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大竹縣有位致富牛人,他叫唐長文,他在滷製品行業裡摸爬滾打了30年,做得一手好滷製品,當地花邊鴨被他製作成獨具風味的手撕鴨,每隻賣108元。在這麼高價格的情況下,唐長文一年仍能賣出20萬隻,實現實現銷售額1500多萬元,在他的引領下,當地100多位養殖戶跟著增收致富!
唐長文從小檔口起家,發展成如今的大產業,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個體小檔口賣滷鴨,忙碌且美妙
1991年,唐長文開始做滷鴨子,到今年有30年了,早年他做滷鴨就有獨特的配方,靠著歲月沉澱,他的滷鴨的美味和口碑越來越好,在當地銷售日益火爆,從最開始一天只能賣幾隻,到後來一天能賣上百隻,那樣的日子像很多個體戶一樣,忙碌且美妙。
(二)陰差陽錯,做成手撕鴨
唐長文每天一睜眼就是買鴨子,滷製加工,然後再拿到小檔口銷售。很長一段時間,他一天只能睡4個小時的覺。可就在2000年春節的前一天,勞累過度的唐長文發生了意外。由於長期操勞,唐長文在滷製鴨子的滷鍋前暈倒了,好在妻子及時發現,不然後果不堪設想!
讓妻子哭笑不得的是,剛剛緩過神來的唐長文沒有把暈倒當回事,反倒心疼起滷鍋裡的鴨子來。由於自己的暈倒,一鍋的鴨子都多煮了2個小時,按照正常工藝,這鍋鴨子都廢了。這鍋鴨子可值5000元錢啊!不甘心的唐長文一定要把這個損失找補回來!
看到鬆軟軟的鴨子和滷製盛出來的鴨油,唐長文靈機一動,用鴨油把這些軟掉的滷鴨重新炸了一遍。沒想到口感竟然比之前還要好,油炸之後的鴨子外酥裡嫩,隨手就可以撕開。唐長文給這種鴨子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手撕鴨。一下引爆了市場!這一鍋滷鴨不僅沒有浪費掉,反而讓他因禍得福,研發出了一款此後暢銷十多年的爆品,讓他的銷售額第二年增長了100萬,此時年賣200多萬元。
(三)同行競爭激烈,開發拳頭產品——升級版手撕鴨
2016年,唐長文的手撕鴨一年能賣出7萬隻,銷售額500多萬元。這時的唐長文在很多人眼裡,生意做的是熟門熟路,生活也讓人好生羨慕。可這一些人不知道的是,這時的唐長文卻有一肚子苦水。剛開始是自己一家在做手撕鴨,生意挺好,但這幾年有很多同行開始跟風做手撕鴨,最後競爭之下,這個價格賣不上去,銷量也跟不上。
2016年7月唐長文思來想去,要做和同行不一樣口感獨特的手撕鴨。而要做成這件事啊,首先就是原料要好,要找到一種最適合做手撕鴨的鴨子。經過唐長文上百次的試驗發現,要想做出不一樣的手撕鴨,就得用養殖6個月以上的花邊鴨做原料。因為鴨子滷製時間要在5個小時以上。如果養殖月齡太小,鴨子骨骼比較軟,乳汁時間長就容易軟掉,如果乳汁時間短了又不入味。
在當地很多養殖戶的花邊鴨養上3-4個月就出欄,此時鴨子已經有3斤多了,根本不會養殖6個月。唐長文拜訪養殖戶,提出延長養鴨子周期的想法,沒一個養殖戶同意。因為多養2個月,花邊鴨重量增長不了多少,飼料成本卻要增加15元,當時花冰鴨收購價9元一斤。多養2個月,養殖戶不僅賺不到錢,反而一隻鴨子還要賠6-7元。賠本買賣,養殖戶肯定不幹。
怎樣才能說服養殖戶延長鴨子養殖周期呢?那肯定要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啊!
像很多人一樣,唐長文採用高價回收的方法,保底12元每斤回收鴨子。如果當年市場價格有上漲,回收價格也隨著漲一點。除了收購價上有保證,唐長文還前期墊付鴨苗錢。2017年初,很多養殖戶被唐長文說動了,決心養殖6個月以上的花邊鴨。
這時唐長文又建議養殖戶,當地稻田收割後,養殖戶可以趕著花邊鴨去放養。這樣不僅讓花邊鴨活動量大,肉質緊實,而且大大降低了養殖成本。
有了養殖6個月以上的花邊鴨,唐長文的事業又突破瓶頸,2017年10月,唐長文的升級版手撕鴨上市了,價格由之前的68元一隻漲到108元。但由於吃起來肉質鬆軟,香辣爽口,很快博得了市場歡迎。
(四)擴寬渠道,開發成當地特色食品
唐長文的老家大竹縣風景秀麗,有山有水,而且當地的美食豐富,每年吸引這400多萬人次遊客來這裡旅遊。唐長文也想在旅遊市場上分一杯羹,和線下特產店合作,把手撕鴨賣給遊客。
最開始找了很多家特產店,都被拒絕了。拒絕的原因很現實,本地就賣那種快消品比較多一點,他們的單價也不貴。手撕鴨單價比較貴,不怎麼好賣。
了解情況後,唐長文提出了一個讓特產店老闆都沒有壓力的條件:免費鋪貨!
由於手撕鴨口味獨特,特產店慢慢賣開了,特產店這個渠道被打開了,和唐長文合作的特產店達到十多家。最好的時候,一家特產店一個月能賣掉700隻花邊鴨。從2017年開始,依靠著這一些特產店,唐長文一年的時間就能賣出去3萬隻手撕鴨。
到2021年,唐長文做滷鴨整整30年了,他大膽改變,謀求突破,把一個看似普通的特色食品做成了當地響噹噹的美食。如今年銷售額達到1500多萬元,帶動100多養殖戶走上致富路。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養殖戶加入到唐長文的養殖隊伍,他們一定會推動手撕鴨產業取得更大的突破。
特色手撕醬板鴨,風味好,值得一試!
大家好,我是向陽!農業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關注我,農業路上,我們一起努力,向著太陽,迎著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