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作者 每天十點財經資訊欄目萌萌/書雨】
近日,即將上市的明月鏡片公司遞交了招股說明書,很多人發現了關於鏡片生產的成本價6.23元。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尋常眼鏡黨的認知中,一副眼鏡動輒成百上千,而成本難道只有6.23元,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暴利行業眼鏡生產的曝光也接踵而至。
而走在探究者最前沿的當然是傳媒行業「老大哥」央視。關於眼鏡行業的探究央視也是特意出了一期節目,讓我們一同來看。
探究眼鏡行業生產秘密
地處長江南岸的江蘇省丹陽市,一直被稱作「眼鏡之都」。鏡片年生產量高達4億多片,佔到了國內鏡片總生產量的七成以上,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鏡片生產基地。而央視走訪的第一站自然就是這裡。
眾所周知,鏡片的價格取決於同度數鏡片邊緣的厚薄程度。能將鏡片邊緣做得更薄就能做到更高的售價。而鏡片邊緣的厚薄程度又取決於鏡片的折射率,消費者最多選擇的樹脂鏡片有著四種折射率分別是1.56/1.60/1.67/1.74,折射率越高鏡片邊緣越薄,售價越高。
然而即便是更薄的高檔鏡片的工廠生產成本也不過是50元左右,低檔鏡片更是10元就能生產。而眼鏡架的生產成本也不過是30元。正常情況下,一副眼鏡,眼鏡架的成本要佔到總成本的60%。而塑料板材的眼鏡架其實際成本也才20元。那麼這樣看來,眼鏡行業似乎真的是暴利,那麼真實情況如何呢?
有苦難言?眼鏡行業不簡單
其實就品質而言,國內外的鏡片差別已經不大了,其進價其實也相差無幾。下遊眼鏡店其實進價也就30到50元。然而店鋪實際上卻只能掙8%的利潤,這中間成百上千元去哪了呢?
運營成本成為了其中的大問題,丹陽當地的眼鏡店運營成本一年也要達到50萬了,這對非快消產品的眼鏡而言並不是一個好數字。
消費者眼鏡的更換周期極長,尤其是品質好的眼鏡更是五年八年的不用更換,而店鋪的租金,水電卻是每月都要交,更何況眼鏡店不比其他,從業人員還要經過相關培訓具備專業知識,這也大大增加了成本。
根據計算,一家普通的眼鏡店,需要每天販賣出兩副眼鏡才能不虧本,在這樣的壓力之下,眼鏡單幅的價格飛漲也就不無道理了。而隨著中國近視人數的增多和購買力的增加以及科技生產的增長,相信在將來,眼鏡行業會逐漸正常,眼鏡的零售價也會如上世紀的手機那樣逐漸下降。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財經資訊》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東南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