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起眼鏡是誰的錯?「眼鏡第一股」揭開了行業的一些「秘密」

2021-01-10 市界

文 雷彥鵬

編輯 成靜衛

中國的近視人口日益龐大。2012年的時候,每三個人中就有一個是近視,而到2020年,近視人數預計將達到7億,是總人口的一半。

在這個趨勢下,「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時常帶著「暴利」的標籤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甚至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

不過,眼鏡行業唯一一家A股上市公司博士眼鏡卻展現出行業的另一面:銷售毛利率高高在上,淨利率相比卻低得出奇。

那麼,眼鏡行業的「暴利」到底去哪了?

01

毛利率超五糧液

寶島眼鏡、博士眼鏡、大明眼鏡、東方眼鏡,這些規模較大的眼鏡銷售連鎖企業,以及那些數不清的不知名眼鏡店,在小區、學校附近或者街道熱鬧處,開了,關了,似乎都不怎麼引人注目。

看似平淡的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卻在不斷擴大。

中商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眼鏡零售市場的規模為730億元,預計2020年中國眼鏡行業市場規模將達850億元。有業內人士稱,實際市場規模已經超過千億。

這個行業也有很多神秘之處。2017年3月,博士眼鏡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才讓人們看到了這個行業背後的一些「秘密」。

其中,最神秘的或許就是,一副眼鏡的成本到底有多少?

博士眼鏡作為一家從事眼鏡零售的連鎖經營企業,銷售鏡架、鏡片、太陽鏡、老花鏡、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等產品,同時也提供驗光配鏡相關服務。

根據博士眼鏡公布的數據,在2016年,博士眼鏡採購的鏡架平均單價為89.06元,鏡片平均單價為28.82元,隱形眼鏡平均單價為48.82元,隱形護理液平均單價為28.20元,老花鏡平均單價為28.81元,均在百元以內。

不過,在對外銷售時,博士眼鏡的價格卻高高在上。

以鏡架為例,售價有500多元的,也有2000元以上的,價格跨度很大。如果單從採購價和銷售價來看,「暴利」似乎也就坐實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毛利率分別為73.02%、75.78%、75.74%、76.47%、74.12%,平均超過了75%。

著名財稅專家馬靖昊曾說,毛利率在75%以上,就可以稱之為奢侈品。若按照此理論,博士眼鏡也可以歸在奢侈品之列。

白酒行業以高毛利率著稱,在高端白酒市場佔有一席之地的「中國酒業大王」五糧液在這五年的毛利率分別為72.53%、69.20%、70.20%、72.01%、73.80%,平均不到72%,遜於博士眼鏡。

博士眼鏡的毛利潤來源主要有三部分:購銷差價、供應商返利和其他業務利潤。其中,購銷差價是博士眼鏡毛利潤最主要的來源。從2014年到2016年,購銷差價佔毛利潤的比例都在90%以上。

站在不同的角度,關注的點也就不同。常有人說眼鏡行業暴利,依據大多是毛利率太高。然而,博士眼鏡自身,卻只是富在外表。

02

利潤去哪兒了?

從2014年到2018年,博士眼鏡的銷售淨利率一直徘徊在10%上下,最高時也只有11.07%。

同樣高毛利的五糧液的銷售淨利率卻常年維持在30%左右,涪陵榨菜2018年的銷售淨利率也高達35%。

那麼,博士眼鏡的利潤都去哪兒了?

這自然離不開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為1.55億元,銷售費用率為50.32%;管理費用為3059.64萬元,管理費用率為10.06%;財務費用為41.06萬元,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看出,淨利率低的主要原因在於銷售費用率高居不下。

博士眼鏡的銷售費用中,包含了租金、物業、水電費、工資、社保、裝修費攤銷、折舊費、運費、廣告業務宣傳費、電商平臺及代運營費用、郵電通訊費等。

其中,租金、物業、水電費為7623.35萬元,工資、社保為5937.53萬元。此兩項支出最大,合計達1.36億,佔了銷售費用的87.74%。

租金和人工的費用,是博士眼鏡最大的成本支出,同樣,這也是傳統眼鏡零售行業的通病。

在北京市朝陽區的中日友好醫院附近,李亮經營著一家從父輩手裡接過來的眼鏡店。這家眼鏡店的周圍不光有大醫院,還有多所學校,如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等,人流較大,且周邊還有小區。這可能是這家眼鏡店傳承了兩代人、經營了20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京本來就寸土寸金,如果選址選在好的地段,租金必然是眼鏡店成本中佔比不小的一項。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一家眼鏡店的成本開支,會是什麼樣呢?

李亮告訴市界,自家眼鏡店其實與博士眼鏡的情況差不多,毛利率的確很高,但是店面租金、人工等成本也很高,導致淨利率並不高。

李亮算了一筆帳:房租一年30萬元;一個店至少得3個員工,平均月工資7000元;店面裝修費10萬元,一般可以用個五年十年;加工儀器、驗光儀得20萬元,可以用6到10年;還有水電費、美團年費、物流費、售後費用、機器維護費用……

按照李亮多年的從業經驗,如果一個眼鏡店平均每天有10副眼鏡的生意,已經算很好了,不過這種情況很少,一般眼鏡店大概每天在4副左右,平均客單價700元已不算低,再加上一些隱形眼鏡和護理液的收入,一天的毛利潤在2500元左右。

這樣算下來,一家眼鏡店一年的淨利潤在26萬元左右。

博士眼鏡的門店經營效率還沒有李亮的高。

截至2019年6月末,博士眼鏡共有門店409家,其中直營門店379家,加盟門店30家,分布在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

如果將博士眼鏡的淨利潤平均到單店,2018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14.65萬元;2019年上半年,平均每家店貢獻給博士眼鏡的淨利潤為6.15萬元。

李亮今年一直在猶豫要不要再開家新店。「新店盈利比較難,沒有老顧客,只有新顧客,別人也不知道,路過的時候可能才看到。前兩年不虧本就不錯了。」

03

電商是攪局者嗎?

眼鏡行業競爭激烈,李亮見證了周邊其他眼鏡店的命運。「開的有,關的更多。」李亮說,自家眼鏡店附近,已經有三四家同行關了門店。

在博士眼鏡的擴張歷程中,也是開開關關。

2018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74家,其中直營門店66家,加盟門店8家;同期,關店46家,其中直營門店42家,加盟門店4家。截至2018年年末,共有門店405家,其中377家是直營店,28家是加盟店。

來源:博士眼鏡官網

博士眼鏡將擴大規模列為一項發展戰略,不過,到2019年6月底,門店總數只比2018年年底多了4家。2019年上半年,博士眼鏡新開門店22家,同時關了18家。

眼鏡行業準入門檻低,導致行業集中度低,水平參差不齊,競爭也非常激烈。不只是實體店之間的直接競爭,還有來自網際網路零售的衝擊。

有機構預計,未來的趨勢是驗光和配眼鏡分開,消費者會在醫院驗光,然後按照驗光數據在網上眼鏡店配眼鏡。

有知乎網友將之總結為三步攻略,並獲得3萬多贊同:

1、去公立醫院找驗光師驗眼睛,拿到度數、散光瞳距等數據;

2、去眼鏡店假裝要買,試一試,看看好不好看,然後拿到眼鏡品牌型號;

3、上電商平臺旗艦店直接找,然後把數據給客服。

對於大多消費者而言,最敏感的是價格,而線上正好可以滿足。雖然線上也需要流量成本、人工成本等,但是避免了高額的租金費用,總的來說,線上成本總歸小於實體店的成本,導致線上配眼鏡比線下要便宜。

「線上198元的鏡架,實體店賣300元左右;線上200多元的鏡片,實體店賣400元左右。不同品牌,價格差異也不同。」李亮告訴市界。

為了抵禦電商對線下實體店的衝擊,尤其是對太陽鏡、隱形眼鏡等標準化產品的衝擊,2018年,博士眼鏡成立了控股子公司江西博士新雲程商貿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博士商貿」),主要負責運營公司在天貓、京東平臺上的官方旗艦店。

線上也帶動了銷量和收入的增長。

2018年,在博士商貿的帶動下,博士眼鏡的太陽鏡和隱形眼鏡銷量增長超過了30%,同期,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為1385.81萬元,增長了822.77%。同樣,在2019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為1622.60萬元,增長達910.84%。

然而,線上生意並不好做。博士商貿從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一直處於虧損之中。2018年,博士商貿虧損額為126.59萬元,2019年上半年,博士商貿的虧損額為269.33萬元。對於虧損的具體原因,博士眼鏡尚未回復市界。

而且,博士眼鏡的線上銷售額佔營收的比重,仍然很小,2018年僅有2.45%。

目前來看,網際網路零售尚未對眼鏡零售業態造成實質性的衝擊,線下門店銷售仍是主流。

李亮認為,價格是電商唯一的優勢,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在減小,因為用戶的線下體驗很重要。

「實體眼鏡店的核心競爭力是技術與服務。」李亮早在幾年前就做了線上店,並且銷量要高於線下店。不過,他告訴市界,眼鏡店最重要的,是驗光技術、加工、調整及售後服務。雖然線上銷量比線下高,而且可以覆蓋全國,實體店只能覆蓋周邊,但是網上沒法驗光,沒法試戴,沒法調整。

眼鏡不像電子產品,看看參數、比比價格,從網上買回來就能用。如果在網上買了眼鏡,戴著不舒服怎麼辦?不舒服到底是驗光問題、加工問題,還是鏡架、鏡片的問題?如果壓了鬆了歪了,又怎麼辦?這些都是眼鏡網際網路零售面臨的障礙。

張明的眼鏡店在江蘇,背靠全國最大的眼鏡交易市場——丹陽。他以前也在線上賣各種眼鏡,但因為退換問題太多,所以現在進行差異化經營,線上只賣太陽鏡等標準產品。他告訴市界,配眼鏡有一個完整的流程,需要驗光、調整等等,並不是簡單的購買行為。

儘管如此,眼鏡零售業網際網路化的可能並未消除,如果將來出現能整合好線上、線下的新銷售模式,勢必對整個行業產生巨大衝擊。

一邊是混亂的價格,一邊是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這個最強調透光率的市場卻最不透明,誰能給我們一副放心的眼鏡?

相關焦點

  • 眼鏡行業真有這麼暴利嗎?走近眼鏡行業
    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
  • 告訴你眼鏡市場不為人知的秘密與苦衷!
    想必大家都有一個問題,為什麼眼鏡店眼鏡明明成本這麼低卻都賣這麼貴?今天作為曾經的眼鏡店老闆(現在眼鏡店已經不做了)可以放心大膽,告訴大家這個行業不為人知的秘密和裡面的苦衷。秘密一:眼鏡成本真的低嗎?這個可以很負責告訴大家,真的有一部分產品價格真的低!但並不是全部。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在出廠價到實際零售價之間,眼鏡行業將近100倍的利潤差距,看起來比茅臺還令人咂舌。一支鏡架,兩片玻璃,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到底憑什麼如此暴利?是誰在瓜分眼鏡利潤一款高端眼鏡在到達消費者手上之前,主要需要流經三個環節:第一,源頭工廠;第二,品牌方;第三,零售商。溫州眼鏡外貿廠的老闆曾舉例子說,一款知名大牌的墨鏡,他們工廠的成本價是20到50元,市場零售價則在2000至5000元左右。
  • 【播報】眼鏡驗光員、眼鏡定配工被列入國家職業資格目錄清單;博士眼鏡IPO 透出行業秘密
    12月21日,證監會網站日前披露了博士眼鏡連鎖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申報稿,透露了眼鏡行業的一些秘密。博士眼鏡近年來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均在70%以上,但其淨利潤不到10%。博士眼鏡的背後,是銷售和管理等費用的高昂支出,其中門店租賃費佔了博士眼鏡營業收入四分之一。
  • 眼鏡行業暴利的秘密!
    眼鏡的價格一般百元起步,動輒成千上萬,特別是光學眼鏡價格更是居高不下,光學眼鏡就是老百姓常說的近視鏡和老花鏡。有數據顯示,我國有6億近視人口,其中青少年學生的近視率超過50%!這麼龐大的市場,妥妥的超級肥肉啊!再看行業現狀,資料顯示我國是全球主要眼鏡生產基地,從板材鏡片到加工設計基本上壟斷了整個行業的生產鏈條。
  • 眼鏡行業幕後觀察:全國眼鏡店10萬家 新零售和品牌化或助推行業改革
    不過記者走訪位於南京的多家眼鏡店,對方也均表示想要做到「暴利」並不現實。記者在南京大學附近的一家眼鏡店看到,這裡的成鏡售價最高在千元以上,店家認可一些眼鏡的進價並不算高,但同時表示,進價與售價之間,尚有很大的成本需要承擔。
  • 【盤點】2016年度中國眼鏡行業十大新聞
    每周質量報告》播出了有關眼鏡行業的「充片」現象,令業內人士和消費者一片譁然。此次主流媒體對行業問題的報導,再次引發了社會大眾的信任危機,令行業地位十分被動。「充片」的確是眼鏡行業中部分不良商家為牟取私利而損害消費者利益的一個現象,但是切不能「以偏概全」,將其延伸至整個眼鏡行業。要杜絕「充片」現象,眼鏡零售店除了全面提升專業、服務和運營的能力外,對消費者的教育也是必不可少,而這些需要整個眼鏡行業的共同努力。
  • 央視《第一時間》:大框眼鏡背後的秘密
    近日,央視《第一時間》播出《大框眼鏡成時尚 看著挺美卻暗藏風險》的視頻報導,大框眼鏡能修飾臉型,時尚顯瘦,讓人看起來很萌、可愛,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駕馭,眼瞳距是否適如果選錯還有可能傷視力,這是真的嗎?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美國疫情確診610萬,對眼鏡行業的影響非常大
    而眼鏡行業作為全球市場需求量都日益增長的行業,顯然也沒能逃過此次疫情的影響。對於內銷來說,眼鏡行業從產業下遊不斷向上遊傳遞,從零售商市場的緊縮到渠道商所面臨的的困境再逐步影響生產商,層層遞進。
  • 暴利的眼鏡行業:出廠幾十元,售價上千元?
    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尋常眼鏡黨的認知中,一副眼鏡動輒成百上千,而成本難道只有6.23元,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暴利行業眼鏡生產的曝光也接踵而至。而走在探究者最前沿的當然是傳媒行業「老大哥」央視。關於眼鏡行業的探究央視也是特意出了一期節目,讓我們一同來看。
  • 2020眼鏡行業分類排行
    新需求也在助推眼鏡行業發展,眼鏡不再僅僅用於矯正視力,其裝飾功能正在新一代年輕群體中不斷顯現,輕時尚眼鏡、太陽鏡的需求越來越大,這類眼鏡總體偏向中高端,為眼鏡行業開闢了新的方向。 重工藝,造品牌 需求雖在,但我國眼鏡產業目前也存在諸多問題。
  • 視客眼鏡網上的彩色隱形眼鏡,成為你雙眸閃耀的秘密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不斷提高,彩色隱形眼鏡成為眾多愛美人士的必備單品。它通過鏡片中的花紋以及顏色來改變眼睛的大小,達到美化瞳孔的目的。視客眼鏡網的正規彩色隱形眼鏡,是雙眸閃耀的秘密。在視客眼鏡網中,安目瞳日拋彩色隱形眼鏡的口碑非常不錯。它以保障消費者眼睛的健康為原則,儘可能杜絕採用對眼睛有危害的設計。比較水潤保溼,採用三明治著色技術,選擇安全的原料與色素,避免與眼睛直接接觸,薄透布點設計更透氧,非離子材質製作減少蛋白質沉澱附著,非球面設計使視野更清晰,使用更服帖。而且邊緣較為平滑,結構堅韌,能有效降低異物感。
  • 正在改變眼鏡市場的先行者---刺鳥眼鏡
    當時記者還覺得奇怪,開在寫字樓裡面的眼鏡店,店也不大,會有生意麼?然而讓記者詫異的是,這家眼鏡店不僅由顧客,而且還很多,甚至於比很多傳統眼鏡店生意還要好。好奇之下,問過一些配鏡的用戶,為什麼選擇這家店。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因為朋友推薦的,說這家店主營蔡司鏡片,而且性價比很高,這也與記者了解到的情況基本相符。
  • 給大家分析兩隻中線股,恆順醋業,博士眼鏡,供大家參考!
    給大家分析的兩隻股第一隻,恆順醋業,我最喜歡的中線股之一,前面有個朋友讓推薦股我在17塊推薦給他讓他做中線,應該是賺不少,最高23塊多,到現在再次除權走填權行情,這隻股雖然沒有海天醬油市值大,但是稀缺性沒什麼區別!在我眼裡恆順醋業和海天就是在老大,老二之間來回切換!
  • 眼鏡眼鏡告訴我,誰是最炫的「視界」黑科技!
    在故宮從事文物修復工作的竇一村戴著智能眼鏡說,「有了這個以後,在操作的時候可以拍照片、錄視頻,非常方便。」如果不是在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中看到這樣的工作場景,很多人可能無法想像智能眼鏡已經離我們這麼近了,智能眼鏡不再是站在科技神壇上的高嶺之花,已經開始進入生產和生活,實現了很多應用價值。
  • 眼鏡行業是高利潤行業嗎?看看這裡為啥這麼多眼鏡店?
    眼鏡行業大概也是屬於高利潤行業吧,配一副普通的眼鏡動輒就需要五六百,僅一副塑料鏡框就要200多,也不知道是何種塑料材質,而其成本多少就不得而知。眼鏡利潤高就催生出了大量的眼鏡店,看看烏魯木齊這一帶眼鏡店有多少。
  • 哈羅眼鏡網:時尚男女的選擇
    這樣一來,哈羅眼鏡,這樣的眼鏡商城就非常適合愛拍照和注重形象的時尚GGMM們更換採購入時個性的眼鏡。  當很多人都開始嘗試網購眼鏡,一些人卻失敗了。如何提高網購眼鏡的成功率呢?特別是,網上眼鏡賣家素質參差不齊,該怎麼選?哈羅眼鏡商城為大家理出了網上購買眼鏡的流程和注意事項,僅供參考。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荊楚網(見習記者 顧雪存)一副眼鏡,從代理商到零售商,層層被抬價,從生產廠家到江城商場價格緣何瞬時「變臉」,從200元一變,成了20000多元,漲價百倍。眼鏡行業水到底有多深?消費者如何做到「慧眼識金」?記者近日多方探訪為網友揭秘。
  • 買VR眼鏡送黃片:19名淘寶賣家被批捕
    過去一年,各種VR眼鏡層出不窮,銷售情況也是日益火爆。用戶通過VR眼鏡,能讓其腦海產生立體感,在模擬環境中感受到原本只有在真實世界才會擁有的體驗。這些網店,在販賣VR眼鏡的同時,居然還送海量簧片,大量男性同胞似乎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福利……然而,這些賣家卻已經涉嫌傳播淫穢物品罪。證券時報記者從深圳市人民檢察院獲悉,首例案件已經在深圳發生。劉某在打理天貓某旗艦店中,以牟利為目的,為了提高網店VR眼鏡銷售量,以提供淫穢視頻的方式吸引顧客,向700餘人傳播了淫穢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