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元成本千元賣,招股書透露出眼鏡行業的暴利

2020-12-23 騰訊網

眼睛是心靈的窗口,擁有一雙明亮的眼睛看清世界是海倫凱勒一生夢寐以求的事情。而在現今時代,隨著電子設備不斷普及,近視散光已經困擾了我們無數的人。國家衛健委發布的《中國眼健康白皮書》顯示,2018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3.6%,初中生為71.6%,高中生為81%,在國內總近視患者高達6億。在如此巨大的市場空間下,國產品牌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卻能夠讓我們大吃一驚。

作為一名從初中就開始戴眼鏡的近視患者,眼鏡陪伴了我20年。在門可羅雀的眼鏡店裡,銷售人員能夠如數家珍的告訴我從300元到3000元的鏡片有何不同我也可以想像到眼鏡行業的利潤高昂。而銷售人員每點出一種鏡片多了一項科技優勢,鏡片的身價也會成倍上升。

翻開長達428也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說明書》才讓我發現,原來眼鏡行業的利潤遠遠高於我們的想像。

首先,從價格上看鏡片售價遠超成本。打開某寶的網頁搜索,該公司眼鏡片產品定價範圍從298-1148元不等。而從該公司公布出的鏡片成本僅為6.23元/片。考慮到鏡片的成本為平均值,計算售價的平均是與成本進行對比,售價超過成本百倍。鏡架和成鏡成本只有幾十元的價格,距離眼鏡店動輒折後數百元的要價比也是十分低廉。如此高的售價相信在任何行業都可以成為暴利。

其次,工藝要求應該不高。作為近視患者日常最為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眼鏡的精密程度和科技含量想必不低,從招股書幾頁的專利項目也可以想像。然而從該公司公布的員工受教育程度來看,1298名員工中本科級以上學歷僅199人,中專及以下學歷922人佔71.03%。如此看來眼鏡行業的生產加工應該並不是我們想像的精密困難。而且受限於生產技術水平等原因,明月鏡片無法直接生產折射率1.67及以上的樹脂單體,主要通過向韓國KOC及其關聯方採購,2006年,公司與韓國KOC在丹陽設立丹陽KOC,主要生產樹脂原料,此後明月鏡片業務範圍也涵蓋原料的直接銷售。

第三,營銷成本高昂。相比於研發,該公司鏡片顯然更注重的是品牌建設與市場營銷,自從2014年研製出折射率1.71鏡片後,就沒有進一步突破,而市場上國外1.74折射率的鏡片已經佔據了高端市場。而營銷方面2017年,明月鏡片宣布籤下陳道明做代言人,之後又陸續與《非誠勿擾》、《最強大腦》等綜藝進行廣告合作。

擁有6億潛在用戶,國產鏡片在未來發展的潛力和空間是巨大的,國產鏡片打破進口壟斷地位也會受到無數國人的支持,然而重視市場輕視研發,和進口產品一樣太高價格無疑會傷害到無數消費者的情感。希望通過此次上市募集資金,明月能夠更好的幫助企業擴大生產能力,提高研發水平,也希望能夠降低價格,為6億近視患者帶來實惠。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眼鏡暴利!6元成本,毛利近95%!
    眼鏡和牙科,這兩個行業的利潤非常高,隨便配一副眼鏡就要七八百,有時候,眼鏡架比眼鏡片更貴,按理說鏡片的科技含量應該比塑料的鏡架貴才對,但這個畸形的行業已經很難用正常思維判斷價值。8月21號,有媒體報導了眼鏡行業暴利的相關新聞,在知名鏡片公司的招股書內,披露的鏡片成本才6元,而能賣到2000元,預計2023年,眼鏡這行業的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00億元。
  • 鏡片成本6元,毛利率50%,衝刺IPO的明月鏡片招股書透露眼鏡行業有多...
    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
  • 明月鏡片招股書揭行業暴利:鏡片成本僅6元,自營電商平臺毛利率達94...
    封面新聞記者 熊英英眼鏡行業一直以來給大家的印象都是「暴利行業」。近日,明月鏡片創業板上市申請獲深交所受理,而公司遞交的招股書中也揭露了眼鏡行業成本之謎,鏡片單位成本僅6元,一副成鏡的成本價不到60元。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揭秘眼鏡行業背後暴利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繼博士眼鏡之後,近日,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明月鏡片」)也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 明月鏡片來自「眼鏡之都」江蘇丹陽,主打眼鏡鏡片生產,是國內鏡片頭部生產企業之一。
  • 千元眼鏡進價不到百元?揭秘6億近視人口的「暴利」行業真相
    去眼鏡店配過眼鏡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一副眼鏡配下來,幾百塊是常事,上千塊也不在少數,但是從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發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博士眼鏡的鏡架平均成本89元左右,鏡片29元左右,隱形眼鏡49元左右,「成本價」均在百元之內,看似銷售利潤高的驚人,然而近幾年很多眼鏡店都在關店。
  • 明月鏡片衝刺IPO:成本6元電商直營毛利可達95% 鏡片行業有多暴利?
    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近日,產品由陳道明代言的明月鏡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月鏡片」)披露招股書,或將登陸創業板上市,再次引發公眾對眼鏡行業暴利的探討。
  • 明月鏡片被曝成本6元零售價卻上百,行業堪稱「暴利」
    明月鏡片被曝成本6元零售價卻上百,行業堪稱「暴利」 2020-09-08 14:05:05 來源:新京報  |  作者:佚名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
  • 200元眼鏡賣2萬 記者探訪武漢眼鏡行業暴利
    18K金純鈦眼鏡架售價近5萬 市民疑眼鏡是暴利  「一個鏡架賣近50000元,貴得太離譜了。」近日,武昌李女士在珞瑜路某一大型賣場眼鏡專櫃裡,相中一款名為羅瓦羅諾的進口眼鏡架,但47800元的標價令她望而卻步。銷售員解釋,眼鏡架價格的高低在於材質和品牌。
  • 起底暴利眼鏡行業:售價千元的眼鏡成本不足30元,錢都被誰賺了?
    原標題:一副眼鏡出廠價幾十元,售價上千元,錢被誰賺了?近日,明月鏡片向證監會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準備上市。眼鏡行業歷來被人們稱為「暴利」,而在明月鏡片的招股說明書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鏡片的平均成本僅為6.23元。那麼一副眼鏡生產成本究竟是多少?
  • 20元的鏡架賣400?眼鏡行業真有這麼暴利嗎?走近眼鏡行業
    眼鏡行業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出廠價20元的鏡架,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有關數據表明,中國3.2億中老年人中90%的人都需要眼鏡;2000多萬在校生中,至少80%的人需要眼鏡。
  • ...鏡片最高賣2000,平均單片成本僅6元!眼鏡電商仍有難言之隱?
    作者:電商君 來源:電商報(ID:kandianshang) 成本僅6元,最高賣到2000元! 民間有一種說法:眼鏡、牙科,這兩個行業賺錢比販賣毒品還要容易!
  • 千元眼鏡成本僅為20塊,高達100倍的利潤被誰賺走了?
    在出廠價到實際零售價之間,眼鏡行業將近100倍的利潤差距,看起來比茅臺還令人咂舌。一支鏡架,兩片玻璃,一副看似不起眼的「小眼鏡」,到底憑什麼如此暴利?工廠表示,他們直供品牌,毛利率只有15%到30%,也就是說,市面價2000元一副的眼鏡,成本20元,工廠只賺3塊錢。有零售商透露,他們從品牌方拿貨,一般是打5到6折,2000元的眼鏡,進貨價是1000元左右,毛利率一般在50%到70%。
  • 成本40元,賣1000元,眼鏡為何如此「暴利」?
    不光是孩子,看看接觸電子產品比較多的成年人,可以說,完全不近視的成年人還是很少的,眼鏡行業是很多人都會接觸到的一個行業。 根據最近央視披露的信息我們了解到,眼鏡框的成本最低只需要30元,鏡片則是10元。但是大家都知道,我們去眼鏡店配眼鏡,往往是幾百上千才能買到一副眼鏡,為什麼同樣的東西到了商家這裡,價格升了這麼多?
  • 暴利的眼鏡行業:出廠幾十元,售價上千元?
    元。這大大顛覆了人們的認知,在尋常眼鏡黨的認知中,一副眼鏡動輒成百上千,而成本難道只有6.23元,一石激起千層浪,關於暴利行業眼鏡生產的曝光也接踵而至。而走在探究者最前沿的當然是傳媒行業「老大哥」央視。關於眼鏡行業的探究央視也是特意出了一期節目,讓我們一同來看。
  • 鏡片行業有多暴利?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人情,300元賣給你是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行情。」這句話說的就是「半醫半商」的眼鏡行業。2017年博士眼鏡(300622)以「眼鏡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首次披露出這個行業成本的秘密。
  • 明月鏡片的暴利生意: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與市面上動輒售價上百元的鏡片相比,明月鏡片出產的鏡片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塊錢,行業堪稱 「暴利」。2019年,明月鏡片生產的鏡片成本價為6.23元/個,成鏡約為56元/副。然而在京東平臺上,明月鏡片每副最低銷售價格為228元。與之相伴的是公司線上自營零售的成鏡毛利率為74.58%。
  • 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明月鏡片成本6元零售價上百 陳道明代言營銷費翻番 20元的眼鏡,200元賣給你是講人情,300元賣給你是講交情,400元賣給你是講行情,這句話在眼鏡行業一直廣為流傳,不過看完明月鏡片的招股書,貓妹還是被震驚到了。
  • 成本幾十售價上千,果真「暴利」行業?深圳橫崗眼鏡城實探:顧客寥寥...
    其招股書披露,一片鏡片的成本只有6塊錢,一副成鏡也只有幾十塊。消費者紛紛大呼「被宰」,為何幾十塊的成本能賣出成百上千元的價格?證券時報記者實地探訪了深圳橫崗眼鏡城,在這裡聚集了上百家眼鏡生產商和零售店,從生產到批發再到銷售的加價環節逐漸清晰,眼鏡行業低頻消費、半醫半商等特點成為了推高價格的因素。從整個產業來看,生產端和零售端都面臨著高度競爭的市場格局。
  • 賣眼鏡毛利堪比茅臺!這家公司鏡片最高賣兩千,單片均成本僅6元
    作者 | 市界胡萌編輯 | 東東「開一個眼鏡店賺得錢比販賣毒品還要多」,這句話看上去像是一句戲言,上市文件獲得受理的明月鏡片就在招股書中道出了行業真相。一塊成本6元多的鏡片竟然可以賣到2000元左右。據該公司招股書披露,2019年其每片鏡片的價格為6.23元,每副眼鏡的成本僅有56.09元。
  • 批判眼鏡暴利,你在第幾層?
    但是這些少則幾十元,多則上百元的產品來到來到經銷商手中,便立刻邪魅一笑,價格暴漲5倍以上,之前A股唯一上市眼鏡公司——博士眼鏡公開招股書的時候,就搞出了「千元鏡片採購價28元」的大新聞。也難怪許多上海朋友寧願乘高鐵去丹陽買眼鏡了,即使去掉高鐵票,省下來的錢還夠在丹陽大吃一頓的。