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即將於今日20:10播出的湖南衛視第三季度黃金檔節目《元氣滿滿的哥哥》備受網友與觀眾關注。
本次《元氣滿滿的哥哥》是由曾一手操刀「我家」、「客棧」系列的湖南衛視金牌製作陳歆宇工作室和操刀過「幻樂」、「嗨唱轉起來」的安德勝工作室聯合製作,規格之高質量之穩,業界早已久負盛名自不必多言。
圖片來源:《元氣滿滿的哥哥》官方微博
本文將根據「元氣團隊」內部採訪及節目信息從節目製作、嘉賓碰撞、遊戲環節三個角度為您展現一個「元氣滿滿」的代際新綜藝,「真香警告」走起!
其實說起《元氣滿滿的哥哥》未播先熱的原因,很大成分上在於前期一檔師出同門的節目,圍觀吃瓜的網友們就在猜測會不會還有什麼《披荊斬棘的叔叔》《大浪淘沙的奶奶》《砥礪前行的爺爺》之類的系列出品,但調侃意味居多。畢竟當年自《超級女聲》後,堪稱國內綜藝鼻祖的湖南衛視推出的《快樂女聲》《快樂男聲》之類的成功案例不勝枚舉。
但畢竟時代變了,國內藝人養成節目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男性還是女性,都趨於飽和狀態,觀眾的審美疲勞也就不言而喻。而那檔「大齡女青年節目」之所以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其找準了「人到中年」這個社會概念,突破了以往團體節目首要的「年輕」要素,引發了觀眾尤其是「職場女性」的對於30歲以後的職業焦慮共鳴,因此成功也在「意料之中」。
但如果湖南衛視下一檔順勢推出的真是《披荊斬棘的叔叔》,再來複製一場中年大叔團體節目。那筆者認為,熱度也許會有,但相較結果定然是慘澹的。男性與女性不同的一點是,中年男性給觀眾的標籤印象是成熟穩重,而並非顏值出眾。
且陳歆宇導演還談到「從整個職業形態來講,不光是演藝圈,男性的職業壽命還是長一些,30歲以後還是男性的職業黃金時期。因此,從出發點的角度來講,男性對於而立之年的職場焦慮可能並沒有那麼大的共情和共鳴。其次,從衛視大屏的價值來講,因為衛視更多的觀眾還是女性和年輕人,選擇『哥哥們』去聚焦展現,也符合衛視目前整體受眾的收視劃分情況。」
《元氣滿滿的哥哥》作為一檔代際互動觀察類遊戲綜藝,便自然不存在這樣的隱憂。而且從受眾層面分析,因《元氣滿滿的哥哥》主打「通過跨代際新老遊戲的對決,凸顯兩代偶像的反差和碰撞,實現代際價值觀的輸出和相互影響」,所以選擇的嘉賓基本涵蓋了各年齡段受眾都能接受的群體。
元氣哥哥們的年齡跨度從18—52歲,幾乎覆蓋了電視節目普及以來的所有收視人群,其中既有「喬幫主」胡軍、「三百六十五個祝福」蔡國慶等老一輩人的「國民記憶」,也不乏「葉修」楊洋、「Pick up the phone」黃明昊這樣的年輕人喜愛的「Z世代」代表。
遊戲競技類快綜的代入感大大增加,緊張刺激的遊戲環節不停刺激觀眾的多巴胺分泌,但卻不用被為「愛豆」刷票所累,進一步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以及觀看舒適度。畢竟,誰不想當個簡簡單單的「吃瓜群眾」,看看自己的「爸爸」「叔叔」「兄弟」「子侄」玩屬於自己童年的遊戲會怎麼樣,自己能不能輕鬆勝過他們?而他們又能否認同這些遊戲?
選擇了代際互動觀察類遊戲綜藝既可以避免陷入紅海,還不用背負「炒冷飯」這樣的負面名聲,在「她經濟」已然過分泛濫之下,「他經濟」中各個年齡段觀眾要的鮮肉、大叔也都有了,既然觀眾喜歡,那又何樂而不為呢?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是《元氣滿滿的哥哥》這樣的代際互動觀察類遊戲綜藝,而不是《披荊斬棘的叔叔》這樣的中年男團節目了。不得不感嘆湖南衛視「快樂」「青春」這兩大關鍵詞著實拿捏得精準,陳歆宇導演團隊對「觀眾畫像」的定位也一如既往地到位。
除了因名字引起的熱議外,前期「元氣哥哥」的流量焦點還在其中一位流量嘉賓——楊洋身上。作為近5年來,楊洋回歸綜藝的首選,也側面說明了這檔綜藝獨到的吸引力以及良心的製作。
且論《元氣滿滿的哥哥》節目本身,筆者認為這款綜藝是有成為「爆款」潛質的。
首先這款綜藝的本質是一款「代際新綜藝」。與之前的「代際綜藝」相比,以往的代際綜藝更多以「慢綜藝」「觀察類」「家庭情感」「長輩溝通」等為關鍵詞展開,雖不乏溫馨之處,但很少有能讓幾代人「玩」在一起的歡樂向「代際綜藝」。
早年的《年代秀》、近期B站大熱的《花樣實習生》有這種趨向,且風評均不低,但因節目調性不同,也有所舍取。因此《元氣滿滿的哥哥》以「代際互動觀察類遊戲綜藝」為主基調,融合以往「代際綜藝」之所長,成就的或許也將是國內第一款成功的「代際新綜藝」。
畢竟「貪心」的觀眾不喜歡做選擇,「雞湯」「可樂」都需要。
而兩隊嘉賓以年齡段為劃分,各具千秋。元氣小哥隊主要以新生代流量明星為主,其中楊洋為隊長,陳學冬、黃明昊、王鶴棣、王彥霖為隊員,年齡跨度在18—30歲之間;而元氣大哥隊則主要要以中年實力派男星為主,隊長就是觀眾熟知的「喬幫主」胡軍,隊員分別為蔡國慶、李維嘉、吳奇隆、王耀慶,年齡跨度在43—52歲之間。兩隊之間也可以看作是「兩個時代以代際之間相互理解為最終目的的對決」。
「古有關公戰秦瓊,今朝葉修鬥喬峰」。以時代為背景的競技總是會激發不同世代觀眾的「時代勝負欲望」在遊戲中因為代際之間的觀念反差也將因此發生激烈碰撞,最終實現代際價值觀的輸出與相互影響。且男人永遠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在遊戲中建立的友誼自然而親切。
「不撕逼,正面剛」,除了軍旅題材外,反而遊戲最能體現這一男性魅力的特質。對此陳歆宇導演也談道「之所以選擇遊戲這個形態,是因為它相對來說能夠把男人力量與智慧,還有那種表現勝負欲的細節,展現得更加極致。」
因此,「元氣哥哥」也將激起大部分男生的「遊戲熱血情懷」,除此之外還將收穫一批因男性魅力而被吸引的女性粉絲。
作為節目的創新著力點之一的實時觀察室環節引入女性視角觀察點評「元氣哥哥」們的表現也將更受「女粉」認同。但實時觀察室的作用絕不僅僅如此。
首先是觀察室的主持人為湖南衛視招牌女主持之一的吳昕。在這裡化身「元氣大小姐」的她起到的並不只是起到推動節目流程那麼簡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因其獨特的「女性視角」能宣洩女性觀眾的表達訴求,給一個「男性向」的節目帶來更多女性觀點從而與男嘉賓們產生化學反應,增強了女性觀眾的代入感。
其次,《元氣滿滿的哥哥》的「實時觀察室」環節還很好地傳承了以往「代際綜藝」的「觀察討論」的優點,吳昕與部分元氣哥哥們可實時觀看遊戲競技、競猜、點評,使得競技類快綜因此有了一個更貼合觀眾「上帝視角」的第三方視角,成為打破參與者與觀眾「熒幕次元壁」的突破口,讓二者感受第一時間得到交互,並發酵人物關係,強化節目代入感與陪伴感。
陳歆宇導演還介紹「與以前的觀察室都是剪輯後的觀察室不同,『元氣哥哥』的觀察室是直接通過無線實時的傳輸技術,讓觀察員們能夠直接在此看到現場的形勢情況,這種實時觀察在目前國內來說還是第一次。」
就仿佛「葉修」VS「喬峰」決戰紫禁之巔的時候,觀眾能和其他嘉賓一起在「現場」化身吃瓜群眾,想必相似的感受也將以「官方吐槽」的形式為廣大觀眾增加一吐為快的節目爽感。
在前文中已經提到《元氣滿滿的哥哥》的主要節目形式將以各個年代的「專屬童年記憶遊戲」為主線貫穿,而這些遊戲環節也絕對稱得上新意可期。
整體節目以賽制進行,兩組嘉賓按年齡分為元氣小哥隊和元氣大哥隊各5人。每一期在兩天一夜的共處中進行「3+1」輪的新老遊戲比拼,總體得分多的隊獲勝。落敗隊將接受懲罰,且需合議一位隊員下期停賽一周,十期節目過後根據總積分決出一個「元氣天團」。
積分來源於貫穿全程的「3+1」輪的新老遊戲比拼,其中的3便是以年代之間專屬的童年記憶遊戲項目為主,主打每個時代的童年情懷。以7月31日即將播出的第一期為例,3就分別是以「70、80後」熟知的轉圈提問(PS:小曝一下,嘉賓太皮,內容勁爆),以及在「喬幫主」指點下原汁原味的「拍洋畫」,還有與「90、00後」相貼切的「極速救援」(參考大學生體能測試的接力跑項目)。
而核心遊戲環節「捉迷藏」,也就是「3+1」裡的那個1,精彩程度尤為亮眼。其實《元氣滿滿的哥哥》除了加強代際價值觀的輸出和相互影響外,節目組還有一個目的在於「將遊戲設計結合城市特色融入當地人文元素,推廣城市新名片」。而這個目的便主要在這個壓軸環節得以展現並且效果甚好。
以筆者的前期探訪來看,壓軸的「捉迷藏」環節既是對這個「國民傳統遊戲」的傳承,更是融入了當下很多時髦的諸如「變裝」、「吃雞跑毒」、「城市獵人」等元素的重磅升級。
這主要源於陳歆宇導演對於代際溝通碰撞的理解,他認為「代際碰撞的關係也是陌生人相處的關係,所以也是由淺到深,可能一開始還不是那麼明顯,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衝突矛盾,會有理解溝通,這些細節會越來越多。而這一部分的觀察和記錄,也是我們一直都很擅長的。」
並據節目團隊介紹,「每期節目元氣哥哥們將前往不同的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如長沙、成都、深圳、三亞、安徽等地,節目項目設計將深度結合當地人文元素,讓元氣哥哥們在遊戲的同時打卡網紅美景,品味特色美食。」依舊以即將推出的第一期《元氣滿滿的哥哥》為爆料,「捉迷藏」遊戲的地點便選在了湖南省長沙市的網紅打卡地——「超級文和友」。
作為網紅打卡地,「超級文和友」以極高的還原度再現了八十年代的長沙市井生活,集美食、休閒、旅遊於一體,共分為7層,面積達到了20000平方米。而「元氣哥哥」們便將在此進行「捉迷藏」對決。
雙方分為「躲藏方」與「尋找方」,躲藏方可利用變裝以及特殊道具來隱藏自己,且每期將會有飛行嘉賓作為「元氣幫藏團」加入躲藏方,如果尋找方在60分鐘內沒有找到所有的躲藏方成員,那麼躲藏方獲勝。
反之,尋找方獲勝且在抓捕過程中,需要拍到躲藏方成員的照片並喊出正確名字才算抓捕成功。除此之外,尋找方除了每期2位獲得「免死金牌」的隊友,其餘3人都將背上「自爆背包」,如果背包上的按鈕被按下將會被淘汰出局。並且遊戲將隨著時間推進「縮圈」,兩隊嘉賓均需進行「跑毒」,更添遊戲刺激感。
根據實際觀看體驗,《元氣滿滿的哥哥》「3+1」環節設置合理,尤其是最後的「捉迷藏」環節趣味性、創新性、遊戲性等均可圈可點,且在所有遊戲環節中也自然引入了對當地人文元素的結合,實現了「旅行+美食+遊戲」的新型代際綜藝的創生。
一言蔽之,《元氣滿滿的哥哥》高度滿足了觀眾跨代際交流甚至玩耍的潛在「童年願望」,將人文關懷的溫度以快綜藝的形式轉化為遊戲競技的熱度,豐富了節目趣味性的同時,還結合當下各城市熱門的網紅打卡地起到了宣推「城市新名片」的社會經濟價值,一句「真香」用來評價毫不為過!
《元氣滿滿的哥哥》無論是從節目立意還是內容形式,亦或者是嘉賓選擇,各個環節的創新結合都更顯相得益彰,呈現的效果也是可期的,這的確稱得上是一檔富有原創精神的「代際新綜藝」,筆者也相信當今日它正式開播之時,自然會為自己正名,帶給觀眾「滿滿元氣」。
而除了從《元氣滿滿的哥哥》節目本身的亮眼製作之外,讀者們也能明顯感受到湖南衛視近年來對「快樂青春」的釋義不斷豐富再發展是受到觀眾認可的。
這也充分說明了找準自身定位後深耕領域的重要性,越是「專注」的,才越有可能成為觀眾們的「知心人」。筆者也期待能有更多的內容製作方能找準自身擅長的方向,創作更多走心的作品,共同營造中國文娛屆的百花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