間中國居民睡眠白皮書》發布▽《白皮書》顯示疫情期間全國居民平均睡眠時間超過8小時看似充足的睡眠,背後暗藏健康隱患中國居民的人均睡眠時間從晚上
  • 社會藍皮書:近八成大學生晚上11點後睡覺,疫情期間早睡比例增加
    中國社會科學院12月21日發布的2021年《社會藍皮書》採用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數據發現,「熬夜」在大學生群體中非常普遍,近八成大學生晚上11點後睡覺。而在疫情期間,大學生早睡比例增加,有四分之一的學生可以晚上11點前入睡。疫情期間大學生的心理狀況也有所改善。2019年調查數據顯示,只有8.9%的大學生在10點之前入睡。
  • 美的空調X林氏木業家居,聯手拯救熬夜晚睡現代人
    熬夜晚睡已成為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常態。據報導,中國每天平均有約5000萬90後在熬夜,所謂「熬到頭禿」——晚睡正在傷害年輕人的身體健康。但因為工作忙碌、加班被迫熬夜,玩手機打遊戲習慣性熬夜,喝咖啡奶茶壓力大失眠熬夜,甚至還有家居條件不舒適而睡不著等等原因,早睡成為一個日常難題。
  • 早睡減肥還是晚睡減肥
    核心提示:大家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飲食是人體健康的兩大法寶,其實充足的睡眠尤其重要,長期熬夜不僅會給人體健康帶來傷害,而且還會影響到大家的身材,但是有些人以為睡的太早會影響減肥,究竟,早睡減肥還是晚睡減肥?我們一起來看下面的介紹。
  • 每天晚睡晚起算不算熬夜?答案可能令你意想不到一起來看看
    常言道,早睡早起身體好,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都需要熬夜工作或學習,那麼早睡早起真的比晚睡晚起健康嗎?如果每天都晚睡晚起,算不算熬夜呢?,答案是不算,為什麼?那就要從睡覺說起了。
  • 心理學家:同樣睡夠8小時,早睡早起,真的比晚睡晚起更健康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那就是同樣睡夠八小時,每天22點-6點鐘睡覺,和12點-8點鐘睡覺,甚至凌晨2點鐘睡到早上10點,有區別麼?對健康的影響大麼?或者說,只要我睡夠足夠的時間,晚睡是不是也不算熬夜?在心理學界,一直對睡眠有著各種各樣的研究。
  • 晚睡不一定算熬夜!睡前15分鐘拉伸,放鬆全身肌肉,緩解僵硬酸痛
    《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在作息方面,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群體,明確了不同的睡眠合格時長。其中,小學生每天睡眠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8個小時;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為7~8小時。晚睡不一定算熬夜!
  • 幾點睡覺才叫「熬夜」?長期晚睡,6種疾病可能慢慢靠近你
    長期晚睡,6種疾病可能慢慢靠近你1,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高血糖為主要特徵的代謝性疾病。糖尿病是一種沒有辦法完全治癒的疾病,只有控制血糖水平預防併發症。經常熬夜的人,在某些條件之下就會為糖尿病埋下根源。經常熬夜,會導致胰島素敏感度降低,增加糖尿病風險。
  • 較真丨孕期謠言知多少系列:寶媽熬夜晚睡會導致胎兒臍帶繞頸?
    2目前尚無證據表明孕婦熬夜、撫觸、孕期運動會導致胎兒臍帶繞頸,但為了胎兒的健康生長發育,孕婦應該保證充足的睡眠和適當的運動,此外還需控制撫觸的頻率與持續時間,若胎動頻繁即停止。 3孕婦的情緒會直接影響胎兒的心理健康,孕媽媽要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以愉快的情緒迎接寶寶的到來。
  • 每天深度睡眠不到2個小時?你可能需要這份「黃金睡眠」寶典
    疫情期間,張文宏教授建議海外留學生乘飛機回國時,一上飛機就睡覺,減少與人交流,這樣可以降低感染病毒的風險。人在睡覺時的抵抗力是否會降低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專家怎麼說。   睡覺時人體的抵抗力如何變化?
  • 大學生活「標配」:同學,你今天熬夜乾飯了嗎?
    據了解,這份報告使用的數據來自「中國大學生追蹤調查」(PSCUS),選取了2018年、2019年和2020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與大學生健康問題相關的調查數據,對中國大學生日常及疫情期間的基本健康狀況和健康行為進行了分析。分析的對象包括高職生和本科生兩種類型,研究生不在分析範圍之內。
  • 睡覺預防痴呆的方法:22點入睡,6-8小時睡眠!不好好睡覺的都看看!
    而睡眠時,大腦會分泌腦脊液,清理這些「垃圾」。那麼,睡多久、幾點睡,澱粉樣蛋白在大腦中的沉積最少?如果需要熬夜,又該怎麼減少澱粉樣蛋白的沉積?22點入睡,保持6-8小時睡眠!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認知障礙和痴呆亞專科帶頭人鬱金泰教授在接受醫學界採訪時表示:「我們研究所得出結論是:晚間10:00入睡、每晚保持6-8小時左右睡眠時長,人群腦內澱粉樣蛋白沉積的風險最低。
  • 疫情期間:網課寶寶、手機黨、熬夜族們怎樣愛護眼睛?
    疫情期間:網課寶寶、手機黨、熬夜族們怎樣愛護眼睛?一般8~10歲以上的孩子可以快速(美多麗)散瞳驗光(把瞳孔放大,並放鬆睫狀肌,緩解視疲勞,去除假性近視),一般6~8小時候瞳孔復原。8~10歲以下的孩子可以選擇慢散(阿託品),但是如果上學期間的孩子,不要選擇慢散。因為慢散,瞳孔要20天才會恢復正常,20天之內看近處(書本,手機,電腦都模糊,一般選擇寒暑假慢散)都是不清楚的,而且畏光。
  • 「24歲姑娘,熬夜熬到中風」:晚睡1小時和徹夜通宵,差距究竟有多大?
    我想,很多人都會說「熬夜「習慣。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熬夜成為了生活的一部分。 不熬夜,今天就是不完整的。 熬夜會上癮,明明只想晚睡1小時,卻每次都有「正當理由」反駁。
  • 晚睡強迫症鬧哪樣?
    票圈常有人發這種狀態:我發誓明天要早睡!他們將睡眠拖延症定義為:在沒有外部原因阻礙的情況下,總是無法在預計的時間上床。並發現,有睡眠拖延問題的患者,在各個領域都存在拖延的問題,自我調節力相對低下(自我調節力是指一種讓行為符合長期最佳利益的能力)。以下晚睡強迫症統稱睡眠拖延症。和一般拖延症不同,睡眠很少被認為是自己不想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